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翻译简史 第六讲ppt课件.pptx
《中西翻译简史 第六讲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翻译简史 第六讲ppt课件.pptx(1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西翻译简史,李春暨南大学翻译学院,2017年春,Histor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Translation,第六讲,中国古代第二次翻译高潮: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的翻译(1),Histor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Translation,主要内容:明代初中期的翻译回族的翻译活动明末清初耶稣会士的翻译清初中期的翻译,明代初中期的翻译,回回历书的翻译“蒙古译语”的编纂和元秘史的翻译明代的外事翻译与四夷馆,回回历书的翻译,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太史院(元官署名,掌观测天象,编制历书等天文历数事务)为司天监,同时为了适应国内回教各民
2、族的宗教和生活习惯,仿照元朝的办法设置回回司天监,征召元朝太史院使张祜、回回司天监海达儿、阿都剌等十四人修定历数,编制每年的回回历书。,回回历书的翻译,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九月,诏翰林李翀、吴伯宗、回回太师马沙亦黑、马哈麻等人译回回历、经纬度、天文等书。朱元璋写给马沙亦黑、马哈麻的敕谕说:,朕闻君子之道行,是为万幸。君子之道不行,是为不幸。非道不行也,乃是君子之不才,致道有滞于时。中国之文,开八卦以代结绳,而编简至于方册,流传古圣人之言,莫不备载,万物性情造化,无所不该焉。,洪武初,大将入都,所得图籍,文皆可考。惟秘藏之书数十百册,乃乾方(西北方)先圣之书,我中国无解其文者。闻尔道学本
3、宗,深适其理,命译之。今数月所译,知上下察幽,其测主之道,甚是精详。乾方之秘书,非尔安能明于中国,尔非书安能名不朽之智人。敕命尔等为翰林编修,汝其钦哉。,回回历书的翻译,回回历书,是从元朝接收过来的。明史历志介绍说:,回回历法,西域默狄纳国王马合麻所作。洪武初,得其书于元都。十五年秋,太祖谓西域推测天象最精,其五星纬度又为中国所无,乃命翰林李翀、吴伯宗同回回大师马沙亦黑等译其书。其法不用闰月,以三百六十五日为一岁,岁十二宫,宫有闰日。凡百二十八年而宫闰三十一日。以三百五十四日为一周,周十二月,月有闰日。凡三十年月闰十一日。历千九百四十一年宫月日再会。此其立法之大概也。,回回历书的翻译,到洪武十
4、六年五月,此书译毕。这部由李狲、吴伯宗与马沙亦黑、马哈麻等合译的天文书,计四卷,现收集在涵芬楼秘笈内,书名是明译天文书。,回回历书的翻译,此书的说杂星性情一章介绍了星分六等,这是“星等”概念在我国的初次出现。回回历中的五星位置计算方法,主要是从希腊天文学中继承下来的。此种计算方法,现在看来是不合理的。但考虑到行星离地球的距离及用三角函数来详细求得经纬度,在我国天文史上还是第一次,而且对明末清初天文学者学习西方天文知识起了先行作用。,华夷译语的编纂和元秘史的翻译,洪武十五年(1382年),命翰林侍讲火原洁等编华夷译语。上以前元素无文字,发号施令,但借高昌书制蒙古字行天下,乃命原洁与编修马懿赤黑等
5、以华言译其语。凡天文、地理、人事、物类、服食、器用,靡不具载。复取元秘史参考,纽切其字,谐其声音。既成,诏刊布。自是使臣往来朔漠,皆能得其情。 焦竑玉堂丛语,“蒙古译语”的编纂和元秘史的翻译,华夷译语的编纂,是为了明朝使臣学习蒙古语提供一种教材,即所谓“使臣往来朔漠,皆能得其情”。“皇上推一视同仁之心,经营是书,以通言语,以达志意亡。将见礼乐教化四达而不悖,则用夏变夷之道,端在是矣,岂日小补之哉?”(刘三五华夷译语序),“蒙古译语”的编纂和元秘史的翻译,华夷译语实乃是蒙汉词典,其词汇包括了天文、地理、人事、物类、服食、器用等几大类。书中蒙文,仅是用汉字拼切其读音,同时译成汉文,分类排列。,“蒙
