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IR原理及应用ppt课件.pptx
《FTIR原理及应用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FTIR原理及应用ppt课件.pptx(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FT-IR,2013/4/11,傅里叶红外光谱,目录,原理基团频率和特征吸收峰解析红外谱图的三要素红外光谱仪红外光谱法的应用,1.原理,分子的振动能量比转动能量大,当发生振动能级跃迁时,不可避免地伴随有转动能级的跃迁,所以无法测量纯粹的振动光谱,而只能得到 分子的振动-转动光谱,这种光谱称为红外吸收光谱。 红外吸收光谱是一种分子吸收光谱。 当样品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射时,分子吸收了某些频率的辐射,并由其振动或转动运动引起偶极矩的净变化,产生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从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使相应于这些吸收区域的透射光强度减弱。记录红外光的百分透射比与波数或波长关系曲线,就得到红外光谱。,表1 划分
2、成光谱区的电磁总谱,1.1 光谱划分,近红外(Near-IR) 波长:0.75-2.5m 近红外光区的吸收带主要是由低能电子跃迁、含氢原子团(如OH、NH、CH)伸缩振动的倍频吸收等产生的。该区的光谱可用来研究稀土和其它过渡金属离子的化合物,并适用于水、醇、某些高分子化合物以及含氢原子团化合物的定量分析。远红外(Far-IR) 波长:25-1000m 该区的吸收带主要是由气体分子中的纯转动跃迁、振动-转动跃迁、液体和固体中重原子的伸缩振动、某些变角振动、骨架振动以及晶体中的晶格振动所引起的。 由于低频骨架振动能很灵敏地反映出结构变化,所以对异构体的研究特别方便。此外,还能用于金属有机化合物、氢
3、键、吸附现象的研究。,中红外(Middle-IR) 波长:2.5-25m 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离子的基频吸收带出现在该光区。由于基频振动是红外光谱中吸收最强的振动,所以该区最适于进行红外光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同时,由于中红外光谱仪最为成熟、简单,而且目前已积累了该区大量的数据资料,因此它是应用极为广泛的光谱区。通常,中红外光谱法又简称为红外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一般用T曲线或T 波数曲线表示。纵坐标为百分透射比T%,因而吸收峰向下,向上则为谷;横坐标是波长(单位为m ),或波数 (单位为cm-1)。 波长与波数之间的关系为: 波数 (cm-1) =104 / (m) 中红外区的波数范围是4
4、000 400 cm-1 。,1.2 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1.2 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红外光谱法主要研究在振动中伴随有偶极矩变化的化合物(没有偶极矩变化的振动在拉曼光谱中出现)。 因此,除了单原子和同核分子如Ne、He、O2、H2等之外,几乎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在红外光谱区均有吸收。 除光学异构体,某些高分子量的高聚物以及在分子量上只有微小差异的化合物外,凡是具有结构不同的两个化合物,一定不会有相同的红外光谱。 偶极矩:正、负电荷中心间的距离r和电荷中心所带电量q的乘积,叫做偶极矩=rq。,1.2 红外光谱的特点,通常红外吸收带的波长位置与吸收谱带的强度,反映了分子结构上的特点,可以用来鉴定未知物
