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PPT课件.ppt
《《细菌性痢疾》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性痢疾》PPT课件.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细 菌 性 痢 疾,内科护理学教研室,教学目标, 掌握细菌性痢疾的临床分型及各型的临床特点。了解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特点。 能为痢疾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指导。,概 述,以直肠、乙状结肠的炎症与溃疡为主要病变我国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病 原 学,病原菌为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革兰染色阴性。无鞭毛杆菌. 痢疾杆菌分4群47个血清型 。 即 A群 志贺氏菌 B群 福氏菌 C群 鲍氏菌 D群 宋内氏菌内毒素是主要致病因子,也可产生外毒素.本菌外界环境生存力强,温度越低存活时间越长,可生存1-2周;但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低,对各种化学消毒剂也很敏感。日光直接照射30分,566010min,煮沸2m
2、in即被杀灭.,流 行 病 学,传染源 菌痢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 经消化道传播。病原菌通过污染食物、水、生活用品,经口传播致人感染;亦可通过苍蝇污染食物而传播。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短暂而不稳定。流行特征 夏秋季多发,以学龄前儿童和青壮年发病率最高。,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痢疾杆菌侵入机体后是否发病,取决于细菌数量、 致病力和人体抵抗力。 侵入部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最明显。侵犯肠粘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引起肠粘膜层炎症、坏死、溃疡,很少侵入粘膜下层。 导致毒素血症,一般不侵入血流引起菌血症或败血症。,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内外毒素使机体产生过敏反应,血中儿茶酚胺
3、等血管活性物质增加,全身小血管痉挛、血管壁损伤,可引起DIC和血栓形成。此外可引起感染性休克和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脑水肿,脑疝;昏迷、抽搐和呼吸衰竭。,急性期: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固有层,很少肠穿孔 及肠出血。 慢性期:息肉样增生、疤痕形成,粘膜水肿,肠壁增 厚,肠腔狭窄。 中毒型:结肠病变轻,全身病变重。多脏器微血管痉 挛及细胞变性坏死。,临 床 表 现,潜伏期1-2天。据病程长短和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 (一)急性菌痢 1.普通型(典型):起病急,高热伴畏寒,继之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大便每日十次至数十次,量少,初为稀便,可迅速转变为粘液脓血便。体检有左下腹压痛及肠鸣音亢进。 2.轻型
4、(非典型):全身症状轻,无明显发热,肠道症状轻,排便次数较少, 粘液稀便,常无脓血,腹痛轻,3-7天可愈。,休克型: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此型较多见。 脑型(呼吸衰竭型):最为严重,死亡率高。表现为脑膜脑 炎,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并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混合型:最凶险的一型,死亡率很高。,3.中毒型(儿童多见): 严重毒血症、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为主要临床表现。起病急,突然高热,高达40度以上,精神萎靡,频发惊厥,迅速发生循环和呼吸衰竭,而肠道症状较轻,可无腹泻和脓血便。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休克型、脑型、混合型3型。,(二)慢性菌痢,病程超过2个月即为慢性菌痢,病程延长原因有: 1.急性期治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 痢疾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80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