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预防ppt课件.pptx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预防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预防ppt课件.pptx(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预防,EHS培训专案组2014-6-18,2,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预防,第一节 职业性危害因素,第三节 职业病预防,第二节 职业病,3,第一节 职业性危害因素一、来源 1、与生产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 主要来源于原料、中间产物、产品、机器设备的工业毒物、粉尘、噪声、振动、高温、电离辐射及非电离辐射、污染性因素等职业性危害因素,均与生产过程有关。 2、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 作业时间过长、作业强度过大、劳动制度与劳动组织不合理、长时间强迫体位劳动、个别器官和系统的过度紧张,均可造成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 3、与作业环境有关职业性危害因素 厂房布局不合理,厂房狭小、
2、车间内设备位置不合理、照明不良等; 生产过程中缺少必要的防护设施等; 露天作业的不良气象条件。二、职业危害因素分类1、化学危害因素 (1)工业毒物 如铅、苯、汞、锰、一氧化碳、氨、氯气等。 (2)生产性粉尘 如矽尘、煤尘、石棉尘、水泥粉尘、有机性粉尘、金属粉尘等。2、物理危害因素 (1)异常气象条件,4,如高温(中暑)、高湿、低温、高气压(减压病)、低气压(高原病)等。 (2)电离辐射,有x、r射线和中子流 等。 (3)非电离辐射, 如紫外线、红外线、高频电磁场、微波、激光等。 (4)噪声。(5)振动。3、生物危害因素 皮毛的炭疽杆菌、蔗渣上的霉菌、布鲁杆菌、森林脑炎、病毒、有机粉尘中的真菌、
3、真菌孢子、细菌等。如屠宰、皮毛加工、森林作业等。三、职业危害因素存在的状态 一般情况下,职业危害因素常以五种状态存在: 粉尘:漂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于0.1mm,主要是机械粉碎、碾磨、开挖等作业时产生的固体物形成。 烟尘:又称烟雾或烟气,悬浮在空气中的细小微粒,直径小于0.1mm,多为某些金属熔化时产生的蒸汽在空气中氧化凝聚形成。 雾:悬浮在空气中的液体微滴,多为蒸汽冷凝或液体喷散而形成。烟尘和雾又称为气溶胶。 蒸汽:液体蒸发或固体物质升华而形成。如苯蒸气、磷蒸气等。 气体:在生产场所的温度、气压条件下散发在空气中的气态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氨气、氯气等。 新修订的工作
4、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的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规定了工作场所的339种有毒化学物质,其中粉尘有47种、生物因素有2种和10种物理因素接触的限值。,5,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有害因素(GBZ2.2-2007)规定了十一种物理因素的接触限值。常见部分毒物在车间空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mg/m3)如下: 一氧化碳 :30 ; 氨:30; 苯 :40 ; 甲醛:3 ; 氯气:1 ; 甲醇:50; 汽油:300; 硫化氢:10; 铅:0.05; 二氧化硅:2; 水泥粉尘: 6; 石棉粉尘:2; 煤尘: 10。四、 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1、呼吸道 凡是以气体
5、、蒸汽、雾、烟、粉尘形式存在的毒物,均可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内。毒物一旦进入肺脏,很快就会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循环而被运送到全身。 较大的粉尘大部分可以被鼻毛滤掉,气管上的纤毛可以将沉积在气管壁上的粉尘通过粘液运送到咽部排除,只有较小的粉尘才能到达肺部。粉尘微粒越小,对人体危害越大。2、消化道 毒物经消化道进入人体的原因: 一是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手沾染毒物后没有及时用流动的水清洗或清洗不彻底,就进食、饮水或吸烟等进入消化道;二是由于饮食、水等被毒物污染。 教育员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在接触毒物的过程中应严禁饮水、进食、吸烟;工作完毕后必须用流动的水将手冲洗干净;接触毒物的衣物、鞋、帽应放在安全地方,
