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肺炎喘嗽ppt课件.ppt
《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肺炎喘嗽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肺炎喘嗽ppt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肺炎喘嗽,中华中医药学会,王雪峰教授,目 录,指南文献依据分级及推荐级别指南肺炎喘嗽的术语和定义 肺炎喘嗽的诊断及需鉴别的病种 肺炎喘嗽的辨证与治疗 肺炎喘嗽的中成药及外治,指南的编写目的,规范中医儿科的临床诊断、治疗为临床医师提供儿科常见病中医标准化处理的策略与方法促进中医儿科临床诊疗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指南研制的指导思想,“形式上与国际接轨,内容上反映中医古今共识与学科进展,以利中医儿科诊疗指南推广全国、推向世界。”,项目组工作要求,必须以切合儿科临床实际应用为原则,尽量寻找、选取证据强度高的研究报道资料,实事求是地面对文献研究提供的证据,据此提出各项建议的推荐级别。
2、文献检索方法:采取人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网络检索相结合的方法专家调查方法:按Delphi法制作、统计问卷,向以中医儿科医师为主的专家(高级职称者)群体征求建议,形成专家共识。,证据选择及推荐建议级别,本指南证据的采集主要为随机临床试验,还包括:同期对照研究、历史对照研究、病例报道、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本指南参照2001年国际感染论坛(ISF)提出的Delphi分级标准,项目组根据中医特色对其修订,形成推荐建议的级别。,指南的文献依据分级及推荐级别,指南适用范围,指南提出肺炎喘嗽的诊断、辨证、治疗建议指南适用于18周岁以下人群肺炎喘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肺炎喘嗽的术语和定义,术语:肺炎喘嗽定义
3、:肺炎喘嗽是儿科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临床以气喘,咳嗽,咯痰痰鸣,发热为主要特征,相当于西医的“小儿肺炎”。,肺炎喘嗽诊断,临床表现,气喘,咳嗽,咯痰痰鸣,发热,肺部可闻及中、细湿啰音,实验室及特殊检查,X线全胸片: 小片状、斑片状阴影,也可出现不均匀的大片状阴影,或为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部透亮度增强或降低。,当存在呼吸困难征象时,对发热婴儿拍摄胸片的价值更大。 ,推荐级别:B参考文献: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中华儿科杂志J。2007,45(2):83-90.,实验室及特殊检查,病原学检查:相应的病原学诊断。细菌培养、病毒学检查、肺炎支原体检测等,可获得。,年龄是小儿CAP病原诊断最
4、好的提示。 ,推荐级别:B参考文献: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中华儿科杂志J。2007,45(2):83-90.Pechere JC .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children. West Sussex : Cambridge Med Pub,1995.,不同年龄组CAP病原情况,实验室及特殊检查,血常规: 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可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增多),有些病毒,特别是腺病毒、流感病毒能引起侵袭性感染,也可以导致急相反应物升高。,推荐级别:A参考文献: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中华
5、儿科杂志J。2007,45(2):83-90.British Thoracic Society of Standards of Care Committee. British Thoracic Society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in Childhood. Thorax,2002,57 Suppll;il-24.,与肺炎喘嗽鉴别的病种,支气管炎呼吸道异物肺结核病(支气管哮喘),鉴别表,肺炎喘嗽的辨证与治疗,1.常证风寒郁肺 证候: 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鼻塞流清涕,喷嚏,咳嗽, 气喘鼻煽,