6、古译语”的编纂和元秘史的翻译,马懿赤黑,即译回回历的马沙亦黑,为中亚撒马尔罕人。火原洁原仕于元,入明任翰林侍讲,乃“朔漠之族,生于华夏。本俗之文,与肩者罕。志通中国四书,咸明其意,遂命以华译胡语”(刘三五华夷译语序),“蒙古译语”的编纂和元秘史的翻译,华夷译语(蒙古译语)仅是单词的翻译,若要用以造句成篇,表达思想,远远不够,虽然该书下册收了十二篇文章作为学习课文。但马懿赤黑、火原洁仍嫌不足,况且范文仅是一些单调的公文。为弥补其不足,两人进而翻译了内容丰富的元秘史。,“蒙古译语”的编纂和元秘史的翻译,元秘史(或蒙古秘史),又称为脱卜赤颜(Tobchiyan),意思是是藏于宫廷的“秘文”,“非可令
7、外人传者”。该书是蒙古族的第一部历史、文学巨著。原文是畏兀儿体蒙古文,作者佚名。,“蒙古译语”的编纂和元秘史的翻译,该书根据古代蒙古族的民间世代传说,生动地记载了蒙古族的起源、成吉思汗先世谱系、蒙古社会生活、阶级状况,突出描写了成吉思汗早年的艰难经历和在逆境中的奋斗、蒙古国家的建立及其南侵西征的过程,以及窝阔台汗继位后的事迹。,“蒙古译语”的编纂和元秘史的翻译,元代赵世延、赵世安奉命修经世大典时曾要求利用此书,译出太祖以来史实,而未获准。后察汗译脱卜赤颜为圣武开天记,乃是一部修正了的元秘史译本。,“蒙古译语”的编纂和元秘史的翻译,洪武年间,马懿赤黑、火原洁译脱卜赤颜,其方法是根据当时还存在的畏
8、吾蒙本,用汉字另拼蒙文,并在每个单字右旁附加汉字译文。到永乐年间,称之为元朝秘史,收在永乐大典十二卷“元”字韵中。当时的汉文旁译,是最彻底的硬译,是运用蒙古语法写成的汉文。例如:,“蒙古译语”的编纂和元秘史的翻译,那的后,王罕(人名)的弟额儿客合刺,(人名)王罕(人名)兄自的行被杀时逃躲着去着,畏乃蛮(种名)的亦难察(人名)皇帝行投入了。(马、火译本),其后,王罕之弟额儿客噜剌,(将)被其兄王罕所杀也,逃去,投乃蛮之亦难察罕焉。(拿遭阔梯步译,1978年),明代的外事翻译与四夷馆的建立,1.外事翻译单位:明代接待外宾并配有翻译人员的官方机构有:鸿胪寺主客清吏司。,鸿胪寺: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
9、97年),改殿庭仪礼司置鸿胪寺,设卿及左右卿为长贰(正副职),左右寺丞参领寺务,主簿厅主事为首领官,领司仪、司宾署,又设鸣赞、序班、外夷通事等属官司掌重大典礼、郊庙祭祀、朝会、宴享、外官朝觐、外国诸蕃朝贡礼仪及吉凶仪制。与此同时,又在礼部设立主客清吏司,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一人,,主客清吏司与此同时,又在礼部设立主客清吏司,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一人,“分掌诸蕃朝贡、接待、给赐之事。诸著朝贡,辨其贡道贡使贡物远近多寡丰约之数,以定王若使,迎送宴劳,庐帐食料之等,赏赉之差。凡审语言、译文字、送迎、馆伴,考稽四夷馆译字生、通事之能否,而禁饬其交通漏泄。”(明史官职志),会同馆,永乐年间(
10、1403-1424年)又设会同馆于北京,安顿外来使节。正统六年(1441年)定为南北二馆。北馆六所,南馆三所。设大使一人,副使二人。以副使一人分管南馆。凡瓦剌、朝鲜、日本、安南使臣等例于南馆安顿。其他周边各卫及土司、各王府公差使节等于北馆安顿。,外事翻译法规,凡外来朝贡觐见者,来去必有通事陪同。如有意摆脱通事而擅自进京者,则以违法论处。迎送途中若出事故,通事及伴随人员,亦必治罪。如:,正德三年(1058年),(哈密卫)写亦虎仙入贡,不与通事偕行,自携边臣文牒投进。大通事王永怒,疏请治究。(明史西域传),四夷馆,明代的四夷馆,是我国最早的培养翻译人才的外语学校。明初与邻邦外蕃和海外国家交往十分频
11、繁,而口笔译人员奇缺,故不得不设立专门学校培养翻译人才。,四夷馆,以明太祖洪武二年到三十年来统计,单入贡者,琉球有十二次,高丽和暹罗各十八次,占城十六次,安南十三次,爪哇和乌斯藏各九次,真腊八次,三佛齐六次,日本五次,撒马儿罕和朵甘各三次,撒里和哈梅里各二次,西洋、孛泥、琐里,须文达那、打箭炉、西蕃、百花、彭亨、闰婆、览邦、缅、畏兀儿、阿难功德国、墨刺、别失八里和泥入刺各一次。,四夷馆,来贡国家,必须呈表,如洪武十三年,日本来贡,“以无表却之。”表的翻译,便是一项繁重的工作。此外,来使的接待,也必须有口译人员出场。加上“当成祖时,锐意通四夷,奉使多中贵。西洋则和、景弘,西域则李达,迤北则海童,
