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讲义ppt课件.ppt
《2019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讲义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讲义ppt课件.ppt(1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教材培训五年级下册,内容,教材总体介绍,1,关于教材支持体系,4,教材总体介绍,教材总体介绍,不同领域的内容为什么“混编”?,1.有利于学生“早点”感受数学内容的丰富与多样,而 不仅仅是数与计算; 2.可以防止长时间单一内容给儿童学习带来“疲劳”; 3.有利于使对不同内容感兴趣或擅长的学生都有获得 成功的机会; 4.有利于分散难点,防止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 过于集中; 5.有利于巩固基本技能,如在学习图形与空间单元时可 以继续做上一个与计算相关单元的巩固练习; 对于学生可能的“暂时”遗忘,教师可以设计活动唤 起学生的学习经验。,教材总体介绍,数与代数,单元整体介绍,第一
2、单元分数加减法,1.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单元整体介绍,单元整体介绍,本单元建议学习课时数为5课时。,2.单元内容整体介绍,单元整体介绍,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分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整数的运算顺序与运算律在分数范围也适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加减法,单元具体内容介绍,问题1:探索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和算法。 借助面积模型,画图得到: 借助通分,算出 。 问题2:探索异分母分数的减法。问题3:总结计算方法。,“试一试”的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两个分母没有倍数与因数的关系。 所以,重点讨论如何通分。 不要求一定要用最小公倍数 做公分母。 计算结果,要养成约分的习 惯。,问题1:结合解决
3、问题的过程,复习 解决连减问题的的思路,体会分数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一样。 问题2:问题2与问题1同构,不同的 是有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问题3:通过用两种不同的算法计算 三个分数的连加算式,体会整数加 法交换律与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 适用。,单元具体内容介绍,问题1:比较0.06与 的大小。 方法1:利用面积模型的直观; 方法2:把分数 化为小数; 方法3:把小数0.06化为分数。问题2:进行小数与分数的互化。问题3:理解小数与分数互化的 根据。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分数 小数 小数的意义,单元具体内容介绍,问题:0.5与 、 是同一个数,还是不同的数?为什么?,0.5与 是同一数,是同
4、一个数的不同形式。因为它们在数线上表示同一个点。 在同一个数的不同形式之间,掌握相互转化的方法。,单元整体介绍,数与代数,单元整体介绍,第三单元分数乘法,1.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单元整体介绍,单元整体介绍,本单元建议学习课时数为9课时。,2.单元内容整体介绍,单元整体介绍,问题1:“分数乘法”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单元整体介绍,1.注重从不同的问题情境,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分数乘法(一)”分数乘整数(求相同分数的和) “分数乘法(二)”分数乘整数(求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 “分数乘法(三)”分数乘分数 2.注重实践操作和多种直观模型的运用,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考虑到分
5、数乘法的抽象性和学生偏重于形象思维这一特点, 教材注重实践操作(如涂一涂、折一折)和直观模型的运用,并 与分数乘法算式相互对应,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最后,通过分数乘法引入“倒数”的概念,为后续学习分数除奠定基础。,单元具体内容介绍,问题1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乘整数 的意义。 方法1:面积模型 方法2:分数加法 方法3:整数乘法意义问题2:2个 是多少? 方法1:借助图形的直观运算 方法2:整数乘法意义问题3:算一算,总结计算方法。 注: 3也可以写成3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问题1:掌握整数乘分数的乘法计算过程或结果的约分 分数乘法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写成最简分数。 在计
6、算过程也可以先约分。问题2:探索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积累分数乘法的经验。 两个数相乘,其中一个乘数不 变,另一个乘数减半(或加倍),积也减半(或加倍)。 一个数与真分数相乘,积比这 个数 小。,单元具体内容介绍,问题1: 6块饼干的 有多少块? 根据分数的意义或直观操作可知: 6的 =3(块) 怎么算?因为6的 等于 的6倍。 6 = =3(块)问题2:6块饼干的 有多少块? 与问题1是同构的,区别在于:问题1中的分数是分数单位,问题2中的分数是一一般分数。,问题3:掌握直观运算的方法,因为这也 是后续分数乘分数的直观运算的方法。,问题 1:用分数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画图, 借助几何直观
