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论》PPT课件.ppt
《《数学教学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学论》PPT课件.ppt(2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数学教学论,学习内容,绪论第一章 数学课程的基本理论第二章 数学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三章 数学思维与数学学习第四章 数学教学的基本理论第五章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第六章 中学数学基础知识教学、基本能力培养第七章 中学数学教学工作,绪论数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特点与研究方法,一、数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数学教学论是数学教育学的主体部分,而数学教育学是研究数学教育规律的一门专业化学科,数学教育随着社会和数学的发展而发展。关于它的研究对象有以下几种说法: (1)前苏联的斯多利亚尔和奥加涅相的观点()(2)美国的T基兰的观点()(3)日本的横地清 观点( ) 综合之,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观点: 狭义观点:数学教育学
2、是从学校的数学教学过程出发,主要研究数学课程、数学学习、数学教学三个方面的问题。核心是:教学过程。重点是:课程的制订、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三大问题。(用“三角形”描述),广义观点:研究与数学教育有关的一切问题。(有四个层面)(一)教育哲学层面(A)(二)数学教育的历史、社会与文化层面(B) (三)数学学习与教学层面(C)(四)数学课程与评估层面(D),这四个层面之间互相牵制、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空间“四面体”。,2、数学教学论的特点(1)综合性。(2)实践性。(3)理论性。(4)教育性。 综合性是数学教学理论研究的依托; 实践性是数学教学论的出发点与归宿; 理论性是数学教学论的基本要求; 教育
3、性是数学教学论丰富的源泉。,3.数学教学论的研究方法 (四个阶段)(1)深入调查(2)综合研究(3)反复实验(4)科学评估思考题1.数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数学教学论有哪些主要特点?3.简述数学教学论的研究方法.,第一章 数学课程的基本理论,主要内容1.我国数学课程的发展状况 2.数学课程的基本问题(数学课程的目标、内容、体系、编写、实施、评价、改革)关键词 课改,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评价,1.1 我国数学课程的演变与发展,一、“文革”前的数学课程二、“文革”后的数学课程改革(重点:初、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三、我国数学课程改革的未来走向1.综合化2.研究性3.理论与实践学习并重,
4、1.2 数学课程的基本问题,课程的本质 (1)课程是国家对未来人才要求的意志体现; (2)课程是科技文化发展和人类经验的结晶; (3)课程是社会与国民素质进步的反应; (4)课程是学生在自我定位基础上的自主选择。,数学课程的基本问题: (1)数学课程的目标; (2)数学课程的内容; (3)数学课程的体系; (4)数学教材的编写; (5)数学课程的改革; (6)数学课程的评价。,一、数学课程的目标,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包含有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高中教育阶段)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二、数学课程的内容,三种观点:观点1
5、课程内容即教材观点2 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观点3 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内容选择方面:第一,注意基础性。第二,贴近社会生活。第三,结合学生与学校教育的特点。,三、数学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组织形式的三原则 1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2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3直线式与螺旋式,五、数学课程的实施,课程实施的重要角色是教师,关键是具体操作过程。注意以下方面: 1.课程计划本身的质量 2.广泛地交流与合作 3.课程实施的组织与领导,六、数学课程评价,评价分为内部评价与结果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内部评价:只评价课程计划的优缺点。 结果评价:评价课程实施的结果。 形成性评价:为改进现行计划所从事的评价活动,它是
6、一种过程评价。它特别用于指导课程的设计与微调。 总结性评价:课程计划实施后对其效果的评价,主要评价课程计划的有效性。,评价模式有多种,最主要的一种是目标评价模式。按评价原理,目标评价模式分为七个步骤: (1)确定课程计划的目标; (2)按照行为和内容来界定每个目标; (3)确定使用目标的情境; (4)设计呈现情境的方式; (5)设计获取记录的方式; (6)确定评价时使用的计分单位; (7)设计获取代表性样本的手段。,按照课程原理,目标评价模式可概括为四个阶段:(1)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 (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 (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注意:评价的实质,是要确定预期
7、课程目标与实际结果相吻合的程度。思考题 1.你认为数学课程的基本问题中哪个最重要?说说你的理由。 2.标准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就高、初中分别阐述),第二章 数学学习的基本理论,主要内容1.布鲁纳、奥苏伯尔的认知学习理论。2.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过程。关键词 认知结构,同化,顺应,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机械学习,引言 数学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发展数学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心理品质,都是在不断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完成的。因此,在讨论“教的规律”之前,首先必须了解“学的规律”,即研究学生是如何学习数学的问题。 对于学习的过程,有两种基本的见解: 一种是以桑
