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防治进展优质精选课件.pptx
《病毒性肝炎防治进展优质精选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毒性肝炎防治进展优质精选课件.pptx(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慢性HBV感染临床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进展乙型肝炎的预防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丙型肝炎的治疗进展丙型肝炎的预防,目 录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炎症坏死,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病毒性肝炎的种类,RNA:核糖核酸;DNA:脱氧核糖核酸;*:我国主要在婴幼儿时期感染,病毒性肝炎的种类病毒性肝炎分类病毒类型传播途径好发人群慢性携,乙肝病毒感染呈全球性分布,HBV慢性携带者(3.5亿慢性携带者)(分布)百分率, 2% 低分布
2、区,2-7% 中度分布区, 8% 高度分布区,乙肝病毒感染呈全球性分布HBV慢性携带者(3.5亿慢性携带者,全球:据WHO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HCC。,中国: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仅为0.96%。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乙型肝炎流行病学,全球:据WHO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全球: 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
3、,是欧美及日本等国家终末期肝病的最主要原因。据WHO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7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 中国:我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一般人群抗-HCV阳性率为3.2。HCV1b和2a基因型在我国较为常见,其中以1b型为主。,丙型肝炎流行病学,全球: 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是欧美及日本等国家终末期肝病的,慢性HBV感染临床诊断,慢性HBV感染临床诊断,1. 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或HBsAg阳性超过6个月,现HBsAg和(或)HBV DNA仍为阳性者,可诊断为慢性HBV感染。 2. 慢性HBV感染可分为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携带者隐匿性慢
4、性乙型肝炎,慢性HBV感染,1. 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或HBsAg阳性超过6个月,现,慢性乙型肝炎,1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HBeAg阳性、抗-HBe阴性,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2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阳性,HBeAg持续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HBV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根据生物化学试验及其他临床和辅助检查结果,上述两型慢性乙型肝炎也可进一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慢性乙型肝炎1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乙型肝炎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的结果,
5、其病理学定义为弥漫性肝纤维化伴有假小叶形成。,乙型肝炎肝硬化,1代偿期肝硬化:一般属Child-Pugh A级。影像学、生物化学或血液学检查有肝细胞合成功能障碍或门静脉高压症(如脾功能亢进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证据,或组织学符合肝硬化诊断,但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水或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2失代偿期肝硬化:一般属Child-Pugh B、C级。患者已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腹水等严重并发症。,亦可将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再分为活动期或静止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的结果,其病理学定,携带者,1慢性HBV携带者:多为处于免疫耐受期的HBsAg、HBeAg和HBV
6、 DNA阳性者,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均显示血清ALT和AST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无明显异常。2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HBV DNA低于最低检测限,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AL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显示 Knodell 肝炎活动指数(HAI)4或根据其他的半定量计分系统判定病变轻微。,携带者1慢性HBV携带者:多为处于免疫耐受期的HBsAg、,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阴性,但血清和(或)肝组织中HBV DNA阳性,并有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除HBV DNA阳性外,患者可有血清抗-HBs、抗-Hbe和(或)抗-H