5、的结构组成或确定其化学基团;而吸收谱带的吸收强度与分子组成或化学基团的含量有关,可用以进行定量分析和纯度鉴定。由于红外光谱分析特征性强,气体、液体、固体样品都可测定,并具有用量少,分析速度快,不破坏样品的特点。因此,红外光谱法不仅与其它许多分析方法一样,能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而且该法是鉴定化合物和测定分子结构的最有用方法之一。,1.2 红外光谱的特点,1.辐射光子具有的能量与发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跃迁能量相等 红外吸收光谱是分子振动能级跃迁产生的。因为分子振动能级差为0.051.0eV,比转动能级差(0.0001 0.05eV)大,因此分子发生振动能级跃迁时,不可避免地伴随转动能级的跃迁,因而无法
6、测得纯振动光谱。 该分子的震动总能量为En= (n+1/2)h(n=0,1,2,) 式中,n为振动量子数, 为分子振动的频率。,1.3 红外吸收的产生条件,在室温时,分子处于基态(n = 0),En= 1/2h,此时,伸缩振动的频率很小。当有红外辐射照射到分子时,若红外辐射的光子(L)所具有的能量(EL)恰好等于分子振动能级的能量差(E振)时,则分子将吸收红外辐射而跃迁至激发态,导致振幅增大。分子振动能级的能量差为E振=h 又光子能量为EL=hL 于是可得产生红外吸收光谱的第一条件为: EL =E振 即 L= 表明,只有当红外辐射频率等于振动量子数的差值与分子振动频率的乘积时,分子才能吸收红外
7、辐射,产生红外吸收光谱。 由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n=1),所产生的吸收峰称为基频峰。 此时L=,所以 基频峰的位置(L)等于分子的振动频率。 还有振动能级由基态( n=0)跃迁至第二激发态( n=2)、第三激发态( =3),所产生的吸收峰称为倍频峰。,在倍频峰中,二倍频峰还比较强。三倍频峰以上,因跃迁几率很小,一般都很弱,常常不能测到。 由于分子非谐振性质,各倍频峰并非正好是基频峰的整数倍,而是略小一些。以HCl为例: 基频峰(n01) 2885.9 cm-1 最强二倍频峰( n02 ) 5668.0 cm-1 较弱三倍频峰( n03 ) 8346.9 cm-1 很弱四倍频峰( n04 )
8、 10923.1 cm-1 极弱五倍频峰( n05 ) 13396.5 cm-1 极弱 除此之外,还有合频峰、差频峰等,这些峰多数很弱,一般不容易辨认。倍频峰、合频峰和差频峰统称为泛频峰。,2.辐射与物质之间有偶合作用 要满足此条件,分子振动时必须伴随偶极矩变化。红外跃迁是偶极矩诱导的,即能量转移的机制是通过振动过程所导致的偶极矩的变化和交变的电磁场(红外线)相互作用发生的。 由于偶极子具有一定的原有振动频率,显然,只有当辐射频率与偶极子频率相匹时,分子才与辐射相互作用(振动耦合)而增加它的振动能,使振幅增大,即分子由原来的基态振动跃迁到较高振动能级。 只有发生偶极矩变化(0)的振动才能引起可
9、观测的红外吸收光谱,该分子称之为红外活性的; =0的分子振动不能产生红外振动吸收,称为非红外活性的。 特定基团对特定频率的红外光敏感。如果用连续改变频率的红外光照射某样品,由于试样对不同频率的红外光吸收程度不同,使通过试样后的红外光在一些波数范围减弱,在另一些波数范围内仍然较强,用仪器记录该试样的红外吸收光谱,可进行样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1.4 分子的振动,2.2弯曲振动 基团键角发生周期变化而键长不变的振动称为变形振动。变形振动又分为面内变形和面外变形振动。面内变形振动又分为剪式和平面摇摆振动。面外变形振动又分为非平面摇摆和扭曲振动。,3.基本振动理论数 简正振动的数目为振动自由度,每个振
10、动自由度相当于红外光谱上一个基频吸收带。 设分子由n个原子组成,每个原子在空间都有3个自由度,原子在空间的位置可以用直角坐标中的3个坐标x、y、z表示,因此,n个原子组成的分子总共应有3n个自由度,即3n种运动状态。但在这3n种运动状态中,包括3个整个分子的质心沿x、y、z方向平移运动和3个整个分子绕x、y、z轴的转动运动。这6种运动都不是分子振动,因此,振动形式应有(3n-6)种。每种简正振动都有自己的特定振动频率。 但对于直线型分子,若贯穿所有原子的轴是在x方向,则整个分子只能绕y、z轴转动,因此,直线性分子的振动形式为(3n-5)种。,红外吸收谱带的强度取决于分子振动时偶极矩的变化,而偶