8、代克、斯金纳为代表的刺激反应联结学说。这种学说认为学习的过程是盲目的、渐进的,尝试错误直至最后取得成功的过程。学习的实质就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另一种是以布鲁纳、奥苏伯尔为代表的认知学说。这种学说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新学习的内容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其实质是,有内在逻辑意义的学习材料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关联起来,新旧知识相互作用,从而新材料在学习者头脑中获得了新的意义。,21 认知发现理论和数学学习,布鲁纳(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认知发现说 把学习看做是认知过程,认为学习是通过认知,获得意义和意象,从而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他认为学习包含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
9、程:新知的获得;知识的改造;检查知识是否恰当和充足。学习的实质在于发现。该理论被称为认知发现理论。,布鲁纳的教学理论(出自教育的过程一书):1.教育在智育方面的目标是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2.要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意义?)3.注重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4.提倡“发现学习”的方法。(发现学习?)布鲁纳的学习原理:1.建构原理2.符号原理3.比较和变式原理4.关联原理,(学生开始学习一个数学概念、原理或法则时,要以最合适的方法建构其代表),(学生掌握了适合于他们智力发展的符号,就能在认知上形成早期的结构),(概念由具体到抽象,需要比较和变式,要通过比较和变
10、式来学习数学概念.例如,有些概念本身就是通过比较定义的:负数是正数的相反数,不是有理数的数称为无理数.总之,比较是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发展其抽象水平的最有用方式之一),(把各种概念、原理联系起来,置于一个统一的系统中进行学习),(1)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应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概念、定理、公式等,还应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应注重知识的产生过程,而不是孤立地记住一些数学结论。 (2)在表示数学知识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考虑是通过一系列实例呢,还是通过一些概念和原理,或是一系列符号。 (3)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把学习过的数学知识按一定的方式构造好,以便于学生记忆和保持。 (4)为了“迁移
11、”做好充分的准备,应使学生对数学基本原理有深刻的理解,从而根据原理的结构,把掌握的模式应用到类似的事物中。 (5)要使学生享受到数学智力活动的乐趣,让他们体会到学好数学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布鲁纳的教学和学习理论,对我们的启示:,思考题,1.学科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布鲁纳为何主张要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2.什么是“发现学习”方法?,2.2 认知接受理论和数学学习,奥苏伯尔(美国心理学家)认知接受学习理论背景:20世纪50年代,许多数学教育工作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普遍应用的讲授法会导致学生的机械学习,而发现学习、探究学习是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好方法。因此,许多人否定了讲授法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只有
12、部分人认为,讲授法在过去曾经起过良好的作用,不应把它作为不好的教学方法抛弃。基于此,奥苏伯尔提出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其理论属于认知心理学范畴,故称认知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理论:学习过程是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和新学习内容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原有的认知结构对于新的学习始终是一个最关键的因素;一切新的学习都是在过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的概念、命题等总是通过与学生原来的有关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转化为主体的知识结构。同化与顺应?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和新学习内容相互作用的两种不同形式,它们往往存在于同一个学习过程中,只是各侧重不同而已。,根据学习的内容,
13、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根据学习的方式,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注: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奥苏伯尔提倡有意义接受学习)机械学习指学生并未理解由符号所代表的知识,仅仅记住某个数学符号或某个词句的组合有意义学习就是掌握事物的意义,把握事物内部实质性联系的学习接受学习学习的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这种学习不涉及学生任何独立的发现,只需要学习者将所学的新材料与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内化)即可发现学习不把学习的主要内容提供给学习者,而必须由学生独立发现,然后内化 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的区分标准: 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是否与新学习材料建立了 “非人为的联系”(即符号所代表的新
