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免疫性疾病ppt课件.ppt
《儿童免疫性疾病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免疫性疾病ppt课件.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儿童免疫性疾病,免疫(immunity),1901年至今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12 项为免疫学研究成果,1908 Mechnikov & P.Ehrlich 免疫力相关研究 C.R Richet 抗原过敏反应1919 J. Bordet 免疫方面系列研究 K. Landsteiner 人类血型(红细胞抗原) F.M Burnet & P.B Medawar 获得性免疫耐受性 G. Edelman & RR Porter 抗体化学结构及机能 B. Benacerraf,J. Dausset & GD Suell 细胞表面调节免疫反应的遗传机制 NK Jerne,GJF Khler & C.
2、 Milstein 免疫抑制机理及单克隆抗体开发1987 SusumuTonegawa 发现抗体多样性产生的遗传学原理 1990 JE.Murray & E.DThomas 人类器官和细胞移植1996 PC.Doherty & RM.Zinkernagel 细胞介导的免疫防御特性 2008 F.Barr-Sinoussi & L.Montagnier 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免疫学基础知识,概述,免疫 本质:识别自己,排斥异己,功能,异常,抵 御病原微生物及毒素侵袭,清 除衰老损伤死亡细胞,稳定内环境,监 视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和外源性异质细胞,反复感染,免疫缺陷病,变态反应,恶性肿瘤,自身免
3、疫性疾病,免疫系统,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成熟分化)外周免疫器官(成熟T/B细胞定居和免疫应答部位),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 粒细胞、红细胞、肥大细胞和血小板等。,细胞,细胞膜分子:BCR、TCR、主要组织相容性分子、 共刺激分子可溶性分子: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因子 趋化因子,分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迁移,K细胞在骨髓内发育成熟,数量较少。K细胞能与带有抗体的靶细胞相结合,使该靶细胞失活。NK细胞在骨髓内发育成熟,数量最少,NK细胞不需抗体协助,也不需抗原刺激,即能杀伤某些肿瘤细胞和受病毒感染的细胞。抗原呈递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郎格汉斯细胞、微皱褶细胞。抗原呈递细胞是免
4、疫系统的前哨细胞,能捕获、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呈递给淋巴细胞。主要包括巨噬细胞、郎格汉斯细胞、微皱褶细胞、滤泡树突细胞、交错突细胞等。在诱发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中起关键作用。,免疫反应,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系统防御功能,屏障防御机制: 物理(解剖)屏障 皮肤-黏膜屏障、血-脑屏障、血-胎盘屏障、淋巴结过滤作用 生化屏障溶菌酶、乳铁蛋白、胃酸 细胞吞噬系统: 单核/巨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 嗜酸性粒细胞吞噬作用 补体系统和其他免疫分子: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等,特异性免疫反应,特异性细胞免疫:T细胞介导、特异性免疫反应 抵御细胞内病原体感染 免疫监视 特异性体液免疫:B细胞-浆细胞-抗体 抵御细
