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培训课件.ppt
《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培训课件.ppt(2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危害极大,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逾1.3亿 ? 10%,乙型肝炎患者近3千万,每年近 30万 人死于肝炎或肝癌,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各类传染病中发病率最高,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2,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危害极大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逾1.3亿 ? 1,第一部分 肝炎总论及病因分类,转氨酶升高患肝炎需要隔离,?,?,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3,第一部分 肝炎总论及病因分类转氨酶升高患肝炎需要隔离?,肝炎是指一类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肝脏炎症病变。,其病因复杂多样,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4,肝炎其病因复杂多样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4,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
2、病脂肪肝:临床十分常见药物性肝炎:抗痨或抗菌药、免疫抑制剂、内分泌治疗药物等,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5,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5,其他病原体感染:钩端螺旋体病、肝结核等自身免疫性肝炎遗传代谢性疾病工业化学物中毒:四氯化碳、二甲苯等其他:肝脏缺血、胆道疾患、多脏器衰竭等,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6,其他病原体感染:钩端螺旋体病、肝结核等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病毒性肝炎的分类,黄热病毒(YFV)EB病毒(EB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风疹病毒(RV),能引起肝功能损害的病毒有很多:,它们均非嗜肝病毒,所致肝损害为继发性,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7,病毒性肝炎的分类
3、黄热病毒(YFV)能引起肝功能损害的病毒有很,目前已知的嗜肝病毒有以下几种:,HAV(甲)HBV(乙)HCV(丙)HDV(丁)HEV(戊),病毒性肝炎,一般特指由嗜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8,目前已知的嗜肝病毒有以下几种:HAV(甲)病毒性肝炎,一般特,目前已知的嗜肝病毒有以下几种:,TT病毒(TTV)庚肝病毒(HGV),?,HAV(甲)HBV(乙)HCV(丙)HDV(丁)HEV(戊),病毒性肝炎,一般特指由嗜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9,目前已知的嗜肝病毒有以下几种:TT病毒(TTV)?HAV(
4、甲,第二部分 病原学,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10,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10,一、甲型肝炎病毒,甲 肝, HAV为单股正链 RNA 病毒,归类于小RNA病 毒科肝炎病毒属,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11,一、甲型肝炎病毒甲 肝 HAV为单股正链 RNA 病毒,,病毒形态及结构:,1973年,Feinstone等采用免疫电镜首次观察到该病毒。,病毒直径27 nm的正20面体立体对称的球形颗粒有蛋白衣壳和核酸,无囊膜表面有32个亚单位结构,称壳粒,甲 肝,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12,病毒形态及结构:1973年,Feinstone等采用免疫电,甲 肝,耐酸、耐碱、耐乙醚对有机溶剂有抵抗力无脂蛋白胞
5、膜,较耐热 50601小时不能完全灭活 100加热1分钟可使病毒灭活,抵抗力:,2070 可存活多年并保持感染力对紫外线敏感,甲 肝,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13,甲 肝耐酸、耐碱、耐乙醚较耐热抵抗力:2070 ,抵抗力: 外界生存力很强 某些水产品有浓缩水中HAV的能力爆发流行,甲 肝,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14,抵抗力:甲 肝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14,复制:复制部位细胞浆poly(A)尾部在复制中起双重作用,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15,复制: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15,病毒分型和抗原抗体系统:,HAV变异较小,同源性80以上HAV仅有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抗体系统,抗HAV-IgM:是
