病理生理学凝血和抗凝血平衡紊乱课件.ppt
《病理生理学凝血和抗凝血平衡紊乱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生理学凝血和抗凝血平衡紊乱课件.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二章 凝血和抗凝血平衡紊乱,高等教育出版社,1,目 录,DIC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DIC的常见诱因,DIC的发病机制,DIC的病因学,DIC的诊断与防治原则(3P、DD),正常机体凝血与抗凝血的平衡,2,内容介绍,掌握 DIC的概念、原因、发病机制及DIC的功能代谢 变化熟悉 机体的凝血与抗凝功能;纤溶系统及其功能;血管内皮细胞在凝血、抗凝及纤溶过程中的作用;DIC的原因;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了解 DIC的分期与分型;各种因子、血细胞以及血管的 异常; DIC的诊断与防治原则,3,一.机体凝血与抗凝血的平衡,血管痉挛,血小板血栓形成,纤维蛋白凝块形成,抗凝血系统,纤溶系统,凝血系
2、统,抗凝,凝血,纤溶,止血的过程,4,凝 血 系 统,1.因子FX激活成FXa 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2.凝血酶原(FII)激活成凝血酶(FIIa) 凝血酶的形成3.纤维蛋白原(Fbg) 转变成纤维蛋白(Fbn) 纤维蛋白的形成,共同凝血途径的三个阶段:,5,外源性凝血系统,XIIaXa等,VII,TFVIIaCa2+,IX,IXaVIIIaPL+Ca2+,X,XaVaPL+Ca2+,X,凝血酶原,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单体,XIII,Ca2+,XIIIa,Ca2+,稳定的纤维蛋白,内源性凝血系统,XII,XIIa,胶原,PK,K,HK,XI,XIa,Ca2+,IX,PK:激肽释放酶原K:
3、激肽释放酶PL:细胞膜磷脂 :分子复合物HK:高分子激肽原,传统通路,选择通路,6,抗凝血系统,抗凝血系统,纤溶系统,凝血系统,抗凝,凝血,纤溶,7,抗凝血系统,体液抗凝系统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类 蛋白C系统 肝素 细胞抗凝系统 VEC的抗凝作用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肝脏 合成抗凝物质AT-III, PC,Plg 灭活凝血因子IXa , Xa , XIa 等,8,1、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VEC合成,肝素,TFPI,+,Fa-TFPI复合物,Fa-TFPI-Fa-TF四合体,(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体液抗凝系统,9,2、丝
4、氨酸蛋白酶抑制物类AT-,HC-,抗凝血酶III(antithrombin III,AT-III) 肝脏、VEC合成, 主要作用: 与凝血酶结合成复合物,使凝血酶灭活。 灭活凝血因子Xa、XIa、XIIa和 VIIa。 能抑制因子Xa所致的血小板聚集反应。,AT-,HC-等都是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家族, 可封闭许多凝血因子丝氨酸活性中心。,体液抗凝系统,10,3、蛋白质C(protein C, PC),体液抗凝系统,肝脏合成,以酶原形式存在 经凝血酶作用而被有限水解后即具有活性 活性蛋白C(APC)与蛋白S,使凝血因子Va,VIIIa失活; 限制Xa与pt结合; 促t-PA,u-PA释放,促纤溶
5、. 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 ,TM): 使凝血酶由促凝转向抗凝.,11,4、肝素,合成: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抗凝机制: 肝素与AT-结合 肝素可刺激VEC释放TFPI,体液抗凝系统,12,合成主要的抗凝物质如蛋白C、AT-III等以及纤溶酶原;,细胞抗凝系统,吞噬、清除血液中的凝血酶、纤维蛋白原及其他促凝物质,,2、单核吞噬细胞的抗凝作用 :,清除纤溶酶、FDP及内毒素等。,3、肝细胞的抗凝作用 :,激活的IXa、Xa、XIa等也在肝灭活。,1、 血管内皮细胞的抗凝作用,13,血小板在凝血中的作用,血小板参与凝血过程 粘附(adhesion),血管内皮损伤,内皮下胶原暴
6、露,血小板与胶原结合,被胶原,凝血酶ADP,TXA2,PAF激活,14,聚集(aggregation) 血小板相互之间的结合 静息时 无聚集 刺激时 聚集 伸出伪足,同时血小板脱颗粒,血小板在凝血中的作用,15,释放(release) 致密颗粒释放ADP,5-HT 颗粒释放纤维蛋白原、纤维连接蛋白等粘附性蛋白 产生蛋白激酶C,TXA2等 收缩(constrict) 血管收缩,使血凝块硬化,止血过程更加牢固 吸附(adsorption) 悬浮于血浆中的血小板能吸附许多凝血因子于其表面,血小板在凝血中的作用,16,vWF VEC损伤 暴露胶原 血小板粘附胶原 Ca2+ Fbg、 a、ADP活化GP