7、Bc阳性,但约20%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学标志均为阴性。诊断需排除其他病毒及非病毒因素引起的肝损伤。,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HBsAg阴性,但血清和(或)肝组,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进展,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进展,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目标,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慢性乙肝治疗方案,抗病毒治疗: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抗炎保肝治疗:甘草酸制剂、苦参素等抗纤维化治疗免疫调节治疗等,慢性乙肝治疗方案抗病毒治疗:
8、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1)对ALT大于ULN且年龄40岁者,也应考虑抗病毒治疗 ( )。DNA:脱氧核糖核酸;HCV RNA常在ALT恢复正常前转阴,但也有ALT恢复正常而HCV RNA持续阳性者。对轻微炎症坏死且无明显纤维化(S0、S1)者,可暂不治疗,但每隔36个月应检测肝功能。对乙型肝炎患者和携带者尽可能要求定期的随访。抗炎保肝治疗:甘草酸制剂、苦参素等1血清学检测:应立即检测HBV DNA、HBsAg、抗-HBs、HBeAg、抗-HBc、ALT和AST,并在3个月和6个月内复查。在开始治疗前应排除由药物、酒精或其他因素所致的ALT升高,也应排除应用降酶药物后ALT暂时性正
9、常。HCV相关的肝硬化或HCC患者经肝移植后,HCV感染复发率很高。HCV RNA基因为1型,或(和)HCV RNA定量21061流感样症候群:表现为发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和乏力等。HCV感染超过6个月,或发病日期不明、无肝炎史,但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亦可诊断。IFN治疗的绝对禁忌证包括:妊娠、精神病史(如严重抑郁症)、未能控制的癫痫、未戒断的酗酒或吸毒者、未经控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失代偿期肝硬化、有症状的心脏病。对轻微炎症坏死且无明显纤维化(S0、S1)者,可暂不治疗,但每隔36个月应检测肝功能。3慢性丙型肝炎肝外表现:在开始
10、治疗前应排除由药物、酒精或其他因素所致的ALT升高,也应排除应用降酶药物后ALT暂时性正常。抗HBV治疗耐药机制(包括病毒学机制和细胞学机制)的研究。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疗程如果肝组织学显示Knodell HAI4,或炎症坏死G2,或纤维化S2,应积极给予抗病毒治疗( )。对青少年应进行正确的性教育。,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一般适应症HBV DNA 105 拷贝/m l (HBeAg阴性者为 104 拷贝/ml);ALT 2倍正常值上限;如用干扰素治疗,ALT应10倍正常值上限,血总胆红素水平 (TBIL) 应2倍正常值上限;如ALT 2倍正常值上限,但肝组织病理学Knodell HAI 4,或
11、中度 (G2) 及以上炎症坏死和或中度 (S2) 以上纤维化病变,(1)对ALT大于ULN且年龄40岁者,也应考虑抗病毒治疗,对持续HBV DNA阳性、达不到前面所述治疗标准,但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亦应考虑给予抗病毒治疗:,(1)对ALT大于ULN且年龄40岁者,也应考虑抗病毒治疗 ( )。(2)对ALT持续正常但年龄较大者(40岁),应密切随访,最好进行肝活组织检查;如果肝组织学显示Knodell HAI4,或炎症坏死G2,或纤维化S2,应积极给予抗病毒治疗( )。(3)动态观察发现有疾病进展的证据(如脾脏增大)者,建议行肝组织学检查,必要时给予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在开始治
12、疗前应排除由药物、酒精或其他因素所致的ALT升高,也应排除应用降酶药物后ALT暂时性正常。在一些特殊病例如肝硬化或服用联苯结构衍生物类药物者,其AST水平可高于ALT,此时可将AST水平作为主要指标。,对持续HBV DNA阳性、达不到前面所述治疗标准,但有以下情,已批准治疗慢性乙肝的抗病毒药物,免疫为基础:免疫为主,同时抗病毒,有限疗程干扰素PEG干扰素(40kD-PEGIFN -2a派罗欣,12kD-PEGIFN -2b佩乐能)抑制病毒为基础:抑制病毒,长期维持用药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已批准治疗慢性乙肝的抗病毒药物免疫为基础:免疫为主,同时抗病,1Peg IFN -2a:180
13、 g,每周1次,皮下注射,疗程1年( )。具体剂量和疗程可根据患者的应答及耐受性等因素进行调整。2Peg IFN -2b:1.01.5 g/kg体质量,每周1次,皮下注射,疗程1年( )。具体剂量和疗程可根据患者的应答及耐受性等因素进行调整。,干扰素治疗的疗程,1Peg IFN -2a:180 g,每周1次,皮下注,1流感样症候群:表现为发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和乏力等。2一过性外周血细胞减少:主要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3精神异常:可表现为抑郁、妄想、重度焦虑等精神疾病症状。4自身免疫性疾病:一些患者可出现自身抗体,仅少部分患者出现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
