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机构发展ppt课件.ppt
《翻译机构发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翻译机构发展ppt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近、现代中国翻译机构一览,古代翻译机构介绍,周代以前,已经出现翻译家。礼记王制曰: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此处的“寄”,“象”,“狄鞮”,“译”就是翻译的意思。到了周代才统称为“象胥” 。周礼.秋官曰:“掌蛮夷闽貉(音陌)戎狄之国,使掌傅王之言”。他们的 职务就是专门掌管 周朝边境,负责 王朝与周边地区 的沟通。,专职的翻译机构,汉沿秦置典客官 景帝改名为大行令 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鸿胪 (音卢)隋炀帝时置“四方馆”唐宋都延续了这一传统。 唐朝发展到高峰。,唐代“四方馆”,佛家传入中国,到唐代更是风靡。唐“四方馆” 的工作主
2、要就是负责佛经的翻译。译经院吸收了前人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创制了较完备的制度和仪式。唐代的译经院李设有译立、笔受、度语、证梵本、润文、证义、梵呗、校勘、监护大使等九位,分别掌管不同的任务。 而其中杰出人物中就有大家很熟悉的唐僧。,玄奘(602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与 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俗姓陈,名袆(音辉) ,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他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他提出了“五不译”。,五不译,所谓“五不译”是指当佛经从梵文译成汉语时,有五种情况不能用意译,只能用音译
3、。第一,“为秘密故”第二,“含多义故”第三, “此无故”第四,“顺古故”第五,“生善故”,到了明朝,翻译发展到新的高度。明朝(永乐四年),设专门翻译国内少数民族和邻国语言文字的机构,“四夷馆”。优选国子监生习译事.隶属翰林院。内设鞑靼(蒙古).女直(女真).西番(西藏)、西天(印度)、回回(回族)、百夷(傣族)、高昌(维吾尔)、缅甸八馆。以后又增设了八百(掸族)、暹罗(泰国)二馆。清初设“会同馆” ,改明时“四夷馆”为“四译馆”。乾隆年间合二为一,称“会同四译馆”。属礼部,掌管接待国内少数民族及外国使节,以及语言文书翻译事务。当年郑和下西洋时,船上就有大量的翻译官。,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1.展
4、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中国的海军纵横大洋,虽然在国土面积上远远比元朝小,但至少实现了万国朝贡,盛世追迹汉唐; 2.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散财之举给南洋,西洋各国带来了经济实惠; 3.这是中国古代历史 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郑和之后 再无郑和,我的看法,设立翻译机构的意义有三:一是信仰,如佛经的翻译二是加强了中国政府与周边地区,海外各国的联系展示中国国力的强盛,现代翻译机构介绍,近代时期的翻译组织:,(科技翻译) (文学翻译),洋务运动,鸦片战争将中国的大门打开后,中国从此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年代,清王朝从皇帝到士大夫不得不从自己想当然的天朝美梦中醒来,帝国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外
5、交条款规定:“中外交涉条约均用英文书写,只在三年内可附用中文。”并确定:“自今以后,遇有文词辩论之处,总以英文为正义。”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随着洋务企业的兴办和外交活动的展开,迫切需要西方的科学技术资料和国际法律知识。,为什么?,洋务派从1862年起开办的三十多所新式学堂,又急切需要从国外引进教科书。于是,翻译西书便成了洋务运动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不少洋务企业、新式学堂都设置了翻译机构:北京同文馆上海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北洋水师学堂开平矿务局金陵机器局北京海关税务司 洋务运动时期究竟翻译了多少种图书,现已无法精确统计。但从有关资料分析,不会超过一千种,数量虽然不多,但引进了
