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医疗辐射安全防护培训课件.ppt
《放射医疗辐射安全防护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射医疗辐射安全防护培训课件.ppt(1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医用放射防护的基础概述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职业照射医用辐射防护与安全,一、医用放射防护的基础概述,(一)电离辐射,1、概念指能够直接地使物质电离或者通过某些次级辐射使物质电离而产生带电粒子或不带电粒子的辐射。在电离辐射防护领域中,电离辐射也简称为辐射。电离辐射可分为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两大类,(一)电离辐射1、概念,(1)电磁辐射:x射线和射线都是一种电磁波。,电磁辐射是一种波动的能量。当它们的足够能量以适当的形式转移给物质时,则可从该物质的原子或分子内击出电子,从而发生电离过程。一般有两个过程,即产生高能的次级带电粒子(一般是电子),然后发生激发和电离。在电磁辐射中,波长越短、频率越
2、大者,其能量越高,穿过物质的能力越大。,电磁辐射波谱图,(1)电磁辐射:x射线和射线都是一种电磁波。电磁辐射是一,电离辐射的发生: a.带电粒子直接使物质激发、电离,电离辐射的发生: a.带电粒子直接使物质激发、,(2)粒子辐射: 主要的粒子有粒子、粒子(或电子)、质子、中子、负介子和重带电离子等。,粒子辐射: 是一些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或者由这些基本粒子构成的原子核,这些粒子具有运动能量和静止质量,通过消耗自己的动能把能量传递给其它物质。从防护的意义上经常见到的几种主要粒子射线有:射线、射线、中子。,(2)粒子辐射: 主要的粒子有粒子、粒子(或电子)、质,b. b粒子(1MeV)能产生韧质辐
3、射,光子,带电粒子速度、方向改变,散射,反散射(90 ), 发生率与屏蔽Z成正比,散射,b粒子,(高原子序数金属),(穿透力强),粒子辐射,b. b粒子(1MeV)能产生韧质辐射,2、什么是放射性?,放射性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 “原子” 构成的,每个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原子核”。大多数物质的原子核是稳定不变的,但有些物质的原子核不稳定,会自发地发生某些变化,这些不稳定原子核在发生变化的同时会发射各种各样的射线,这种现象就是“放射性”。放射性物质在地球一直存在, 如铀、钍、镭等,叫做 天然放射性物质。人类出于不同的目的制造了 一些具有放射性的物质, 人工放射性物质。,2、
4、什么是放射性? 放射性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3、作用于人体的电离辐射,天然辐射 (1)、天然本底照射:宇宙射线;地球天然放射性核素 (2)、工业技术发展变更的天然照射人工照射 (1) 核爆炸 核武器试验污染环境 (2)核能生产、核工业、核动力。 (3)医疗照射 (4)其它人工辐射,3、作用于人体的电离辐射天然辐射,作用于人体的电离辐射 1、天然辐射 是人类受照的最大的辐射源。 (1)、天然本底照射 1)、来自地球外的宇宙射线, 2)、地球本身的天然放射性核素, 外照射 3)、内照射则是由于环境中的放射性核素经食入、吸入进入人体所致。 根据估算,正常本底辐射地区天然辐射源致人体年有效剂量
5、当量约为2.4mSv, 占82 (2)、工业技术发展变更的天然照射 增加的天然辐照,乘飞机旅行,燃煤发电厂排出物对周围居民的照射等。 减少天然照射。例如饮用经净化处理降低了镭和其它天然放射性核素浓度的地表水等。,作用于人体的电离辐射,2、人工照射 1). 核爆炸 核武器试验污染环境。 通过吸入地表空气中的放射性核素 食入放射性污染的食物引起的内照射, 地表空气中或沉降到地面的放射性核素引起的外照射。 2). 核能生产、核工业、核动力 核能生产包括铀矿开采、矿石加工、铀燃料生产、反应堆动力生产、燃料后处理、各生产部门之间的放射性物质的运输和放射性废物的最终处置等。 3 ).医疗照射 各种电离辐射
6、和放射性核素在医疗诊断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放射治疗、核医学和医用线诊断。医疗照射是人类受到的最大的人工辐射源。 4 ).其它人工辐射 消费品中的人工辐射,掺入了放射性核素或能发射出射线,含放射性核素的辐射发光产品,如钟表等,含有放射性物质或由于电子受到减速而发射辐射的电子和电子器件,含放射性物质的静电消除器,烟雾探测器和含铀、钍制品等。,2、人工照射,天然放射性对公众剂量的贡献,天然辐射主要有三种来源:宇宙射线、陆地辐射源和体内放射性物质。据有关资料统计,天然辐射造成的公众平均年剂量值如下表所列。照射成分 年有效剂量(mSv) 正常本底地区 照射量升高的地区 宇宙射线 0.38
7、2.0 宇宙放射性核素 0.01 0.01 陆地辐射:外照射 0.46 4.3 陆地辐射:内照射(氡除外) 0.23 0.6 陆地辐射:氡及其衰变物的内照射 吸入222Rn 1.2 10 吸入220Rn 0.07 0.1 食入222Rn 0.005 0.1 总计2.4mSv,天然放射性对公众剂量的贡献天然辐射主要有三种来源:,人工辐射源对公众剂量的贡献,人工辐射源包括放射性诊断和放射性治疗辐射源、放射性药物、放射性废物、核武器爆炸的 落下灰尘以及核反应堆和加速器产生的照射等。人工辐射源对公众产生 的平均年剂量值如下表: 辐射源 剂量(毫希/年) 放射诊断 0.22 放射治疗 0.03 医用同位
