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基本原理ppt课件.ppt
《美学基本原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基本原理ppt课件.ppt(1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美学基本原理,美与美学,发现于英国诺福克的西托福茨的几十万年前的手斧,它的制作颇为细心,为的是在它的中央保存一块海菊蛤的化石贝壳,(审)“美”令人愉快,美学让人望而生畏,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都不会拒绝美!但在美学面前,大家的反映就会不一致了,从中可能看不出多少令人愉悦的成分。,(审)美不等于美学,人人知道美,很少人知道美学;人人追求美,很少人向往美学。 所有的文化都知道美的存在,都有大量谈论美的内容,但只有西方文化产生了美学,或者说只有西方文化用美学的形式来谈论美。,美和审美是属于全人类的,但美学确实是西方的,或者说学科意义上的美学是从西方文化中产生出来的。,审美意识、美学思想与美学,审美意识
2、:指的是尚不成熟、不自觉或不清晰的有某种审美追求的意识,它往往没有获得系统性的表述,或者仅仅通过审美实践活动体现出来。美学思想:比审美意识更进一步,它是思想主体较自觉地对艺术、美或相关问题进行思考的成果。它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自觉的、有一定系统性、理论性的思考,其理论表述也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追求。不过,美学思想尚未对审美现象作整体或独立的思考,未有对审美现象独立的整体性的表述。在思想史上,它或以哲学的形式出现,或以文艺评论、创作思想的形式出现。美学:则是有意识地对审美现象作整体性、系统性思考所获得的系统理论,绝大多数这种思考,会自觉地自称“美学“,美学的诞生,1750年,鲍姆加登系统地提出了“感
3、性学”的构成“感性学”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美学”也正因为此,他被称为“美学之父”,也被公认为“美学”学科的创立者,(审)“美”何以在西方成为“美学”?,1、源于古希腊人的对事物本质的追求,是西方文化使(审)美形成“美学”的最早和最重要的基础。 2、古希腊人对人的心理所作的几何学式的知、情、意的划分(知,研究真,与之相应的是逻辑学;意志与善相关,与之对应的是伦理学;情感与美相关,与之对应的美学) 3、在古希腊人看来,各门艺术具有统一性。在古希腊,艺术和技术是不分的。,在美成为美学的变化中,实际上包含三个深刻的问题:一是西方文化特殊的思维方式催生了美学,二是西方文化的全球化和优势地位使得美学成为一种
4、世界性的学问,三是我们现在实际上是在用西方文化(美学)的话语来解释所谓的民族文化或者是民族的审美特性。,关于“美学”课程的学习,(一)美学课程学习的意义与价值 “美学”是一门较为抽象且理论涵盖面大的学科,但美学所具有的思想高度则决定着我们一旦掌握它,一旦学会进行美学思考,或从美学角度来观察文学现象与世间百象,就会不知不觉中进入一个崭新的思想境界。,(二)美学课程学习的要求 1、以一本教材为主,适当地吸收参看其他美学原理书籍,以此来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问题。 2、不局限、不满足于教材内容的学习,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阅读范围,掌握较新的学术动态。,参考书目,(1)刘叔成、夏之放:美学基本原理,上海人
5、民出版社,2010。(2)杨辛、甘霖: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1983。(3)朱立元: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朱立元主编:现代西方美学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杨辛、甘霖美学原理,刘叔成、夏之放美学基本原理,3、树立“史”的意识,对中西方美学简史的发展脉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4、一定要专心认真读经典著作,并适当作一些读书笔记。开始很可能会感觉困难,但一定要努力去做。5、教材中涉及的一些专著(注释),最好尽可能找来翻阅了解。 6、还要求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第一章 绪论(美学的历史与学科定位),第一节 既古老而又年轻的美学,一、中国美学思想发展线索1、对具体的美的事物的欣赏2、语
6、言及文字中出现了“美” 许慎说文:“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3、观念上的概括和辨析 “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国语楚语),一、西方美学研究的历史早在前6世纪末,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就认为美在于“对立因素的和谐的统一”。本体论阶段:代表思想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朗吉弩斯、普洛丁、奥古斯汀、托马斯阿奎那等。文艺复兴,美学研究逐渐转入认识论阶段。1750,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美学第一卷出版,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康德、黑格尔美学代表德国古典美学的最高成就,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贡献19世纪