12、而西蕃则率使侯显”(明史侯显传)。,四夷馆,四夷馆应外事翻译的需要而设。 明史职官志三载:提督四夷馆。少卿一人,掌译书之事。自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外国朝贡,特设蒙古、女真、酉蕃,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八馆,置译字生、通事,通译语言文字。正德中,增设八百馆。万历中,又增暹罗馆。,四夷馆,初设四夷馆隶翰林院,选国子监生习译。宣德元年(1426年),兼选官民子弟,委官教肄学士,稽考课程。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始增设太常寺卿、少卿各一员为提督,遂改隶太常。嘉靖中,裁卿,止少卿一人。,四夷馆,四夷馆应外事翻译的需要而设。续通典载:永乐五年二月甲子,设四夷馆:蒙古、女真、西蕃、西天、回
13、回、百夷、高昌、缅甸凡八馆,隶翰林院。弘治七年,增设太常寺卿、少卿各一员为提督,遂改隶太常隶太常。嘉靖中,裁卿,止少卿一员,用本寺衔名,不治寺事。正统六年(1441年),增八百馆。万历七年(1579年),增暹罗馆。,四夷馆,其中,女真馆习译女真族语文,回回馆习译波斯语文,西天馆习译印度语文,西蕃馆习译西藏语文,高昌馆习译回鹘语文。暹罗即今泰国。八百,古国名,即八百媳妇国。明洪武(1368-1398)时曾在彼处设置八百大甸宣慰司,治所在今泰国北部清迈。,四夷馆,四夷馆的生员,一开始是进国子监生入学,人给米一石,后来则选官民子弟入馆学习。以天顺中(1457-1646年),“官员、军民、匠作、厨役子
14、弟,投托教师,私自学习,滥求进用”, 礼部侍郎邹干奏请朝廷,“今后各馆有缺,仍照永乐间例,选取年幼俊秀监生,送馆学习。其教师不许擅留各家子弟私习,及徇私保举”(梦余录)。,四夷馆,四夷馆各馆均编有华夷译语。华夷译语包括近二十种语文。若以地区分类,属于亚洲西南及南方民族语文者有:缅甸译语、暹罗译话、八百译语,猛卯译语、湾甸译语、百夷译语,安南译语、西天译语、西蕃译语、满喇伽译语;属于亚洲西部及中部民族语文者有:回回译语(波斯)、高昌译语(回纥)、蒙古译语、汉回译语(土耳其);属于亚洲东北部民族语文者有:女真译语,朝鲜译语、日本译语。,回族的翻译活动,伊斯兰教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伊斯兰教的创立与发展
15、,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中国旧称大食法、大食教度、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等。伊斯兰(al-Islam)系阿拉伯语音译,原意为“顺从”、“和平”,指顺从和信仰宇宙独一的最高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两世的和平与安宁。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统称为“穆斯林”(Muslim,意为“顺从者”)。,诞生的社会背景: 伊斯兰教是阿拉伯半岛社会经济、政治和宗教发展演变的必然产物。6世纪末至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正处在原始氏族部落解体、阶级社会形成的大变革时期。,当时的阿拉伯社会,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政治紊乱,氏族部落各据一方,仇杀、劫掠习以为常。贵族集团利用氏族复
