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34篇古诗词赏析ppt课件.ppt
《2019中考34篇古诗词赏析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中考34篇古诗词赏析ppt课件.ppt(2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诗文部分,之,古诗词篇目,古诗词篇目,1观沧海,考情及版本导航,近八年未考查;RJ版七年级上册第15课,SJ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诵读欣赏,YW版七年级上册第30课。,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考点梳理,作者简介: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写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建安十二年(207年)作者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写出了他当时的体验和复杂的心态。主题思想:这首诗以“观”字总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
2、景象,展现了作者复杂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气概与开阔的胸襟,抒发了他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感情基调苍凉慷慨,悲壮激昂。,重点字句赏析:1.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赏析:诗句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起到了总领全篇的作用。炼字:“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2.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赏析:诗句运用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了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描绘出初见大海时海面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的辽阔、苍茫的景象。炼字:“何”字在句中是“多么”的意思。一个“何”字,生动传神地
3、表现出了作者面对大海苍茫、动荡的景象时的惊奇与赞美之情。,3.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赏析:(描绘画面)(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作者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炼字:“涌”字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波涌连天的气势,营造了壮阔的意境,也写出了作者面对大海苍茫、动荡的景象时的惊叹和赞美之情。4.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赏析:作者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运用夸张、互文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写出了观海时的感受。这吞吐宇宙的大海,正是作者博大胸襟的象征,表达了作者要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炼字:“若”字在句中是“好像”的意
4、思。两个“若”字表明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主观感受),体现了作者的博大胸襟(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备战演练,1. 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并分析其作用。(3分)_ _,(高耸挺立的山岛上,)高高低低的树木丛杂生长,各种草儿长得十分繁茂。(1分)写树木和野草,展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衬托出大海的生机勃勃,(1分)表现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1分)(共3分),答案,2. (2013乌鲁木齐改编)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分)_ _,3. (RJ版课后题变式)这首诗具体描
5、绘了哪些所见实景和所想虚景?通过这些山水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3分)_ _,这四句诗是全诗的高潮,从两个“若”字可看出写的是虚景,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了一幅大海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意思对即可。2分),实景:海水、山岛、树木、秋风、洪波;(1分)虚景:日月星辰等。(1分)表现了诗人胸怀宽广、踌躇满志、渴望建功立业、抱负远大的形象。(1分)(共3分),答案,2次北固山下,考情及版本导航,近八年古诗文阅读考查次(2015),古诗文默写考查2次(2009、2014);RJ版七年级上册第15课,SJ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YW版七年级下册第25课。,王湾
6、,考点梳理,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作者简介:王湾,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写作背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船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此时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主题思想:诗人描写了冬末春初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即景抒情,表现了诗人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抒发了诗人旅途中的思乡之情。,重点字句赏析:1.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赏析:诗句对偶点题,“青山”与“绿水”互文见义,写旅途所见的大江两岸的景色。先写“客路”后写“行舟”
7、,暗含诗人羁旅漂泊之感。2.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赏析:(描绘画面)江水浩渺,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开阔无边的江天之上。(修辞手法)这两句诗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船上所见景象。上句“平”“阔”两字,写出了江面的浩渺;下句“正”“悬”两字,写出了船帆的安稳,非常富于表现力。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炼字:“悬”指的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用在这里,写出了此时的风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只有这样帆才能够“悬”。“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形象地写出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象。,3.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赏析:诗句对偶工整,形象
8、生动,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以及诗人心中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在描述自然的时序交替中蕴含哲理。“生”说明旧事物中已孕育了新的生命,景中入理;“入”是说新春提前闯入旧的一年,景中出情。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炼字:“生”与“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时序交替的壮丽景象,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其中“生”字赋予“海日”以人的情态,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给人以积极乐观的鼓舞力量;“入”字赋予“江春”以人的情态,江春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同样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同时也蕴含了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不断取代旧事物的哲理。4. 乡书何处达
