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分子设计ppt课件.ppt
《蛋白质分子设计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蛋白质分子设计ppt课件.ppt(1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讲 蛋白质分子设计,Introduction,蛋白质是遗传信息的表现形式,是生命活动的最终执行者。在人体的进化过程中蛋白质执行了在人体及体外的许多重要任务:酶是催化化学反应的蛋白质或者核酸分子;抗体起到防护的作用;从生态角度,蛋白质也是非常理想的物质:生物合成不需要消耗很多能量专一性很强不产生副作用并且能很快降解,耶鲁大学化学家AlannaSchepartz小组利用-氨基酸模拟天然蛋白质的特征设计出一种分子,它内部不亲水而外部则恰好相反,因此能够使-肽链形成一束。,-肽束带状模型显示-肽束由螺旋结构(左)和不亲水的“核”(绿色)组成(Daniels et al., 2007),-肽链能够模
2、拟天然蛋白质的能力将使其成为基础研究和药物开发的新的强大工具,而它与天然蛋白质的不同可能恰恰是它的最大的价值。-氨基酸和-氨基酸形成的蛋白质的区别在于后者的“骨架”上多了一个碳原子。正因为-肽链不像天然肽和蛋白质那样在细胞中被加工,也许未来科学家可以利用它设计出功能更好、应用更广、具有特殊属性的蛋白质药物。,美国化学学会期刊(JACS)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蛋白质没有像化学试剂那样被普遍应用,其原因:(1)蛋白质分子量非常大(10 000-1 000 000 Da),不能通过化学方法生产;(2)蛋白质的功能是在生理条件下发挥的,在其它条件下(如在有机溶剂中)是不稳定的;(3)专一性致使其应用范
3、围受到影响。,蛋白质应用受限的原因,蛋白质设计目前存在的问题1、与天然的蛋白质比较,缺乏结构的独特性及明 显的功能优越性2、三级结构的确定性较差,计算机模拟,突变蛋白质产品,功能分析,基因构建,Pr 设计循环,第一节 蛋白质分子设计原理,蛋白质分子设计的流程,天然蛋白质,蛋白质结构预测,蛋白质晶体学,蛋白质三维结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突变体设计及结构预测,几何优化及蛋白质动力学研究,结果分析与原先的结构比较,蛋白质合成定位突变,分离、纯化及表征,新蛋白质,数据的输入,Pr突变体设计的3个步骤,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确定突变位点及替换的aa,利用能量优化及动力学方法预测修饰后的蛋白质结构,预测
4、的结构与原始的Pr结构比较,利用Pr结构-功能或结构稳定相关知识及理论计算机预测新Pr可能具有的性质,在上述的设计工作完成后,要进行合成或突变实验并经分离、纯化及表征后得到所要求的新Pr;Pr设计的成功与否,必须要有理论与实验的紧密相结合,蛋白质分子设计原理,内核假设。蛋白质的独特的折叠形式是由蛋白质内核中残基的相互作用决定(内部十分保守的区域);Pr内部都是密堆积(很少有空穴大到可以结合一个水分子或惰性气体);所有内部的氢键都是最大满足的(主链和侧链);疏水及亲水基团需要合理的分布在溶剂可及表面及不可及表面,分布代表疏水效应的主要驱动力;,蛋白质分子设计原理,金属Pr中配位残基的替换要满足金
5、属配位几何。要求围绕金属中心放置合适数目的蛋白质侧链或溶剂分子,并符合正确的键长、键角以及整体的几何; 对于金属Pr,围绕金属中心的第二壳层中的相互作用是重要的。氢键的第二壳层通常涉及与蛋白质主链的相互作用; 最优的AA侧链几何排列。Pr侧链构象由空间两个立体因素所决定(一是立体势垒,二是AA的位置);结构及功能的专一性。这是Pr设计最困难的问题。,一、蛋白质分子设计的分类,设计的目的主要有两个: 一是为有目的的蛋白质工程改造提供设计方案和指导性信息,如以此提高蛋白质的热、酸稳定性,增加活性,降低副作用,提高专一性等; 二是探索蛋白质的折叠机理,如简单蛋白质骨架的从头设计是研究蛋白质内相互作用
6、力的类型及本质的很好途径,也为解决蛋白质折叠问题寻找定性和定量的规律。,(一)蛋白质分子设计的层次,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在蛋白质三维结构已知基础上的分子设计 ;二是在三维结构未知的情况下,借助一级结构序列信息及生物化学性质进行分子设计工作。,(二)蛋白质分子设计的分类,在分子设计的实践中,常依据改造部位的多少将分子设计分为三类:1定点突变或化学修饰法“小改”,置换、删除或插入氨基酸,依赖分子生物技术,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方法2拼接组装设计法“中改”,当前主要从基因水平上完成,又称“分子裁剪”3从头设计全新蛋白质从基因水平上,或直接进行化学全合成,二、蛋白质分子设计的基础,在对一个天然蛋白质进行分
