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中考复习PPT课件(1)解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东阳马生序》中考复习PPT课件(1)解析.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城区一中:田春雨,复习目标:,1、牢固掌握重点文言词汇的意义和用法。2、准确翻译重点语句。3、学习古人刻苦、勤奋学习的精神。4、学以致用,把握中考题眼,并能准确解答与本文有关的中招试题。,文学常识:,宋濂:字 ,号 ,明初文学家。与 、 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朱元璋称他为“ ”,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著有宋学士文集。,这篇 ,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求学问师的种种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景濂,潜溪,刘基,高启,开国文臣之首,赠序,序,文体名。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
2、和赠序之分。 书序,即序言,相当于前言后记。 赠序多为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它与书序的性质不同,为文人之间的赠言。本文即属此类。,文本翻译及字词归纳,一、重点词语:1、四支僵劲不能动2、同舍生皆被绮绣3、无从致书以观4、手自笔录5、走送之6、不敢稍逾约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8、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9、援疑质理10、或遇其叱咄,通“肢”,肢体,通“披”,穿,得到;来,亲手;用笔,跑,超过,考点:文言实词积累,因此;把,向;拿,引、提出;询问,有时,11、礼愈至12、俟其欣悦13、当余之从师也14、媵人持汤活灌15、主人日再食16、腰白玉之环17、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18、以中有足乐者19、不知口体之奉
3、不若人20、盖余之勤且坚若此,服侍的人;热水,每天;两次,做动词,腰佩,穿破旧的衣服,因为,比得上;如,大概;像,周到,等待,助词,不译,二、古今异义:,文言积累,三、词性活用:手:名词作状语,用手(手自笔录)笔:名词作状语,用笔(手自笔录)腰:名词用为动词,腰佩(腰白玉之环)四、通假字:支:通“肢”,肢体(四支僵劲不能动)被:通“披”,穿着(同舍生皆被绮绣),文言积累,五 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礼愈至至舍无从致书以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衾拥覆足肤皲裂而不知久而乃和,周到,形容词。,到达,动词。,来,表目的,连词。,因为,表原因,连词。以是,因此,用,拿,介词。,却,连词,表转折。,可不译,连词,表
4、顺接。,观 若 从,作青云白鹤观,无从致书以观/遍观全书,烨然若神人,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从乡之先达,当余之从师也。,景观,阅读,像,好像,及,比得上,向,跟从,像,日再食。( 两次 ),句子翻译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抄完,赶快跑步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 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 4、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我站在他的身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地请教。,句子翻译:,5、
5、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担心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名人和(自己)交流,(因而)曾经跑到百里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6、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行走在深山大谷里,严冬刮着猛烈的风,大雪深积几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情节内容理解,考点二,课文结构梳理。,第一段:记述自己青少年时期求学的经历。 幼时抄书之艰 成年叩问之难第二段:写从师求学的艰苦情况。 求师奔走之劳。 住读生活之苦 总括:勤且艰,
6、依靠精神的力量以中有足乐者(读书)。,成年时,整个求学生涯,1、幼时抄书之艰2、成年叩问之难3、求师奔走之劳4、住读生活之苦,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怎样克服的,幼年时,勤且艰,师:辞色严厉,甚至叱咄,生:色愈恭,礼愈至,师生态度,生活情况,同舍生:衣饰华美,饮食鲜肥,作者:緼袍敝衣,日仅再食,对比,对比,对比的写作手法,写同舍生的衣饰豪华对比突出自己生活的艰苦,体现自己学习刻苦勤奋、不畏苦难的思想境界。,对师态度:毕恭毕敬,色恭礼至,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写作特点,通过对比,作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7、通过对比,作者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 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且艰”,要勤奋,要舍得吃苦,要有恒心。(主旨),概括形象:,宋濂: 学习勤奋刻苦、不畏艰难、坚守信约、尊重师长 、求学真诚谦恭、关怀后辈。,收集古人在艰苦条件下勤奋学习、以苦为乐的事例:囊萤映雪(晋车胤和孙康的学习故事)悬梁刺股(战国苏秦的学习故事)凿壁偷光(西汉匡衡的学习故事)韦编三绝(孔子晚年读易的故事)画荻教子(欧阳修的学习故事),考点三:拓展迁移,考题链接,精要练习1,1. 本文作者是我国明代文学家_。宋濂2. 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 负箧曳屣负者歌于途B. 烨然若神人猛浪
8、若奔C. 以衾拥覆布衾多年冷似铁D. 四肢僵劲不能动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流浃背选D,精要练习2,3. 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寓逆旅得之心而寓之酒也B. 无从致书以观听妇前致词C.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东坡右手执卷端D. 不敢稍逾约老翁逾墙走 选C,精要练习3,4.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答:_天气特别冷,砚台里的墨水结成了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懈怠抄书这件事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答:_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也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其他的人,精要练
9、习4,5. 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写出自己成年之后求学的艰难的?(各用四个字概括回答)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_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鼓励马生刻苦、勤奋地学习,精要练习5,6. 用横线勾画出文中的一处对比,并分析其表达作用。答:_勾画“同舍生皆被绮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通过对比,突出作者成年后求学的艰难、勤奋及其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7.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当代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学习态度。答:_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精要练习6,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_.2.最能表现作者勤学苦读,不畏艰难的抄书之苦的句子是_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_4.其他人“
10、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5、“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是: _. 6、说明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勤学的原因 :_7、总结第二段文字乃至整篇的一句是 :_,余幼时即嗜学,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余幼时即嗜学 慕圣贤之道 以中有足乐者,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精要练习7,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
11、释匡衡:汉朝人。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大姓:大户人家。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佣作:做工辛勤劳作。资:借。大学:大学问家。,1、解释下面红色的字。(2分)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礼愈至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2、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门人弟子填其室 B 弗之怠或遇其叱咄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C 邻舍有烛而不逮 D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4、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3分)甲文乙文5、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答案1、借 周到 报酬 感到奇怪 2、D3、我站在他旁边侍侯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主人被感动了,赞叹他的精神,把书借给他,后来,他就成为大学问家。4、甲文:“余”凭诚信借书苦读。“余”毕恭毕敬请教老师。乙文:匡衡凿壁借光读书。匡衡劳作不求报酬借书。5、一个人要在学习上有所成就,就应该:刻苦勤奋 博览群书 虚心请教。,赠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82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