6、不少新型学科,尤其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开拓作用。 但成效最大的是北京同文馆和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北京同文馆,1862年8月24日,北京同文馆成立。当时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奕訢等人,深感外交事务中没有自己的真正通晓外国语言文字的译员,常受人欺弄,急需设立专门学堂,培养自己的翻译,了解外国的情势。曾于1861年1月奏请朝廷命广东、上海各派二名识解外国(英、法、美)文字语言者,携带各国书籍到京作教习,并准于八旗中挑选天资聪慧,年在十三四岁以下者各四五人,俾资学习。这是近代中国政府下令学习外语的最早记录。朝廷发布诏令后,可惜粤、沪未能找出适当人选担任教习。,1862年,奕訢在英人威妥玛的帮助下,请英
7、籍教士包尔腾充任教习,8月24日在北京正式设立京师同文馆,以培养翻译和外交人才。同文馆附属于总理衙门,是清末最早的洋务学堂。先设立英文、法文、俄文班,后陆续增设德文、日文班以及算学、化学、万国公法、医学生理、天文、物理、外国史地等。招收学员,最初从八旗儿童中挑选,后来从贡生、举人提高到进士、翰林院编修、检讨等正途出身的京外各官,年龄放宽到30岁,也不专限八旗。学制分三年、五年、八年不等。除汉文外,其他课程均聘外国人教习。该馆还设有印刷所,译印数、理、化、历史、语文等方面书籍。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起了一定作用。前后办理20余年,入馆学员约300人。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同文馆受损惨重
8、,被迫解散。1902年近代学制颁布后,京师同文馆并入了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至此,京师同文馆走完了其40年的历史使命。京师同文馆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所外国语学校,被视为中国近代新式学校的发端,是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的标志。其后,外国传教士在广州、福建、上海等沿海地区纷纷开始设立学校。,江南制造总局,晚清时期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是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传播的翻译机构之一,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着力于论述其在翻译领域中的一些活动,这其中包括:翻译馆建立的历史背景、由来、人员组成、翻译的主要著作,以及这些传播活动对于晚清科技发展产生的意义。,江南制造总局,从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魏源等
9、开眼看世界起,传统意识开始经学思潮向西学思潮转化。然而,向西方学习不仅是一种主观意向,同时也是一种实际接触、吸收和内化的过程。面临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他们继续坚持“师夷长技”的思想,并且极力把这一思想主张付诸实践。从“夷夏之辨”到“中体西用”再到“全盘西化”,以及物质、制度、心理层面的递进,固然体现了中国人观念上认识西方文化的历史演进主导过程,但并不等于实际的变化程序。面对和使用洋货,必然引起心理的微妙变化,而工厂、军事组织的引进,也包含有制度因素。翻译西书是“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的成果,同时翻译出版活动又推动“中体西用”向“全面学习西学”进步。特别是在翻译西书方面,有利于中西文化的进一
10、步交流和发展。在洋务时期译书机构中,首推江南制造局的翻译馆。,一、翻译馆的由来1861年,曾国藩驻安庆,他以求贤才为急务,罗致懂西学的中国科技人才不遗余力,这使安庆曾幕成了中国的科技人才库。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徐寿深知翻译西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故1867年他一到江南制造局即向曾国藩建议:“一翻译西书,二开煤炼矿,三自造火炮,四操练轮船水师”。与此同时,徐寿又向江南制造局总帮办冯焌光、会办沈保靖提议:仿照上海墨海书馆,建立翻译馆。在征得曾国藩同意后,冯、沈允许徐寿组织有关中外人士试译几本与制造局工作密切相关的西书。于是他聘请国外人士一起参加译书工作,托傅兰雅写信到英国购买大英百科全书等西书,同时