14、糖尿病、血小板减少、银屑病、白斑、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样综合征等。5其他少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肾脏损害(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和急性肾衰竭等)、心血管并发症(心律失常、缺血性心脏病和心肌病等)、视网膜病变、听力下降和间质性肺炎等。,干扰素治疗的不良反应,1流感样症候群:表现为发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和乏力等。,IFN治疗的绝对禁忌证包括:妊娠、精神病史(如严重抑郁症)、未能控制的癫痫、未戒断的酗酒或吸毒者、未经控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失代偿期肝硬化、有症状的心脏病。IFN治疗的相对禁忌证包括:甲状腺疾病、视网膜病、银屑病、既往抑郁症史,未控制的糖尿病、高血压,治疗前中性粒细胞计数1.01
15、09/L和(或)血小板计数50109/L,总胆红素51 mol/L(特别是以间接胆红素为主者)。,干扰素治疗的禁忌症,IFN治疗的绝对禁忌证包括:妊娠、精神病史(如严重抑郁症)、,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酯HBV 病毒抑制,对于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在达到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ALT复常、HBeAg 血清学转换后,再巩固至少1年(经过至少2次复查,每次间隔6个月)仍保持不变、且总疗程至少已达2年者,可考虑停药( ),但延长疗程可减少复发。,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疗程,对于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在达到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ALT正常后,至
16、少再巩固1年半(经过至少3次复查,每次间隔6个月)仍保持不变、且总疗程至少已达到2年半者,可考虑停药( )。由于停药后复发率较高,可以延长疗程。,对于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在达到HBV DNA低,干扰素与核苷类似物的比较,干扰素的优点:通过宿主免疫起作用6-12个月,有限疗程无病毒变异和耐药高HBeAg血清转换率常见HBsAg血清转换应答持久,核苷类似物的优点:口服给药抑制HBVDNA能力强不良反应较少适合失代偿肝硬化、器官移植等干扰素的禁忌症,干扰素与核苷类似物的比较干扰素的优点:核苷类似物的优点:,干扰素与核苷类似物的比较,干扰素的缺点:皮下注射给药不良反应常见,核苷类似物的缺点:无免
17、疫调节作用长期维持用药罕见HBsAg血清转换变异和耐药停药后易复发,干扰素与核苷类似物的比较干扰素的缺点:核苷类似物的缺点:,罕见HBsAg血清转换抗炎保肝治疗:甘草酸制剂、苦参素等1流感样症候群:表现为发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和乏力等。对于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在达到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ALT复常、HBeAg 血清学转换后,再巩固至少1年(经过至少2次复查,每次间隔6个月)仍保持不变、且总疗程至少已达2年者,可考虑停药( ),但延长疗程可减少复发。全球:据WHO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2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
18、阳性或阴性,HBV DNA低于最低检测限,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ALT均在正常范围。也可在出生后12 h内先注射1针HBIG,1个月后再注射第2针HBIG,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针10 g重组酵母或20 g CHO乙型肝炎疫苗,间隔1个月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1流感样症候群:表现为发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和乏力等。(2)对ALT持续正常但年龄较大者(40岁),应密切随访,最好进行肝活组织检查;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丙型肝炎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16周(平均7周),散发性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尚待研究。3慢性丙型肝炎肝外表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
19、少数伴低热,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疽。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多难以耐受IFN治疗的不良反应,有条件者应行肝脏移植术。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疗程意外暴露后HBV感染的预防ALT多呈轻度和中度升高,抗-HCV和HCV RNA阳性。抗病毒治疗: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L180M、M204I、慢性HBV感染可分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研究热点,新的抗HBV药物不断研制成功并进入临床试验,如新的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新的核苷酸类似物(包括克拉夫定、LdT、LdC、LdA和特洛福韦)等。中药制剂抗HBV研究,已有一些好的苗头,如青篙素及其衍生物等,正在进一步研