6、及时清洗干净。,6,2、消化道 毒物经消化道进入人体的原因: 一是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手沾染毒物后没有及时用流动的水清洗或清洗不彻底,就进食、饮水或吸烟等进入消化道; 二是由于饮食、水等被毒物污染。 教育员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在接触毒物的过程中应严禁饮水、进食、吸烟;工作完毕后必须用流动的水将手冲洗干净;接触毒物的衣物、鞋、帽应放在安全地方,及时清洗干净。3、皮肤 脂溶性毒物经皮肤吸收后,还需要有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所以具有水、脂溶性的物质(如苯胺)易被皮肤吸收。裸露的皮肤出汗时更容易被毒物侵害。五、毒物在体内的过程1、毒物的分布 毒物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部分随淋巴液)分布全身。当体
7、内毒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就发生中毒。 毒物在体内各部位的分布并不均匀,同一毒物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中的分布也不相同,有些毒物相对集中在某些组织或器官中,如铅、氟主要集中在骨质中,苯多分布在骨髓及类脂质中。2、生物转化 毒物吸收后受到体内生化过程的作用,其化学结构发生一定改变,这个过程称为生物转化,其结果可使毒性降低(解毒作用)或增加毒性(增毒作用)。(敌百虫敌敌畏)毒物的生物转化可归结为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经转化形成的毒物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3、排除 毒物代谢产物可经肾、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排除,其中经肾随尿液排除是最主要途径,常用测量尿中的,7,毒物含量来监测和诊断毒物吸收和中毒的情况。六、
8、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按照职业危害因素(毒物)作用的性质,对人体的危害可分为:刺激性、腐蚀性、窒息性、麻醉性、溶血性、致敏性、致癌性、致突变性、致畸性等。 1、刺激性 对皮肤的刺激:许多化学品能引起皮肤干燥、粗糙、疼痛,这种情况被称作皮炎。 对眼睛的刺激:眼睛接触化学品会产生流泪、酸痛等感觉。伤害程度取决于毒性的大小和采取急救措施的快慢。 对呼吸道的刺激:呼吸系统接触化学品后会引起气管炎、肺炎、肺水肿。2、过敏 皮肤接触环氧树脂等化学品会产生过敏性皮炎(皮疹或水泡)。呼吸系统接触甲苯、福尔马林等化学品会引起职业性哮喘(咳嗽、呼吸困难)。3、窒息(缺氧) 单纯窒息:环境中的氧气被惰性气体(N2、CO
9、2等)所冲淡,当氧的浓度降到17以下,机体会出现缺氧,引起头晕、恶心,严重者会死亡。 化学窒息:化学品能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机体缺氧。CO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要大于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300倍以上,CO含量达0.1时就会造成严重缺氧。还有氰化氢、硫化氢等毒物都会引起化学窒息。 案例:睡觉到半夜,危险悄悄降临临 八人煤气中毒 2006年11月17日凌晨,在汉口江汉北路179号,八人回家使用燃气热水器洗澡后,打牌到凌晨2点才睡觉,到3时许,屋内八人全部一氧化碳中毒。谭某首先感到头昏想吐,邓某上则所时昏倒地后用脚蹬门吵醒其他人,许某打电话报警,120赶来将八人送医院抢救脱险。,8,4、昏迷和麻醉 乙醇、
10、乙醚、烃类会导致中枢神经抑制,出现昏迷和麻醉现象,严重者会死亡。 5、全身中毒 有些化学品会引起一个或多个系统中毒并扩展到全身。 6、致畸 麻醉性气体、水银、有机溶剂等会对胎儿造成危害,导致胎儿畸形。 7、致癌 长期接触一定化学品会致癌,潜伏期一般为440年。如:砷、石棉、镍等会引起肺癌;苯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镍、木材、皮革粉会引起鼻腔癌;苯胺、皮革粉会引起膀胱癌。 8、致突变 试验结果表明致癌化学物质对后代发育都有不同程度影响。 、尘肺(矽肺) 尘肺是微小尘粒沉积在肺组织中引起肺组织弥漫性、纤维性病变。潜伏期一般为年。石棉、石英粉、滑石粉、煤粉、水泥粉等都能引起尘肺病。 毒物的危害主要是对