6、痰稀白易咯,可见泡沫样痰,或闻喉间痰鸣。 咽不红,口不渴,面色淡白,纳呆,小便清。 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汪受传主编,“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新世纪中医儿科学王雪峰主编, “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将此证型命名为风寒闭肺。,辨证分析,本证多见于发病初期,常在寒冷季节发生,有风寒之邪外袭与肺而致。多有恶寒发热,无汗之表寒证。年幼儿蜷缩母怀,年长儿可自述恶寒身痛,也常有痰涎色白清晰。口和不渴,咽红不著,舌不红,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是本证特征。,风热郁肺 证候 发热恶风,头痛有汗,鼻塞流清涕或黄涕,咳嗽,气喘,咯黄痰,或闻喉间痰嘶,鼻翼煽动。 声高息涌,胸膈满闷,
7、咽红肿,口渴欲饮,纳呆,便秘,小便黄少,面色红赤,烦躁不安。 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浮紫。,汪受传主编,“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王雪峰主编, “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儿科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路径中,均将此证型命名为风热闭肺。,辨证分析,本证可因风热犯肺而发病,也可由外感风寒转化。多见发热较重,或有其他明显的热证表现,如发热恶风、咽红口渴、舌红苔黄等。轻者发热咳嗽,气急痰多;重者高热烦躁、咳嗽剧烈、气急鼻煽等。,痰热闭肺 证候 发热,有汗,咳嗽,咯痰黄稠或喉间痰鸣,气急喘促,鼻翼煽动,声高息涌,呼吸困难,胸高胁满,张口抬肩,口唇紫绀 咽红肿,
8、面色红,口渴欲饮,纳呆,便秘,小便黄少,烦躁不安 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辨证分析,本证多见于肺炎喘嗽中期,痰热俱甚。郁闭于肺,而见上述诸症。临床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为本证特征。严重者肺气闭塞,可致气滞血瘀,见口唇紫绀、胸高气急、痰壅如潮、闷乱烦躁,证属危急。, 毒热闭肺 证候 壮热不退,咳嗽剧烈,痰黄稠难咯或痰中带血,气急喘促,喘憋,呼吸困难,鼻翼煽动 胸高胁满,胸膈满闷,张口抬肩,鼻孔干燥,面色红赤,口唇紫绀,涕泪俱无,烦躁不宁或嗜睡,甚至神昏谵语,呛奶,恶心呕吐,口渴引饮,便秘,小便黄少 舌红少津,苔黄腻或黄燥,脉洪数,指纹紫滞。,辨证分析,本证邪势炽盛,毒热内闭肺气。热炽
9、肺气郁闭而见高热不退,咳嗽剧烈,气急喘憋;毒热耗灼阴津故见涕泪俱无,鼻孔干燥如烟煤。毒热闭肺证病情重笃,容易发生变证。,肺毒热作为毒热的一种外延其产生和发展是由小儿生理特点决定的。 明代儿科世医万全指出小儿为“肺常不足”“阳常有余”之体。小儿肺常不足,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卫外功能较弱,机体易被六淫邪气所伤,产生各种肺系疾病。又因其为阳余之体,不论外感、内伤之邪,皆易从热化、从火化,而至邪闭于肺蕴久生毒,毒与热依附,而为肺毒热。,肺毒热的产生机理,本脏重证从毒热论治,阴虚肺热 证候 咳喘持久,时有低热,手足心热,干咳,痰量少或无痰,咯痰带血 面色潮红,口干、口渴欲饮,神疲倦怠,夜卧不安,形体消瘦
10、,盗汗,便秘,小便黄少,病程迁延 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指纹淡红。,辨证分析,本证多见于病程迁延,阴津耗伤,肺热减而未清者。常由痰热闭肺证未经有效治疗转化。以病程较长、干咳无痰、舌红少津为主要表现。临证轻者咳嗽声低、干咳无痰;重者口干舌燥、干咳咯血,伴全身症状。还要辨明有无余热、余邪,有者多现低热潮热、苔黄等。,肺脾气虚 证候 久咳,咳痰无力,痰稀白易咯,气短,喘促乏力、动则喘甚,低热起伏 面白少华,神疲乏力,形体消瘦,自汗,纳差,口不渴,便溏,病程迁延,反复感冒 舌质淡红,舌体胖嫩,苔薄白,脉无力或细弱,指纹淡。,辨证分析,本证多见于肺炎恢复期,或体质素弱病儿,病程迁延。临证以咳嗽无
11、力,动则汗出为主要证候。偏肺气虚者面白少华,反复感冒;偏脾气虚者纳差便溏,神疲乏力。,2.变证心阳虚衰: 面色苍白,唇指紫绀,呼吸浅促、困难,四肢不温,多汗,胁下痞块,心悸动数,虚烦不安,神委淡漠,小便减少。 舌质淡紫,脉疾数、细弱欲绝,指纹紫滞。,辨证分析,本证常出现于婴幼儿,或素体虚弱者。来势急、病情重。由于邪毒炽盛,损伤原本不足之心阳,肺闭气郁导致血滞而络脉瘀滞。突然面色苍白,紫绀,四肢不温或厥冷,右胁下痞块增大,脉细弱急数为辨证要点。,邪陷厥阴: 壮热不退,口唇紫绀,气促,喉间痰鸣,烦躁不安,谵语狂躁,神识昏迷,口噤项强,角弓反张,四肢抽搐。 舌质红绛,脉细数,指纹紫。,辨证分析,本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肺炎喘嗽ppt课件 中医 儿科 常见病 诊疗 指南 肺炎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82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