7、,理解题意。 女生 男生 男生比女生多出的部分占女生的 。 问题2:提出一个用分数乘法解决的实际 问题。,单元具体内容介绍,问题1:分数单位的直观运算。 = =问题2:分数乘分数的直观运算。 根据算式的意义,运用直观操作的方式展开了探索过程,突出关键步骤的理解问题3:总结分数乘法计算方法。 两个分数相乘,只要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就可以了。,单元具体内容介绍,问题1:讨论“一个数与分数相乘,积一定小于这个数”的说法是否正确。问题2:一个数乘分数的积的变化规律。 1.进一步熟悉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了解到“一个数与分数相乘的积不一定小于这个数”的数学现象。,单元具体内容介绍,单元具体内容介
8、绍,问题1:认识什么是互为倒数?什么是一 个数的倒数?问题2:借助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认识倒数。“问题3:借助几何直观,进一步理解如何求一个数(零除外)的倒数。问题4:了解0没有倒数的道理。,1,面积为1的长方的长与宽互为倒数。,内容:分数乘法(二)第1课时视频片段:理解6的 的含义 执教:北京海淀区七一小学,案例片段与讨论,1.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 表达对6的 含义的理解。 2. 体会整数乘分数的意义,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解决。,案例片段与讨论,内容:分数乘法(二)第2课时视频片段:认识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增加几分之一的数量关系并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执教:北京海淀区七
9、一小学,案例片段与讨论,1.这是一个实际问题,问题中出现一种新的数量关系,即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几分之一。 2. 鼓励学生利用几何直观,通过画图描述和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3.学生把自己的理解用作品的形式展示,在分享、交流、反思中,理解题意并解决问题。,案例片段与讨论,数与代数,单元整体介绍,第五单元分数除法,1.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单元整体介绍,本单元建议学习课时数为6课时。,单元整体介绍,2.单元内容整体介绍,单元整体介绍,单元整体介绍,问题1:如何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平均分配与平均分组是整数除法的现实原型,也是分数除法的现实情景。此外,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乘法:已知单
10、位量与单位数求总量的运算是乘法: 单位量单位数=总量 除法:已知总量与单位量(单位数)求单位数(单位量)的运算是除法。 总量单位量=单位数, 或者 总量单位数=单位量。 无论是整数,还是分数,乘法与除法都是单位量的转换活动。,单元整体介绍,问题2:“分数除法”学习的重点是什么?,“分数除法”单元突出一个重点,即分数除法为什么都可以转化为乘法运算?也就是在引入倒数的条件下,乘法与除法可以统一为乘法。 分数除法的法则是: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教材在编排上,非常重视采取直观的方法加强对这个分数除法的运算法则及其算理的理解,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问题1: 画图(直观运算),
11、可得: 2= 反思:怎么算出 ?解释计算的过程与结 果。 2= = 2= ( ?) = 问题2:画图可得: 3 = 怎么算? 3= (?) =问题3: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分数除法计算方法。,单元具体内容介绍,问题1:用直观的方法探索除数是分数的 分数除法的运算法则。即 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于乘这个数 的倒数。(被除数是整数,除数是分数) 问题2:利用长方形的面积解释上述分数 除法的算理。 问题3:概括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无论是分数除整数和,整数除分数, 还是分数除分数,除法是一样的。,单元具体内容介绍,问题1:探索除数大于、小于或等于1时,商与被除数的关系。 思考:在什么条件下,商大于、小于或
12、等于被除数。问题2:进一步领悟问题1的发现及其应用。,单元具体内容介绍,单元具体内容介绍,问题1:借助分数的面积模型分析数量关系。 思路1:画图 思路2:用方程解决问题问题2:找等量关系 。参加活动的总人数 =跳绳人数问题3:列方程解决问题,问题1:根据数学信息找等量关系。 问题2:列方程解决问题,总结用方程解 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设未知数。 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解方程,求未知数。 检验,写答案。 (检验包括:所求的未知数是否是方程 的解;是方程的解的,是否是实际问题 的解),单元具体内容介绍,数与代数,单元整体介绍,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1.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单元整体介绍,单元整体
13、介绍,本单元建议学习课时数为3课时。,2.单元内容整体介绍,单元整体介绍,单元整体介绍,问题1与问题2:理解题意,找等量关系。 姐姐邮票张数=弟弟邮票张数3 姐姐邮票张数+弟弟邮票张数=180问题3:列方程解决问题。 设:弟弟邮票有x张,则姐姐有3x张。 x+3x=180 (?) 另设:弟弟邮票有x张,姐姐有180-x张 180-x=3x (?) 反思:要找几个等量关系,为什么?问题3:变式训练。 上述等量关系换成,怎样列方程? 姐姐邮票张数-弟弟邮票张数=90,问题1:根据两人的步行速度信息估计在何处相遇。问题2:列方程解决问题。 画图,借助几何直观,找等量关系。 840米 淘气行程 笑笑行
