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第七章课件.ppt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第七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第七章课件.ppt(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肠道杆菌,第七章,第七章 肠道杆菌,第七章 肠道杆菌肠道杆菌(enteric bacilli)是,第一节概述,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一、共同生物学特性,(一)形态结构肠道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芽胞,多数有周鞭毛,少数有荚膜或包膜,致病菌大多有菌毛。,第一节 概述一、共同生物学特性(一)形态结构,第一节 概述,一、共同生物学特性,(二)培养特性肠道杆菌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整齐、湿润、直径23 mm的灰白色菌落。在液体培养基中,呈均匀混浊生长。在SS琼脂等肠道鉴别培养基上,肠道非致病菌可分解乳糖产酸,形成红色菌落;而致病菌大多
2、不分解乳糖,形成无色菌落。,第一节 概述一、共同生物学特性(二)培养特性,第一节 概述,一、共同生物学特性,(三)生化反应肠道杆菌生化反应活泼,能分解多糖和蛋白质,生成不同的代谢产物,常用于鉴别不同的菌属和菌种,如利用乳糖发酵试验可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和非致病菌。,第一节 概述一、共同生物学特性(三)生化反应,第一节 概述,一、共同生物学特性,(四)抗原结构肠道杆菌抗原结构复杂,主要包括菌体抗原、鞭毛抗原、荚膜或包膜抗原、肠道杆菌共同抗原、菌毛抗原等。,第一节 概述一、共同生物学特性(四)抗原结构,第一节 概述,一、共同生物学特性,O抗原存在于细菌细胞壁脂多糖(LPS)的最外层,耐热,100维持
3、数小时不会被破坏。新分离的菌株富含O特异多糖,菌落呈光滑(S)型,致病性强;长期人工培养后,细菌失去O特异多糖,菌落由光滑型变为粗糙(R)型,称为S-R变异,R型菌株毒力通常较弱。O抗原刺激机体主要产生IgM型抗体。,第一节 概述一、共同生物学特性菌体抗原(O抗原)1O抗原存,第一节 概述,一、共同生物学特性,H抗原存在于鞭毛蛋白中,不耐热,60维持30分钟即被破坏。细菌失去鞭毛后,H抗原消失,O抗原外露,称为H-O变异。H抗原刺激机体主要产生IgG型抗体。,第一节 概述一、共同生物学特性鞭毛抗原(H抗原)2H抗原存,第一节 概述,一、共同生物学特性,荚膜或包膜抗原包绕在O抗原外围,具有型特异
4、性,能阻止O凝集,不耐热,60维持30分钟可被破坏。该抗原在不同菌属有不同的名称,重要的有大肠埃希菌的K抗原、伤寒沙门菌的Vi抗原等。,第一节 概述一、共同生物学特性荚膜或包膜抗原3荚膜或包膜抗,第一节 概述,一、共同生物学特性,肠道杆菌共同抗原(enterobacteria common antigen,ECA)存在于肠道杆菌的表面,为氨基糖聚合物。几乎所有肠杆菌科的细菌都有ECA,而非肠杆菌科细菌一般不产生这种抗原。,第一节 概述一、共同生物学特性肠道杆菌共同抗原4肠道杆菌共,第一节 概述,一、共同生物学特性,菌毛抗原存在于菌毛蛋白中,能阻止O凝集,煮沸可将其破坏。,第一节 概述一、共同生
5、物学特性菌毛抗原5菌毛抗原存在于菌毛,第一节 概述,一、共同生物学特性,(五)抵抗力肠道杆菌对理化因素敏感,加热60维持30分钟即死亡,易被一般的化学消毒剂杀灭。,第一节 概述一、共同生物学特性(五)抵抗力,第一节 概述,二、分类,肠道杆菌种类很多,根据生化反应、抗原结构等表型特征,以及通过核酸杂交、序列分析等分44个菌属,170多个菌种,其中肠道杆菌的重要菌属及其主要区别见下表。,第一节 概述二、分类肠道杆菌种类很多,根据生化反应、抗原结,第一节 概述,二、分类,第一节 概述二、分类菌属代表菌种动力葡萄糖乳糖VP靛基质枸,第二节埃希菌属,第二节,第二节 埃希菌属,概述,埃希菌属(Escher
6、ichia)包括六个种,一般不致病,为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其中大肠埃希菌(E.coli)是最常见的临床分离菌。大肠埃希菌俗称大肠杆菌,多为人体肠道的正常菌群,在婴儿出生数小时后就进入其肠道,并伴随终生。该菌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或侵入肠道外组织、器官时,可成为条件致病菌,引起肠道外感染。某些血清型菌株具有较强的毒力,可引起肠道内感染,导致腹泻,称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第二节 埃希菌属概述埃希菌属(Escherichia)包括六,第二节 埃希菌属,一、生物学特性,(一)形态与染色大肠埃希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芽胞,多数有周鞭毛和菌毛。,第二节 埃希菌属一、生物学特性.(一)形态与染色,第二节 埃
