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碳一化工ppt课件.ppt
《第13章碳一化工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章碳一化工ppt课件.ppt(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3章 碳一化工,碳一(C1)化工是指从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CH4,CO,CO2,CH3OH,HCHO等)出发合成各种化学品的技术。 包括天然气化工、煤化工、合成气化工、CO化工、CO2化工、甲醇化工等。从煤、天然气制合成气,再进一步制备各种化工产品和洁净燃料,已成为当今化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碳一化工以化工原料多样化和能源“非石油化”为战略目标,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从事研究和开发,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全世界每年消费合成气3000108m3(标准状态),其中55%用于制造合成氨,25%用于制造甲醇,而且30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产品中有24种可由合成气制得。,在未来2030年
2、里,世界范围内的能源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专家预测到本世纪中叶,世界能源结构中天然气将从目前的25%增加到40%,而石油将由现在的34%下降到20%,煤炭保持在27%左右。,表1 世界和中国能源消费构成 %,我国是少数以煤为主要燃料的国家,煤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主导地位的状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难以改变。 面对日趋紧张的石油供给,以储量相对丰富的煤炭替代石油为原料生产化工产品,是化学工业的现实之举。,技术之一:煤化工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单元技术煤气化技术。 以鲁奇、德士古、壳牌等炉型最为常用,我国先后引进了上述炉型用于生产合成气和化工产品。 采用多组分催化剂,可从合成气制含60%异丁醇和40%
3、甲醇的混合物。,技术之二:以煤为原料生产甲醇及多种化工产品。 我国煤炭储量远大于石油、天然气储量,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煤炭是我国甲醇生产最重要的原料。 目前正在山西交城建设的60万吨/年焦炉气制甲醇示范工程和以高硫煤为原料生产甲醇的创新工艺都将使煤制甲醇在全国得到更广泛的推广。 甲醇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通过羰基化可进一步制取醋酸、醋酸酐、甲酸甲酯、甲酸、草酸等重要的化工产品。,技术之三:以煤为原料合成烃类。 甲醇裂解制烯烃的研究工作已进行了多年,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在此方面的研究居世界领先地位,甲醇转化率达到100%,对烯烃的选择性高达85%90%;目前合成气制烯烃已成为费托合成化学中新的研究
4、方向之一,一些研究结果已显示出诱人的工业化前景。,从煤的燃烧利用方式转向气化利用。 有关研究证明,中国的能源系统应该逐渐转向利用各种气源(煤制合成气,生物质制合成气,天然气,煤层气)生产电力、热能、清洁液体燃料和化学品。这种称为“多联产”的方法,是减少石油进口的最为经济有效及环境友好的方法。,煤气化产生的合成气由小分子的CO和H2组成,可以用来合成新型液体燃料,该燃料的性能和排放远胜于常规碳氢燃料(由原油或煤炭直接液化后炼制)。 采用气化技术可先除去合成气中的有害成分,例如硫、氮、汞等等(化工企业已做的那样),然后选择一个合适的反应过程,生成高性能(例如高辛烷值)和低排放(燃烧时排放的微颗粒与
