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基础知识. ppt课件.ppt
《中药基础知识.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基础知识. ppt课件.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药基础知识,一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一)原始社会药物的起源,(二)夏商周时代,酒剂的发明,伊尹创制汤液,黄帝内经,五十二病方,一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三 )秦汉时期,简称本经,约成书于东汉末年(一说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它是对汉以前药学知识和经验的第一次大总结,为现存最早的本草学专著,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一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四)两晋南北朝时期,作者,梁陶弘景(公元456536年),成书于公元500年左右,共七卷,载药730种,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对于药物的寒热性味用朱、墨点予于区别,以朱点为热,墨点为冷,无点为平;总括诸病通
2、用的药物。 是本经之后对药物的又一次总结。,一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四)两晋南北朝时期,作者,梁陶弘景(公元456536年),成书于公元500年左右,共七卷,载药730种,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对于药物的寒热性味用朱、墨点予于区别,以朱点为热,墨点为冷,无点为平;总括诸病通用的药物。 是本经之后对药物的又一次总结。,一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四)两晋南北朝时期,作者,南朝(公元420479年)雷敩,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书中系统的介绍了多种炮制方法以及炮制的作用、目的,对后世中药炮制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五)隋唐时期,又名唐本草,唐苏敬、李
3、勣等编写,成书于公元659年。载药844种,新增药物114种,采用图文并茂的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公开颁布的最早的药典。,一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六)宋金元时期,作者,宋代唐慎微,成书于公元1082年,载药1558种,附方3000余首。在集前人著作大成方面作了极大贡献,为后世保存了大量古代方药的宝贵文献。,一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七)明 代,作者,明代李时珍,成书于公元1578年,共52卷,载药1892种,附方 11096首,新增药物374种。全面总结了明以前的药性理论,保存了大量医药文献,还介绍了植物学、动物学等多学科知识,是我国科技史
4、上极其辉煌的硕果。,一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八)清 代,作者,赵学敏,成书于公元1765年。共十卷,载药921种,其中新增药物716种,是新增药物最多的古代本草之一。在纲目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发展了本草学,是我国本草学的第六次大总结。,一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九)当 代,成书于1999年,几乎涵盖了当今中药学的全部内容,总结了我国两千多年来的中药学成就,载药8980种,增加了化学成分、药理等内容,超过了以往的本草文献,可以说该书是一部反映20世纪中药学科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本草巨著。,二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一)产 地,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丰富
5、、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举例,四川黄连、川芎、乌头、贝母江苏薄荷、苍术云南三七、茯苓东北人参、细辛、五味子河南四大怀药(地黄、牛膝、菊花、山药)山东阿胶,二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二)采 集,三 中药的炮制,(一)炮制的目的,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 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 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及矫臭、矫味, 以便于服用。,三 中药的炮制,(二)炮制的方法,修治纯净、粉碎、切制。 水制漂洗、浸泡、闷润、喷洒、水飞 。 火制 炒、炙、烫、煅、煨。 水火共制煮
6、法、蒸法、潬法。 其他制法 制霜、发酵。,四 药性理论,含义,指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药味。,药味不止五种。一般淡附于甘,涩附于酸,辛香并称。,药味和可品尝出的药物的滋味有相当一部分不一致。,五味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二)五 味,四 药性理论,(一)四气,含义,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作用与适应证,寒凉药,温热药,作用: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泻热通便等,适应证:实热烦渴、热结便秘等阳热证,作用: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等,适应证:中寒腹痛、寒疝作痛等阴寒证,四 药性理论,作用,(二)五 味,四 药性理论,四 药性理论,延胡索,
7、四 药性理论,作用,(二)五 味,甘 味,能 补,能 缓,能 和,补益气血阴阳,缓和拘急疼痛,调和药性,和中,四 药性理论,四 药性理论,作用,(二)五 味,四 药性理论,作用,苦 味,能 泄,能 燥,坚 阴,通泄泻下积滞清泄清热泻火降泄降逆气止呕,寒湿苦温燥湿湿热苦寒燥湿,泻火存阴,(二)五 味,第四章 药性理论,山茱萸,四 药性理论,四 药性理论,四 药性理论,四 药性理论,(二)五 味,作用,能 软,咸 味,软坚散结,泻下通便,能 下,渗湿利尿,涩附于酸,酸涩并称,化湿醒脾,解暑辟秽,开窍醒神,淡 味,涩 味,芳 香,四 药性理论,(三)升降浮沉,含义,指药物对机体有向上、向下、向内、向
8、外四种不同的作用趋势。,四 药性理论,(三)升降浮沉,四 药性理论,(四)归 经,含义,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归经意义,1. 便于临床辩证用药。,2. 有助于区别功效相似的药物。,3. 同时还要依据脏腹经络理论,恰当选择用药。,四 药性理论,(五)有毒无毒,古代毒性的概念,是药物的总称,又指药物的偏性。是药物毒副作用大小的标志。,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 剧毒药 毒药 副作用 过敏反应,现代毒性的概念,四 药性理论,(五)有毒无毒,中药毒性分级,正确对待毒性,产生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中毒常见的临床表现,剂量过大;误服伪品;炮制不当;制剂服法不当;配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基础知识. ppt课件 中药 基础知识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83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