6、诊断HAV急性感染的指标,抗HAV-IgG:是保护性抗体,是产生免疫力的标志,甲 肝,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16,病毒分型和抗原抗体系统:HAV变异较小,同源性80以上抗,二、乙型肝炎病毒,乙 肝,HBV属 嗜肝DNA病毒科哺乳动物病毒属,土拨鼠肝炎病毒(WHV)地松鼠肝炎病毒(GSHV)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苍鹭乙型肝炎病毒(HHBV),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17,二、乙型肝炎病毒乙 肝HBV属 嗜肝DNA病毒科哺乳动物病,1.HBV形态结构,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小球形颗粒,管形颗粒,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18,1.HBV形态结构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小球形颗粒管形颗,
7、Dane颗粒 完整的HBV颗粒,数量最少 直径42nm 由包膜与核心两部分组成,包膜:厚约7nm,含HBsAg、糖蛋白、细胞脂肪,核心:环状双股DNA、DNA聚合酶、逆转录酶,是病毒复制的主体,乙 肝,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19,Dane颗粒包膜:厚约7nm,含HBsAg、糖蛋白、细胞脂,Dane颗粒(完整的病毒)形态,HBsAg,HBcAg,HBVDNA,DNAP,(外膜蛋白),(核衣壳蛋白),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20,Dane颗粒(完整的病毒)形态HBsAgHBcAgHBVDN,小球形颗粒:直径22 nm ,数量最多管形颗粒:221001000 nm两者均为过剩的病毒外壳,仅含HBs
8、Ag,无感染性。,“空心汤团”,乙 肝,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21,小球形颗粒:直径22 nm ,数量最多“空心汤团”乙 肝,抵抗力:对热、低温、干燥、紫外线、一般浓度的消毒剂均能耐受37 存活7d、56 6h、20 15年100 10min、65 10h、高压蒸气消毒可被灭活对0.2新洁尔灭、0.5过氧乙酸敏感,乙 肝,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22,抵抗力:乙 肝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22,2.HBV基因组结构,pre-s1,pre-s2,S,P,C,pre-c,X,HBVDNA,乙 肝,re-S1 pre-S1蛋白pre-S2 pre-S2蛋白S HBsAgpre-C HBeAgC HB
9、cAgP DNAPX HBxAg,编码,HBsAg,pre-S2,pre-S1,正链,负链3.2 kb,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23,2.HBV基因组结构pre-s1pre-s2SPCpre-c,乙 肝,3.HBV血清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1)HBsAg,出现时间:HBV感染后26个月(潜伏期),持续时间:,急性自限性肝炎:6个月内可消失,慢性肝炎或慢性HBsAg携带者:可持续阳性,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24,乙 肝3.HBV血清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1)HBsAg出,HBsAg 有抗原性而无传染性,HBV,S 基因,整合,持续表达,“空心汤团”,HBsAg,乙 肝,肝细胞DNA,病毒性肝炎医
10、学知识宣教,25,HBsAg 有抗原性而无传染性HBVS 基因整合持续表达“,乙 肝,HBsAg 的亚型,adr,adw,ayr,ayw,长江以北,长江以南,新疆、西藏、内蒙等,属特异性的共同抗原决定簇a亚型决定簇d/y和w/r,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26,乙 肝HBsAg 的亚型adradwayrayw长江以北,乙 肝,(2)抗-HBs,出现时间:急性感染后期或HBsAg 转阴后一段时间开始出现,(空白期 或 窗口期),抗-HBs为保护性抗体(中和抗体),其出现标志着HBV感染进入恢复期,抗-HBs 对相同 HBsAg亚型的HBV再感染有免疫力,但对不同亚型的HBV保护力不完全。,病毒性肝
11、炎医学知识宣教,27,乙 肝(2)抗-HBs出现时间:急性感染后期或HBsAg,(3)Pre-S和抗-preS:,乙 肝,两种抗原均与HBV进入肝细胞有关,即与传染性大小有关。两种抗体均为中和抗体,有清除HBV的作用非常规检查,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28,(3)Pre-S和抗-preS:乙 肝两种抗原均与HBV进,乙 肝,(4)HBeAg,HBV C基因,前C区,C 区,P25e多肽,HBeAg,表 达,切割、加工,分泌到细胞外,HBeAg只存在于血清中,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29,乙 肝(4)HBeAgHBV C基因前C区C 区P25e多,乙 肝,血清HBeAg阳性者中,HBVDNA阳性
12、率为92%左右,HBeAg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HBeAg出现的时间: 急期略晚于HBsAg ,极期后消失,持续阳性趋向慢性,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30,乙 肝血清HBeAg阳性者中,HBVDNA阳性率为92%左,乙 肝,(5)抗-HBe,出现时间:随着HBeAg的消失而出现,抗-HBe的出现标志着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抗-HBe阳性者中,16.3%30%左右HBVDNA仍阳性 可能与前C基因变异有关,易加重病情、易演变为肝硬化,-干扰素疗效亦较差,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31,乙 肝(5)抗-HBe出现时间:随着HBeAg的消失而出,(6)HBcAg,HBcAg主要存在于HBV感染