5、NOx较少)的燃料。,合成燃料和电力可以在多联产工厂中同时生产。 多联产系统可以大大节省投资,多联产工厂生产的燃料可以在世界原油价格低至20美元/桶或略多时仍然具有竞争力。 多联产的经济性良好,因此将来典型煤气化系统将同时生产多种能源产品与化学品。,基于气化的煤炭现代化技术可以生产合成液体燃料、联产电力和过程热。 成本最低的多联产可以使用不同的碳基原料,如同目前的炼油厂一样,在一个工厂(炼碳厂)内生产多种能源产品(以及化工产品),将非石油的各种碳基原料以气化的形式炼制成各种能源载体和化工产品,例如DME(二甲醚)。 对这些能源载体(中期主要是DME,远期主要是氢)加以利用,需要新的工艺和设施。
6、,制造合成气的原料包括煤、重油、石油焦,天然气 、生物质甚至城市垃圾。 采用农业废弃物的“炼碳厂”可能对中国相当重要,例如通过多联产生产DME以及根据需要来发电。 DME是一种杰出的第三类(和电、氢相互补充的碳基燃料)能源载体候选对象,它可以应用于多种燃料市场,即使不作尾气处理,DME发动机造成的空气污染也相当小。,煤的多联产技术的实质是对多种单元过程如热解、气化、净化、合成、减污、制氢及燃料电池等进行优化耦合,产品生产流程比各自单独生产的流程要简化,从而降低各个产品的成本,传统污染物接近零排放。,我国天然气价格高,比中东高出4至8倍,约为美国的1.2至1.5倍,而其产量则仅为美国的约120,
7、原苏联的约1/30,因此在利用和开采上都受到一定限制。 我国煤炭资源较丰富,且煤炭产地价格便宜,如山西、内蒙、陕西几大煤炭基地,同等热值的煤价仅为世界煤价的13。因此,在一次能源中,煤炭一直占70以上。,氨和甲醇是合成气的两大主要产品,目前世界合成氨年生产能力15000104t,甲醇年生产能力3400104t。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合成氨生产国,目前主要是搞好大型企业的节能技改,生产规模向系列大型化发展。,合成气生产甲醇,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有机原料,也是C1化工的起始化合物,在基本有机原料中,甲醇仅次于乙烯、丙烯和苯而居第四位。 甲醇合成目前普遍采用帝国化学公司(ICI)和德国鲁奇(Lurqi)
8、的工艺。由合成气合成甲醇技术上已臻成熟,能量利用效率已接近工艺本身可以达到的最佳化程度。尽管如此,由于一些固有问题的约束,当前的甲醇合成仍然是一个能耗较高的工艺过程,仍有改进的必要。,这些固有问题主要是:(1)造气过程能耗高,投资大;(2)受合成过程热力学的控制,甲醇合成从化学平衡来看低温是有利的,但是传统的催化剂需要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因此单程转化率低,大量未转化的合成气需要循环,使操作费用增加;(3)甲醇合成过程反应热的移出及利用尚有赖于反应工程学的问题妥善解决;(4)传统的催化剂对硫过分敏感,增大了合成气脱硫的费用。,甲醇CH3OH,相对分子质量32,无色,略带有醇香气味的挥发性液体,沸点
9、64.7,能溶于水,在汽油中有较大的溶解度。 甲醇有毒,易燃,其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其爆炸极限为634.8。 甲醇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有影响,人误饮510mL甲醇就会造成双目失明。饮入30mL会致死,安全允许的甲醇蒸气含量为0.05mLL。故应注意安全操作和使用。,由于甲醇的广泛用途,促进了世界甲醇需求量的不断增长,近年来,C1化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开发了以甲醇为原料的一系列有机化工产品,如在铑催化剂作用下合成醋酐;在-Al2O3催化剂作用下进行脱水反应,再在ZSM-5分子筛作用下一步合成高辛烷值汽油;通过系列硫化氨化等合成蛋氨酸;甲醇与异丁烯反应生成甲基叔丁基醚(MTBE)等
