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章腐蚀金属电极的极化ppt课件.ppt
《5章腐蚀金属电极的极化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章腐蚀金属电极的极化ppt课件.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5章 腐蚀金属电极的极化行为,5.1 腐蚀金属电极的极化曲线1 极化曲线的合成 在一个电极上同时发生几个电极反应时,具有两个特点各个电极反应都在相同的电极电位下进行;整个电极的外测电流密度是各个电极反应的电流密度的代数和。,若电极上有n个电极反应,每个电极反应的电流密度与电位的关系为I1=1(E),I2=2(E),In=n(E)则在电极电位为E时,整个电极的外测电流密度I为I=I1+I2+In=1(E)+2(E)+n(E)=(E) 如果已知各个电极反应的E-I关系,就可以得到整个电极的外测电流密度I与电极电位E的关系,得到整个电极的极化曲线。,每个电极反应的电流密度与电极电位的关系往往不是一
2、个简单的函数,整个电极的外测电流密度I与E的关系(E)是更复杂的函数。一般用作图法从各个电极反应的E-I关系求得整个电极的极化曲线。先将各个电极反应的E-I曲线画在同一个E-I图上,将各个电极在每一个电位时的反应电流密度相加,从而作出总的极化曲线。,极化曲线的合成:由同一电极上进行的各个电极反应E-I曲线求电极总极化曲线。,2 极化曲线的分解,如果电极上进行着两个电极反应,在测定了其中一个电极反应的E-I曲线和电极总的E-I曲线后,就可以求出另一个电极反应的E-I曲线。从原则上说,如果一个电极上同时有n个电极反应进行,只要测定了其中n-1个电极反应的E-I曲线,就可以从总极化曲线求出另一个电极
3、反应的E-I曲线。实际上,这种分解极化曲线的数据处理的方法,一般只用在电极上同时进行两个电极反应的情况。,极化曲线的合成与分解是腐蚀电化学研究中常用到的方法。极化曲线的分解在腐蚀电化学研究中很重要。腐蚀金属电极总的极化曲线称为表观极化曲线。构成腐蚀过程的两个电极反应的E-I曲线称为真实极化曲线。金属阳极溶解反应的E-I曲线称为真实阳极极化曲线。腐蚀过程的阴极反应的E-I曲线称为真实阴极极化曲线。,3 真实极化曲线的获得,(1) 设法使金属腐蚀过程中的一个电极反应停止进行,只进行腐蚀过程的另一个电极反应,测量一个电极反应的E-I曲线即真实极化曲线;然后再让两个电极反应同时进行,测量表观极化曲线。
4、例如,当腐蚀过程的阴极反应是溶液中的O2的还原反应,如果除去溶液中的O2以后不影响金属表面状态和金属阳极溶解动力学行为,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2) 不断测定一个电极反应产物的量或反应物的量,得到产物的增加速度或反应物的消耗速度,由法拉第定律计算这个电极反应的电流密度,得到这个电极反应的E-I曲线。不断分析溶液中金属离子量得到金属阳极溶解反应的真实E-I线。在环电极上捕捉腐蚀时一个电极反应的产物,以腐蚀金属作盘电极,就可同时测定表观极化曲线和一个电极反应的真实E-I曲线。如果腐蚀过程的阴极反应是析氢反应,测量析出的氢气体积增加量也可以获得阴极反应的真实极化曲线。,4 腐蚀金属的极化曲线(即表观
5、极化曲线)的数学表达式,(1) 没有浓差极化时的腐蚀金属的极化曲线 设腐蚀金属上只进行两个电极反应:金属的阳极溶解反应和去极化剂的阴极还原反应。两个电极反应都是电化学控制,浓差极化可以忽略;自腐蚀电位离这两个电极反应的平衡电位都比较远,因而两个电极反应的逆过程都可以忽略。,如以Ecorr作E轴原点,则E轴的坐标就改为DE=E-Ecorr,E叫做腐蚀金属的电位极化值。在E0时,I0;在E0时,I0,金属阳极极化;在E0时,I0,金属阴极极化。外测电流密度也称为极化电流密度。,(2) 有浓差极化时的腐蚀金属的极化曲线,影响M1阳极溶解电流密度Ia1的因素有Ecorr2-Ecorr1、a1+c2、I
6、corr1和Icorr2,A2/A1的比值。,直接反映M1与M2电接触而引起腐蚀速度增大效应的不是Ig(Ia1),而是M1电接触后的阳极溶解电流密度Ia1与电接触前的阳极溶解电流密度Icorr1的比值,讨论,(1) Ig或Ia1及g随A2/Al的比值增大而增大,它们的对数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如a1c2,例如Ml阳极溶解反应的塔菲尔斜率仅为几十毫伏,阴极反应速度由扩散过程控制,其表观c2很大,A2/A1对Ia1或g值的影响最大,接近线性关系。如a1c2,例如Ml处于钝化状态,Ia1Icorr,接触腐蚀效应很小。,(2) 如果A1固定,只A2变化,如A2固定,只A1变化,,如果不是研究Al对M1的阳