13、的肝细胞内或者Dane颗粒核心中,到血液中即被降解为HBeAg,一般血清学方法检测不到HBcAg,而只能检测到抗-HBc, 若将HBV颗粒沉淀、去垢剂开壳、可检测出, HBcAg阳性表示有传染性且较强,乙 肝,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32,(6)HBcAgHBcAg主要存在于HBV感染的肝细胞内或,(7)抗-HBc,抗HBc-IgM:是HBV近期感染或慢性感染者病毒活动的标志,抗HBc-IgG:凡“有过” HBV感染者均可阳性,持续时间:618个月,HBcAg的免疫原性最强,可终身阳性,乙 肝,非中和抗体,同时检测IgM和IgG判断其意义,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33,(7)抗-HBc抗HBc
14、-IgM:是HBV近期感染或慢性感染,(8)HBVDNA,是病毒复制和有传染性最直接的证据,检测方法:斑点杂交法、PCR法,(9)DNAP(DNA多聚酶):是逆转录酶,也是直接反应病毒复制的指标之一,乙 肝,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34,(8)HBVDNA是病毒复制和有传染性最直接的证据检测方法,(10)HBxAg:,HBxAg具有反向激活作用,可调控病毒基因转录水平,并对宿主癌基因可能有激活作用。,也可作为病毒复制的标志,乙 肝,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35,(10)HBxAg:HBxAg具有反向激活作用,可调控病毒基,乙 肝,介绍两个概念:, “两对半”, “转 阴”:HBeAg 抗-HB
15、e,常用指标:血清HBeAg抗原抗体转换率 HBVDNA阴转率,HBsAg抗-HBs抗-HBc(IgM、IgG)HBeAg抗-HBe,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36,乙 肝介绍两个概念: “两对半” “转 阴”:HB,4.HBV的变异,S区变异:HBsAg和抗-HBs共存、疫苗免疫失败、HBsAg阴性的慢乙肝Pre-c/c区变异:研究较多 1896位核苷酸G A,变异的原因:自然发生、免疫压力、治疗压力,乙 肝,色氨酸TGG 终止密码TAG,不能形成p25e蛋白,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37,4.HBV的变异S区变异:HBsAg和抗-HBs共存、疫苗免,乙 肝,5.HBV感染的常用研究模型,HB
16、V人工培养尚未成功,HBV感染动物模型:黑猩猩、树鼩,HBV基因转染细胞株:G2.2.15细胞,转基因动物:转基因鼠,其他嗜肝DNA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38,乙 肝5.HBV感染的常用研究模型HBV人工培养尚未成功,三、丙型肝炎病毒,丙肝是经济发达国家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类型,丙 肝,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39,三、丙型肝炎病毒丙肝是经济发达国家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类型丙,丙 肝,HCV是第一个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现的病毒,原称“肠道外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1989年Chiron公司利用逆转录酶随机引物从受染的黑猩猩血清中成功克隆出与HCV RNA互补的cDNA。,HC
17、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黄病毒科丙肝病毒属,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40,丙 肝HCV是第一个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现的病毒原称“肠道,1.HCV形态特征,感染后血清中病毒含量少,直到1991年阿部贤治才在免疫电镜下观察到HCV颗粒。其形态尚未得到公认。,病毒直径3662 nm,球形,与黄病毒相似,丙 肝,脂质外壳、囊膜、棘突结构,核心蛋白、核酸,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41,1.HCV形态特征 感染后血清中病毒含量少,直到1,丙 肝,2.HCV基因组结构,HCV RNA全长约10 kb,三个编码区,C区,NS区,E区,核心蛋白“C”,调节蛋白,外膜蛋白“M”,(高度保守),(易变),HCV基因
18、型:10个 我国主要为1b型,5,3,C E1 E2 NS2 NS3 NS4 NS5,非编码区,非编码区,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42,丙 肝2.HCV基因组结构HCV RNA全长约10 kb三,3.抵抗力,1:1000甲醛(福尔马林)3796小时6010小时1005分钟液态血清5610小时,可以灭活,但冻干血清60 20小时仍不能使HCV RNA灭活,丙 肝,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43,3.抵抗力1:1000甲醛(福尔马林)可以灭活但冻干血清6,丙 肝,4. HCV的抗原抗体系统,HCV Ag:血中的含量很低,检出率不高 与HCVRNA有良好的相关性抗-HCV:非保护性抗体,阳性为病毒感染
19、标志 IgM抗-HCV持续阳性提示病毒持续复制HCVRNA:感染后第一周即可检出 是病毒感染和复制的直接标志,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44,丙 肝4. HCV的抗原抗体系统HCV Ag:血中的含量很,丙 肝,5、病毒的变异与分型,具有显著的异质性根据基因序列的差异分为10个以上的基因型:Simmonds分型、Okamoto分型等,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45,丙 肝5、病毒的变异与分型具有显著的异质性病毒性肝炎医学知,四、丁型肝炎病毒,丁 肝,HDV,又称因子。为单股负链RNA病毒。,HDV为缺陷病毒,必须依赖嗜肝DNA病毒才能复制。,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46,四、丁型肝炎病毒丁 肝HDV