7、希菌属,一、生物学特性,(二)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大肠埃希菌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24小时后,形成圆形、凸起、灰白色、直径23 mm的S型菌落。在液体培养基中,呈均匀混浊生长,能发酵多种糖产酸产气,不形成硫化氢。在SS琼脂培养等肠道选择培养基上,因发酵乳糖产酸使菌落呈现颜色,易与沙门菌、志贺菌等致病菌区别。,第二节 埃希菌属一、生物学特性.(二)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第二节 埃希菌属,一、生物学特性,(三)抗原结构大肠埃希菌表面主要有O,H,K三类抗原,是血清学分型的基础。目前,已知O抗原有170多种,H抗原有60多种,K抗原有100多种。,第二节 埃希菌属一、生物学
8、特性.(三)抗原结构,第二节 埃希菌属,一、生物学特性,(四)抵抗力该菌对热的抵抗力较强,60加热15分钟仍有部分细菌存活。对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敏感,对链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等抗菌药物敏感,但易产生耐药性。,第二节 埃希菌属一、生物学特性.(四)抵抗力,第二节 埃希菌属,二、致病性,1定居因子(colonization factor,CF)定居因子又称黏附素,能使细菌紧密黏附在肠道和泌尿道黏膜的上皮细胞上,避免因肠蠕动和尿液的冲刷作用被排出体外。大肠埃希菌的黏附素是由质粒编码的特殊菌毛,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一)致病物质,第二节 埃希菌属二、致病性1定居因子(col
9、onizati,第二节 埃希菌属,二、致病性,2外毒素大肠埃希菌产生的外毒素有多种。(1)不耐热肠毒素(heat labile enterotoxin,LT)不耐热肠毒素由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产生,为蛋白质,对热不稳定,65加热30分钟即被破坏。LT由A,B两种亚单位组成,其中A亚单位是毒素的活性部分;B亚单位与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介导A亚单位进入细胞内,激活肠细胞内的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cAMP水平增高,导致肠黏膜细胞分泌功能亢进,肠腔积液,引起腹泻。,(一)致病物质,第二节 埃希菌属二、致病性2外毒素(一)致病物质,第二节 埃希菌属,二、致病性,2外毒素(2)耐热肠毒素(heat
10、 stable enterotoxin,ST)耐热肠毒素为低分子量多肽,对热稳定,100加热20分钟仍不被破坏。ST通过激活小肠黏膜细胞上的鸟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cGMP水平增高,导致肠黏膜细胞过度分泌,肠腔积液,引起腹泻。,(一)致病物质,第二节 埃希菌属二、致病性2外毒素(一)致病物质,第二节 埃希菌属,二、致病性,2外毒素(3)志贺样毒素(shiga-like toxin,SLT)志贺样毒素是由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产生的一种细胞毒素,分为SLT-和STL-两型:SLT-与痢疾志贺菌的志贺毒素基本相同,SLT-与SLT-有60%的同源性,两型毒素均由溶原性噬菌体介导产生。SLT可致血性腹泻,
11、还能选择性破坏肾内皮细胞,这可能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发生有关。,(一)致病物质,第二节 埃希菌属二、致病性2外毒素(一)致病物质,第二节 埃希菌属,二、致病性,2外毒素(4)肠集聚耐热毒素(enteroaggregative heat-stable toxin,EAST)肠集聚耐热毒素由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产生,可导致肠黏膜细胞分泌功能亢进,引起腹泻。,(一)致病物质,第二节 埃希菌属二、致病性2外毒素(一)致病物质,第二节 埃希菌属,二、致病性,第二节 埃希菌属二、致病性(二)所致疾病1肠外感染,第二节 埃希菌属,二、致病性,第二节 埃希菌属二、致病性(二)所致疾病2肠道感染,第二节 埃希菌属
12、,二、致病性,第二节 埃希菌属二、致病性(二)所致疾病2肠道感染,第二节 埃希菌属,二、致病性,第二节 埃希菌属二、致病性(二)所致疾病2肠道感染,第二节 埃希菌属,二、致病性,第二节 埃希菌属二、致病性(二)所致疾病2肠道感染,第二节 埃希菌属,二、致病性,第二节 埃希菌属二、致病性(二)所致疾病2肠道感染,第二节 埃希菌属,三、微生物学检查,1标本肠道外感染根据感染部位可取中段尿、脓汁、血液、脑脊液等;肠道感染者取新鲜粪便。,(一)临床细菌学检查,第二节 埃希菌属三、微生物学检查1标本(一)临床细菌学检查,第二节 埃希菌属,三、微生物学检查,2分离培养和鉴定血液标本经肉汤增菌培养后,移种血