11、极矩与分子结构的对称性有关。 振动的对称性越高,振动中分子偶极矩变化越小,谱带强度也就越弱。一般地,极性较强的基团(如C=0,C-X等)振动,吸收强度较大;极性较弱的基团(如C=C、C-C、N=N等)振动,吸收较弱。红外光谱的吸收强度一般定性地用很强(vs)、强 (s)、中 (m)、弱 (w)和很弱 (vw) 等表示。按摩尔吸光系数的大小划分吸收峰的强弱等级,具体如下: 100 非常强峰(vs) 20 100 强峰(s) 10 20 中强峰(m) 1 10 弱峰(w)摩尔吸光系数:指一定波长时,溶液的浓度为1 mol/L,光程为 1cm时的吸光度值,1.5 吸收谱带的强度,物质的红外光谱是其分
12、子结构的反映,谱图中的吸收峰与分子中各基团的振动形式相对应。 实验表明,组成分子的各种基团,如O-H、N-H、C-H、C=C、C=OH和CC等,都有自己的特定的红外吸收区域,分子的其它部分对其吸收位置影响较小。通常把这种能代表基团存在、并有较高强度的吸收谱带称为基团频率,其所在的位置一般又称为特征吸收峰。2.1基团频率区和指纹区 红外光谱区可划分为两个主要区域:(1)波数1300-4000cm-1,基团频率区;(2)波数400-1300cm-1,指纹区。,2.基团频率和特征吸收峰,2.1.1基团频率区 波数1300-4000cm-1内,基团和频率的对应关系比较明确,对于确定化合物中的基团比较有
13、帮助。也称为官能团区。,基团频率区又可分为三个区域:(1)4000 2500 cm-1 :X-H伸缩振动区,X可以是O、N、C或S等原子。 例如: O-H基的伸缩振动出现在3650 3200 cm-1 范围内。,游离O-H:3650 3580 cm-1 峰形尖锐,且没有其它吸收峰干扰,易于识别。缔合O-H基:3400 3200 cm-1 宽而强的吸收峰。,胺和酰胺的N-H伸缩振动也出现在35003100 cm-1 ,因此,可能会对O-H伸缩振动有干扰。C-H的伸缩振动可分为饱和和不饱和的两种。饱和的C-H伸缩振动出现在3000 cm-1以下,约3000 2800 cm-1 ,取代基对它们影响很
14、小。如-CH3 基的伸缩吸收出现在2960 cm-1和2876 cm-1附近;- CH2基的吸收在2930 cm-1 和2850 cm-1附近;CH(不是炔烃)基的吸收基出现在2890 cm-1 附近,但不饱和的C-H伸缩振动出现在3000 cm-1以上,以此来判别化合物中是否含有不饱和的C-H键。苯环的C-H键伸缩振动出现在3030 cm-1附近,它的特征是强度比饱和的C-H键稍弱,但谱带比较尖锐。不饱和的双键=C-H的吸收出现在30103040 cm-1范围内,末端= CH2的吸收出现在3085 cm-1附近。三键CH上的C-H的伸缩振动出现在更高的区域(3300 cm-1 )附近。强度很
15、弱。,(2)25001900 为三键和累积双键区。 主要包括-CC、 -CN等等三键的伸缩振动,以及 -C =C=C、-C=C=O等累积双键的不对称性伸缩振动。 对于炔烃类化合物,可以分成R-CCH和R-C C-R两种类型: (a) R-CCH的伸缩振动出现在21002140 cm-1附近; (b) R-C C-R出现在21902260 cm-1附近。 (c) 如果是R-C C-R,因为分子是对称,则为非红外活性。 对于-C N基化合物:(a)-C N基的伸缩振动在非共轭的情况下出现在2240 2260 cm-1附近。(b)当与不饱和键或芳香核共轭时,该峰位移到2220 2230 cm-1附近
16、。(c)若分子中含有C、H、N原子, -C N基吸收比较强而尖锐。(d)若分子中含有O原子,且O原子离-C N基越近,-C N 基的吸收越弱,甚至观察不到。,(3)19001200 cm-1为双键伸缩振动区 该区域重要包括三种伸缩振动: C=O伸缩振动:出现在19001650 cm-1 ,是红外光谱中很特征的且往往是最强的吸收,以此很容易判断酮类、醛类、酸类、酯类以及酸酐等有机化合物。 酸酐的羰基吸收带由于振动耦合而呈现双峰。 C=C伸缩振动: 烯烃 的C=C伸缩振动出现在 1680 1620 cm-1,一般很弱。 单核芳烃的C=C伸缩振动出现在 1600 cm-1和1500 cm-1附近,有
17、 2 4 个峰,这是芳环的骨架结构,用于确认有无芳环的存在。 苯的衍生物的泛频谱带,出现在20001650 cm-1范围,是C-H面外和C=C面内变形振动的泛频吸收,虽然强度很弱,但它们的吸收面貌在表征芳核取代类型上是有用的。,2.1.2指纹区 在波数400-1300cm-1内,谱图上会出现很多的谱带,其特征归属不完全符合规律。但是一些同系物或结构相近的化合物,在这个区域的谱带往往存在一定区分,如人的指纹可加以识别。因此本区域成为指纹区。 1300 900 cm-1 区域是 C-O、C-N、C-F、C-P、C-S、 P-O、Si-O等单键的伸缩振动和C=S、S=O、P=O等双键的伸缩振动吸收。