14、程 设:出发后x分淘气与笑笑相遇。 70 x+50 x=840 (?) 反思:寻找合理、简捷的途径。问题3:变式训练。问题4: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如,工作效率问题。,图形与几何,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单元整体介绍,1.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单元整体介绍,单元整体介绍,本单元建议学习课时数为6课时。,2.单元内容整体介绍,单元整体介绍,单元整体介绍,问题: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一)”基本思路与重点是什么?,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会辨认长方体的形状特征。本单元由表及里,探索长方体的结构特征和本质特征。因此,首先从长方体与正方体抽象出图形的结构要素:面、棱和顶点。 在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结构要素特征的基础
15、上,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并体验长方体的本质特征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六面体。 (由这个本质特征,可以推导出长方体的其他特征) 进而又通过“展开与折叠”“长方体的表面积”“露在外面的面”等丰富的素材的学习,发展空间想象、空间推理等抽象思维的能力。这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核心能力。,问题1: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物体的空间形 式,从长方体和正方体进一步抽象出多面 体的结构要素:面、棱、顶点。问题2:根据表格,动手操作,探索长方 体和正方体的结构特征,并把结果填入表 格。以长方形为例: 顶点8个; 面6个,形状是长方形,相对的两个 面大小相等;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
16、度相等。 问题3:认识长方 体的长、宽、高 与正方 体的棱。 长方体12条棱,有3 种不同方向,每 种方向4条棱的长度相等,所以,分别把 长方体3种不同长度的棱命名为长、宽、 高。 正方体是长、宽、高都 相等的长方体。,单元具体内容介绍,问题1:下面哪些面可以组成长方体? 有序思考,寻找合理的操作程序。如, 先找 两个完全相同的面作为长体的上面 与下面,再选两个完全相同的作前面与后 面,最后选两个完全相同的面作左面与右 面。后选的面在选择棱的长度方面要受到 先选 的面的大小的制约。 问题2:图示问题1所组成的长方体。 上下与 前后与 左右与,4cm,3cm,2cm,问题1:动手操作,把一个正方
17、体盒子剪 开,得到一个展开图。如: 正方体的表面展开 图也叫“六连方”。 把你得到的展开图画下来。问题2:全班交流 ,剪出几种不同形状 的展开图(共有11种)。问题3:把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问题4:展开图中相对的面有什么特征? 问题2: 问题3:,单元具体内容介绍,问题1:认识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讨 论如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问题2:求长7cm、宽5cm、高3cm的长方 体的表面积。 问题3: 讨论怎样求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2(ab+bc+ca) 正方体的表面积=6a 注:重在求解过程,不必记公式。,单元具体内容介绍,a,b,c,a,2,问题1:计算组合体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 方
18、法1:逐个计算每个正方体露在外 面的面的面积。 方法2:分别计算组合体的正面、上 面与右面可以看到的面的面积。问题2:怎么摆,确保不重不漏? 有序思考的分类策略: 可以按从上面看到面的个数进行分类。 下面是从上面看面的个数是2个的摆放方 法。 也可以按层数分类。问题3:数形结合,探索规律。,单元具体内容介绍,单元具体内容介绍,5 8 11 14 17 20 ,5 9 13 17 21 25 ,表1:每增加1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增加3个。 露在外面的面的个数=小正方体的个数3+2表2:每增加1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增加4个。 露在外面的面的个数=小正方体的个数4+1,表1,表2,图形与几何
19、,第四单元长方体(二),单元整体介绍,1.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单元整体介绍,单元整体介绍,本单元建议学习课时数为8课时。,2.单元内容整体介绍,单元整体介绍,单元整体介绍,问题:本单元“长方体(二)”编写特点是什么?,本单元与三年级下册“面积”单元都是研究图形的度量。“面积”是平面图形的度量,本单元是空间图形的度量。在内容的安排方面 也具有同构性: “面积单位”与“体积单位”,“长方形的面积”与“长方体的 体积”,“面积单位的换算”与“体积单位的换算”等都 互相对应。因此,可以通过二维图形与三维图形类比的方法进行学习。,问题1与问题2:通过举例和实验,理解什 么是占的空间大小,什么是物体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北师大 年级 数学 下册 教材 分析 讲义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73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