10、。,合成甲醇的原理,1 合成甲醇反应热力学 一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的反应式为 这是一个可逆放热反应,热效应 H(298K)=-90.8kJmol。当合成气中有CO2时,也可合成甲醇 也是一个可逆放热反应,热效应H(298K)=-58.6kJmol。,必须注意的是,甲醇合成反应的反应热是随温度和压力而变化,当温度越低,压力越高时,反应热越大。 当反应温度低于200时,反应热随压力变化的幅度比高温时(300)更大,所以合成甲醇温度低于300时,要严格控制压力和温度的变化,以免造成温度的失控。,当压力为20MPa时.反应温度在300以上,此时的反应热变化最小,易于控制。所以合成甲醇的反应若采用高压,则
11、同时采用高温,反之宜采用低温、低压操作。 由于低温下反应速率不高,故需选择活性好的催化剂,即低温高活性催化剂,使得低压合成甲醇法逐渐取代高压合成甲醇法。,合成甲醇反应动力学,有关合成甲醇的反应机理,归结起来有三种假定: 第一种假定认为甲醇是由CO直接加氢生成的CO2通过逆变换生成CO后再合成甲醇; 第二种假定认为甲醇是由CO2直接合成的,而CO通过变换反应后合成甲醇; 第三种假定认为甲醇是由CO和CO2同时直接生成的。 第一、二种假定认为合成甲醇是连申反应,第三种假定则认为是平行反应。各种假定都有一定的实验数据作为依据,有待进一步探索与研究。,至于活性中心和吸附类型,仍然是众说纷纭,尚无一致的
12、看法。对于铜基催化剂而言,有几种看法:零价表面金属铜Cu0是活性中心;溶解在ZnO中的Cu+是活性中心;Cu0Cu+构成活性中心等。 多数人认为铜基催化剂上存在不只一类活性中心,CO、CO2的吸附中心与Cu有关,而H2和H2O的吸附中心与ZnO有关。合成甲醇的反应动力学方程可用双曲函数模型,也可以用幂函数模型。,合成甲醇催化剂 目前工业生产上采用的催化剂大致可分为锌一铬系和铜一锌(或铝)系两大类。不同类型的催化剂其性能不一,要求的反应条件也不相同。 锌-铬系催化剂是早期的合成甲醇用催化剂,该催化剂活性较低,需要较高的反应温度(380400),由于高温下受平衡转化率的限制,必须提高压力(30MP
13、a)才能满足。故该催化剂的特点是要求高温高压。其次该催化剂的机械强度和耐热性能较好,使用寿命长,一般23年。,铜基催化剂。活性组分是Cu和ZnO,还需添加一些助催化剂,才能促进该催化剂的高活性。Cr2O3的添加可以提高铜在催化剂中的分散度,同时又能阻止分散的铜晶粒在受热时被烧结、长大,可延长催化剂的寿命。添加Al2O3助剂使催化剂活性更高,而且Al2O3价廉、无毒,用Al2O3代替Cr2O3的铜基催化剂更好。 国产催化剂有C207、C302和C303-l,国外有英国ICl51-3,丹麦NKl01、德国GLl04等。,不同助剂对Cu基催化剂活性影响,铜基催化剂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开发成的,
14、 其特点是:活性高,反应温度低(230270),操作压力较低(510MPa),广泛用于低压法合成甲醇,其缺点是该催化剂对合成原料气中杂质要求严格,特别是原料气中的S、As能对催化剂产生中毒作用,故要求原料气中硫含量0.1cm3m3,必须精制脱硫。 铜基催化剂在使用前必须进行还原活化,使CuO变成金属铜或低价铜才有活性。活化过程必须严格控制活化条件,才能得到稳定的、高效的催化活性。,合成甲醇工艺条件,合成甲醇反应是多个反应同时进行的,除了主反应之外,还有生成二甲醚、异丁醇、甲烷等副反应。因此,如何提高合成甲醇反应的选择性,提高甲醇的收率是个核心问题,它涉及到催化剂的选择以及操作条件的控制,诸如反
15、应温度、压力、空速及原料气的组成等。 (1)反应温度和压力 如前所述合成甲醇是一个可逆的放热反应其平衡产率与温度、压力有关。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加,而平衡常数下降,与氨合成反应一样,它们之间存在一个最适宜温度。催化剂床层的温度分布要尽可能接近最适宜温度曲线,为此,反应器内部结构比较复杂,便以及时移出反应热。一般采用冷激式和间接换热式两种。,合成甲醇工艺条件,另一方面,反应温度与所选用的催化剂有关,即Zn-Cr催化剂的活性温度为380400,而Cu-Zn-Al催化剂的活性温度为230270。 而最适宜温度也相应变化。在催化剂运转初期,由于活性高,宜用活性温度的下限,随着催化剂的老化,相应的提高反
