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经济学6章生物灾害ppt课件.ppt
《自然灾害经济学6章生物灾害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灾害经济学6章生物灾害ppt课件.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六章 生物灾害,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不当、破坏生物链或在自然条件下的某种生物的过多过快繁殖(生长)而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危害的自然事件。分类:农作物病虫害、森林病虫害、蝗灾与鼠害、生物入侵等。解决方法:我们应该科学地开发资源、使用资源,在符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对各种自然资源进行改造,以改进我们的生活。在生产生活中及时进行监测,预防生物灾害的发生;在正常时期建立完善的自然灾害处理机制,以便在其发生以后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积极惊醒结合实践的理论研究,以预见和防止以为生产生活中的不当行为而造成生物灾害。,2,第一节 生物灾害的类型及成因,一、农作物病虫害 农作物重大生物灾害是指在较大的地理区
2、域内暴发流行,对农作物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的生物灾害。包括突发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草地螟、粘虫、蝗虫、水稻二化螟、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等;大面积严重发生的常发性生物灾害:玉米螟、大豆蚜、大豆红蜘蛛、大豆食心虫、大豆菌核病、农田鼠害、草害及生理性病害与药害等,新传入的和植物检疫性的病虫草害,以及其它突发、重发和对农作物可能造成较大危害的生物灾害。我国是农作物病虫害多发、频发和重发大国,自古以来,病虫灾害与水灾、旱灾并称为我国三大自然灾害。,3,生物灾害,我国常见农作物病虫害有1000多种,常年可造成严重危害的重大病虫害近100种,每年发生面积超过70亿亩次,每种作物经常同时遭受34种病虫危害。目前,
3、我国农作物病虫害损失并不亚于一场大的水灾损失。据此测算,若不采取防控措施,我国每年因病虫危害将损失粮食3000亿斤、油料136亿斤、棉花3.8亿斤、果品和蔬菜2000亿斤,潜在经济损失达5000亿元以上。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耕作栽培制度变化、国际农产品贸易频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作物病虫害暴发频率逐年提高,损失逐年加重。,4,生物灾害,1、特点:种类多,危害大,灾情东部重于西部。 2、危害:不仅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还导致农产品大批量变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几种病虫害及其分布: (1)小麦锈病(包括条锈、叶锈和秆锈)是中国发生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
4、类小麦病害,在各麦区均有发生。 小麦锈病主要包括条锈、叶锈和秆锈,在我国各麦区均有发生,灾情东部重于西部,南部重于北部。 (2)水稻病害的分布与灾情 中国水稻病害分布” :我国水稻病害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线以南。水稻生产的三大病害(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的主要分布区。,5,生物灾害,4、预警等级1级预警:预计单项灾害发生面积5000万亩以上或严重发生面积达到危害作物种植面积50%以上,可能造成重大危害;或特别重大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新传入。2级预警:预计单项灾害发生面积3000万亩以上或严重发生面积达到危害作物种植面积30%以上,可能造成严重危害。3级预警:预计单项灾害发生面积在1000万亩以上
5、或严重发生面积达到危害作物种植面积20%以上,可能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或重大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新传入4级预警:预计单项灾害发生面积在500万亩以上或严重发生面积达到危害作物种植面积10%以上,可能造成一定经济损失;或检疫性有害生物新传入,6,生物灾害,农作物病虫灾害防控立法严重滞后。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致使防控工作职责不清、体系不全、队伍不稳,保障措施难以到位,防灾工作常常处于被动应付局面 “长期以来,我国植保防灾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致使防治行为不规范,随意防治、不防治、乱防治等问题日益突出,常常造成防控效果差、灾害蔓延快、农田污染重、农药残留超标、人畜中毒等不良后果。”我国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种