7、子设计时,首先要通过各种方法来获得蛋白质的三维结构信息,在此基础上利用生物信息学及计算机模拟技术确定其特定功能相关位点或结构域作为突变位点或要改变的序列区域,然后利用PCR等技术构建突变体并进行突变体的性质表征直到获得所需的蛋白质。,(一)蛋白质生物功能的多样性蛋白质作为一类生物大分子,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一个基因编码多种蛋白质一种蛋白质产生多种活性多肽一种活性多肽产生多种功能而且,在同一蛋白质分子内部,不同的肽段之间也可能存在着相互调控的现象。 Pr分子生物功能的多样性,为我们进行分子设计提供了可能。,(二)蛋白质的功能由其高级结构决定 蛋白质的功能是与其高级结构相联系的,蛋白质的生物学活性和
8、理化性质主要决定于空间结构的完整性,马肌细胞磷酸甘油酸激酶(phosphoglycerate kinase)结构域,(三)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其构象及功能的关系 1.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氨基酸顺序,决定多肽链的折叠方式和高级结构; 2.一级结构是空间构象的基础,空间构象遭破坏的多肽链只要其肽键不断,其就能恢复到原来的三级结构; 3.一级结构相似的蛋白质,大多数其基本构象及功能也相似;但关键活性部位的残基发生变化,会影响其空间构象或生理功能,例:“分子病”,(四)蛋白质的空间构象与功能活性的关系别构效应(allostery):肌红蛋白(Mb):153个AA残基血红蛋白(Hb):亚基和亚基 141个AA
9、中,只有21个位置上的AA相同,但其三维结构十分相似,(五)结构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促进蛋白质分子设计 结构生物学对蛋白质的静态空间结构研究及其动态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为蛋白质分子合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使蛋白质分子设计的目标性更加明确; 蛋白质数据库(the protein data bank, PDB):X衍射晶体结构数据、NMR实验数据。,三、蛋白质分子设计的原则,1活性设计是蛋白质分子设计的第一步,主要考虑被研究的蛋白质功能,涉及选择化学基团和化学基团的空间取向;另外,可以借助量子力学计算预测所需的催化基团。 2对专一性的设计蛋白质的功能区域可分为催化部位和底物结合部位,其专一性与底物结合
10、部位相关,因此,理解并设计化学基团与底物的专一性结合对蛋白质设计是十分重要的。,3Scaffold设计框架设计,是指对蛋白质分子的立体设计;在分子设计中,框架设计是最难的一步:例:最小的酶分子约10000 Da,但只有3个基团参与催化,还有几个基团参与与底物结合,这些基团具有特定功能的关键条件之一就是框架化。,溶菌酶结构,例如鸡蛋白溶菌酶活性分子的设计过程中,其中EFAEEAASF多肽能水解几丁质和葡聚糖,但糖苷酶活性较低。Cutte成功设计了一个具有明显的核酸酶活性的34肽,该肽可水解下列底物,但活性依次降低:polyC、polyA、polyU、polyG。其主要活性源于二聚体;而天然核酸酶
11、仅消化polyC、polyU、polyA,特别倾向于水解polyC的3端。,4疏水基团与亲水基团需合理分布不是简单的使暴露在外面的残基具有亲水性,埋藏在里面的残基具有疏水性,而是还应安排少量的亲水残基在表面,少量的亲水残基在内部。 5最优的氨基酸侧链几何排列蛋白质的侧链构象由空间两个立体因素决定:侧链构象决定于旋转每条链的立体势垒;侧链构象由氨基酸在结构中的位置决定。,四、蛋白质分子设计的程序,蛋白质分子设计是一门实验性科学,是理论设计过程与实验过程相互结合的产物,在设计过程中,计算机模拟技术和基因工程操作技术是两个必不可少的工具。,就目前的水平而言,所选择的目标均是一些残基不多(60-80个
12、AA残基)、结构简单并且具有对称性的多肽结构。,选择设计目标,序列设计,设计螺旋时,应选择象Leu、Glu等易于形成螺旋的残基;设计全结构时,应选择Val、Ile等易于形成折叠片的残基;而在设计转角时常选择Pro-Asn残基对。,第二节 基于天然蛋白质结构的分子设计,基于天然蛋白质结构的分子设计有两类 :一是进行蛋白质修饰或基因定位突变,即“小改”; 二是进行蛋白质分子裁剪拼接,即“中改”。,一、定位突变,基于天然蛋白质结构的蛋白质分子“小改”,是指对已知结构的蛋白质进行少数几个残基的修饰、替换或删除等,这是目前蛋白质工程中最广泛使用的方法,主要可分为蛋白质修饰和基因定位突变两类。,(一)定位
13、突变的设计目标及解决方法,定位突变常见的设计目标是提高蛋白质的热、酸稳定性、增加活性、降低副作用、提高专一性,以及通过蛋白质工程手段进行结构-功能关系的研究等。,Hartley等于1986年完成了一个我们所要的设计目标及解决的办法 :,热稳定性对氧化的稳定性对重金属的稳定性pH稳定性提高酶学性质,引入二硫桥,增加内氢键数目,改善内疏水堆积把Cys转换为Ala或Ser,把Trp转换为Phe或Tyr替代表面羧基,把Met转换为Gln、Val、Ile或Leu替换表面荷电基团,His、Cys以及Tyr的置换专一性的改变,增加逆转数, 改变酸碱度,(二)定位突变的种类,要进行基因定位突变,改变DNA核苷
