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规划和设计实用版课件.ppt
《旅游景区规划和设计实用版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景区规划和设计实用版课件.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旅游景区规划和设计,第四章旅游景区规划和设计,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旅游景区规划的定义、特点、理论基础;制定总体规划的过程、原则;专项规划的内容;旅游地形象;旅游景区形象和景区形象的特征、景区形象设计的意义与原则技能目标:了解地域分异理论和劳动地域分工等理论基础对旅游景区规划实践的指导意义,如何进行景区用地结构、功能分区、景点设计、景点形象定位的方法、形象策划的步骤等技能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将旅游景区规划的理论运用到实际当中,培养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景点设计、形象设计与传播能力、并能参与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关键概念 旅游景区规划 旅游景区开发 旅游景区形象,学习目标,第四节 旅游景区形象设计
2、与营销,4,第三节 旅游景区专项规划第一节 旅游景区规划的理论基础第二,全民旅游意识不高,社会办旅游的积极性难以形成;一、景区形象设计的意义与原则旅游资源优势区,旅游产业定位应高标准、政府扶持力度应大景观元素的结构复杂性决定其生态价值撰写规划文本、说明和附件的草案;目的地系统吸引物、设施、服务斑块间可接近性影响景观丰度2、增长极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应用(2)古典区位理论时期(19世纪20年代20世纪初)杜能孤立国对于农业及国民经济之关系即农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理论:论工业区位即工业区位论2、增长极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应用人类拥有共同的环境和资源,为了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
3、动网络由商品、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流动网及交通、通讯网组成知识目标:掌握旅游景区规划的定义、特点、理论基础;市场系统客源市场、产品市场2、增长极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应用旅游规划者应重视人的心理因素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感觉形象人-人感知要素,第一节 旅游景区规划的理论基础,指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资源的属性、特色和旅游地的发展规律,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对旅游资源进行总体布局、项目技术方案设计和具体实施。,规划根据现存条件,对其未来活动有意识、有系统地安排。,一、旅游规划定义,全民旅游意识不高,社会办旅游的积极性难以形成;第一节 旅游景,二、旅游规划的理论基础,增长极理论,可持续
4、发展理论,旅游人类学,景观生态学,旅游系统理论,区位理论,二、旅游规划的理论基础增长极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旅游人类学景,1、区位理论发展历程(1)萌芽时期(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初期)斯秋阿特、亚当斯密(2)古典区位理论时期(19世纪20年代20世纪初)杜能孤立国对于农业及国民经济之关系即农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理论:论工业区位即工业区位论(3)近代理论时期(20世纪20年代40年代)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廖什的市场区位论(4)现代理论时期(20世纪 )大量经济学、计量学、人类行为学及空间遥感技术所带来的精确计量与预测,区位理论,1、区位理论发展历程区位理论,(1)旅游中心地的界定如旅游中心地
5、必定拥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和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等(2)旅游中心地的市场范围上限即由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吸引力、旅游业的社会容量、经济容量及旅游业的生态环境容量四者共同决定的客源市场范围或接待游客数量,其值不能超过上述四个变量中的最小值门槛值为旅游地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所必须达到的最低需求量,2、区位理论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应用,(1)旅游中心地的界定2、区位理论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应用,(3)旅游中心地的等级高级旅游中心地有较大市场范围提供旅游服务的中心吸引物,产品和服务档次高、功能多、品种全、质量好、价格相对低廉低级旅游中心地指提供的旅游服务为较小范围的市场所消费的中心吸引物,其产品和服务相对单一
6、(4)旅游中心地的均衡布局模式即在一个地域范围内可能存在多个不同等级的旅游中心地,如何进行均衡布局,使得区域旅游在不同等级旅游中心地的带动下获得持续的发展,(3)旅游中心地的等级,增长极理论,1、增长极理论的内涵即经济增长空间是不平衡,其发展中存在着极化作用,即经济空间中存在一些中心(称增长极),对外部区域起吸引或排斥作用。是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模式的具体表现(1)极化作用(回流效应)即由于增长极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交通区位、资源区位、政策区位等),从而吸引了区域内的生产要素(资金、技术、信息、能量、人才、物资等)向增长极聚集,以期获得较高回报。区域增长极得到较快发展,而相邻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7、甚至停滞,增长极理论1、增长极理论的内涵,(2)扩散作用因极化作用所引起的生产要素不断向增长极地区汇集,导致增长极的生产规模逐渐达到最优,随后产生因过度集中引起基础设施跟不上、经济效率反而下降,部分企业外迁,生产要素在一定程度上从增长极向外扩散、流向周边较不发达地区,(2)扩散作用,2、增长极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应用,(1)点轴开发理论经济由点和轴所组成的空间理论形式点增长极;轴区域内的交通干线中心思想 增长极由中心地沿区域内的交通干线(即轴)向周边移动、扩散并在一定区位聚集形成新增长极,从而促进区域开发纽带和经济运行通道的形成(2)网络开发理论是已有点轴开发系统的延伸,意在加强重点点轴系统之