20、,又称因子。为单股负链RNA,丁 肝,1. HDV形态:,直径:3537 nm表面包裹HBsAg核心为HDV RNA和 HDAg,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47,丁 肝1. HDV形态:直径:3537 nm病毒性肝,丁 肝,2、HDAg和抗-HDV,HDAg是HDV感染的直接标志,抗HDV-IgM:是HDV早期感染标志,抗HDV-IgG:是HDV既往感染的标志,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48,丁 肝2、HDAg和抗-HDVHDAg是HDV感染的直接标,戊 肝,五、戊型病毒性肝炎, 原称为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病毒性肝炎, HEV为单股线状正链 RNA病毒, 现暂归类于嵌杯病毒科。,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
21、宣教,49,戊 肝五、戊型病毒性肝炎 原称为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病毒,戊 肝, 抗-HEV:,抗HEV-IgM:是近期内HEV感染的标志,有早期诊断价值抗HEV-IgG:持续时间在不同病例差异较大,多数于发病后612个月阴转, HEV RNA:,发病早期,粪便和血液中存在HEV,但持续时间不长,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50,戊 肝 抗-HEV:抗HEV-IgM:是近期内HEV感染,第三部分 流行病学,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51,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51,甲 肝,(一)甲型肝炎,传染源:主要为急性患者和隐性感染者,自潜伏期末至发病后10天传染性强,急性黄疸型患者,黄疸前期传染性最强,发病后3
22、4周,基本无传染性,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52,甲 肝(一)甲型肝炎传染源:主要为急性患者和隐性感染者自,甲 肝,传播途径:,粪口途径:粪便排出病毒,经口腔摄入而感染,散发流行:以日常生活接触为主,临床较多见,暴发流行:水源或食物污染,尤其是生食毛蚶、牡蛎等水产品最易引起,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53,甲 肝传播途径:粪口途径:粪便排出病毒,经口腔摄入而感,易感人群及免疫力,好发于儿童与青少年,感染后免疫力持久,我国40岁以上成人90%98%抗HAV-IgG阳性,6个月以内婴儿,母 亲,抗 体,甲 肝,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54,易感人群及免疫力好发于儿童与青少年感染后免疫力持久我国40,
23、乙 肝,1.传染源:,(二)乙型肝炎,主要为急、慢性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55,乙 肝1.传染源:(二)乙型肝炎主要为急、慢性乙肝患者或病,乙 肝,2.传播途径:,水平传播,最主要途径是注射或粘膜接触含HBV的血液及分泌物,性传播:不少见,密切接触:有可能,饮食传播:可能性较小,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56,乙 肝2.传播途径:水平传播最主要途径是注射或粘膜接触含H,乙 肝,垂直传播,主要途径:围产期(新生儿皮肤、粘膜有破损而接触母血)和产后密切接触,经胎盘及生殖细胞传播:有可能,医源性传播,输血或注射器、血透机、内窥镜等消毒不严格(107 ml ),垂直传播是我国HB
24、V感染的主要模式,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57,乙 肝垂直传播主要途径:围产期(新生儿皮肤、粘膜经胎盘及生,乙 肝,3、易感人群,抗-HBs阴性者高危人群: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 HBsAg阳性者的家属 反复输血及血制品者 血液透析者 多个性伴侣者 静脉药瘾者 接触血液的医务工作者,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58,乙 肝3、易感人群抗-HBs阴性者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5,4.流行特征,地区差异:我国为高发区、农村高于城市、南方高于北方性别差异:男性多于女性有家族聚集现象HBsAg阳性率年龄分布两个高峰:10y前、3040y,乙 肝,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59,4.流行特征地区差异:我国为
25、高发区、农村高于城市、南方高于北,(三)丙型肝炎,丙 肝,传染源:,主要为急、慢性丙肝患者和慢性HCV携带者,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60,(三)丙型肝炎丙 肝传染源:主要为急、慢性丙肝患者和慢性H,丙 肝,2.传播途径:,血液、血制品(主要)注射毒品及不洁的注射(其次)密切接触性传播围生期传播,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61,丙 肝2.传播途径:血液、血制品(主要)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丙 肝,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HCV感染的母亲所生婴儿感染率高已感染者仍可感染其他亚型或变异株,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62,丙 肝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毒性肝炎医学知识宣教62,丙 肝,4.流行情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病毒性肝炎 医学知识 宣教 培训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92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