16、仇的陋习,经常制造纠纷,战争连年不断,社会生产停滞,劳苦大众濒于破产;有些氏族贵族也因战争失利而没落。社会经济危机重重。与此同时,外部势力的入侵,使危机进一步加深。,525628年,拜占廷和波斯两大帝国为争夺从也门到叙利亚的商道,对也门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使当地经济遭到破坏。特别是波斯占领也门后,另辟一条经波斯湾到叙利亚的商道,使昔日繁荣的阿拉伯诸城市,由于商道的改变,成为一片荒野。,过去的商道中心麦加,过境贸易急剧衰落,商业贵族收入骤减,许多靠商队谋生的贝杜因人生路断绝。于是,商业贵族把商业资本转化为高利贷资本,进行重利盘剥,大批中、小商人破产,沦为商业贵族的债务人,社会矛盾和阶级对立进一步
17、尖锐化。,在宗教信仰方面,阿拉伯半岛原始宗教盛行。人们崇拜各种自然物体,相信精灵。同时,各部落都有自己的部落神,偶像崇拜也极为普遍。但随着社会的动荡不安,居民的原始宗教信仰开始动摇。,犹太教和基督教虽早已传入半岛,其宗教思想对以后伊斯兰教也有显著的影响,但由于不能适应阿拉伯半岛面临的要求社会改革的新形势,未能得到广泛传播。因此,打破氏族壁垒,消除氏族间的仇杀,实现政治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宁,以摆脱日益加深的社会危机,是当时阿拉伯社会的出路。,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顺应这一历史进程的客观要求,以“安拉唯一”为号召,提出了“禁止高利贷”、“施舍济贫”、“和平与安宁”等主张,既反映了上层社会的要求,也符
18、合深受压迫和剥削的广大居民摆脱困境的愿望。伊斯兰教就是在这种历史转折的关头,为适应经济的变化和建立统一国家的要求而产生的。,穆罕默德出身于麦加古来什部落哈申家族的没落贵族家庭。自幼父母双亡。12岁时随叔父和商队到叙利亚、巴勒斯坦一带经商,接触了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教义;对当时的阿拉伯社会和国际环境也有所了解。,后为麦加富孀赫蒂彻去叙利亚经商,并于25岁时同她结婚。赫蒂彻的堂兄是个基督教的学者和流行于半岛的“哈尼夫”一神论思想的传播者。穆罕默德受其影响,40岁时,经常到麦加附近的希拉山洞潜修冥想。在阿拉伯历9月的一天,他申述自己受安拉的启示,宣布自己是安拉的使者和先知,从而开始了传播伊斯兰教的活动。
19、,起初,他传教的范围只限于至亲好友。612年,才开始向麦加的居民公开传教。他宣称安拉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是独一无二的。他劝导人们归顺并敬畏安拉,止恶行善。反对崇拜多神和偶像。宣称伊斯兰教是自古以来正统的宗教,他自己是这个宗教的最后一位使者,受命于安拉,传布伊斯兰教。其使命是给人类带来真正的“安拉之道”。,他提出禁止高利贷,买卖公平,施济贫民,善待孤儿,奴隶赎身,制止血亲复仇,实现“和平与安宁”等改良社会的主张,激起了阿拉伯半岛的劳苦大众对伊斯兰教的向往和期望。伊斯兰教影响的日益扩大,遭到多神教徒,特别是部落贵族、富商和其他宗教首领的种种阻难,甚至直接危及他的人身安全。,622年,穆罕默德
20、宣称自己受到安拉的“默示”,动员大多数穆斯林离开麦加迁往麦地那,在当地一些部落的支持下继续传教,从而进入一个将宗教和政治、经济、军事结合在一起的新时期。,他打破穆斯林间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部落界限,号召所有穆斯林,不分种族、部落和家族,团结一致贯彻“穆斯林都是弟兄”、“你们要一同抓紧安拉的准绳,不要分裂”等原则,建立起以穆罕默德为首,包括艾卜伯克尔、欧麦尔、艾卜欧拜德、奥斯曼和阿里等为领导核心的穆斯林公社。,穆罕默德以先知兼政治、军事领袖的身份,发号施令。同时,建立清真寺,逐步规定了一些必须遵行的礼拜、斋戒等宗教制度。针对当时出现的社会问题,陆续作出一系列关于经济、政治、法律的规定,并提出有关伦
21、理道德等方面的主张,以政教合一的组织对当时的阿拉伯社会实行全面的改革。他先后向阿拉伯半岛各部落以及阿比西尼亚、埃及、波斯、拜占廷等地派遣传教使节,扩大自己的影响。,630年,他率领1万多人攻占麦加。以艾卜苏富扬为首的麦加贵族迫于形势,改信了伊斯兰教;承认穆罕默德的先知地位和宗教、政治的权威。随后,穆罕默德下令清除克尔白神殿中的偶像,并将麦加定为伊斯兰教的宗教中心。,631年末,半岛各部落相继归信伊斯兰教,政治渐趋统一,麦地那成为新政权的政治首都。632年3月,穆罕默德率领10多万穆斯林到麦加进行了一次经过改革的朝觐,史称“辞别朝觐”。他以安拉启示的名义,宣布“我已选择伊斯兰做你们的宗教”。同年