7、极溶解电流密度Ia1或接触腐蚀效应g的影响,而是研究由不同金属组成的腐蚀原电池的电流ig的影响,如果a1c2,ig随Al增大而接近线性增大,M1的阳极溶解电流密度Ia1或接触腐蚀效应实际上没有多大变化;如果c2a1,A1对ig没有显著影响,M1的阳极溶解电流密度Ia1或接触腐蚀效应随A1增大而减小。,(3) 两种金属面积之和为常数,即A1+A2A,ig随A2的变化存在一个极大值。,当A2/A1=c/a1时, ,但Ig或1nIa1和1ng随A2的变化没有极值:,除a1c2外,Ia1和g都是随A2增大而增大。如果金属材料中的杂质起阴极作用,上式就表示除非a1c2,否则杂质含量越多,腐蚀速度就越大。
8、,讨论阴极性杂质的面积与金属材料总面积之比对Ig或1nIa1和1ng随A2的变化曲线的影响,当f0.5时,1/(1-f)f最小;f越偏离0.5,即Al和A2相差越大,1/(1-f)f就越大,即 和 越大。,如果M2是M1表面上的阴极性杂质,Ml越纯,微量杂质M2加速M1腐蚀的效应越大。例如:若A1A,A2=A10-3,则,注 意,金属发生腐蚀的根本原因是介质中有阴极去极化剂,满足腐蚀反应G0的热力学条件,而不是由于不同金属的接触或金属材料中存在杂质。但是腐蚀微电池对于金属材料的腐蚀破坏速度及其分布情况有重要影响。,2 若M1与M2接触后,Ml的电位正移到Eg,但M1的去极化剂的还原反应仍不可忽
9、略,同一种去极化剂在Ml和M2上的阴极反应平衡电位都等于Eec,并近似认为两种金属的阴极反应的塔非尔斜率都等于c 。,忽略M2的阳极溶解:,3 在Ml或M2上去极化剂阴极反应速度都由扩散过程控制,阴极电流密度等于极限扩散电流密度IL,M1与M2接触前的自腐蚀电流密度Icorr=IL,在Ml与M2接触后,忽略M2的阳极溶解,ig=A2IL=A1(Ia1-IL),接触腐蚀效应与两种金属的面积比A2/A1成线性关系。如果接触腐蚀电池中阴极M2的面积很大,A2/A11,,汇集原理(Catchment Principle):在阴极反应由扩散过程控制时,接触腐蚀电池中的阳极溶解速度与腐蚀电池的阴极面积成正
10、比。,在A2/A1不很大时,需测量A1/A2和Ig才能得到Ia1。,所以,在A2/A11时,可得Ia1Ig,即通过测量Ig可以得到Ia1。,ig=A2IL=A1(Ia1-IL),由,可得,又因为,根据,得到,在阴极反应速度由扩散过程控制时,Ml在与M2接触后,电位向正方向移动,接触前后Ml的电位变化与面积比A2/A1之间存在简单的关系:,在A2/A11时,,在A2/A11时,例如Ml是基体金属,M2是阴极性杂质,则,由该式知,在去极化剂阴极还原反应速度由扩散过程所控制时,如果可以忽略腐蚀过程对金属表面状态和金属表面的溶液层成分的影响,则阴极性杂质加快基体金属腐蚀速度的影响并不大。,5.3 差数
11、效应和阴极保护效应,一 差数效应1 差数效应的概念 当一块锌片浸在盐酸溶液中时,如果O2的溶解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可以认为锌的腐蚀完全依靠H+的阴极还原反应进行,通过测量H2的析出量随时间增加的速度就可得到锌的腐蚀速度。,设锌在盐酸溶液中的析氢速度为1。将锌进行阳极极化,使锌的电位由自腐蚀电位正移到某个电位值Eg,阳极极化值EEg-Ecorr1。使锌阳极极化的方法既可以是通过外电源和一个辅助阴极进行,也可以将锌与溶液中另一自腐蚀电位较正的金属短接。 在锌的电位正移E后,再测量锌上的析氢速度(不要把辅助电极或与锌短接的自腐蚀电位较正的金属上的析氢量测量在内),设为2,这是锌阳极极化后由于本身微电
12、池作用引起的锌腐蚀电流。 结果表明,21,即锌阳极极化后微电池作用引起的腐蚀速度比没有阳极极化时的自腐蚀速度小。,锌上析出H2,是腐蚀反应Zn+2H+Zn2+H2的结果。 在锌的电位从自腐蚀电位Ecorr正移E后,锌的总阳极溶解速度增加了,它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锌的微电池腐蚀电流,可由析氢速度2求得。另一部分是锌的宏观电池腐蚀电流,即外部阳极极化电流或在与电位较正的金属接触引起的接触腐蚀电池的电流。 这两部分阳极溶解电流之和,即锌的总阳极溶解速度大于阳极极化前的腐蚀速度。 阳极极化后的微观电池腐蚀电流小于没有阳极极化时的腐蚀速度,两者之间存在一个差值。这个现象称为差数效应。,若某个金属作为
