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应用ppt课件.ppt
《GPS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应用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PS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应用ppt课件.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GPS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应用,GPS的定义、系统组成与功能GPS的技术定义与政策GPS 接收机的类型与发展GPS定位的原理与方法GPS高程测量GPS技术的应用,一、GPS的定义、系统组成与功能1. GPS的定义GPS是美国国防部为替代子午卫星系统(NNSS)于1973年12月批准研制的卫星导航系统。它的全称是卫星测时测距导航/全球定位系统(NAVSTAR/GPS;Navigation Satellite And Ranging/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2. GPS的系统组成空间部分24(21+3)颗GPS卫星组成24颗卫星分布在20200km高空上的倾角为55的6
2、个轨道上,运行周期为11h58min,以保证在全球各处能观测到高度角15的卫星4颗以上卫星以L1(1 575.42MHz)和L2 (1 227.60MHz)两个波段发射载波无线电信号,内容包括测距码和导航电文测距玛有P码(精码)和C/A码(粗搜索码)。C/A码供民用的标准定位服务(SPS);P码只供美国军方和授权用户使用导航电文内容包括卫星星历、电离层模型系数、时间信息、卫星状态信息、星钟改正数以及漂移信息等,监控部分1个主控站(设在美国的科罗拉多)3个注入站(设在大西洋的阿森松岛、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岛和太平洋的卡瓦加兰岛)5个监控站(设在主控站、3个注入站和美国的夏威夷)用户部分GPS接收机
3、,GPS卫星,GPS 卫星在轨道上的分布,GPS 的系统组成,空间部分24颗GPS卫星组成,用户部分 GPS接收机,控制部分 1个主控站 5个监控站 3个注入站,注入站,监控站,主控站,3. GPS的功能导航 海空导航、车辆引行、导弹制导等测速 其精度可达0.1m/s测时与授时 其精度可达340ns定位 C/A码 单点定位精度为2040m,P码单点定位精度为16m相对定位精度在50km以内可达10-6,100km500km可达10-7,1000km以上可达10-9。在3001500m的工程精密定位时观测1h以上定位精度可达1mm以内,与ME-5000电磁波测距仪测定的边长比较,其较差最大为0.
4、5mm,较差中误差为0.3mmC/A码单点定位的高程精度为3060m,DGPS 高程精度目前最高可达到厘米级或亚毫米级,二、GPS的技术定义与政策1. IOC与FOC的定义IOC初始运作能力 24颗卫星(/A型)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能按规定精度进行标准定位服务 1993年12月8日美国防部宣布达到IOCFOC 全部运作能力 24颗卫星(/A型)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能全面满足军方的要求,2. SA政策和AS政策SA技术选择可用性技术包括技术技术水平定位精度从2030m降低到100mAS技术反电子欺骗技术将P码加密为Y码SA和AS实施的目的使非特许用户不能获得高精度定位信息用户的对策采用DGPS技术对
5、付SA政策采用下面3种对付AS政策 P-W技术 L1、L2互相关技术 窄相关技术,3. GPS使用的安全性与完备性GPS使用的安全性安全性GPS的C/A码在战时是否会关闭GPS具有安全性的理由美国于1991年有言在先众多商业用户的强大阻力C/A码是P码的引导码美国必须混合使用民用GPS接收机GPS使用的完备性完备性发现精度不合格并能及时通知用户的能力完备性的要求能够及时检测出精度超限的情况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通知用户美联邦航空管理局(FAA)要求精度限差为100m、时间为10s。直至今日美国国防部仍未宣布已达到完备性的要求,4. 美国GPS政策的改变2000年5月美国国防部宣布取消SA政策,使得水
6、平单点定位精度恢复到2030m将逐步开放L2的C/A码L2上的C/A码的开放,将使得GPS的精度和功能提高,且可使用户方便的利用双频进行电离层影响的改正。届时可使水平单点定位精度提高到2.5m将启用一个新的民用频率L5和和军队专用的M码L5将大大缩短整周模糊度的搜索时间,从而使得动态定位和快速静态定位技术有更大的发展,5. GPS以外的全球定位系统GLONA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由前苏联和俄罗斯从1982年开始至1996年建成INMARSAT系统由国际移动卫星组织(原名国际海事卫星组织(INMARSAT)筹建GNSS系统由国际民航组织筹建,将建成由GPS、GLONASS、MARSAT、GAIT、