20、究中。,罕见HBsAg血清转换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研究热点新的抗HBV,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研究热点,探索最佳的治疗策略,如联合治疗、序贯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等。免疫调节治疗研究,如治疗性疫苗、DNA疫苗等。抗HBV治疗耐药机制(包括病毒学机制和细胞学机制)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研究热点探索最佳的治疗策略,如联合治疗、序,乙型肝炎的预防,乙型肝炎的预防,乙型肝炎的预防,(一)乙型肝炎疫苗预防(二)切断传播途径(三)意外暴露后HBV感染的预防(四)对患者和携带者的管理,乙型肝炎的预防(一)乙型肝炎疫苗预防,预防乙肝特异性措施,接种疫苗是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具有对抗乙肝病毒的抗体和淋巴细胞,从而
21、保护人体免于被感染,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HBV感染和流行的最有效方法,预防乙肝特异性措施接种疫苗是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具有对,哪些人群需要接种乙肝疫苗,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程序为0、1、6月共接种3次儿童:凡在新生儿期未接种过疫苗的儿童,均应接种高危人群:乙肝患者的家属及密切接触者、医务人员、从事血制品的人员、直接接触食物的从业人员、幼儿园老师、入伍新兵等,哪些人群需要接种乙肝疫苗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程,乙肝疫苗的效果,未感染HBV的人接种乙肝疫苗能预防HBV感染,但对于已感染HBV的人无效于出生时、出生后1月、6月共3次注射疫苗接种疫苗后有效率达90%以上,乙肝
22、疫苗的效果未感染HBV的人接种乙肝疫苗能预防HBV感染,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 h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 h)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剂量应100 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 g重组酵母或20 g中国仓鼠卵母细胞(CHO)乙型肝炎疫苗,在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 -3)。也可在出生后12 h内先注射1针HBIG,1个月后再注射第2针HBIG,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针10 g重组酵母或20 g CHO乙型肝炎疫苗,间隔1个月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新生儿的乙肝预防,对HBsAg阳性母
23、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 h内尽早(最好,大力推广安全注射(包括针灸的针具)。服务行业所用的理发、刮脸、修脚、穿刺和文身等器具也应严格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不和任何人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用品。进行正确的性教育,若性伴侣为HBsAg阳性者,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或采用安全套。对HBsAg阳性的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并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切断传播途径,大力推广安全注射(包括针灸的针具)。切断传播途径,意外暴露后HBV感染的预防,1血清学检测:应立即检测HBV DNA、HBsAg、抗-HBs、HBeAg、抗-HBc、ALT和AST,并在3个月和6个月内复查。
24、2主动和被动免疫:如已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且已知抗-HBs10 IU/L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未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或虽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但抗-HBs10 IU/L或抗-HBs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HBIG 200400 IU,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针乙型肝炎疫苗(20 g),于1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各20 g)。,意外暴露后HBV感染的预防1血清学检测:应立即检测HBV,患者已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腹水等严重并发症。3精神异常:可表现为抑郁、妄想、重度焦虑等精神疾病症状。HCV相关的肝硬化或HCC患者经肝移植后,HCV感染复发率很高。适合失代偿
25、肝硬化、器官移植等干扰素的禁忌症HCV RNA基因为非1型,或(和)HCV RNA定量2106拷贝/ml者,可采用以下治疗方案之一:由于停药后复发率较高,可以延长疗程。适合失代偿肝硬化、器官移植等干扰素的禁忌症有上述1+2+3或2+3者可诊断。建议给予普通IFN 3MU,隔日1次肌肉或皮下注射,疗程为24周,应同时服用利巴韦林8001000 mg/d。(2) 如HCV RNA定性检测为阴转,或低于定量法的最低检测限,继续治疗至48周;蛋白酶抑制剂,即Telaprevir 和 Boceprevir;HCV RNA常在ALT恢复正常前转阴,但也有ALT恢复正常而HCV RNA持续阳性者。3不能耐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病毒性肝炎 防治 进展 优质 精选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92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