14、酸序列,方法有很多种,如基因的化学合成、基因直接修饰法、盒式突变技术等。 根据基因突变的方式,分为以下三类: 插入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 删除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 替换或取代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 要达到基因定位突变的目的,多采用体外重组DNA技术或PCR方法。,1. 定点突变是当前蛋白质工程研究的主体2. 盒式突变 1985年Wells提出的一种基因修饰技术,一次可以在一个位点上产生20种不同氨基酸的突变体,突变的加和性原则,(三)定位突变的程序,1建立所研究蛋白质的结构模型,可以通过X射线晶体学、二维核磁共振等测定结构,也可以根据类似物的结构或其他结构预测方法建立起结构模型。,2找出对所
15、要求的性质有重要影响的位置,在改造中如何恰当地选择突变残基是一个关键问题,这不仅需要分析残基的性质,同时还需要借助于已有的三维结构或分子模型。 例如通过引入二硫键期望提高蛋白质的稳定性,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怎样选择合适的突变位点。蛋白质中的二硫键具有一定的结构特征,随机选择突变位点引入二硫键会给整个分子带来不利的张力,不但不会提高蛋白质的稳定性,反而会降低蛋白质的稳定性。,3预测突变体的结构,根据所选定的氨基酸残基位点及突变后的氨基酸种类,利用相关软件进行突变体的结构预测,将预测的结构与原始的蛋白质结构比较; 利用蛋白质结构-功能或结构-稳定性相关知识及理论计算预测新蛋白质可能具有的性质; 同时利
16、用能量优化及蛋白质动力学方法预测修饰后的蛋白质结构,以修正所选择的氨基酸位点和突变后的氨基酸种类。,4构建突变体,获得突变体蛋白,依据所设计好的突变,利用化学合成或PCR等方法构建突变体。进行基因测序验证突变体后,将突变体进行表达,纯化蛋白质,获得所设计的新蛋白质。,5突变体蛋白质的检验,测定新蛋白质的序列、三维结构、稳定性、催化活性等,并与对应的天然蛋白质进行比较,检验突变设计的效果,同时进一步修正设计方案。要想得到预期的蛋白质,可能需要经过几轮的循环实验才行。,蛋白质中功能残基的鉴定,突变方法鉴定突变功能残基,利用蛋白质同源性鉴定突变功能残基,(四)蛋白质中功能残基的鉴定,根据结构信息确定
17、残基的突变,1根据结构信息确定残基的突变,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 Alan Fersht和GregWinter等测定了酪氨酰-tRNA合成酶突变体的三维结构,通过分析该酶的Cys35被结构相似的丝氨酸所取代后的结构,发现Cys35可能与酪氨酰腺苷酸中间体中的3羟基形成氢键,突变效应降低了酶的活性,证实了Cys35在结合腺苷酸部分的作用。,2突变方法鉴定突变功能残基,通过引进另外一种突变来检测随机突变技术 删除分析及连接片段扫描突变,3. 利用蛋白质同源性鉴定突变功能残基,高度保守的残基与同源蛋白的共同功能以及维持结构有关,这些残基常作为突变及功能进化的候选基因;非保守残基是分析的靶位点,特别是对于
18、专一性研究;探测突变蛋白质的结构整体性质,以鉴定突变残基。,(五)定位突变的应用,目前集中在对具有明显生物功能的天然蛋白质分子加以改性,如胰岛素。RNase T1的结构改造是分于设计中的一个成功实例:T1核糖核酸酶含有104个氨基酸残基,这个天然酶有两对二硫键(Cys2-Cys10,Cys6-Cys100,日本大阪大学的Niskikawa等人在Tyr24和Asn84位引入第三个二硫键,建立了RNase T1S突变体,其热稳定性增加,在55保留70%的活性,而野生型的仅有10%的活性。,T4噬菌体溶菌酶包含164个AA,Gassner和Matthews对其研究的结果证明,在该酶结构中不存杂二硫键
19、,只有Cys54和Cys97两个半胱氨酸残基。Matthews通过分子设计引入3对二硫键,其中5个Cys均是由突变而来,实验证明突变体比天然蛋白质更为稳定。,二、蛋白质分子拼接,小的蛋白质分子,有些只有一个结构域,如蝎毒、蛇毒、蜘蛛毒素等多肽类神经毒素;有的由多个结构域组成:例如,有一种和癌症的发病有关的癌胚抗原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是由七个大小和形状都非常相似的结构域拼接构成的,各结构域之间由柔韧性较大的“铰链”片段相连。研究发现,癌胚抗原的这种多结构域特征有利于它所起的细胞识别和粘合作用。丙酮酸激酶的分子则有四个完全不同的结构域组成。,蛋白质的立体结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蛋白质 分子 设计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71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