6、类多、面积大、损失重,事关13亿人吃饭和9亿农民持续增收,其防治工作至今尚无专门的法律法规作保障,相关支持政策和资金投入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7,生物灾害,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颁布了农作物病虫防控方面的法律法规,如日本、印度等国早在1950年、1985年就颁布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法,美国1990年颁布了植物保护条例,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越南、哈萨克斯坦、蒙古、尼泊尔、韩国等国也颁布了相应法律法规。而中国却没有颁布相关法律。二、 森林病虫害 1、危害:导致林木生长量减少,森林枯死,不仅对我国森林工业造成极大损失,而且对森林生态功能造成严重破坏。 2、导致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原因:主要是大
7、量单一的人工林替代了种类多样性丰富的原始森林,使森林对有害生物的自控能力降低。,8,生物灾害,3、主要害虫 松毛虫 松毛虫发生频率的地区差异:常发区-海拔低于400米、平均气温25以上的地区。偶发区-海拔400500米、气温在1025的地区。 我国松毛虫主要种类:马尾松毛虫、落叶松毛虫、油松毛虫、云南松毛虫、赤松毛虫等。 森林病虫害的分布与地形、气温有关。油松毛虫分布在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处,第二级阶梯以上的高海拔地区(除新疆北部外)没有。马尾松毛虫分布在中温带,赤松毛虫分布在暖温带,溶叶松毛虫分布在热带、亚热带。,9,生物灾害,三、蝗灾与鼠害两种最广泛的生物灾害 1、蝗灾:(1)危
8、害最严重的爆发性生物灾害。其中,危害最严重、成灾率最高的是飞蝗,俗称“蚂蚱”。对农、林和牧业的破坏具有毁灭性。 (2)主要种类及分布: 飞蝗的三个主要亚种和危害地区,其中东亚飞蝗主要分布在华北和华东沿海各省,对我国危害最大。 (3)蝗灾与旱涝的关系:旱灾与蝗灾经常链性发生,在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区域特别适宜雌蝗产卵,使得蝗虫数量激增。若前期干旱少雨,利于雌蝗产卵,而后期多雨又利于蝗虫幼虫成长,蝗灾就会爆发。,10,生物灾害,2、鼠害 (1)危害:老鼠不仅糟蹋粮食、破坏草原和危害林木,而且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我国鼠害发生面积广、种类多、危害大,对农、林、牧业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
9、(2)我国鼠害的地域差异显著常见害鼠:亚洲东部喜湿鼠类危害区:包括东北、华北和西南区的大部、华东和华南的全部。 本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开发历史久远,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褐家鼠、小家鼠等 亚洲中部耐旱鼠类危害区:包括我国西北区的大部、青藏高原大部,以及东北和华北区的边缘地带。 本区降水量少、气候干旱。,11,生物灾害,小家鼠、黄鼠等: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提供的数字显示,近年来,该省草原鼠害年均危害面积8200多万亩,占全省草原面积的30.5%,其中严重危害面积4100多万亩,占全省草原面积的15.3%。2019年上半年全省草原鼠害危害面积5409万亩,预计全年危害面积将达8138万亩。近几年来
10、,由于当地采取的技术和措施集成组装程度差,灭效尚难巩固,缺乏使用对害鼠种群长期、持续的控制对策与技术,以及不能根据鼠虫害的发生机理和不同生境影响因子。虽然常规防治工作一直在开展,但鼠害治理后,由于残存鼠的繁殖补偿作用以及周边地区鼠的迁入等方面的影响,害鼠种群恢复过快,最终导致鼠害危害面积不断扩大、鼠害暴发频率加快的现状。,12,生物灾害,由于长期大面积使用化学农药,草原受到污染,危害严重,给食品带来安全隐患,甘肃省农牧厅已在拥有天然草原2000多万亩的肃南县启动生物防治鼠害示范县项目。四、生物入侵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这