11、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皮肤、眼等部位的危害。,9,第二节 职业病职业病: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及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即与职业有关的疾病。 根据卫生部会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职业病目录,职业病包括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和其他职业病共10类115种疾病。 1、尘肺(13种)2、职业性放性射疾病(11种)3、职业中毒(56种)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6、职业性皮肤病(8种)7、职业性眼病(3种)
12、8、职业性耳聋、喉、口腔疾病(3种)9、职业性肿瘤(5种)10、其他职业病,10,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所规定的职业病,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患病的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中的劳动者;二是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三是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有毒、有害物质、放射性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四是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职业病特点: 病因明确; 病因多数可定量检测,有明显的剂量反应(效应)关系; 接触同一种职业有害因素的人群中有一定数量的职业病病例发生,很少出现个别病例; 早期发现,及时合理处理,预后良好。职业病的诊断: 职业史; 生产环境的劳动卫生学调
13、查;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或特殊检查。常见职业病:在矿山、建筑安装工程、冶金、锅炉、电力等行业的建设、运行过程中,常见职业病有尘肺、锰中毒、苯中毒、氨中毒、噪声性耳聋、急性放射病、中暑等。 一、尘肺 尘肺仍是不少国家目前最重要(严重)的一种职业病,特别在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在矿山、水电等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发生尘肺的主要工种有:开挖各工种、风钻工、爆破工、水泥搬运与拆包工、破碎工、拌和楼各工种、筛分工、电焊工、喷砂除锈工以及其他生产过程中接触各种粉尘的工人。,11,1、粉尘的种类 (1)无机性粉尘。矿物性粉尘,如硅石、石棉、滑石等;金属性粉尘,如铁、锡、铅等;人工无机性粉尘,如水泥、金刚砂、
14、玻璃纤维等。 (2)有机性粉尘。植物性粉尘,如棉、麻、面粉、烟草等;动物性粉尘,如兽毛、角质、骨质、毛发等;人工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炸药、人造纤维等。 (3)混合性粉尘。指上述各种粉尘混合存在。生产环境中,最常见的是这类粉尘。2、尘肺的分类 按尘肺发病时间可分为速发型、慢型、晚发型;按病理改变分为胶原纤维化型,间质纤维化型,结节型,不规则型,弥散型,团块型;按粉尘来源分为矿物性与非矿物性等。在我国按病因将尘肺分为五类。即: (1)矽肺: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引起。 (2)硅酸盐肺:长期吸入含有结合二氧化硅粉尘如石棉、滑石、云母等粉尘引起。 (3)炭尘肺:长期吸入煤、石墨、炭墨、活性炭等
15、粉尘引起。 (4)混合尘肺:长期吸入含游离二氧化硅和其他粉尘(如煤矽尘、铁矽尘、电焊烟尘)引起。 (5)金属尘肺:长期吸入某些金属粉尘(如铁、锰、铝尘等)引起。3、尘肺病因和发病机理 尘肺的病因是吸入致尘肺的粉尘,但吸入这类粉尘并不一定会导致尘肺的发生。人体呼吸器官本身就有很强的防御粉尘进入和沉积体内的功能,吸入空气中的粉尘。首先经过鼻毛格栅的阻滤,继而受到鼻咽腔解剖结构的影响,气流方向和速度改变,在鼻腔及咽部形成涡流,尘粒受惯性作用,大于10m的易撞击而附着于上呼吸道壁上,这样一般可阻滤吸入空气中3050的粉尘。 气流进入下部呼吸道,随气管、支气管的逐级分支,气流速度更加减慢,气流方向改变,