16、应温度,才能充分发挥催化剂的效能,并提高催化剂的寿命。,从热力学分析,合成甲醇是体积缩小的反应,增加压力有利于甲醇平衡产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压力升高的程度与反应温度有关,反应温度较高时,如Zn-Cr催化剂,则采用的压力也较高(30MPa),当反应温度较低时,如Cu-Zn-Al催化剂,则压力可降低至510MPa。 工业合成甲醇从高压法转向低压法是合成甲醇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使得合成甲醇工艺大为简化,操作条件变得温和,单程转化率也有所提高。但从整体效益来看,当日产超过2000t时,由于处理的气体量大,设备相应庞大,不紧凑,带来制造和运输的困难,能耗也相应提高。故提出中压法,操作压力为1015MPa
17、。温度在230350,其投资费和总能量费用可以达到最低限度。,(2)空速 对合成甲醇来说,由于副反应多,空速过低,促进副反应增加,降低合成甲醇的选择性和生产能力。当然空速过高也是不利的,甲醇含量太低,增加产品的分离困难。选择适当的空速是有利的,可提高生产能力,减少副反应,提高甲醇产品的纯度。 故对Zn-Cr催化剂,空速以2000040000h-1为宜,而对Cu-Zn-A1催化剂则10000h-1为宜。,(3)合成甲醇原料气配比 H2CO的化学计量比(摩尔比)为2:1,而工业生产原料气除H2和CO外,还有一定量的CO2,常用H2-CO2(CO+CO2)2.10.1作为合成甲醇的新鲜原料气组成,实
18、际上进人合成塔的混合气中H2CO之值总是大于2。而实际进入合成塔的混合气中H2/CO2。,其原因是,氢含量高可提高反应速率;降低副反应的发生;氢气的导热系数大,有利于反应热的导出,易于反应温度的控制。 此外,原料气中含有一定量的CO2,可以减少反应热量的放出,利于床层温度控制,同时还能抑制二甲醚的生成。,原料气中除H2、CO和CO2外,还有CH4和Ar气等惰性气体,虽然新鲜气中它们的含量很少,由于循环积累的结果,其总量可达1520,使H2和CO的分压降低,导致合成甲醇转化率降低,为保持一定量的惰性气体,须排放一定量的循环气,造成原料气的浪费。,合成甲醇工艺流程及反应器,合成甲醇的工艺流程与合成
19、氨相似,由于合成率低,未反应的合成气必须循环使用,采用循环压缩机升压,产物甲醇从反应尾气中分离出来,甲醇的沸点较高,在合成压力下用水冷却将甲醇冷凝下来。 为使惰性气体含量保持一定范围,循环气需要放空一部分。合成甲醇的副反应多,粗甲醇必须精制,才能符合产品要求。 早期的高压合成甲醇工艺存在不少缺陷,低压法技术经济指标先进,动力消耗仅为高压法的60左右,故高压法逐渐被低压法所代替,现已广泛被采用。,低压合成甲醇工艺流程,1-合成压缩机; 2-循环压缩机; 3-合成塔; 4-换热器; 5-冷凝器; 6-分离器;7-闪蒸罐; 8-轻组分脱除塔; 9-再沸器; 10精馏塔,合成气经循环压缩机110MPa
20、(5MPa)与循环气混合后经循环压缩机2送至合成塔3。反应后的气体中含甲醇5左右,经水冷却器5冷却后将气态的甲醇被冷凝成液态,从分离器6中将粗甲醇分出,而未反应的气体在返回循环压缩机前放空部分气体。 粗甲醇经闪蒸后,把溶解在液体中的H2、CO、CO2和二甲醚等放出。为了充分利用合成气,排放气冉和闪蒸气可采用膜分离技术或变压吸附回收H2和CO气体。,闪蒸后的液体经轻组分脱除塔和精馏塔精馏,在精馏塔顶部排出残余轻组分,塔顶往下35塔板处,引出产品甲醇,其纯度为99.85,在加料板下614块塔板处,引出乙醚及异丁等,塔底排出水和杂质。,由于合成甲醇反应是可逆放热反应,为了抑制副反应和防止催化剂温度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3 章碳一 化工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78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