8、素 0.002 放射性废物 0.002 核爆炸落下尘 0.01 职业照射 0.009 其他辐射源 0.012 核电站周围 0.0010.02 人们受到的放射性照射大约有82来自天然环境,大约有17来自医疗诊断,而来自其他活动大约只有1。,人工辐射源对公众剂量的贡献人工辐射源包括放射性诊断和放射性治,4、什么是放射源?,放射源的概念是指用放射性物质制成的 能产生辐射照射的物质或实体,医用放射源按其密封状况可分为 密封源和非密封源。密封源是密封在包壳或紧密覆盖层里的放射性物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料位计、探伤机等使用的都是密封源,如钴-60、铯-137、铱-192等。非密封源是指没有包壳的放射性物质
9、,医院里使用的放射性示踪剂属于非密封源,如碘-131、碘-125、锝-99m等。,4、什么是放射源?放射源的概念,放射源的分类,国际原子能机构根据放射源对人体可能的伤害程度, 将放射源分为5类:1类放射源属极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 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2类放射源属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 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以致人死亡。3类放射源属中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 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 上述三类放射源为危险放射源。4类放射源属低危险源。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
10、。5类放射源属极低危险源。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放射源的分类国际原子能机构根据放射源对人体可能的伤害程度,,(二)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1、辐射作用于人体的方式2、辐射对人体的影响3、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4、辐射损伤5、放射性疾病,(二)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1、辐射作用于人体的方式,1、辐射作用于人体的方式,照射是指受照的行为或状态。根据辐射源与人体的相对位置,人体所受的辐射照射分为 外照射 内照射 放射性核素体表污染 复合照射 不论是内照射还是外照射,都有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1、辐射作用于人体的方式照射是指受照的行为或状态。,什么是外照射?,外照射指辐射源在体外的照射。处在体外的辐
11、射源对人体产生的照射称为外照射。 可以是全身照射或局部照射。 辐射源的距离和照射范围与辐射损伤关系密切。 全身或身体大部分一次或数日内分次由体外受到穿透力强的射线均匀、比较均匀或不均匀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全身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根据吸收剂量大小、临床特点和主要病理改变,一般分为骨髓型、肠型和脑型三种类型。 典型的病程分为初期、假愈期、极期和恢复期四个阶段。,什么是外照射? 外照射指辐射源在体外的照射。处在体外的辐射源,什么是内照射?,内照射指辐射源在体内的照射。进入人体内的辐射源对人体产生的照射,指放射性核素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粘膜进入人体。源器官;靶器官。持续性连续照射内照射急性放射病的
12、发病原因是什么? 放射性核素通过食入、吸入或由皮肤伤口进入体内后,12周内全身累积吸收剂量在12Gy以上时可引起内照射急性放射病。,什么是内照射?内照射指辐射源在体内的照射。进入人体内的辐射源,放射性核素体表污染,放射性核素外污染:沾染与人体表面(皮肤或粘膜);或为健康的体表或为创伤的表面,构成局部的外照射。放射性核素内污染:经过体表吸收进入血液或通过食入、吸入或由皮肤伤口进入体内构成内照射。实践中往往是多种照射方式同时存在构成复合照射,放射性核素体表污染放射性核素外污染:沾染与人体表面(皮肤或粘,2、辐射对人体的影响,1)辐射效应分类 按出现的范围:人体受到电离辐射照射后, 出现在受照者本人
13、身上的称为躯体效应;出现在受照射者后裔身上的称为遗传效应。 按效应发生规律的性质:国家辐射防护委员会将这些效应分为:随机效应和确定性效应(非随机效应)。 按效应出现的时间:近期效应和远期效应。 近期效应又可分为:急性效应和慢性效应。,2、辐射对人体的影响1)辐射效应分类,什么随机性效应?,是指辐射效应发生几率(非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相关的效应,而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的效应。 对于这种效应不存在着剂量的阈值。 遗传效应和躯体效应中癌的发生都是随机性效应。,什么随机性效应? 是指辐射效应发生几率(非严,随机性效应指发生的几率与所受剂量增加而增大发生的概率与辐射剂量成正比,其比例因子称为危险度或危险系