11、些生物被叫做外来物种。外来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被入侵生态系统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缺乏自然控制机制,人类进入的频率高等特点。,13,生物灾害,外来物种包括:入侵微生物:主要是指对农作物、林木及经济鱼虾类带来危害的病原微生物,未包括人类和家畜疾病。入侵植物:主要是指在农业、林业、湿地、草原、淡水、海洋等不同生态系统中带来危害与威胁的有害植物,如草本、藤本、灌木、藻类等植物及部分有明显危害性的乔木。入侵动物:主要是指对农
12、林牧渔业生产带来危害的有害昆虫、螨、鱼、两栖爬行类等。随着国家、地区间经济、文化交往的日益频繁密切,随着全球环境不稳定因素的不断增多,一切没有硝烟的生态战争“生物入侵”正在全世界范围悄悄打响,其造成的生态灾难正严重威胁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及全球的生态安全。,14,生物灾害,被喻为“紫色恶魔”的凤眼莲(Bichhornia crassipes即中国人俗称的“水葫芦”)在全世界水域的肆虐繁殖即是外来物种入侵最典型的一个例子。1884年,原产于南美洲委内瑞拉的风眼莲被送到了美国新奥尔良的博览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人见其花朵艳丽无比,便将其作为观赏植物带回了各自的国家,殊不知繁殖能力极强的凤眼莲便从此成
13、为各国大伤脑筋的头号有害植物。在非洲,凤眼莲遍布尼罗河;在泰国,凤眼莲布满湄南河;而美国南部沿墨西哥湾内陆河流水道,也被密密层层的凤眼莲堵得水泄不通,不仅导致船只无法通行,还导致鱼虾绝迹,河水臭气熏天;而我国的云南滇池,也曾因为水葫芦疯狂蔓延而被专家指称患上了“生态癌症”。,15,生物灾害,澳大利亚的“兔灾”,地中海的“毒藻”,美国五大湖的“斑马贻贝”,夏威夷的“蛙声”以及入侵我国的“紫茎泽兰”、“大米草”、“松材线虫”,“加拿大一枝黄花”、“克氏螯虾”、“美国白蛾”等等外来物种入侵的事例举不胜举。由于缺少自然天敌的制约,这些外来入侵者不仅破坏食物链,威胁其他生物的生存,而且还给全球带来了巨大
14、的经济损失。据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的报告,外来物种入侵给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4000亿美元。,16,生物灾害,五、入侵起因外来物种引进是与生物入侵密切联系的一个概念。任何生物物种,总是先形成于某一特定地点,随后通过迁移或引入,逐渐适应迁移地或引入地的自然生存环境并逐渐扩大其生存范围,这一过程即被称为外来物种的引进(简称引种)。正确的行种会增加引种地区生物的多样性,也会极大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相反,不适当的引种则会使得缺乏自然天敌的外来物种迅速繁殖,并抢夺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及其他本地物种的减少和灭绝,严重危及一国的生态安全。,17,生物灾害,随着气候环境等因素
15、的变化,某些在引进后相对一段时期内不具有危害性的物种有可能逐渐会转认为“入侵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外来种引进的结果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预见性。这也使得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治工作显得更加复杂、棘手。六、入侵渠道总体来看,生物入侵的渠道包括以下三种:(1)自然入侵这种入侵不是人为原因引起的,而是通过风媒、水体流动或由昆虫、鸟类的传带,使得植物种子或动物幼虫、卵或微生物发生自然迁移而造成生物危害所引起的外来物种的入侵。,18,生物灾害,(2)无意引进这种引进方式虽然是人为引进的,但在主观上并没有引进的意图,而是伴随着进出口贸易,海轮或入境旅游在无意间被引入的。(3)有意引进应当说,这是外来生物入侵的
16、最主要的渠道,世界各国出于发展农业、林业和渔业的需要,往往会有意识引进优良的动植物品种。全世界大多数的有害生物都是通过这种渠道而被引入世界各国的。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国际合作及他国的立法实践。外来物种入侵作为一种全球范围的生态家现象已逐渐成为导致牺牲多样性丧失、物种灭绝的重要原因。,19,生物灾害,严重后果外来有害生物侵入适宜生长的新区后,其种群会迅速繁殖,并逐渐发展成为当地新的“优势种”,严重破坏当地的生态安全,具体而言,其导致的恶果主要有以下几项:第一,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并加速物种的灭绝生物的多样性是包括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种和它们的遗传信息和生物体与生存环境一起集合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然灾害 经济学 生物 灾害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72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