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ppt课件(全).ppt
《传播学ppt课件(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ppt课件(全).ppt(1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众传播学概论,教材:邵培仁传播学修订版面向21世纪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 主讲教师:龚炜,绪论,第一节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传播学的定义要点:传播学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本质与规律的科学。二、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宗旨要点: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主要限定于人类传播活动但其它传播现象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作为研究对象。其它传播现象:蝙蝠的超声波捕食行为、向日葵向着太阳转动、月亮引起地球潮汐等等。传播发展的规律、信息传播规律、信息接受规律,传播的定义,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1传播是人类的活动。人是传播的主体和轴心。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既是行为的
2、施控者,又是行为的受控者;既是产生传播的原因,又是导致传播的结果。 2传播是信息的交流。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不是简单地输出信息,还应含有复杂的双向交流;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媒介负载符号,符号负载信息。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不论是传播信息还是接受信息,每一个参与活动的人,都是有意图、有目的和有自觉性的、有动机的。,中国古代关于传播的说法,“传播”,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与“传播”相近的词有“传”、“播”、“布”、“流”、“宣”、“扬”等。通常,“传”是纵横地传播,“播”是广泛地传播,“布”是伸展地传播,“流”是连续地传播,“宣”是庄重地传播, “扬”是宏大地传播
3、(黄金贵,1994)。墨子所染:“此王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此义象为纵向传播; 礼记祭统:“有善而弗知,不明也。知而弗传,不仁也。”此义体为横向传播。国语晋语三:“夫人美于中,必播于外”。文心雕龙檄移:“明白之文,或称露布,播诸视听也。”其义象为广泛地宣传和散布。 “传”与“播”合成为“传播”一词,大约最早见于北史突厥传一书:“宜传播天下,咸使知闻。”含义为长久而广泛地宣布、传扬。此义已与今义相近。,蝙蝠,潮汐,月球与潮汐,三 传播学的学科特点,1、整体性。 2、互动性。 3、开放性。 4、综合性。 5、发展性。总之,传播学是一门位于诸多学科交叉、边缘地带的并具有一定应用性的新
4、兴独立学科。,第二节 传播学的研究体系,一、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传播学与社会学 2、传播学与人类学 3、传播学与文化学4、传播学与心理学5、传播学与宣传学,6、传播学与新闻学:新闻学是报刊时代的产物,偏重于业务或“术”的研究,传播学是电子新闻时代的产物,偏重于理论或“学”的研究。新闻学以报学为基础,侧重于微观、局部和单向研究;传播学以新兴学科(如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为基础,偏重于宏观、整体和双向研究。新闻学是具体科学的研究,对传播学有提供材料、充实内容的作用;传播学是一般科学的研究,对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有规范、指导的作用。,7、传播学与历史学8、传播学与地理学二、传播学的知识
5、层次三、传播学的理论框架1、传播科学论2、传播过程论3、传播主体论4、传播客体论,5、传播载体论6、传播对象论7、传播方法论8、传播环境论,第一章传播学的回顾与展望,第一节传播学的渊源与孕育一、传播学的欧洲渊源二、美国传播学的孕育第二节传播学的产生与确立(重点)一、传播学的五位奠基人拉斯韦尔卢因霍夫兰拉扎斯菲尔德李普曼,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卢因(Kurt Lewin 1890一1947)是德国犹太人,原柏林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1933年为躲避法西斯迫害逃亡到美国,在艾奥瓦大学任教,卢因的专业领域是群体力学,他研究了不少群体传播的问题,他的理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卢因对传播学的
6、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了信息传播中的“把关人”(gatekeeper)概念,这个概念被广泛应用到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制作和传达过程的研究当中,“把关”理论成为揭示新闻或信息传播过程内在的控制机制的一种重要理论。 返回,二、传播学的完善者威尔伯斯拉姆,人类传播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蔡伦毕升谷腾堡,谷腾堡的印刷厂,谷腾堡圣经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兄弟,无线电之父马可尼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埃尼阿克(意大利,18741937)(1947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三 传播学的学科特点,1、整体性。 2、互动性。 3、开放性。 4、综合性。 5、发展性。总之,传播学是一门位于诸多学科交叉、边缘地带的并具有一定应用性