14、数,流行病学调查估算发生率。评价危险度的量全身的有效剂量,Sv严重的程度与剂量大小无关在低剂量范围内,这种效应的发生不存在着剂量的阈值,癌症,遗传效应,剂量发生几率剂量严重程度,什么确定性效应?,是指辐射损害发生的严重程度随剂量而变化的辐射效应,对于这种效应存在着剂量阈值,低于这个阈值,不会发生有害效应。确定性效应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剂量的大小,即只有在机体接受的剂量超过一定阈值时才能发生,而且剂量愈高,效应的严重程度越大。确定性躯体效应表现为机体机能的改变, 例如;白内障、皮肤损伤、骨髓中细胞的减少、生育能力的减退、血管或结缔组织的损伤等,,什么确定性效应? 是指辐射损害发生的严重程度随,确定性
15、效应,严重程度取决于剂量的大小,剂量愈高,效应的严重程度越大。辐射损害不存在几率性,只有在机体接受的剂量超过一定阈值时才能发生,器官或组织的吸收剂量是评价确定性效应的指标。GY白內障,呕吐,皮肤损伤、骨髓中细胞的减少、生育能力的减退。,剂量,发生几率,剂量,严重程度,阈剂量,0%,50%,100%,病理改变,确定性效应严重程度取决于剂量的大小,剂量愈高,效应的严重程度,根据辐射效应的特点,辐射防护的主要目的是要:1、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 2、将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降至可接受的水平。,發生機率機率效應 非機率效應低限劑量嚴重程度根据辐射效应的,辐射效应类型辐射照射而产生的生物效应,可按照效应发生
16、的规律、出现的时间或出现的对象来分类:,按效应发生规律分类按效应出现的时间分类按效应出现的对象分类,3、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将其能量传递给机体的分子、细胞、组织和器官所造成的形态和功能的改变,从而导致有害于健康后果。损害的发生和剂量与机体或组织对辐射的敏感性有关,3、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将其能量传递给机体的,组织敏感程度组织和器官高度敏感组织淋巴组织、胸腺、骨髓、胃肠,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电离辐射,生物分子激发、电离 水分子激发、电离,重排,重排,生物分子损伤 产生自由基,生物分子自由基,继发生物分子损伤,生殖细胞 体细胞,代谢损伤,异常增殖 细胞死亡,遗传
17、变异 个体疾病、死亡,物理阶段,理化阶段,化学阶段,生物阶段,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电离辐射生物分子激发、电离,4、辐射损伤:,机体受电离辐射照射而产生的各种类型和不同程度的有害效应。主要是由于射线将能量传给有机体而引起生物分子损伤。辐射作用于人体,可在分子、亚细胞、细胞、组织器官以及整体水平上产生各种损伤效应。其中,轻者对生命活动无明显影响或只发生某种机能变化,较重者造成可逆或不可逆损伤,严重者导致死亡。,4、辐射损伤:机体受电离辐射照射而产生的各种类型和不同程度的,辐射损伤剂量与效应的关系,确定性躯体效应存在着阈剂量,当受照剂量超过某一阈值时,会引起急性损伤的一些效应,在受照者身上出现相应的
18、症状。很多因素都能直接影响损伤的严重程度和发生几率:射线的种类、受照的总剂量、剂量率、照射方式:一次照射或分次照射;内照射、外照射、混合照射照射面积和部位、机体生理状态(年龄和健康状况等)受照后的医疗条件等, 主要因素是受照射的总剂量、剂量率和照射方式。,辐射损伤剂量与效应的关系确定性躯体效应存在着阈剂量,当受照剂,表1 一次全身受到大剂量的照射后能引起的症状,表1 一次全身受到大剂量的照射后能引起的症状照射量(伦)症状,临床上把可观察到的辐射损伤统称为放射性疾病,这些疾病可以在照后几天或几周内出现,称为近期或早期效应,也可在半年后出现,称为远期或晚期效应。辐射损伤可出现在受照者本身称为躯体效
19、应,也可出现在受照者的后代,称为遗传效应。现代辐射防护概念,把辐射损伤分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两大类。,临床上把可观察到的辐射损伤统称为放射性疾病,,什么是放射性疾病 ?,电离辐射所致损伤或疾病的总称。放射病属电离辐射的确定性效应,照射达到一定剂量后才发病,而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受照后机体吸收剂量的大小有关。根据吸收剂量大小、受照时间的长短和发病的缓急,一般将放射病分为 急性、亚急性与慢性三种。根据射线的来源与作用方式又可分为 外照射放射病、内照射放射病和内外混合照射放射病。,什么是放射性疾病 ?电离辐射所致损伤或疾病的总称。,(三)、职业照射,1、职业照射的概念;2、职业照射的个人剂量限值3、
20、职业照射防护与安全4、放射防护原则的应用,(三)、职业照射1、职业照射的概念;,1、职业照射的概念,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8871-2002的规定: 职业照射是指除了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所排除的照射以及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予以豁免的实践或源所产生的照射以外,工作人员在其工作过程中所受的所有照射。 医疗机构从事医用放射服务的工作人员是最大的职业受照群体。将照射分为职业照射、医疗照射、公众照射三类。,1、职业照射的概念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职业照射:除了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所排除的照射以及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予以豁免的实践的源所产生的照射以外,工作人员在其工作过程