13、孤立电极时的自腐蚀电流密度为Icorr1,去极化剂的阴极还原反应速度服从塔菲尔公式,则在金属的电位从自腐蚀电位Ecorr1正移E后,金属上去极化剂的阴极还原电流密度的绝对值为,金属在阳极极化E以后的微电池腐蚀电流密度等于Ic1,故极化前的自腐蚀电流密度与极化后的微电池腐蚀电流密度的差值为,令 为差数率(不是差异效应系数,差异效应系数的定义为单位外加阳极电流引起腐蚀微电池电流改变的数值),,由于是阳极极化,E0,故Icorr11,1D0,即金属在阳极极化后由微电池作用引起的溶解速度减小。,实践中也发现差数效应接近于零和负差数效应的现象。在去极化剂的阴极还原反应速度完全由扩散过程所控制时,可以出现
14、ILIorr1Icorr ,Iorr11,因此差数效应接近为零。,2 产生负差数效应的原因,负差数效应是反常的情况,不能用简单的动力学式说明。出现负差数效应的原因有三个。 第,由于金属的阳极极化,金属的表面状况与极化前相比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使金属的微电池腐蚀速度剧烈增加,出现负差数效应。例如,金属Al和Mg,在热力学上很活泼,与H2O反应析出H2的化学亲和势很大,但由于这些金属表面上存在着牢固完整的氧化物膜,通常在中性水溶液中的腐蚀速度比较小,如果在含Cl-的溶液中阳极极化,就会破坏表面上的氧化物膜,使析氢速度剧烈增加。因此,这一类金属在含Cl-的中性溶液中就会出现负差数效应。,第二,有些金属
15、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阳极溶解时,还发生金属微小晶粒或粉尘状粒子的脱落。脱落的微小晶粒或粉尘状粒子在溶液中再发生腐蚀反应,如果腐蚀过程的阴极反应是析氢反应,从收集到的氢气量换算成金属在阳极极化下的微电池腐蚀速度,就会产生差数效应是负值的现象。如果依靠称量金属重量来测定腐蚀速度,也会得到过大的微电池腐蚀速度的数值,从而出现负的差数效应。,第三,有些人认为某些金属,如Al,在一些溶液中阳极溶解的直接产物是低价离子,溶于溶液中的低价离子再与H2O分子反应被氧化为高价的最终产物。如果按形成的最终产物的价数根据法拉第定律从外测阳极电流密度计算金属的阳极溶解速度,就会得出金属的实际失重远大于按法拉第定律计算的失
16、重结果,从而得到表观的负差数效应。,3 差数效应与动力学参数的关系,如果ca1,a1/(a1+c)0,就接近于零。这就是去极化剂的阴极还原反应速度完全由扩散过程控制时,差数效应接近于零的现象。因为这时c。除了ca1外,A2I0c2越大,差数效应就越大。在A2I0c2AlI0c1时,M1在与M2接触后,差数效应并不大。,二 阴极保护效应,1 阴极保护概念设腐蚀金属M2,Ecorr2,Icorr2。用外加电源,或与另一自腐蚀电位较负的金属Ml短接,使金属M2的电位从Ecorr2负移,即阴极极化,金属M2的自腐蚀电流密度减小。在腐蚀金属阴极极化时,金属微电池腐蚀电流密度等于金属的总阳极溶解电流密度,
17、金属破坏速度减小。利用这一原理保护金属器件或金属构筑物的措施,叫做阴极保护。这种情况与差数效应不同。在差数效应中,腐蚀金属阳极极化时,尽管微电池腐蚀电流密度减小,但金属的总阳极溶解速度增大。,2 阴极保护电位的理论估算,阴极保护是对腐蚀金属进行阴极极化,使腐蚀速度降低甚至接近于零,以保护金属构件。保护电位和保护电流密度是阴极保护的两个主要参数。应该阴极极化到什么电位才能有效保护金属?外加阴极极化电流密度与哪些电化学参数有关?,根据欲保护金属的平衡电位估算,如果只考虑减小欲保护金属的阳极溶解电流密度,理论上的保护电位就是欲保护金属(例如M2)的阳极溶解反应的平衡电位Eea2。 因为当金属M2的电
18、位等于它在该腐蚀介质中的阳极溶解反应的平衡电位Eea2时,金属M2的净阳极溶解电流密度等于零。 但在腐蚀体系中,Eea2应该取什么数值? 布拜提出了一个准则,取金属M2的阳极溶解产物M2n+的活度为10-6mol/L时的平衡电位作为Eea2。,这个准则虽然比较粗略,但可以接受。因为尽管腐蚀溶液中原来不含M2n+,但在金属M2与腐蚀溶液接触后,靠近金属M2的溶液层中M2n+浓度很快就达到10-6mol/L。即使这个数值与靠近金属M2的溶液层中的金属离子的实际浓度有差别,但选择10-6mol/L金属离子浓度的平衡电位作为保护电位,欲保护金属的阳极溶解速度也不会很大。,根据金属的保护要求估算,将金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腐蚀 金属电极 极化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75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