16、气流中的尘粒沉降附着于管壁的粘液膜上,粘液膜下纤毛细胞的摆动将粘液推向喉部,随痰排出体外,此部分阻留的粉尘多在 210m大小。,12,能进入肺泡的尘粒,多数小于 2m,大部分被肺内吞噬细胞所吞噬,通过覆盖在肺泡表面的一层表面活性物质和肺泡的张弛活动,移送到具有纤毛细胞的支气管粘膜表面再被移送出去。进入肺泡的尘粒只有很小一部分被细胞(吞噬有粉尘的吞噬细胞)带入肺泡间隔,经淋巴或血液循环而到达肺及人体的其他组织,引起生理病理作用。 进入肺泡不能被清除的粉尘,因其本身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作用的不同,引起不同的组织反应。通常将吸入粉尘引起的肺组织反应分为纤维性变和非纤维性变两种类型。 纤维性变型有大量纤
17、维组织增生,可使肺及毛细血管等组织破坏而形成瘢痕,产生肺气肿或肺组织结构变形,这些改变一般不可逆,危害最大。 非纤维性变类型(或称肺粉尘沉着症)不形成瘢痕组织,不破坏肺泡和肺的组织结构,一般是可逆性损害。 由于生产中的粉尘多是混合存在,影响粉尘的生物学作用因素较多,因此,粉尘引起的这两种肺组织反应并非绝然分开。 4、尘肺的临床表现 尘肺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只有当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会被人们发现。因粉尘的致病性及其浓度不同,从开始接尘到发现临床尘肺,一般要十几年或更长的时间。但近年来也有速发尘肺病的报道,由于长期接触高浓度和高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致使接触半年左右就发生矽肺病。 初期
18、尘肺常在进行 X射线胸片检查时才被发现,此时患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病程进展或有合并症时,可出现气短、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及咯痰等症状以及心肺功能、化验指标等的改变。 5、尘肺诊断 主要依据确切可靠的粉尘作业史及质量良好的胸部X射线片进行诊断,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诊断标准(GBZ 702002)规定,尘肺病诊断X 射线胸片表现分期为:,13,(1)无尘肺(O) O:X 射线胸片无尘肺表现。 O+:胸片表现尚不够诊断为I期。 (2)一期尘肺(I) I:有总体密集度1 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到两个肺区。 I+:有总体密集度1 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 个肺区或有总体密集度2 级的小阴影,
19、分布范围达到4 个肺区。 (3)二期尘肺(II) II:有总体密集度2 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 个肺区;或有总体密集度3 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四个肺区。 II+:有总体密集度3 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 个肺区;或有小阴影聚集;或有大阴影,但尚不够诊断为者。 (4)三期尘肺(III) III:有大阴影出现,其长径不小于20mm,短径不小于10mm。 III+:单个大阴影的面积或多个大阴影面积的总和超过右上肺区面积者。6、尘肺的治疗 尘肺诊断后应及时调离粉尘作业,采取积极的对症及恢复功能的综合治疗,目的是恢复功能,减轻痛苦,延缓病情进展,延长寿命。 目前尚无根治办法,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
20、者多年来研究了一些治疗药物,如克矽平、柠檬酸、汉防已甲素、羟基哌哇、磷酸哌哇等。这些药物可以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 在用上述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积极对症治疗,预防并发症,增强营养,生活规律化和适当的体育锻炼。,14,近几年来,也有采用大容量肺灌洗的治疗方法,根据国内外的经验,肺灌洗主要适用于: (1)尘肺:包括矽肺,煤肺、煤矽肺、水泥尘肺、电焊工尘肺等各种无机尘肺,病期为O,、期。这些患者需无合并肺结核、肺大泡、严重肺气肿、气管支气管畸形及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血液病。一般适合60岁以下的患者。 (2)重症或难治的下呼吸道感染,如难治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 (3)肺泡蛋白沉积症。 (4)