21、中所受到的所有照射。公众照射:公众成员所受到的辐射源的照射,包括获准的源和实践所产生的照射和在干预情况下受到的照射,但不包括职业照射、医疗照射和当地正常情况下所受到的天然本底辐射的照射。医疗照射:患者(包括不一定患病的受检者)因自身医学诊断或治疗所受到的照射、知情但自愿帮助和安慰患者的人员(不包括施行诊断或治疗的执业医师和医技人员)所受到的照射,以及生物医学研究计划中的志愿者所受到的照射。,职业照射:除了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所排除的照射以及根据国家有关,2、职业照射的个人剂量限值:,剂量当量限值分两类:一类适用于辐射工作人员; 另一类适用于公众成员 应对任何工作人员(成人)的职业照射水平进行控制
22、,使之不超过下述限值; (a) 连续5年内的年平均有效剂量,20mSv; (b) 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50mSv; (c) 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0mSv; (d)四肢(手和脚)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0mSv。,2、职业照射的个人剂量限值:剂量当量限值分两类:一类适用于辐,年龄小于16周岁不得接受职业照射。年龄在1618周岁的学生和学徒工,由于教学培训需要接受照射时,一年内受到的有效剂量当量不得超过6mSV,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50mSv;四肢(手和脚)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150mSv 。对已知怀孕的妇女接受的照射,在余下的妊娠时期有效剂量当量应限制在1mSV以下。公众成员的年有效剂量当
23、量不超过1mSV。,年龄小于16周岁不得接受职业照射。,1、职业照射(1)对任何工作人员: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不超过20mSv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不超过50mSv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不超过150mSv四肢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不超过500mSv,1、职业照射,(2)对16-18岁的徒工或学生年有效剂量不超过6mSv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不超过50mSv四肢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不超过150mSv,(2)对16-18岁的徒工或学生,2、公众照射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到的平均剂量估计值不应超过下述限值: 年有效剂量 1mSv 特殊情况下,连续5年平均剂量不超过1mSv,则某一单一年的有效剂量可为5 mSv 眼
24、晶体的年当量剂量 15mSv 皮肤的年当量剂量 50mSv 年龄小于16周岁不得接受职业照射。,2、公众照射,(四)辐射防护,辐射防护:或辐射安全。是防止电离辐射对人产生有害作用的科学技术。内容:辐射防护原则与目标;辐射防护方法:辐射监测技术;辐射防护评价辐射事故应急,(四)辐射防护辐射防护:或辐射安全。是防止电离辐射对人产生有,1、辐射防护的目的,辐射防护的目的: 辐射防护的出发点是要减低辐射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辐射效应主要分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两大类。根据辐射效应的特点,辐射防护的主要目的:1、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的发生; 2、并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几率,使之降至可接受的水平。,1、辐
25、射防护的目的辐射防护的目的: 辐射防护的出发点是要减低,如何实现辐射防护的目的?,1)、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就需要制定足够低的剂量限值,保证终生或全部工作期间所受全部剂量达不到阈剂量;2)、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几率的办法是使一切具有正当理由的照射保持在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并不超过为防止确定性效应所制定的剂量限值。,如何实现辐射防护的目的?1)、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就,2、放射防护的原则(基本原则),国际放射放护委员会 防护的基本原则是 放射实践的正当化, 放射防护的最优化 个人剂量限值。,2、放射防护的原则(基本原则) 国际放射放护委员会,1)放射实践的正当化,任何涉及辐射照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放射 医疗 辐射 安全 防护 培训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91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