18、 其中1375 cm-1的谱带为甲基的C-H对称弯曲振动,对识别甲基十分有用,C-O的伸缩振动在13001000 cm-1 ,是该区域最强的峰,也较易识别。 900 650 cm-1 区域的某些吸收峰可用来确认化合物的顺反构型。 例如,烯烃的=C-H面外弯曲振动出现的位置,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双键的取代情况。 对于RCH=CH2结构,在990 cm-1和910 cm-1出现两个强峰; 对于RC=CRH结构,其顺、反构型分别在690 cm-1和970 cm-1出现吸收峰,可以共同配合确定苯环的取代类型。,2.2常见官能团的特征吸收频率(1)烷烃 饱和的C-H伸缩振动出现在3000 cm-1以下,约3
19、000 2800 cm-1 ,取代基对它们影响很小。如-CH3 基的伸缩吸收出现在2960 cm-1和2876 cm-1附近;- CH2基的吸收在2930 cm-1 和2850 cm-1附近;CH(不是炔烃)基的吸收基出现在2890 cm-1 附近,但强度很弱。 -CH2和-CH3的弯曲振动分别在1470 1420 cm-1和1340 1380 cm-1处。可以用于判断有无脂肪族C-H键的存在,但不能判断是何种物质。,(1)烷烃,1390 1380 cm-11372 1365 cm-1,(2)烯烃,不饱和的C-H伸缩振动一般出现在3100 3000 cm-1处,以此来判别化合物中是否含有不饱和
20、的C-H键。 烯键C-H的面外弯曲振动在1000 650 cm-1 区域内的吸收对决定烯烃双键上的取代基情况,用处很大。,表6-2 烯烃C-H键面外弯曲振动的波数,表6-3 烯烃的红外吸收峰,(2)烯烃,1600 1700 cm-1,(3)炔烃,末端炔烃的C-H伸缩振动一般在3300 cm-1处出现强的尖吸收带。而一取代的CC的伸缩振动则在2150 2100 cm-1处,二取代的CC的伸缩振动则在2270 2150 cm-1处出现吸收带。 CC键的吸收带一般为弱的尖形吸收带。,(4)芳香环,(4)芳香环,(4)芳香环,(4)芳香环,(4)芳香环,(5)醇和酚,稀溶液中的醇和酚上的O-H键的特征
21、吸收峰位于3650 3600 cm-1 处。在纯溶液中或固体中,使这个吸收带变宽,并向低波数方向移动,在3500 3200 cm-1 处出现吸收带。 C-O伸缩振动吸收带的确切位置常用来区别酚和各种醇类。 它们的波数是:(C-O)酚1230 cm-1 宽强峰; (C-O)叔醇1150 cm-1 宽强峰; (C-O)仲醇1100 cm-1 宽强峰; (C-O)伯醇1050 cm-1 宽强峰;,(5)醇和酚,(6)醚,由于氧原子和碳原子的质量相差很小,因此C-O和C-C键摩尔折合质量差不多,键的力常数也很接近,所以(C-O)和(C-C)吸收峰的位置差不多,但C-O振动时偶极距的变化比较大,故它们的
22、吸收峰较强。由红外光谱单独确定醚键的存在与否是困难的,因为任何含有C-O键的分子存在(如醇、酚、酯、羧酸等),都对醚键的特征吸收产生干扰。C-O-C键的非对称伸缩振动吸收谱带在1050 1260 cm-1区域。,(6)醚,(7)胺,伯胺和仲胺的N-H伸缩振动于3250 3400 cm-1出现吸收峰。一般情况下,由于存在对称和非对称伸缩振动,伯胺有两个吸收峰,仲胺只有一个吸收峰,而叔胺在此区域则无吸收峰。氢键使这个吸收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一般来说,N-H吸收峰不如O-H吸收峰强。胺分子中C-N键的伸缩振动出现在1020 1250 cm-1 。,表6-7 胺的红外吸收峰,(7)胺,(7)胺,(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FTIR 原理 应用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76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