21、慢性哮喘持续状态。 (5)吸入异物的清除等。二、职业中毒 任何化学品都是有毒的,所不同的是引起生物体损害的剂量不同。通常把较小剂量就能引起生物体损害的那些化学品叫做毒物。 毒物的毒性常用致死中量(半致死量) LD50 (mg/kg)或LC50 (mg/L)来表示:即表示能使一组被试验的动物(小白鼠)死亡50所需的剂量。毒物的致死中量越小说明毒性越大。毒性分级如下表所示:,15,1、常见金属及类金属毒物的危害 (1)锰中毒 接触锰机会较多者主要是电焊工、金属结构制作安装工,钢筋加工及机修工等。 锰中毒分急性锰中毒和慢性锰中毒两种。 急性锰中毒(manganese poisoning)可因口服高锰
22、酸钾或吸入高浓度氧化锰烟雾引起急性腐蚀性胃肠炎或刺激性支气管炎、肺炎等。 慢性锰中毒主要见于长期吸入锰的烟尘的工人,临床表现以锥体外系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是神经行为功能障碍和精神失常。 发病机制: 锰主要通过呼吸道和胃肠道吸收,皮肤吸收甚微。锰在血液中,以二价的形式与血液中1球蛋白结合成不牢固的结合物,分布到全身,特别在富有线粒体的肝、肾、胰、心、肺、脑的细胞中为多。随着时间的延长,体内蓄积的锰可以重新分布,在脑、毛发、骨骼中锰逐步相应增加;后期脑中含锰量甚至可超过肝的存积量,多在豆状核和小脑。 锰大多经胆囊分泌,随粪便缓慢排出,尿中排出少量,唾液、乳汁、汗腺排出微量。锰选择性地作用于丘脑、纹状
23、体、苍白球、黑质、大脑皮层及其它脑区。 病理改变可见神经细胞变性和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局部血管有充血、管壁增厚、血栓形成及周围组织水肿和淋巴细胞浸润等。由于血管病变进一步加重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的损伤。 严重锰中毒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退行性变,肝脂肪变性,心肌和肌肉纤维可有水肿和退行性变,肾上腺缺血和部份坏死。 慢性锰中毒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但与神经细胞变性、神经纤维脱髓鞘以及多巴胺合成减少、乙酰胆碱递质系统兴奋作用相对增强等导致精神-神经症状和出现震颤麻痹综合征。,16, 临床表现 在通风不良条件下进行电焊,吸入大量新生的氧化锰烟雾,可发生咽痛、咳嗽、气急,并骤发寒战和高热(金属烟热)
24、。 慢性锰中毒一般在接触锰的烟尘35年或更长时间后发病。早期症状有头晕、头痛、肢体酸痛、下肢无力和沉重、多汗、心悸和情绪改变。病情发展,出现肌张力增高、手指震颤、腱反射亢进,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和情绪不稳定。后期出现典型的震颤麻痹综合征,有四肢肌张力增高和静止性震颤、言语障碍、步态困难等以及有不自主哭笑、强迫观念和冲动行为等精神症状。 锰烟尘可引起肺炎、尘肺,尚可发生结膜炎、鼻炎和皮炎等。 诊断 慢性锰中毒的诊断应根据密切的锰接触史和以锥体外系损害为主的神经和精神的临床表现,参考现场空气中锰浓度,测定头发、尿、粪便中锰的含量来判断。并与其他病因引起的震颤麻痹,肝豆状核变性等疾病鉴别。 治疗 锰烟
25、雾引起的“金属烟热”可对症处理。 慢性锰中毒的驱锰治疗可用依地酸钙钠、促排灵或二巯丁二钠,近年来用对氨基水杨酸钠(PAS)治疗锰中毒,可使尿锰排出量为治疗前1.516.4倍。口服剂量每次23g,每日34次,34周为一疗程。 静脉用药:对氨基水杨酸钠(PAS)6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每日1次,连续3天,停药4天为一疗程;45疗程后症状有好转。出现震颤麻痹综合征可用左旋多巴和安坦等药物。(2)、铅(Pb)中毒 银为灰色重金属。长期接触铅粉尘、铅烟或食入被铅污染的食物、水等都会引起铅中毒,能导致恶心、呕吐、便秘、脐痛、腹绞痛和触痛、贫血、肢体麻木、伸肌麻痹、震颤、头痛、肌肉痛性痉挛、关节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 危害 因素 职业病 预防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78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