22、 6月穆罕默德病逝。至此,伊斯兰教已初步形成。,伊斯兰教的传播与发展,伊斯兰教由阿拉伯地区性单一民族的宗教发展成世界性的多民族信仰的宗教,是阿拉伯伊斯兰国家通过不断对外扩张、经商交往、文化交流、向世界各地派出传教师等多种途径而得到广泛传播的结果。伊斯兰教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传播和发展,有着不同的特点。,632年,穆罕默德逝世后,伊斯兰教进入“四大哈里发时期”,随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的对外征服,伊斯兰教向半岛以外地区广泛传播,史称“伊斯兰教的开拓时期”。,661年起,伊斯兰教进入阿拉伯帝国时期,历经伍麦叶王朝和阿拔斯王朝,地跨亚、非、欧三大洲,伊斯兰教成为帝国占统治地位的宗教;经济和学术文化得到空前的
23、繁荣和发展,史称“伊斯兰教发展的鼎盛时期”。,13世纪中期随着异族的入侵,帝国境内东、西部诸多地方割据王朝的独立,阿拉伯帝国解体。中世纪晚期,伊斯兰世界并立着奥斯曼、萨法维、莫卧儿三大帝国;其中奥斯曼帝国版图和影响最大。史称“伊斯兰教第三次大传播的时期”。,18世纪中叶以后,西方殖民主义者相继侵入伊斯兰世界,许多国家逐步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伊斯兰世界各国人民在“圣战”和教派运动的旗帜下,多次掀起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斗争,给殖民主义者以沉重打击。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伊斯兰国家相继独立,大致形成当今伊斯兰世界的格局。,穆罕默德逝世后,由于他生前没有留下关于继任人问题的遗嘱,因而引起了伊斯兰教内部为争
24、夺继任者(哈里发)地位的纷争。结果,穆罕默德的密友和岳父艾卜伯克尔当选为第一任哈里发,从而产生了影响深远的哈里发制度,并出现了一个空前发展的时期。,哈里发制度从632年一直延续到1924年3月凯末尔主持的大国民会议正式决议废除哈里发制度才告结束。伊斯兰教经历了漫长的哈里发时期的发展和变化,到1798年法国拿破仑入侵埃及以后,伊斯兰教国家开始沦为西方殖民地,从而揭开了近代伊斯兰教史的序幕。,四大哈里发时期(632661)。,首任哈里发艾卜伯克尔迅速平息各部落的反叛,巩固新政权对阿拉伯半岛的统治,同时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开始对外征战和扩张。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于636年击溃拜占廷军队,占领了大马士
25、革;637年占领波斯首都泰西封;638年又攻克了耶路撒冷;641年,攻占了叙利亚、伊拉克、巴勒斯坦等地;642年灭波斯萨珊王朝;同年征服埃及,占领亚历山大港。,四大哈里发时期(632661)。,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又继续西进征服北非,并东征亚美尼亚,镇压波斯和呼罗珊的反抗。随着阿拉伯人的军事扩张,伊斯兰教开始了第一次大传播,由地区性宗教变为世界性的宗教。为统一思想和指导立法,在奥斯曼主持下,完成古兰经的编纂工作。同时开始建立伊斯兰教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等制度。,四大哈里发时期(632661)。,第四任哈里发阿里继位后,伊斯兰教内部争夺哈里发权位的斗争进一步激化,出现了彼此对立的政治派别和第一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西翻译简史 第六讲ppt课件 中西 翻译 简史 第六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86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