7、中叶,西方美学经历了由“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的历史转型。20世纪美学反传统:反传统形而上学与反理性主义,由此形成了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美学。,第二节 美学研究的对象,一、美学史上的主要观点: 1、美学研究美柏拉图:提出“美是什么?” 区分了“美”和“美的”。他研究的就是美的本体。,2、美学研究艺术黑格尔:美学是“艺术哲学”,是“美的艺术的哲学”。3、美学研究美感、人的审美心理。鲍姆嘉通:“美学的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立普斯“移情说”,二 、美学教材中的几种观点1、 美学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美的创造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刘书成、夏之放美学原理)2、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
8、术美的科学。(杨辛美学原理)疑问:一方面人们努力把美学与艺术理论区分开来,另一方面在为美学划界时,又都靠在艺术身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矛盾。,3、美学是对现实中以艺术活动为典范(重点)的审美活动进行思考、解释的学说与理论。美学应把握审美活动与审美关系,并在这种活动和关系中来理解审美经验、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艺术活动还有“美”的观念或价值。(朱立元美学)总之,美学的对象不外乎:静态:美美感艺术动态:审美关系审美活动,第三节 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美学与哲学 美学曾隶属于哲学,它包容在哲学之中,作为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哲学研究物质与精神、思维与存在的问题,美学研究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的关系。二
9、、美学与伦理学 伦理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是道德关系,基本范畴是善;美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是审美关系,基本范畴是美三、美学与心理学 审美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研究美学必然涉及心理学范畴;心理学研究人的一般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四、美学与艺术理论的关系 大量的艺术论著包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艺术理论丰富美学思想;美学研究艺术美,还要研究自然美、社会美等其他领域,此外美学只研究艺术美问题,不研究艺术的其他具体问题。,第四节 美学研究的方法,1、美学的研究方法是多元的2、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即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一编,第二章 美的本质与特性,第一节 一个难解的理论之谜,一、“美
10、在形式”说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同事物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均衡、对称、比例、和谐、多样统一分不开。 荷迦兹“波浪线和蛇形线” 克莱夫贝尔“一种有意味的形式”,针对法国19世纪末期后印象派艺术风格而提出的关于“艺术”的见解。,二、“美在理念”说 1、柏拉图:理念是真正的实在的美,美的理式具有永恒性、绝对性、先验性和单一性;具体事物分有美的理式。理式世界最真实 模仿现实世界不真实 模仿艺术世界“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 2、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和柏拉图的理式的不同:,三、“美在典型”说 苏格拉底:“从许多人物形象中把那些最美的部分提炼出来,从而使所创造的整个形象显得极其
11、美丽”。 孟德斯鸠:“美的研究就是大多数眼睛都像它那副模样的”。,四、“美在主观”说 认为美是由人的心灵主观决定的五、“美在关系”说 狄德罗认为对美的本质的把握应着眼于事物内部的关系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 实在的关系 “实在的美”,又称为“在我身外的美”。 察知的关系 “见出的美”,又称为“与我有关的美”。 虚构的关系 虚构的美, 实际是艺术家创造的艺术 作品的美。,六、 “美在生活”说 把美同人类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一切美的事物都不能脱离人类社会生活,凡是有益于人们生活的东西,符合人类生活要求的东西,或者能够显示出生活以及使人们想起生活的东西,都是美的。,七、反本质主义
12、讨论 1、语言分析学派 语言分析学派认为,美的本质问题是无意义的假命题美的事物存在家族相似的关系,不存在一种共同的本质。 2、存在论哲学 海德格尔认为,美的本质只能领会,不能言说。 3、现象学 悬置“美的本质”问题 4、解构主义 消解“美的本质”问题,第二节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一、审美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 1、离开人类社会,自然界事物无美丑之分 2、美必须依赖人类社会而存在二、美与人的本质力量 1、 黑格尔说:“人还通过实践的活动来达到为自己(认识自己),因为人有一种冲动,要在直接呈现于他面前的外在事物之中实现他自己,而且就在这实践过程中认识他自己。人同外来改变外在事物来达到这个目的,
