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其一)》ppt课件.ppt
《《秋兴八首(其一)》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兴八首(其一)》ppt课件.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秋兴八首(其一),怎样读懂一首诗?首先必须要知人论世。所谓的知人论世即是知道作者的生平,了解作品生成的时代背景。其次,必须要了解诗歌的特殊性。诗歌是用最简练的语言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的。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们还得知道作者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也就是意象。这些意象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导入,学习目标,整体感知,研读课文,重难点解析,课文小结,2,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2.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3.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品味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学习重点,杜甫(712770),字子美,曾长安城南少陵以西, 自称少陵野老, 世称杜少陵,
2、出身于巩县(今河南),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曾漫游各地,寓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西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作品显示了唐由胜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诗集。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组诗“三吏”“三别”。,作者简介,三吏三别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是杜甫的作品,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不幸和困苦,表达了作者对倍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秋兴八首是杜甫在公元766年(大历元年)、 55岁旅居夔府时的作品。这是八首蝉联、结构
3、严密、抒情深挚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写这组诗时,离开安史之乱的爆发(755)已十一年。,写作背景,这首诗歌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景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景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主要内容,玉露凋伤枫树林,研读课文,“悲落叶于劲秋”,秋天草木的凋谢是最容易引起诗人感发的。“玉露凋伤枫树林”这一句,在凄凉之中还有一种艳丽的感觉。因为“玉露”有白色的暗示,白是一种冷色;“枫树林”有红色的暗示,红是一种暖色,在悲哀中藏有热烈。这两种颜色的强烈对比,就更增强了“凋伤”这个词给人的感觉。,巫山巫峡气萧森,这是从夔州东望
4、之所见,点出了他现在是身在夔州。“巫山” 上到长江两岸的高山;“巫峡” 下到深谷之间长江的流水。这虽然只是两个地名,但其中有一种包罗一切的“张力”:从高处到低处,从天到地,从山到水,眼前所有的一切都已经被萧森的秋意笼罩无余了。先给你一个整体的广角镜头,定下了一个整体大气候的基调,然后再具体来表现它是怎样的萧条和肃杀。,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三峡江水湍急,奔腾而下。江面上波涛连天,天空中阴云接地,这都是客观的写实。但那波涛风云遮天盖地、夔门三峡秋气逼人的阴晦苍凉的景观,就与杜甫当时时代的背景有了一种隐晦的联系。杜甫本人在大唐王朝的动荡混乱之中饱受颠沛流离之苦。杜甫的诗带有时代的感慨和
5、悲哀,他的胸怀感情本来就博大深厚,当他看到这“巫山巫峡气萧森”的秋景时,开口就带出了时代和身世的双重悲哀。,结合诗歌创作背景,颔联“江间波浪间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会带给你怎样的联想?,这首写于公元766年诗人杜甫归家的途中,但是之后的几年他都没有回到家,诗人在外流浪了好几年。此刻,秋天萧森的气息充塞于巫山巫峡中,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是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隐晦、不见天日,这两句诗形象表现诗人的极度不安和胸中的郁闷不平,象征了国势的危急。,“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颈联描绘了怎样的诗人形象?,一个长年漂泊在外、有家难归,眼见菊花两度开放,却只能寄身孤舟、幽思不已、泪如泉涌的诗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秋兴八首其一 秋兴八首 其一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80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