7、RAIM组成的混合系统,三、GPS接收机的类型与发展1. GPS接收机的类型导航型测地型授时型2. GPS接收机的发展1981年GPS接收机问世测地型已从第一代发展到第三代第三代的标志 采用扩波技术和精化软件等先进技术 精度有明显提高,相对可达到10-610-9 能进行多种模式作业 在体积、重量、功耗上均有较大改进目前还在飞速发展,3. GPS接收机的发展趋势动态定位精度达到cm级更加轻便、灵活、小型化并大量使用嵌入机功耗减少、内存增大、平均无故障天数增加天线性能的改进,有望解决多路径效应的困扰向高集成、多功能、一体化发展G方式机单频单系统(GPS-L1)GG方式机单频双系统(GPS/GLON
8、ASS-L1)GD方式机双频单系统(GPS-L1+L2)GGD方式机双频双系统(GPS/GLONASS-L1+L2),依定位时的状态动态定位静态定位依定位模式绝对定位(单点定位)相对定位差分定位,依定位采用的观测值伪距测量(伪距法定位)载波相位测量依时效实时定位事后定位依确定整周模糊度的方法及观测时段的长短常速静态或动态定位快速静态或动态定位,1.GPS测量定位的分类,四、GPS定位的原理与方法,2. 测距码伪距单点定位,伪距单点定位原理,伪距单点定位的应用特点既能用于静态定位,也可进行动态定位而用于导航属于无模糊度(多值性)定位定位速度快、实时性好对信号的强度要求不高但定位精度较低,3. 载
9、波相位测量载波相位测量原理载波相位测量的观测量载波相位测量的特点定位精度比伪距定位精度高可用于进行静态绝对定位、 静态相对定位、差分动态定位但面临着两个问题:必须解求整周模糊度经常需要探测并修复周跳,4. GPS相对定位相对定位的原理相对定位是用两台(或多台)接收机分别安置在一条(或多条)基线的两端,同步观测相同的GPS卫星,以确定基线端点的相对位置或基线向量在相对定位时,通过对观测量求差,可以消除卫星钟差、接收机钟差,削弱电离层和对流层折射的影响,消去整周模糊度参数等,使基线精度提高到10-6、10-7,甚至达到10-8、10-9。,差分观测量一次差分观测量星际一次差分观测量历元间一次差分观
10、测量站际一次差分观测量二次差分观测量站际星际二次差分(双差)观测量星际历元间二次差分观测量站际历元间二次差分观测量三次差分观测量上述三种二次差分观测量中的任一种再与第三要素求差,5. 差分GPS定位差分GPS定位原理差分GPS定位属于GPS相对定位差分GPS定位是将一台GPS接收机安置在基准站上进行观测,根据基准站的精密坐标计算出基准站到卫星的距离改正数,并由基准站实时地将这一改正数发送出去。用户接收机在与基准站接收机进行同步观测的同时,也接收到基准站的改正数,用此对其定位结果进行改正,从而提高用户站的定位精度,差分方式与功能站间差分 同步观测值在接收机间求差可消除卫星钟差,削弱电离层、对流层
11、折射影响星间差分 同步观测值在卫星间求差可消除接收机钟差和星历误差历元间差分 同步观测值在间历元求差可消去整周未知数参数多元差分还可消除大部分传播延迟误差,其程度视基准站至用户站的距离而定差分定位的关键技术是高波特率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抗干扰问题,差分GPS的类型单站差分GPS位置差分GPS直接利用基准站的坐标改正数去基准站站与用户站的公共误差其优点是计算简单,适用于各种型号的接收机其缺点是基准站与用户站必须观测同一组卫星,故位置差分只适用于100km以内能满足米级定位精度,广泛用于导航和水下测量等伪距差分其原理是在基准站上观测所有的卫星,利用基准站的已知坐标和测得的各卫星的地心坐标,计算出基准
12、站至各卫星的距离,并求出它与相应伪距之差,用此改正数去改正用户站测得的伪距其优点是由于基准站提供了所有卫星的伪距改正数,用户接收机观测任意4颗卫星即可完成定位其缺点是差分精度随基准站到用户站的距离增加而降低能满足米级定位精度,广泛用于导航和水下测量等,载波相位差分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又称实时动态(RTK,Real Time Kinematic)定位技术,是实时处理两个测站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差分方法载波相位差分方法分为修正法和乘法法两类。前者是将基准站的载波相位修正值发送给用户站,属于准RTK;后者是将基准站采集的载波相位发送给用户站,属于真正的RTK载波相位差分技术的关键是解求起始相位模糊度载波相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PS 技术 发展 现状 应用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76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