9、?归雁洛阳边。赏析:诗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诗人即景生情,自问自答中用“雁足传书”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遥应首联,使整首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思乡愁绪。,备战演练,1. (2015河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_,思乡之情。(意思对即可。1分),2. (2015河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3分)_ _,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1分)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
10、理趣。(分析合理即可。2分)(共3分),3. (2013襄阳)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2分)_,示例一:诗人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1分)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乡愁)。(1分)(共2分)示例二: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1分)表达了浓浓的乡愁(思乡之情)。(1分)(共2分),3钱塘湖春行,考情及版本导航,近八年未考查;RJ版七年级上册第15课,SJ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诵读欣赏,YW版九年级下册第25课。,白居易,考点梳理,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
11、,绿杨阴里白沙堤。,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太原(今山西太原)人。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写作背景:这首诗是长庆三年或四年(823年或824年)春,作者任杭州刺史时所作。主题思想: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早春西湖明媚的春光描绘得生机盎然,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早春盛景的无比喜爱之情,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重点字句赏析:1.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赏析:(内容分析)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莺争暖树”“燕啄春泥”等动物的变化,写出了充满活力的早春景色,给人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表达了作者对
12、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修辞手法)诗句中的“争”“啄”二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春天的活力;诗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几处”对“谁家”,“早莺”对“新燕”,“争”对“啄”,“暖树”对“春泥”,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句式工整,形象生动,读来朗朗上口。(描绘画面)(钱塘湖畔,初春的太阳暖洋洋的)只见几处早来的黄莺鸣声啾啾,争着飞上向阳的枝头,不知是哪家新到的燕子飞来飞去衔了春泥筑巢。,炼字:一个“争”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飞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描绘了初春的独有风貌;一个“啄”字,细腻地写出了燕子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情景,准确传达出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
13、的愉悦之情。“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此呼彼应和作者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似问非问,使诗歌更富情韵,也彰显了作者对早春钱塘湖盛景的喜爱之情。“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恰切地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2.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赏析:(内容分析)“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易使读者受到感染。(描绘画面)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使人眼花缭乱,青青的春草长得浅浅的,刚刚能够遮没马蹄。炼字:一个“乱”字,写出
14、了春花(野花)的缤纷多彩,同时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的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的景象。一个“浅”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草渐绿,但还没有长得丰茂,只能没过马蹄的特点。,备战演练,1. (2015海南)诗中哪些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诗人描绘这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_ _,诗中的初平之水、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诗人描绘这些景物表达了他对早春的喜爱之情(或喜悦之情、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的感情)。(景物1分,写出两个即可得1分;感情2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答案,答案,2. (2015安阳模拟)“几处早莺争暖树”一句中,“几处”和“争”用得好,请选择一词赏析
15、。(2分)_ _,示例一:“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地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示例二:“争”字准确地描绘出早莺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任选一词赏析,言之有理即可。2分),天净沙秋思,考情及版本导航,近八年未考查;RJ版七年级上册第15课,SJ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诵读欣赏,YW版七年级下册第25课。,马致远,考点梳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者简介: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戏曲作家。写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
16、直未能得志,任官不久即跳出宦海。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也因此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这首小令即写于羁旅途中。主题思想: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了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惆怅凄苦及思乡之情。,重点字句赏析:1. 小桥流水人家。赏析:“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温馨恬静的景象,写出了家庭的温暖和游子对家的思念;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之感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2.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赏析:(角度一)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作者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和
