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件.ppt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件.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明清时期,明朝时期(太祖、成祖),清朝前期(顺治、康熙、雍正、乾隆),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1644年,清军入关,1840年,鸦片战争,1616年,1636年,努尔哈赤建金(后金),皇太极称帝改国号清,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明清时期:1、我国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与亚非各国的联系加强,但后来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我们与世隔绝,开始落伍;2、专制统治的强化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明清时期我国的基本特征,明清时期:1、(对内)我国封建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加强;2、中原政权加强了对新疆、西藏、台湾等边疆地区的管理;
2、3、(对外)同时也加强了国防,抗击了日本、沙俄、荷兰等国的入侵。,课标要求的基本内容,相关内容,政治方面: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课本对应,经济方面: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民族关系方面: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外关系方面: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文化方面:第21、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二),巩固国家,政治巩固,管辖边疆,对内,对外,和,战,明朝,清朝,明太祖,明成祖,西藏,新疆,东北:设吉林、黑龙江、盛京将军。,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宣扬国威,明 祖派遣 (人名) 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
3、最远到达 沿岸和 洲的东海岸。,日本,荷兰,沙俄,确立“ 、 ”制度 2.设置 3.制定“金瓶掣签”制度,1.平定 叛乱 2.设置 .,土尔扈特部在 首领领导下回到祖国,巩固统一,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扫除倭患,台湾回归设台湾府,打败沙俄签订条约,1.在中央废 ,撤 ,设六部处理朝政。在地方废 ,设 。2.设特务机构 。3. ,加强思想控制。,1.迁都 .2.执行 政策3.增置特务机构 .,加强君权,1.设置 和 .2.设 .3.大兴 .,丞相 中书省,行中书省 三司,锦衣卫,八股取士,北京,削藩,东厂,内阁 六部,军机处,文字狱,达赖 班禅,驻藏大臣,大小和卓,伊犁将军,渥
4、巴锡,成,郑和,七,红海,非,明,明,清,练习,明清经济,明 朝,时间建立者都城,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应天,改称南京,加强君权的主要措施,明太祖明成祖,1.机构改革:,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民政、刑狱、军政),中央:废丞相,撤销中书省,六部理政(吏、户、礼、兵、刑、工)。后增设内阁,2.特务机构:锦衣卫(监视、侦查),3.思想控制:八股取士(题目来自四书五经,文体为八股文),1.迁都:1421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的控制),2.继续削藩,3.特务机构:增设东厂,中外关系,郑和下西洋,人物: 在位皇帝:时间: 次数:目的:出发地:到达:意义:,郑和,明成祖,14051433,七次,加
5、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刘家港,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戚继光抗倭,时间对象军队结果,明朝中期,倭寇(日本武士、商人、海盗),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台州九战九捷(浙江),扫除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的倭患,1553,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澳门的居住权,清 朝,女真的兴起清朝的建立,人物时间国号都城,努尔哈赤,1616年,金(后金),沈阳(盛京),人物改族名 改国号迁都,皇太极(清太宗),满洲,清,1644迁都北京,强化君权的主要措施,1.机构改革2.思想控制,目的人物名称标志,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军机处,
6、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目的 名称 人物后果,加强君主专制,文字狱,康熙、雍正、乾隆,社会恐怖、摧残人才、禁锢思想、阻碍发展,课堂演练,1. “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材料中的“我朝”是指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2.七年级学生王明对同学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他评述了明朝哪项措施造成的后果?A焚书坑儒 B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C八股取士 D大兴文字狱,3.中国古代设丞相与废丞相的两个皇帝是,A.秦始皇、明太祖 B.秦始皇、明成祖,C.秦始皇、隋文帝 D.隋文帝、雍正帝,4.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下列图示反映出这些变革的趋势是
7、不断强化,A专制皇权 B监察权力 C丞相权力 D地方权力,5.清朝初年的某一天,一阵清风将一位文人的书页吹乱,这位文人诗兴大发,吟诗抒怀:“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有人以此告他讥讽清王朝,结果他被定罪问斩。这表明清初实行A焚书坑儒B八股取士C厂卫制度D文字狱,6.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A防止人民反抗 B压制知识分子 C巩固封建统治 D统一思想,7.明清时期君集权空前强化,下列不利于君主集权强化的措施是A.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B.实行八股取士 C.设立军机处 D.分封藩王,11.清朝的开国皇帝是A努尔哈赤 B康熙 C皇太
8、极 D顺治,8.“文字狱”是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大批冤狱。清朝文字狱主要兴盛于 A顺治、康熙、雍正三朝B顺治、乾隆、嘉庆三朝C康熙、雍正、乾隆三朝D雍正、乾隆、嘉庆三朝,抗击外来侵略,郑成功收复台湾,背景人物时间地点结果统一意义,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郑成功,1661年,台湾城 赤嵌楼,1662荷兰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1684清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台湾同内地联系,巩固东南海防,雅克萨之战,背景目的清帝地点结果意义,沙俄侵占我国黑龙江流域(雅克萨和尼布楚两据点)烧杀抢掠,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雅克萨,1689中俄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历史 下册 第三 单元 复习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93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