8、间生产要素的交流,促进经济一体化,强化与区外其他区域经济网络的联系,2、增长极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应用(1)点轴开发理论,节点增长极的各级中心城镇点轴系统沿轴线两侧分布的“节点”的吸引范围网络由商品、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流动网及交通、通讯网组成(3)增长极理论对旅游规划的启示为旅游业优先发展提供了依据和支持旅游业作为增长极可通过其聚集和扩散作用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旅游资源优势区,旅游产业定位应高标准、政府扶持力度应大,节点增长极的各级中心城镇,可持续发展理论,1、可持续发展理论产生的背景1971年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发展状况的第一报告增长的极限,对经济继续增长和人类的前途作出了具体的、耸人听闻的预测,
9、并断言:在公元2100年到来以前,人类社会即将崩溃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人口增长、粮食供应、资本投资、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2、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挪威首相布伦兰特夫人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产生威胁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1、可持续发展理论产生的背景,-3、旅游景区形象:是社会公众和旅游者对某一旅游景区的总体认识、印象和评价门槛值为旅游地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所必须达到的最低需求量人类拥有共同的环境和资源,为了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斑块间可接近性影响景观丰度为景观单元提供并接受景观单元的能量、物质及信息的环境(3)增长极理论对旅游规划
10、的启示1、空间大小形状的利用第四章旅游景区规划和设计制定总体规划的过程、原则;知识目标:掌握旅游景区规划的定义、特点、理论基础;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将旅游景区规划的理论运用到实际当中,培养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景点设计、形象设计与传播能力、并能参与旅游规划编制工作2、景观空间结构基本单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续),两个问题:一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还是要满足人的各种需求,这些需求是第一位的二是可持续发展不能以破坏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为代价,-3、旅游景区形象:是社会公众和旅游者对某一旅游景区的总体认,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原则机会均等,即同代间、代际间及有限资源分配上的平等可持续性原则人
11、类社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要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共同性原则即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共同的,应实现公平性和持续性的发展;人类拥有共同的环境和资源,为了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需求性原则以坚持公平性和长期可持续性原则,以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和向所有人提供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机会,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原则机会均等,即同代间、代际间,4、可持续发展理论对旅游规划的指导意义,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工作的依据之一,保持人类享受资源的公平性,严格控制出现急功近利、重开发轻保护,甚至只开发不保护的现象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进行科学论证,注重技术和资金的积累,实行层次性开发战略实现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
12、合,4、可持续发展理论对旅游规划的指导意义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工作,旅游人类学理论,1、旅游人类学的概念从文化和美学的角度,研究旅游地居民、社会团体、旅游开发者与旅游者之间关系的科学2、旅游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旅游地居民,旅游地社会团体,旅游者,旅游开发者,图1、旅游目标群体间的经济互动关系,旅游人类学理论1、旅游人类学的概念旅游地居民旅游地社会团体旅,抵触态度,文化冲突,谅解态度,文化认同,文化整合,配合态度,文化互动融合,图2、旅游者与旅游地居民间的文化互动关系,抵触态度文化冲突谅解态度文化认同文化整合配合态度文化互动融合,3、旅游人类学对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启示,为旅游规划者提供了一个以人为本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旅游 景区 规划 设计 实用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91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