14、知识同原有知识的联系 ) “实质性联系”(指用不同语言或其他符号表达的同一认知内容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既彼此独立,又互相联系。 奥苏伯尔认为,它们是交叉关系:接受学习可以是机械学习,也可以是有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可以是机械学习,也可以是有意义学习。,奥苏伯尔关于有意义学习的基本观点,在学校条件下,学生的学习应当是有意义的,而不是机械的。基于此,他认为好的讲授教学是促进有意义学习的惟一有效方法。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等在学校里不应经常使用。他提倡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学习者产生有意义接受学习的两个条件,第一,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学生必须
15、把学习任务和适当的目的联系起来(如果学生企图理解学习材料,有把新学习内容和以前学过的东西联系起来的愿望,那么该生就是以有意义的方式学习新内容。如果学习者不想把新知识与以前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那么有意义学习就不会发生)第二,新学习的内容和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具有潜在的意义(通过把新的数学概念和原理与已有的数学知识相联系,学生就能把新内容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为了保证有意义学习,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建立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与数学学科结构之间的联系,使得每一个新的数学概念或原理都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相应的数学概念和原理相联系),认知接受学习理论对我们的启示:,(1)在数学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的今天
16、,数学教育界提出了各种教学方法,例如,“启导发现法”、“茶馆式教学法”、“六课型单元教学法”等等。究竟选择哪种教学方法呢?奥苏伯尔的观点告诉我们,在提供某种教学方法时,不要贬低甚至否定另一种教学方法,也不要把某种教学方法夸大到不恰当的地步。 (2)在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下,以接受前人发现的知识为主的学生应以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法,辅助以发现学习,因为发现学习对于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学会发现的技巧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数学教育工作者就应当把更多精力放在有效的讲授教学方法上。 (3)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出发点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学的策略就在于怎样建立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相应的知识和
17、新知识的联系,以及激发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思考题,1.什么是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2.区别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标准是什么?3.产生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是什么?,2.3 数学学习的心理过程,学习过程:是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和新学习内容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把人类积累的数学知识通过认识活动转化为个体头脑中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在转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三种结构:一是知识结构(即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数学知识结构是以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为基本出发点,逻辑地组织起来的,因而具有逻辑性、系统性的特点.对学习者来说,知识结构是认识的客体.);二是认识结构(或心理结构)(即人在认识
18、活动中的心理过程(感觉、知觉、思维、想象、注意、记忆等)以及个性心理特征(情感、意志、兴趣、体质等),它对学习者来说是主体特征.);三是认知结构(它是学习者头脑里的知识结构,是学习者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它不仅包括学习者头脑中的全部知识,而且还有这些知识的内部组织方式)。,知识结构、认识结构、认知结构三者之间关系,数学认知结构,数学认知结构即学生头脑里的数学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深度、广度,结合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联想等认知特点,组合成的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数学认知结构的特点: 第一,它是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心理结构相互作用的产物。 第二,它是学生头脑中已有数学知识、经验的组织。
19、 第三,它可以在各种抽象水平上来表征数学知识。 第四,学生的认知结构具有各自的个性特点(差异)。 第五,它在数学认知活动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第六,它是在数学认知活动中形成,发展,完善的动态组织。 第七,就功能而言,学生能借助已有认知结构掌握现有知识,还能借助于原有认知结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数学学习的四个阶段,依据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数学学习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输入阶段、相互作用阶段、操作阶段和输出阶段。,1.输入阶段 输入阶段是给学生提供新的学习内容,创造学习情境。目的在于引起冲突,产生学习新知识的需要。2.相互作用阶段 同化与顺应 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同化
