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ppt课件.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 读,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内容提要 这篇导言详细地叙述了马克思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的思想,这是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的重要前提,一、(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概述,导言(以下简称导言)是马克思为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即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而撰写的“总导言”的草稿。写于1857年8月底至9月中旬。导言在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直到1902年才在他的遗稿中发现。1903年3月考茨基首次将这一手稿用德文发表于柏林新时代杂志。,导言论述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指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定社会阶段上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即生产关系。社会生产是一个整体,它由生产、分配、
2、交换、消费四个环节构成,四个环节相互联系,互相作用,其中物质生产是前提,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起反作用。导言精辟地论述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指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达到对客观事物真理性认识的科学方法。此外,导言还论述了逻辑与历史的辩证关系。导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经典文献,二、(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写作的历史背景,19世纪上半时,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矛盾已经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系列急剧变化向人们提出了一些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即潜藏在这一急剧变化背后的根本力量是什么?资本主义向何处去?,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等著作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
3、在矛盾、发展规律和运行机制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急剧变化的根源以及资本主义的命运;马克思在创立了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完成了他的第二个伟大发现,即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和解放的根本性质和历史使命,1857年爆发了席卷欧洲大陆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危机期间,马克思居住在伦敦,恩格斯在曼彻斯特,他们两人一直保持着密切的通信联系,马克思在1857年12月8日写给恩格斯的信中说:“我现在发狂似的通宵达旦总结我的经济学研究,为的是在洪水之前至少把一些基本问题搞清楚。”从这里可以看出马克思当时把主要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进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上,以期
4、能够从理论上阐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本质。,导言的写作目的:一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实质;二是为了批判当时国民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的一些错误观点。导言是马克思留下的唯一的一篇系统论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的文稿。,三、(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基本内容简介,(一) 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和研究对象 1出发点:物质生产 2对 象:一定社会性质的物质生产,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也把物质生产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但是,他们不顾生产的社会性质,而把生产理解为单个的孤立的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的生产。这种“孤立的个人”是一种虚构,其目的无非是企图把资本主义的生产说成是自然的永恒的生产。,马克思批判了资
5、产阶级经济学家割裂生产同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内在联系,把资本主义生产看作永恒的“一般生产”,认为发生变化的只是分配方式,因而往往把分配关系当作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错误观点。,马克思从他自己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出发,阐明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指出了生产的决定性作用及其历史阶段性,并指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马克思认为,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物质生产都是“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这就是说,不同社会形态的生产有某些“共同标志”、“共同规定”,它们都表现为劳动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改变自然界的物质现象的具体形式,以适合人们某种需要的过程,即进行物质资料的
6、生产过程。在任何条件下,生产都是社会的生产,人们只有结成一定的经济关系,才能进行物质生产,才能与自然界进行斗争。因此,马克思说“孤立的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这是罕见的事”,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物质生产必然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生产。,(二)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的辩证关系,社会生产是一个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组成的有机统一体.生产是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生产是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必须具备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三个因素。在任何社会生产中,劳动者的劳动总是通过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
7、产品。分配是社会产品分归社会或国家、社会集团和社会成员的活动,它包括作为生产活动的条件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分配,以及作为生产活动的结果的劳动产品的分配。交换是人们相互交换活动或交换劳动产品的过程,它包括人们在生产中发生的各种活动和能力的交换,以及一般的产品和商品的交换。消费是人们使用物质资料以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的过程,它包括生产性消费和个人生活消费。,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生产性消费作为生产要素的耗费,与生产是同一的,在个人生活消费上是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创造出消费的物质对象、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创造出消费的动力。消费则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再生产出从事生产活动的劳动者;生产活动结果的劳动产品只有在
8、消费中才成为现实的产品,生产得以完成;消费创造出新的需要,在观念上提供了生产的对象,从而成为生产发展的内在动力。,生产和分配的关系:作为生产前提条件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分配比例决定生产。在劳动产品的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在分配方式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决定了他们在分配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分配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促进或延缓生产的发展。,生产和交换的关系:生产决定交换的性质,生产发展的程度决定着交换发展的程度。交换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随着交换的发展、市场的扩大,用于交换的产品的需求就会增加,这些产品的生产活动也就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马克思说:“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
9、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当然,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例如,当市场扩大,即交换范围扩大时,生产的规模也就增大,生产也就分得更细。随着分配的变动,例如,随着资本的积聚,随着城乡人口的不同的分配等等,生产也就发生变动。最后,消费的需要决定着生产。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每一个有机整体都是这样。”总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四个环节构成了物质生产的有机整体。,(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任何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都必须经历两条彼此相连而又相互区别的认识道路,即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体(具体抽象具体)。 马克思认为,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上同样也存在着两种方法:“在第一条道路上,