7、b/a 与Fbg结合 膜糖蛋白GPb/a激活血小板“搭桥”、聚集 骨架蛋白再构建 微血栓形成 激活血小板 PL表达 凝血因子被集中、激活释放Fbg 、 F、ADP 促进局部血凝和Fbn网形成,Pathogenesis,胶原、凝血酶、ADP、TXA2,17,纤 溶 系 统,纤 溶 系 统 组成 纤溶酶原(plasminogen, plg) 纤溶酶(plasmin,pln) 纤溶酶原激活物(plasminogen activators, PAs)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s) 纤维蛋白原(Fbg) 纤维蛋白(Fbn) FDP(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功能:纤维
8、蛋白凝块溶解。,18,19,凝血与抗凝血平衡调节,血管内皮细胞(VEC)调节凝血、抗凝和纤溶的表现: VEC及与血液直接接触的单核细胞等正常时不表达TF。 VEC可生成PGI2、NO、ADP等活性物质,抑制血小板的活化、聚 集 VEC可生成或促进 tPA、uPA等纤溶酶原激活物,促进纤溶 VEC的促凝作用 产生吸附凝血物质,分泌粘附分子(FN,ICAM-1),20,VEC的抗凝作用: VEC 可产生TEPI VEC表面可表达TM VEC表面表达肝素样物质并与AT-结合产生抗凝作用 VEC可产生等其它抗凝物质,21,第二节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的基本类型,1、血栓形成 VEC损伤,血液凝固性增高
9、,纤溶活性 降低,血液流变学改变。,2、止、凝血功能障碍 血液凝固性降低,纤溶功能亢进。,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22,第三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是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 大量促凝物质入血, 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 凝血酶增加,引起血管内微血栓形成(高凝状态),同时又因微血栓形成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或继发纤溶亢进(低凝状态),使机体止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出现出血, 贫血,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
10、碍的病理过程.,23,DIC凝血与抗凝的变化过程,24,病因类型 主要原发病或病理过程,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妇产科疾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早期剥离、羊水栓塞、宫内死胎滞留、感染性流产、刮宫术、剖宫产术、葡萄胎、绒癌、卵巢癌、子宫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病理产科位居DIC第三位原因,DIC是产科大出血及产妇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细菌、病毒、螺旋体、真菌、某些寄生虫等感染都可以引起DIC发生。感染性疾病是DIC最重要、最常见的病因。,主要见于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呼吸、消化、生殖及泌尿系统肿瘤。恶性肿瘤位居DIC第二位原因。,手术及创伤,富含TF器官的外科大手术、大面积烧伤、严重冻伤、严重软组织
11、创伤、挤压综合征等。手术及创伤位居DIC第四位原因。,其它 某些毒蛇或有毒动物咬伤、某些昆虫叮咬等,一、DIC的原因,25,(二)DIC的发病机制,组织因子释放,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创伤,烧伤,大手术,产科意外肿瘤组织坏死,白血病细胞破坏,26,DIC的发病机制,损伤的VEC释放TF ,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 VEC分泌TFPI、AT-、TM减少, 抗凝力量减弱。 产生tPA减少,PAI-1增多,纤溶活性降低 NO、PGI2、ADP酶产生减少,抑制PLT粘附,聚 集的功能降低 胶原暴露,激活F,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27,RBC大量损伤的原因:异型输血,各种原因的溶血。,(1).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病理 生理学 凝血 抗凝 平衡 紊乱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94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