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疾病CT诊断ppt课件.ppt
《腹部疾病CT诊断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部疾病CT诊断ppt课件.ppt(1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腹部疾病CT诊断,一、概述,腹部的脏器较多,包括有:肝脏、胆管、胆囊、肾、十二指肠、空、回肠、结肠、胰腺、脾脏、肾上腺、肾脏 、输尿管等。,二、腹部CT技术,(一)腹部CT前准备1、检查前6小时禁食,可饮水。2、病人在3天内不可做胃肠造影,以免钡剂残留,干扰CT影像。3、为抑制肠管蠕动,可给与副交感神经阻滞剂;为减少肠内气体,可给予缓泻剂,于扫描前排便,必要时清洁灌肠。,(二)腹部CT增强扫描的作用1、显示平扫不能显示或可疑病灶。2、根据病灶的增强特征鉴别病灶性质,如肝血管瘤与肝癌鉴别。3、显示肝内血管解剖,区分血管断面,小结节病灶,胆管。4、显示肝门结构:肝动脉、门静脉、胆总管。,(三)造影
2、方法 常用的造影方法有:1、口服造影剂检查前20分开始服下。2、静脉注入造影剂 于肘静脉注入,可在注射中做同步扫描、动态扫描。3、血管CT摄影 肝脏病变常采用。4、胆道造影用于单独使胆系显影,诊断胆系疾病,如肿瘤,结石。,(四)CT扫描方法按腹部常规扫描,上自膈顶下至髂骨嵴,层厚、层距10mm;但对胰腺、肾上腺需薄层扫描,可取5mm,胆管胰管扫描可取3mm。腹部CT照片均为腹窗 WW 300Hu WL 50Hu。 一般为平扫,如需增强则需拍另一套片子。,三、腹部正常CT解剖,(一)正常肝脏CT解剖 肝脏正常解剖:肝脏大部分在膈下右季肋部,左叶越过中线到左季肋部。,1、肝实质平扫示正常肝实质的密
3、度比腹部其他实质性脏器(胰、脾、肾)稍高,CT值为50-70Hu,平均比脾高5-10Hu。增强扫描示肝实质均匀强化。,2、肝血管肝内有三套血管系统:即肝静脉,肝门静脉及肝动脉,平扫示静脉呈分支状或类圆形低密度影,增强扫描肝静脉期是高密度影。在CT上肝静脉可做为肝段划分的标记:肝右静脉位于右叶前段和后段之间,肝中静脉位于左叶和右叶之间,左肝静脉位于左叶内侧段和外侧段之间。,正常肝脏CT解剖,正常肝脏CT解剖,正常肝脏CT解剖,正常肝脏CT解剖,(二)正常胆道CT解剖 1、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 2、胆囊:胆囊的形状及位置变异较大,CT扫描示胆囊位于肝右叶和左叶内侧段之间肝门下的胆囊窝内,胆囊腔CT
4、值约020Hu,胆囊壁厚薄均匀一致,正常厚度为12mm,3.5mm可疑为异常,5mm则为病理性增厚。,正常胆道CT解剖,正常胆道CT解剖,(三)正常胰腺CT解剖胰腺位于腹膜后肾旁前间隙,为凸面向前的条带状结构。CT上胰腺呈软组织密度影,CT值为45-55Hu。老年人胰腺密度可稍不均匀,边缘亦可呈波浪状。胰腺的大小对诊断胰腺有无病变有重要意义。Haertel等认为,胰头部最大径为3.0cm,体部为2.5cm,尾部为2.0cm,可用于初步评估。,正常胰腺CT解剖,正常胰腺CT解剖,(四)正常脾的CT解剖脾位于左膈下,其内侧与胃、肾及胰腺相比邻,可有压迹而呈微波状或分叶状CT平扫示脾密度均匀,正常C
5、T值平均为(4522)Hu,增强扫描动脉期脾可明显强化,是高密度,但密度不均匀,于40秒后CT值升至最高值,之后缓慢下降,而密度逐渐均匀。,脾大的诊断: CT横断面若以1根肋骨或肋间隙作为1个肋单元,在一个层面上脾的长度以5个肋单元为正常标准,大于5个肋单元者可考虑为脾大,诊断中还应结合脾的宽度和厚度分析。,正常脾脏CT解剖,正常脾脏CT解剖,正常脾脏CT解剖,(五)正常肾上腺及肾的CT解剖1、肾上腺 正常肾上腺位于肾周间隙上端,CT扫描示呈倒Y形,倒V形,线形等,右侧以倒V形和线形多见,左侧以倒Y及V形多见。,2、肾 肾位于腹膜后间隙,肾周有大量脂肪组织。 CT示:平扫肾实质密度均匀一致,C
6、T值为4050Hu,不能分辨肾皮质和髓质,增强扫描肾实质密度明显升高。,正常肾上腺CT解剖,正常肾上腺CT解剖,正常肾脏CT解剖,正常肾脏CT解剖,正常肾脏CT解剖,四、常见肝脏疾病的CT表现,(一)肝血管瘤,肝血管瘤是肝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多为海绵状血管瘤,好发于女性,男、女约为1:4.5-5,年龄为30-60岁。肿瘤小者可无症状,增大后可有肝区不适,压迫疼痛,若压迫胃,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CT表现:平扫一般呈均匀低密度,亦可有分隔,较大的病变中央可见更低密度区。病变大小可为560mm或更大,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清楚,但无假包膜显示,多为单发,亦可有23个者 。,增强扫描:早期肿瘤