13、琼脂平板;粪便标本划线接种于肠道选择培养基;体液标本的离心沉淀物和其他标本直接接种血琼脂平板,根据菌落特征、生化反应及血清分型等做出鉴定。,(一)临床细菌学检查,第二节 埃希菌属三、微生物学检查2分离培养和鉴定(一)临床,第二节 埃希菌属,三、微生物学检查,大肠埃希菌寄生在人体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周围环境、水源及食品等。受检样品中大肠埃希菌愈多,表示被粪便污染愈严重。在环境卫生学和食品卫生学中,常以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作为粪便污染的检测指标。我国卫生标准规定:样品的细菌总数每毫升不超过100个;每升饮用水中大肠菌群数不得超过3个;每100 mL瓶装汽水、果汁中大肠菌群数不得超过5个。,(二
14、)卫生细菌学检查,第二节 埃希菌属三、微生物学检查大肠埃希菌寄生在人体肠道,随,第二节 埃希菌属,四、防治原则,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感染目前尚无特异性预防方法。临床上应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防止尿道插管和膀胱镜检查中的医源性感染;良好的卫生习惯有益于防止尿路感染;加强饮食卫生监督是防止肠内感染的重要措施。对患者应选择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第二节 埃希菌属四、防治原则.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感染目前尚无特,第三节志贺菌属,第三节,第三节 志贺菌属,概述,志贺菌属(Shigella)俗称痢疾杆菌,是人类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第三节 志贺菌属概述志贺菌属(Shigella)俗称痢疾杆菌,第三节 志贺菌属,一、生物
15、学特性,(一)形态染色与培养特性志贺菌属细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无鞭毛,无芽胞,无荚膜,多数有菌毛。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上,37培养24小时后,形成中等大小(直径约2 mm)、半透明的光滑型菌落;在SS等肠道选择培养基上形成无色半透明菌落。,第三节 志贺菌属一、生物学特性.(一)形态染色与培养特性,第三节 志贺菌属,一、生物学特性,(二)生化反应志贺菌属细菌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除宋内志贺菌某些菌株能迟缓发酵乳糖外,均不发酵乳糖;不分解尿素,不形成硫化氢。,第三节 志贺菌属一、生物学特性.(二)生化反应,第三节 志贺菌属,一、生物学特性,(三)抗原结构与分类本菌属有K抗原和O抗
16、原。O抗原分为群特异性抗原和型特异性抗原,是分类的依据,借此将志贺菌属分为4个群,40多个血清型,见表。,第三节 志贺菌属一、生物学特性.(三)抗原结构与分类,第三节 志贺菌属,一、生物学特性,第三节 志贺菌属一、生物学特性菌种群型亚型痢疾志贺菌A11,第三节 志贺菌属,一、生物学特性,(四)变异性与抵抗力本属细菌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其他肠道杆菌弱,56维持10分钟即被杀死,对一般消毒剂敏感。该菌对酸敏感,在粪便中,由于其他肠道菌产酸或噬菌体的作用常使本菌在数小时内死亡,故用于志贺菌分离培养的粪便标本应迅速送检。,第三节 志贺菌属一、生物学特性.(四)变异性与抵抗力,第三节 志贺菌属,二、致病
17、性与免疫性,志贺菌的致病物质主要是侵袭力和内毒素,有的菌株尚可产生外毒素。1侵袭力志贺菌先通过菌毛黏附在回肠末端和结肠黏膜的上皮细胞表面,继而侵入上皮细胞,在黏膜固有层内生长繁殖并形成感染灶,引起局部炎症反应。,(一)致病物质,第三节 志贺菌属二、致病性与免疫性志贺菌的致病物质主要是侵袭,第三节 志贺菌属,二、致病性与免疫性,2内毒素志贺菌所有菌株都具有强烈的内毒素。内毒素作用于肠黏膜,使其通透性增高,进一步促进对内毒素的吸收,引起发热、神志障碍,甚至中毒性休克等一系列症状。内毒素亦可破坏肠黏膜,促进炎症、溃疡、坏死和出血。内毒素尚能作用于肠壁自主神经,使肠功能发生紊乱、肠蠕动失调和痉挛,尤其
18、是直肠括约肌痉挛最明显,因而出现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一)致病物质,第三节 志贺菌属二、致病性与免疫性2内毒素(一)致病物质,第三节 志贺菌属,二、致病性与免疫性,3外毒素A群志贺菌型和型能产生外毒素,称为志贺毒素。该毒素的生物活性主要包括: 神经毒性: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致死性感染(假性脑膜炎昏迷)。 细胞毒性:作用于人肝细胞、猴Vero细胞等,致使蛋白质合成中断,细胞变性坏死。 肠毒性:有类似霍乱肠毒素的活性,可引起水样腹泻。,(一)致病物质,第三节 志贺菌属二、致病性与免疫性3外毒素(一)致病物质,第三节 志贺菌属,二、致病性与免疫性,第三节 志贺菌属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二)所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病原 生物学 免疫学 第七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92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