7、的新兴独立学科。,二、传播学的知识层次按照知识的构成或抽绎层次,传播学可分为理论传播学、历史传播学、实用传播学、边缘传播学。三、传播学的理论框架1、传播科学论;2、传播过程论;3、传播主体论;4、传播客体论;5、传播载体论;6、传播对象论;7、传播方法论;8传播环境论,第一章传播学的回顾和展望,第一节、传播学的产生与确立 1、传播学的五位奠基人 1)拉斯韦尔(19021977)。拉斯韦尔在年写了“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一书,对一次大战中的宣传策略及其效果进行了分析,成为研究宣传研究的权威。他对传播学的许多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最早概括了传播的三项基本社会功能,并提出了传播过程的“5W”模式,对形
8、成传播学的理论体系和主要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 K卢因。卢因在主要研究领域是群体传播的渠道,他的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了“把关人”概念,卢因本人对传播系统中的“把关”问题进行过理论化尝试,后来他的学生将“把关”理论广泛应用于新闻的筛选加工过程研究。,) K卢因(18901949)。美籍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卢因在主要研究领域是群体传播的渠道,他的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了“把关人”概念,卢因本人对传播系统中的“把关”问题进行过理论化尝试,后来他的学生将“把关”理论广泛应用于新闻的筛选加工过程研究。 ) CI霍夫兰(19121961)。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霍夫兰最早把心理实验法引入传播学研究领域,他主要关
9、心传播的说服效果,即传播引起的态度改变问题。从二次大战期间到60年代初,霍夫兰从信源的可信性,传播技法和受众属性等方面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大量实验考察,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复杂性和条件性。,传播学奠基人简介,拉扎斯菲尔德,) PF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美国传播学家。他最早将社会调查法系统地应用于受众研究,他和卡兹以“人民的选择”(1948)为题发表的伊里研究调查报告时传播学研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该书提出了“先有倾向”假说,“选择性接触假说”,“意见领袖与两级传播”等著名的理论观点。拉扎斯菲尔德是传播学经验学派的创始人。,传播学奠基人简介,霍夫兰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
10、拉姆,威尔伯施拉姆(WilburLangSchramm,19071987)是传播学科的集大成者和创始人。人们称他为“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他建立了第一个大学的传播学研究机构,编撰了第一本传播学教科书,授予了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传播学教授头衔的人。 施拉姆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在于他把美国的新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前人传播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修正并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从而创立了一门新学科传播学。 他创立传播学的标志是1949年由他编撰的第一本权威性的传播学著作大众传播学的出版。这本书收录了政治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语言学家以
11、及许多其他学科的专家对传播学的研究成果。施拉姆当时还仅限于挖掘前人和他人的传播研究成果,并加以整理,使之系统化。,四 传播与信息,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信息既不定物质,也不定能量。它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描述。信息分为:非人类信息与人类信息。物理信息、生物信息、社会信息。我们讨论的信息是:?社会信息指物质载体、精神内容,是主客体的统一,符号与意义的统一。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信息概念引入,是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重大贡献。传播的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五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1、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学科。 2、研究
12、传播,要研究人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他们所属集团、组织、和社会关系;研究他们怎样相互影响。3、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传播过程”。社会传播的系统性指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传播学通常把社会传播区分为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这五种传播系统,也称信息系统。,重要概念,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行为及其规律的科学。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从传播的社会功能出发,以系统论