20、;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同化是改造新学习内容使之与原有认知结构相吻合。顺应则是改造学生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新学习内容的需要。 同化与顺应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和新学习内容相互作用的两种不同形式,它们往往存在于同一个学习过程中,只是各侧重不同而已。,3.操作阶段 在第二阶段产生的数学认知结构雏形的基础上,通过练习等活动,使新学习的知识得到巩固,从而初步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学习者获得了一定的技能)4.输出阶段 基于第三阶段,通过解决数学问题,使初步形成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臻于完善,最终形成新的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学习能力得到发展,达到数学学习的预期目标。 总之,
21、无论是新知识的接受,还是纳入,都取决于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因此,在任何条件下,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总是学习新数学内容的基础。要求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考虑学生知道了什么,掌握到何种程度,然后再考虑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呈现序列等问题,确保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和新数学知识相互作用的顺利进行。,思考题,1.什么是数学认知结构?具有哪些特点? 2.数学学习的基本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简述各阶段的主要任务。,第三章 数学思维与数学学习,主要内容 1.数学思维的概念、特点和品质。2.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及其培养的意义和基本途径。 3.数学学习的基本思维过程,数学思维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 思维,数学思维,形象思维,抽象
22、思维,直觉思维,思维品质,发散思维,思维过程,观察,试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3.1 数学思维 3.1.1思维与数学思维 (1)思维的意义与特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与内容规律性。概括起来就是两个方面: 一是能反映。思维的器官是人脑,它能够天然的反映客体,这种天然的反映形式就是感觉。反映的仅是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事物及其外部联系,属于感性认识。 二是有意识。是人脑和动物脑的一个显著区别,人脑可以产生意识头脑中已有知识和自觉摄取知识的习性,而动物没有意识。所以说,用意识装备起来的头脑去反映的可以是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和事物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23、,即超出了感性认识的界线,属于理性认识。这就是思维的直接本质。思维的显著特征:概括性反映一类事物本质特征及事物所具有的普遍或必然的联系。概括水平是衡量思维水平的重要标志。间接性通过其他事物的媒介作用来反映客观事物,基于此,人们才能对那些未曾感知过或根本无法感知的事物做出反应,使人的知识范围扩大、延伸,并可预测未来。,(2)数学思维的意义与特征 数学思维:以数与形及其结构关系为对象,以数学语言与符号为载体,并以认识发现数学规律为目的的一种思维。 数学思维的特征第一,具有一般思维的特征;第二,抽象性;第三,严谨性;第四,整体性;第五,相似性;第六,问题性和语言符号化。 (详见数学教学论罗增儒等,P
24、229),3.1.2 数学思维的基本成分数学思维的基本成分有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直觉思维三种。1形象思维及其特征数学形象思维是借助数学形象或表象反映数学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数学形象思维的过程是对一类特殊的思维材料的加工创造过程。这类特殊的数学思维材料,就是具体可感知的表象材料。通过对原有的数学表象的提炼改造加工处理,即按照数学的逻辑和思维的目的对原有表象有意识地、有指向性地选择和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的“意向”,从而提出数学问题或解决数学问题。它的基本特征:以物象为思维材料,在整个思维过程中都不脱离形象,始终具有具体可感性。,数学形象思维的功能: 第一,它以形象的形式反映数学规律
25、,从而提供数学问题生动而形象的整体显示。因此,易于把握整体。 第二,数学创造性往往从对形象的思维受到启发,以形象思维为先导。它给数学猜想、数学方法的提出以及数学创造带来活力。 第三,数学形象思维可以弥补抽象思维的不足。(如,一块正方板,锯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若按抽象思维形式,答案可能是“3”,若按形象思维形式,答案则为“3或5”,显然后者是正确的。),2数学逻辑思维的特征数学逻辑思维也称数学抽象思维,它是借助数学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通过数学语言来反映数学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它的最基本特征:就是以反映客观事物数学本质属性的概念为思维材料。在数学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逻辑法则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教学论 数学 教学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80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