11、进行创建翻译馆的筹备工作。18671868年,伟烈亚力与徐寿、傅兰雅与徐建寅、玛高温与华蘅芳合作,由前者口译,后者笔述,共译出汽车发轫、汽车问答、运规约指和金刚识别等四部与机器制造密切相关的西书。当这些西书的中文译稿送交曾国藩审阅时,曾国藩大为赞赏,遂同意在江南制造局内开办翻译馆。1868年6月翻译馆正式开馆。其宗旨:“翻译格致、化学、制造各书”。1869年上海广方言馆并人江南制造局,这大大加强了其翻译能力。这样,就形成了包括以学习外国语言为主的广方言馆、以学习厂船机器制造、学习驾驶轮船及海上作战的学馆、专事翻译出版的翻译馆三者为一体的教育、翻译、出版系统。因此,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并不是一个纯粹
12、的译书机构,而是一个集教学、翻译、出版于一身的官僚机构。1912年12月,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由北洋政府裁撤,历时45年。,二、翻译馆的教学内容和翻译方法翻译馆的教学内容和工作重点,除重视学习西文西语外,强调翻译西书并刊印出版,以及重视军火工业和航海、军事人才的培养,这是它的显著特点。具体地说,它的教育内容和工作重点有以下4个方面。1学习西文西学,广购洋书,以利译书1869年,广方言馆并人翻译馆后,继续发挥广方言馆的特点,重视对学员西语西文的培养。它规定“每日西教习课读”,上课讲解时,先用中国语言讲明意旨,次以西语口授,不但审其字音,并分明句读,以西语连贯读之。日久习熟,其学生能通西语者,即以西语
13、讲解其义或以中国文义译出西文。正如该学馆再拟开办学馆事宜章程十六条所说的:“惟中外辑睦,则他日往来通问交接必多。闻近西洋人购求中国书籍甚富,亦有西士究心经史,于民生吏治,言之历历者。至于西书,除有关制造者,业经前后寄信外国购到,此外天地物食货兵刑书籍尚多,拟译为西书目录择要酌购,俾有志之士,考之在平日,用之在临时,庶无愧于淹通云。”2重实习,备仪器,重视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学习翻译馆是江南制造局所属的一个部门,具有为江南制造局服务的明确的实用目的,它的教学、翻译和出版都服务于军火制造、培养军事人才。制造局很重视航海技术的训练,规定学员要学习测量学和舆图学。,3重翻译并注意实用性,特别重视军工、兵书
14、的翻译制造局翻译馆译书注重实用,“因制造而译”。这在再拟开办学馆事宜章程十六条中可看出:“泰西之学人我中国而我中国之亟当讲求者,又在乎确有经济,立见实行,现既因制造而译者,无论枪炮、轮船,实切中国之用。固宜因端竟委,实事研求。法国於天文最为擅长。日耳曼地居西土之中,人最为聪颖,学馆最多,此数国者语言字皆与英美两国不同,此又译书者所宜究心也。”4重西学书籍的搜集和出版翻译馆颇重视西学书籍的搜集和出版,他们对于早期来华的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蒋友仁、戴进贤等人的撰述译作,以及当时美华书馆、墨海书馆、京师同文馆翻译刊印的有关几何、格物诸书,皆多方设法,广为搜集购存,供教职工阅读参考。至于翻译馆本身
15、的译作,一般都能及时出版。翻译馆的译书方式是“西译中述”,用傅兰雅的话说:“将所欲译者,西人先熟览胸中而书理已明,则与华士同译,乃以西书之义,逐句读成华语,华士以笔述之;若有难言处,则与华士斟酌何发可明;若华士有不明之处,则讲明之。译后,华士将初稿改正润色,令合于中国文法。”这样,翻译馆的翻译人员包括两类:一类是担任口译的西方人,一类是中方的笔述人员。到19世纪90年代,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的一些毕业生以及学成归国的留学生进入翻译馆,他们已能独立翻译外国科学书籍,不仅能够自己独立译书,而且在翻译馆后期能担任口译任务。,四、翻译馆的影响与意义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是洋务运动的产物,是传播西学的最主
16、要的阵地之一。它在开拓中国近代工业技术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引进基础科学和实用技术知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该馆出版的科学技术著作不但支持了洋务时期近代工业和近代工业技术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也丰富了中国近代翻译和出版的历史。特别是在争论要不要学习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之时,翻译馆以传播近代科学技术的一些实际成果支持了洋务派。翻译馆取得的成果,仅梁启超的西学书目表所载:当时的“兵政类”译书共55种,成于翻译馆的占33种;“船政类”9种,成于翻译馆的占8种;“工政类”38种,成于翻译馆的有27种;“测绘类”共6种,成于翻译馆的有3种;“矿政类”共9种,成于翻译馆的达6种。由此可见翻译馆成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翻译 机构 发展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72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