17、西下的“夕阳”等意象,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作者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角度二)运用了动景与静景相映衬的手法。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相映衬,这种安适、幽静的环境,使流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愁。,(角度三)运用了白描的手法。诗中运用大量的名词,如“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组成了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把漂泊游子的凄苦愁楚之情烘托得淋漓尽致,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角度四)描绘画面: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绕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
18、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饭,炊烟缕缕。在萧瑟的秋风中,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饱尝思乡之苦的游子骑着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独行。炼字:“枯”字既点明了时令为秋季,又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下文抒发思乡之情作铺垫。,3.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赏析:(情感表达)“夕阳西下”点明游子思乡的时间,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断肠人”作铺垫;“断肠人在天涯”点明全曲主旨,表明游子的思乡之情;“断肠”二字为全曲之“眼”,抒发了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结尾卒章显志,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这两句诗,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游子思念家乡的悲痛心情,痛到“
19、肠断”。,备战演练,1. (2013河北)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3分) _ _,示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言之有理即可。共3分),答案,3. 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孤寂愁苦,思念家乡。(意思对即可。2分),2. 这首小令就是一幅绝妙的图画,这幅图画最显著的表现手法是什么?(2分)_,映衬,以景衬人(背景与主体相映衬)(或寓情于景,以悲景写悲情。)(2分),答案,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考情及版本导航,近八年古诗文阅读未考查,古诗文默写考查2次(2009、2015)
20、;RJ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SJ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诵读欣赏,YW版七年级上册第30课。,李白,考点梳理,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大)李杜”;“豪放飘逸”是其诗歌的显著特点。写作背景:这首诗大概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的消息后写下这首诗,抒发感愤,寄以慰藉。主题思想:这首七言绝句通过对暮春景物的描写,烘托出全诗悲凉的基调,再借景抒情,借“明月”表达了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关切
21、之情。,重点字句赏析:1. 杨花落尽子规啼。赏析:(描绘画面)杨花漫天飞舞,漂泊无定;子规(杜鹃鸟)一声声啼叫着“不如归去”,鸣声凄厉。2.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赏析:该联上句写景兼点时令,“杨花”的漂泊不定给人以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鸟,其啼鸣暗含悲痛之情。诗人借用这两种意象,点明了特定的暮春时令,切合当时情景,融情入景,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下句叙事,“闻道”表示惊慌惋惜之意,“过五溪”可见贬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这两句诗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3.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赏析:(修辞方法)诗句借助想象,采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明月人格化,借月传情。在诗人
22、笔下,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她带去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牵挂。这两句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与无奈,抒发了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同情与关切之情。(表达方式)诗句采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诗人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让它随风飘到龙标。表明诗人心中充满惆怅与忧思,表达了他对被贬友人的同情与关切之情。炼字:“愁”字直接写出了诗人的感情,这里既有对好友遭受贬谪的深切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心。,备战演练,1. (2013长沙)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 _,杨花和子规鸟。(1分
23、)渲染了伤感(或悲凉、凄凉、哀愁等)的气氛。(意思对即可。1分)(共2分),答案,2. (2013长沙)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3分) _,同情、关切、思念、无可奈何。(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3分),3. (2015开封模拟)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后两句的妙处。(2分) _ _,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将月亮人格化,形象、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心和牵挂。(意思对即可。1分)(共2分),答案,6夜雨寄北,考情及版本导航,近八年古诗文阅读未考查,古诗文默写考查1次(2010);RJ版七年级上
24、册课外古诗词背诵,SJ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诵读欣赏,YW版七年级上册第25课。,李商隐,考点梳理,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作者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并称“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情致婉曲,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寄怀长安亲友(或妻子)时所作。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主题思想:诗作以回信的形式,通过对归期的询问和回答,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寞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时的幸福欢乐场景,抒
25、发了诗人羁旅他乡对亲友的深深思念以及对团聚的热切期盼之情。,重点字句赏析:1.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赏析:首句设问点题,在两个“期”的一问一答中,将对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把思归的急切与愁苦之情尽显出来。炼字:“涨”字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秋思,情景交融。“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凄苦惆怅的心情。,2.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赏析:(角度一)这两句诗中的“巴山夜雨”不是眼前的实景,而是对未来相聚的设想。以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表现诗人孤寂的心情;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中考 34 古诗词 赏析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73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