5、胞外的细菌和病毒感染,免疫反应结果,病原体被清除 炎症损伤: IL-6、IL-1、TNF等诱导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 嗜碱性细胞分泌细胞因子,造成炎症损伤,小儿免疫系统特征,出生时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均已相当成熟免疫功能低下,中性粒细胞,储藏库空虚严重新生儿败血症易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功能暂时性低下易发化脓性感染; 趋化、粘附分子表达不足未成熟儿、剖宫产者为著; 未成熟儿FcR表达下降,生后2周才达成人水平,单核/巨噬细胞 发育完善,缺乏辅助因子。 其趋化、粘附、吞噬、氧化杀菌、产生G-CSF、 IL-8、IL-6、IFN-、IL-12和抗原提呈能力较差 新生儿期接触抗原/过敏源类型、
6、剂量不同直接影响单 核/巨噬细胞,特别是DC的免疫调节功能,将影响日后 免疫状态。,T淋巴细胞 成熟T细胞:占外周血淋巴细胞80% “五五/六六交叉” T细胞表型及功能: 脐血T细胞97%为CD45RA+,CD45RO+T细胞极少 新生儿T细胞表达CD25和CD40配体弱 辅助B细胞合成和转换Ig、促进吞噬细胞和CTL能力差 TH亚群:TH2较TH1占优势,利于避免母子免疫排斥,NK: NK的表面标记CD56于出生时几乎不表达,整个新生儿期亦很低,NK 活性于生后1-5个月时达成人水平。ADCC : ADCC功能仅为成人的50%,于1岁时达成人水平。,细胞因子 :新生儿期很低,后逐渐达成人水平
7、,出生,6M,1Y,5M,TNF、GM-CSF 50%IFN-、IL-10、IL-4 10-20%CD56几乎不表达,1M,IFN-达成人水平,175d,ADCC功能达成人水平,NK活性达成人水平 ADCC功能50%,B淋巴细胞: 胎儿、新生儿期 有产生IgM的B细胞,无产生IgG、gA的B细胞 2岁 分泌IgG的B细胞达成人水平 5岁 分泌IgA的B细胞达成人水平 但由于TH细胞功能不足,B细胞不能产生多糖疫苗和荚膜多糖细菌抗体,Ig: IgG 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母体至胎儿属主动转运 妊娠后期大量IgG通过胎盘, 故胎龄32周IgG0.4g/dL,足月儿高于母体5-10% 新生儿合成Ig
8、G 慢,生后3-5月降至最低,8-10岁达成人水平 IgG亚类: IgG 2(细菌多糖抗体)2岁内上升慢,故易患荚膜细菌感染 IgM 胎儿期能产生,生后更快,3岁6岁达成人水平 脐血IgM增高,提示宫内感染 IgA 发育最迟,青春后期/成人期才达成人水平 分泌型IgA 新生儿期测不出,2月唾液可测到,2-4岁达成人水平,Ig:,左图:IgG、IgM和IgA个体发育. 由于母体IgG能通过胎盘,使出生时婴儿血清IgG水平甚高,随母体IgG消失,于生后 3-5个月降至最低点,婴儿自身的IgG逐渐产生,大约于8-10岁时达成人水平。 IgM和IgA出生时几乎为零, IgM发育最快,于6-8岁时达成人
9、水平; IgA于11-12岁时 接近成人浓度。右图:出生后9个月内婴儿血清IgG动态变化。,补体及其他免疫分子: 补体:不能从母体传输至胎儿 经典途径新生儿为母亲的50-60%,3-6月达成人水平 旁路途径更落后,B因子为成人35-60%,备解素为35-70% 其他免疫分子: 血浆纤连蛋白:新生儿仅为成人水平1/3-1/2,未成熟儿更低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未成熟儿低,至10-20周达足月儿水平,小儿免疫反应特征,非特异性免疫:-未完善,渐成熟,屏障防御机制: 皮肤薄,肠壁通透性高,胃酸少,淋巴结功能不成熟 细胞吞噬系统 : 分娩缺氧-各种细胞吞噬功能暂时性低下 缺乏补体、调理素、趋化
10、因子等 补体系统和其他免疫分子 : 各补体成分均低,生后6-12月补体浓度/活性接近成人,特异性免疫:-未完善,渐成熟,特异性细胞免疫: 胎儿不成熟,故胎内病毒不能清除,长期携带甚或致畸 新生儿T细胞发育完善,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形成 卡介苗接种数周后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早产儿1月龄时,小于胎龄儿1岁以后赶上足月儿 CD4+/ TH细胞多,以TH2为主,CD4+/CD8+达3-4 TH2相对亢进,细胞因子占相对优势 2岁后各成分比值及水平才接近成人特异性体液免疫 : B细胞胚胎早期已成熟,但由于缺乏抗原及T细胞等辅助 刺激,新生儿B细胞产生抗体能力差,生后逐步完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病,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童 免疫性 疾病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87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