13、、信息论、控制论为基础理论,以社会信息交流尤其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为研究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第一章传播学的回顾与展望,第一节传播学的渊源与孕育1、传播学的欧洲渊源2、美国传播学的孕育第二节传播学的产生与确立一、传播学的五位奠基人,一、传播学的奠基人及创立者,奠基人:(1)拉斯韦尔:五W模式 (2)拉扎斯菲尔德:意见领袖、二级传播、固定样本法、有限效果论 (3)卢因:守门人 (4)霍夫兰:个人差异论、军人心理研究(5)李普曼 创立者:施拉姆开山鼻祖、集大成者,二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1、传播学的经验学派经验学派(empirical school ),广义上指的是主要以经验性方法的社会科学流派,与
14、以思辩性方法来考察社会现象的流派相区别。 2、传播学的批判学派传播学的批判学派(critical school)是在法兰克福学派影响下,以欧洲学者为主形成和发展起来,主要代表有M.霍克海默、H.马尔库塞、T.W.阿多诺等人,三、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1、传播学进入中国20余年,正处于发展时期。2、译著、队伍、观念改变。正确处理引进与吸收,批判与借鉴的关系,实现传播学本土化。3、最前沿动态:深层次本土化、网络传播、分众传播。,第三节传播学的现状和趋势,1、研究现状2、未来趋势科学化、融合化、鲜活化、操作化、分支化、本土化,第二章传播,第一节传播的概念一、传播概念的演变二、传播的定义第二节传播的特点
15、一、社会性和阶级性二、目的性和计划性,三、主动性和创造性四、协同性和互动性五、永恒性和历史性第三节传播的分类一、内向传播二、人际传播三、组织传播四、大众传播五、跨国传播,第四节传播的革命,一、语言传播革命二、文字传播革命三、印刷传播革命四、电子传播革命五、网络传播革命六、历次传播革命的反思与总结,第五节传播的模式,一、优秀传播模式的功能与标准二、传播模式的典范与评介1、单向传播模式(五W模式)2、双向传播模式3、互动传播模式三、整体互动模式的要素与特点,拉斯韦尔五个W模式,谁,取得什么效果,说什么,对谁,通过什么渠道,香农韦弗数学模式,丹斯螺旋模式,奥古斯德施拉姆模式,德弗勒传播与反馈模式,格
16、伯纳传播总模式,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四、传播模式的运用及原则第六节传播的功能一、传播功能的来源与阐释二、传播的个人功能三、传播的组织功能1、告知功能;2、表达功能;3、解释功能;4、指导功能,四、社会的功能1、政治功能;2、经济功能;3、教育功能;4、文化功能第七章传播的原则一、制定传播原则的客观依据二、必须遵循的传播原则,第三章传播者,第一节个人层面的传播者一、传播者角色二、传播者的特点三、传播者的权利四、传播者的责任五、传播者的赢效因素,第二节媒介组织,一、媒介组织及其地位二、对媒介组织的质疑与批判三、媒介组织的运作注意:媒介与受众的四种关系,四、守门人和守门理论,五、守门人的角色与特征六
17、、守门人的功能与责任,第三节、传播制度研究,一、施拉姆的报刊四种理论二、阿特休尔的媒介三体系理论三、传播制度理论评析,第四章传播与信息,第一节信息研究简述第二节信息的传播分析信息与物质、媒介、符号的关系重要概念信息、符号。符号是一个多义的词汇,某一事物的代号可以称为符号,某一事物的象征性标志也可以称为符号,但在通信或传播中它有类似于后者内容的特定意义。传播中所说的符号是指使抽象信息等的传播(或通信)得以实现的可被感知的对象。要将抽象的信息通过传播或通信的手段向大众传播时,就必须使具有确切意义但又完全抽象的信息内容,进行符号化过程。,索绪尔把符号定义为一种能指与所指、载体与意义的双重实体,而能指
18、与所指的关系则以被称之为语言系统的规则系统为基础。皮尔斯认为,符号是一个代表者,其中涉及一种三项关系:代表者、它的对象、它的解释。“能指”指语言的声音形象,“所指”指语言所反映的事物的概念。比如英语的“tree”这个单词,它的发音就是它的“能指”,而“树”的概念就是“所指”。,二、信息与讯息、文本、知识、数据的关系,三、信息的特征与分类,一、一般信息的特征二、大众媒介信息的特征:新闻性、娱悦性、知识性、价值性、真实性、时效性三、大众媒介信息的种类1、过去信息、现在信息和未来信息,2、意见性信息、事实性信息和情绪性信息3、指导性信息、确认性信息和娱乐性信息第四节信息爆炸与信息泛滥1、信息爆炸的表
19、现新闻信息满天飞、娱乐信息急剧攀升、广告信息铺天盖地、科技信息飞速递增2、信息爆炸的后果信息泛滥、信息超载、信息浪费、信息疾病,二、信息匮乏:质的审视,1、信息匮乏的表现真相信息匮乏、重要信息匮乏、知识信息匮乏2、信息匮乏的原因人的惰性、市场取向不对、传受失衡,第五节信息污染与信息侵略,一、信息污染:精神世界里的垃圾1、信息污染的表现有害性信息和有毒性信息虚假性信息和伪劣性信息重复性信息和图像性信息二、信息侵略:没有硝烟的星球大战1、信息侵略的性质,2、信息侵略的危害3、构筑抵御信息侵略的万里长城,第五章传播与符号,第一节符号、意义与传播一、符号是人类的表征1、符号、语言与意识、思想2、符号为
20、人类所独和独有,二、符号与意义,1、意义性质与表意过程2、外延意义与内蕴意义外延意义:指语言符号体系中所固有的与客观事物有代表性关系的意义。内蕴意义:人们在运用语言符号时所表达的与客观事物无直接联系的评价性意义。,人类的早期传播媒介中国秦墓竹简古埃及泥版书古埃及纸草书画,德弗勒认为媒介对人类语言和意义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下列四方面:立意功能、引申功能、替代功能、稳定功能。三、编码与译码科学编码、艺术编码爱德华霍尔等按照受者译码符合文本含义轴的程度,将编码分为三类:,1、投合性译码2、协调性译码3、背离性译码第二节符号的特性、功能与易读性一、符号的特性1、任意性2、约定性3、组合性4、传授性5、
21、跨越性,二、符号的功能1、指代功能2、表义功能3、自律功能4、显示功能5、认识功能6、交流功能三、易读性与易读标准1、字词的形式2、句子的形式3、行段的形式4、难度指数5、人情味成份,第三节语言符号,一、语言的性质与地位语言的根本作用是通过符号唤起人们的经验、还原事物的具体形式。二、语言的基本特性1、语言是静态的,现实是动态的2、语言是有限的,现实是无限的3、语言是抽象的,现实是具体的,三、语言的误用,1、死线上的抽绎2、潜意识的投射3、误认为同一4、估计极端化5、语言与实际混淆6、推论与事实相乱,第四节非语言符号,一、非语言符号的特点1、连贯性2、相似性3、通义性4、协同性5、即时性6、真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播学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89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