7、边缘呈明显的不连续的结节状强化,强化区域进行性向中心扩展,造影剂的充盈与排泄均较缓慢,此点可与肝癌的充盈快,快排泄正好相反,此可作为两者的鉴别。,肝右叶血管瘤 平扫,肝右叶血管瘤 增强早期,肝右叶血管瘤 增强后期,肝右叶血管瘤 延迟扫描,平扫表现,门静脉期,动 脉 期,延 迟 期,肝右叶血管瘤,(二)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包括肝细胞癌,占肝癌的90%以上,另外还有胆管细胞癌、混合型肝癌。其中以肝细胞癌最多见,好发于30-60岁,男性多见,男:女3:1。原发性肝癌的发病与乙型肝炎和肝硬化密切相关,也与黄曲酶毒素有关。,原发性肝癌从形态上可分为三型:肿块型:约占80%,多5cm,大者可占半个肝脏,
8、肿块的邻近多有小的卫星癌灶。结节型:占1/5,可单个或多个结节。弥漫型:肝癌病灶小,呈弥漫分布,较少见。,临床表现: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有明显的肝区疼痛,因肿瘤侵犯肝包膜,膈肌,腹膜所致。低热、乏力、消化不良、恶心,常伴有血性胸、腹水、黄疸,晚期可有恶病质。,CT表现: 平扫:不同类型肝癌的CT表现肿块型:呈大块影,常占据肝的大部分,可达到肝脏的边缘,密度多不均匀,常有分叶,不规则,癌瘤的中央坏死区还可呈低密度,巨大的肿瘤可以是单个肿块,也可由多个肿块融合而来。,结节型:可为单个或多个结节,表现为圆形,密度均匀,边缘多规则,有包膜,呈低密度边带。弥漫型:CT看不到具体肿块,只见肝脏弥漫性肿大,
9、肝边缘多不规则,密度显示不均匀,不易诊断。,增强扫描:诊断肝癌必须做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明显快速强化,呈高密度影,静脉期病灶呈低密度影。转移:可见门脉及下腔静脉癌栓,肝门淋巴肿大及远处转移。,肝癌平扫,肝癌增强早期,肝癌增强晚期,(三)肝转移瘤,也称为转移性肝癌,在我国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癌,肝转移癌的转移途径主要有:临近器官肿瘤的直接侵犯;肝门部淋巴结转移;经门静脉转移;经肝动脉转移,如肺癌。肝转移瘤以血型转移多见,故转移癌多为多发。临床症状除原有肿瘤症状外,可出现肝大,肝区疼痛、消瘦、黄疸、腹水等,AFP多阴性。,CT表现:平扫:呈圆形阴影,多发性,大小多不等,边缘略清楚,多为低密度,有的呈
10、囊性,CT值囊肿。,增强:病灶边缘强化,强化程度不一,大部分仍低于正常肝实质。当病变周围有环状或半环状更低密度影时,称之为“牛眼征”,此征对转移瘤的诊断有较高持异性。,肝多发转移瘤 平扫,肝多发转移瘤 增强动脉期,肝多发转移瘤 增强静脉期,(四)肝脓肿,肝脓肿为肝组织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一种为细菌性肝脓肿,因外伤或细菌经血行感染,如大肠杆菌,细菌通过肝动脉到达肝脏,还可来自胆道感染到达肝脏形成脓肿。另一种为阿米巴肝脓肿,为阿米巴原虫的感染,脓肿壁较厚,脓肿中央有脓液,并可产生气体,多为单房,少数为多房。患者可表现肝大、肝区疼痛,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CT表现:平扫:肝内可见一低密度环形阴影,
11、壁较厚,腔内充满脓液,CT值脓液囊肿水,边缘不规则。脓腔内有积气,呈黑色影,为其特征,并有液平面,慢性者壁增厚。增强:炎症部多有血供,呈环带状增强,CT值5070Hu,脓肿部无血供,故不增强。,肝右叶多发脓肿 平扫,肝右叶多发脓肿 增强早期,肝右叶多发脓肿 增强后期,(五)肝囊肿,先天性囊肿为多发性,常与肾、胰囊肿合并发生,约50%伴肾囊肿。囊肿呈圆形,大小各有不同,囊壁很薄,囊内充满澄清液体,囊内可有出血或并发感染。患者一般无症状,当囊肿巨大时可有上腹胀痛,肝区不适,消化不良,恶心等症状。,CT表现:平扫:肝内单发或多发圆形阴影,呈低密度,CT值0-15Hu,边缘锐利,清晰,光滑。增强:肝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腹部 疾病 CT 诊断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72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