10、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如果我从人口着手,那么,这就是关于整体的一个混沌的表象,并且通过更切近的规定我就会在分析中达到越来越简单的概念;从表象中的具体达到越来越稀薄的抽象,直到我达到一些最简单的规定。于是行程又得从那里回过头来。直到我最后又回到人口,但是这回人口已不是关于整体的一个混沌的表象,而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了。 ”,马克思把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称为“蒸发”,这是17世纪经济学家所使用的方法,他们仅仅从“生动的整体”里找出了“一些有决定意义的抽象的一般的关系”,而没有进一步把这种“抽象”辩证地运动到“具体”
11、。而马克思所提出的“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只是思维用来掌握具体、把它当作一个精神上的具体再现出来的方式”。“具体总体作为思想总体、作为思想具体,事实上是思维的、理解的产物;但是,决不是处于直观和表象之外或驾于其上而思维着的、自我产生着的概念的产物,而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这一过程的产物。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思想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于世界的艺术精神的,宗教精神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正是这样一个过程使马克思把辩证法从黑格尔的精神意志里拯救到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真理的道路上。,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
12、规律的探索中建立理论体系的方法。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在理论的逻辑结构中再现现实经济运动的方法,也即运用经济范畴、概念建立理论体系的方法。在马克思的资本论理论体系中,抽象是起点,是最简单的经济范畴,具体则是在简单的经济范畴转化过程中展开的复杂的经济范畴。抽象和具体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生产关系方面的各个经济范畴之间的关系,是经济范畴的简单规定性和复杂规定性之间的关系,抽象上升到具体则是由简单的经济范畴上升到复杂的经济范畴的逻辑发展过程,资本论从商品上升到货币、从货币上升到资本,从剩余价值上升到利润、从利润上升到平均利润、从平均利润上升到各种具体形式的利润,从价值上升到生产价格等逻辑过程的考察,就是
13、运用抽象上升到具体方法的充分体验。,马克思在导言中还强调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经济范畴时应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原则。,一方面,必须唯物地把握对象性的客观性。“正如在研究任何历史科学、社会科学时一样,应当时刻把握住:无论在现实中或在头脑中,主体这里是现代资产阶级社会都是既定的;因而范畴表现这个一定社会即这个主体的存在形式、存在规定,常常只是个别的侧面。”这就是说,应该从资本主义的客观经济关系出发来研究经济范畴,而不能凭人的主观臆造。,另一方面,辩证地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揭示其起支配作用的经济关系。“在一切社会形式中都有一种一定的生产决定其他一切生产的地位和影响,因而它的关系也决定其他
14、一切关系的地位和影响。这是一种普照的光,它掩盖了一切其他色彩,改变着它们的特点。”马克思认为,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范畴,要按照各个范畴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相互作用来安排,按照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结构来建构,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中起支配作用的经济关系资本的生产,“这是一种普照的光”,它是资本主义社会起支配作用的生产,它必须成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和终点。,经典论断析要 1 、“摆在面前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一)“导言”开明宗义的第一句话里“摆在面前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从而揭示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在四十年代前半期,首先把政治经济学看作是研究私有财产与其相适应的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的
15、科学。导言表明,马克思现在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很大变化。 (二)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也是把物质资料的生产作为研究对象的,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他们不是把社会生产而是把孤立的个人生产作为出发点的。然而,“人是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所以马克思指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首先是“社会物质的生产”。 (三)马克思认为,仅仅指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物质的生产”是不够的,政治经济学的重点是人们在改造自然过程中适应着生产力发展的不同水平时建立了不同性质的生产关系。马克思指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是作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的生产方式,而重点
16、应是生产关系。,2 “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第一,生产和消费是直接同一性,即生产是消费,物质生产过程也就是人力和物力的消费;消费是生产,是人自身的再生产。 第二,生产和消费是两个对立的概念,但它们是互相依赖的,每一方都以对方为媒介、为手段。消费从两个方面生产着生产,因为产品只有在消费中才能成为现实的产品,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重要。生产也不断再生产出消费,因为生产为消费提供材料、对象;生产决定着消费的方式、性质;生产引起消费的参要。 第三,生产和消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每一方由于自己的实现而创造出对方。消费由于把产品消灭致使产品最终实现为产品,而使生产行为得以完成。而生产为消费提供了材料
17、对象,从而使消费得以完成。但是生产与消费又不是完全等同的,它们之间存在判别、矛盾,因为无论怎样,它们总是生产过程的两个因素,其中生产是这一过程的起点,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而消费仅是包括在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内在因素。,重要意义,( 1 )马克思把导言作为政治经济学著作的开端,初步地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方法,并分析了经济学基本范畴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及其互相关系,为 1859 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奠定了基础。 ( 2 )导言包括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的许多重要思想,因此导言对于马克思系统地阐述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原理具有突出的意义,对于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有着重大的理论
18、意义。 ( 3 )通过对导言原因,我们可以基本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方法以及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互相关系基本理论,对我们继续研究分析资本主义经济、探索社会主义经济有重要指导意义。,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我国社会存在不和谐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我国内需不足、消费不够旺的原因是什么?,资料1:劳动(资本)所得占国民收入分配比重,资料2:1998-2005年国民收入或社会财富增长结构,城乡人均收入差距: 80年代初为1.8:1 90年代迅速扩大 07年为3.21,实际差距是5-10:1 地区、阶层差距在510倍左右 中国基尼系数 改革开放前的0.16 目前的0.47 国际警戒
19、线0.4。 城镇居民中20%的最高收入组是20%的最低收入组的5.6倍,农村为7.2倍。,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基尼系数给出了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克服了其它方法的不足,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绝对平均; 在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 在0.30.4之间表示比较合理。 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基尼系数在0.40.6为“差距偏大”, 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一旦基尼系数超过0.6,表明该国社会处于可能发生动乱的“危险”状态。据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的说法,我国城市居民的基尼系数在054左右,如果加上农村居民,这个数字会大很多 。,以国家作为划分单位的基尼系数区段划图,思考题: 1 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如何? 导言中马克思是怎样论述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的?有何现实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79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