13、在这些外在事物上面刻下他自己生活的烙印,而且发现他自己的性格在这些外在事物中复现了。”,2、如何理解人的本质 (1)第一次提升:从人与动物的区别看,人的本质在于自由自觉的主体性。 “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1)自觉:人有 强烈的自我意识, 意识到自己的需 要、价值等。 2)自由:人能按 照客观规律办事, 满足自身需要。,“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
14、即已观念地存在着。”,(2)第二次提升:从人与人的关系上看,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小结: 从物种关系上说,人所进行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可以认识和把握客观必然性从而获得合规律性的自由“求真”;从社会关系上说,则是在社会进步理想的指引下,通过不断改造阻碍历史前进的现实关系,以促进人类社会向合目的性方向发展“向善”。 当人类的本质力量在实践过程及其成品中感性地显现出来,并且得到人们的观照、引起人们感情上的愉悦时,人与客观对象之间的审美关系也就客观必然地形成了。,三、美与感性显现 1、美是一种感性存在 (1)美
15、存在于感性形式中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东家之子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若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2)不能把美归结为单纯的形式,2、美必然具有令人动情的感染力3、美的感性形态是流动的、新颖的,第三节 美的价值本质,一、审美属性是一种价值属性二、审美价值的根源在社会实践,第三节 美的价值本质,一、审美属性是一种价值属性1、价值表示事物的属性对人的需要的满足 真认识关系 善功利关系 美审美关系2、审美价值的特殊性:对象事物的审美属性能够引起人们对自身
16、的肯定,从而获得情感愉悦。这种审美价值既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又需要通过审美主体的欣赏而显现出来。,二、审美价值的根源在社会实践1、美的规律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任何物种的尺度 客观规律 自由 合规律 真 美的规律 内在固有的尺度 人的主体性 自觉 合目的 善,三、美与真、善、丑的关系 1、美与真、善的关系。 (1)真: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规律性,即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绝对价值其负价值:假真与美的关系:凡是美的东西都是真的,都符合客
17、观规律性。而真作为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和作为科学认识的对象,自身无所谓美丑,只有当客观规律不仅为人认识,且被运用于改造世界的活动,它的感性具体的存在形式成为人的能动创造的活动所必须掌握的东西,并成为对这种活动的肯定时,真具有美的意义。,(2)善:是符合人类社会进步发展需要的社会规范,既社会功利价值。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是相对价值。其负价值是:恶美与善的关系:一般来说,实践符合人的目的是善,而美以善为前提,是在合目的的实践活动过程或结果上表现出来的对人改造世界的能动的创造性、智慧、才能、力量的现实的肯定。善与人的功利目的相连,表现为欲望、利益等,而美则与功利目的没有直接联系。,(3)美与真、善
18、的统一。 1)真、善是美的基础,是美的本质的内在成分,没有真、善就没有美。 2)美是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的统一 3)真、善本身并不等于美。 4)美不同于真、善的特殊性主要有: A、形象性:真、善本身是抽象的客观规律或社会规范,美必须是生动的感性形象。 B、感染性:抽象的真、善主要唤起人的理性思考,美的形象唤起的主要是人的情感体验。 C、间接的社会功利性:真、善直接触及人的利益,美与人的利益的联系是间接的。,2、美与丑的关系 (1)丑是美的负价值 1)丑与假相联系 2)丑与恶相联系 3)丑是感性形象,而非抽象概念 4)丑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2)美与丑总体而言是对立统一的,互相依存又可相互转
19、化。 (3)丑在一定条件下有审美价值。,3、审美价值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1)相对性 审美价值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将其随着时间、空间的发展,呈现出的变化或者有限性称之为审美价值的相对性。 1)主体属性、心理感受或选择 2)历史发展 (2)绝对性 审美价值的永恒性。事物之所以美,主要取决于它自身具有美的特点,符合美的规律,这就是绝对性的方面。 (3)美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第三章 美的形式与形式美,第一节 美的内容与形式,一、美的形式离不开内容 “美在形式”说孤立地从美的形式方面看问题,割断了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因而无法解释表现着同一形式规律的事物为什么有的是美的,有的却是丑的。
20、美绝不仅限于形式,它有内容,又有形式,是内容与形式的对立统一。 黑格尔“具体理想”的思想,二、内容与形式 1、内容 指构成事物的内在要素的总和,包括事物的内在矛盾运动以及由这些矛盾运动所决定的事物的属性、运动过程、发展趋势等。 2、形式 指内容诸要素的结构方式和表现形态,即事物矛盾运动的存在方式及其外部风貌。 1)内在形式:指内容各要素的内部结构的排列方式 一旦变动直接改变内容。 2)外在形式:与内部结构相关联的外部表现形态。 一旦变动,不会改变内容,只会影响内容的表达。,第三章 美的形式与形式美,第二节 形式美的构成,一、构成形式美的自然物质属性 (一)色彩 1、波长较长引起扩张反应,波长较
21、短引起收缩反映。,2、冷与暖,暖色:邀请我们接近冷色:把我们推开,3、色彩的表情性,关羽,荆柯,后羿,红脸:表示忠诚,有血性,(二)形体 1、点,2.线粗线和细线,歌川广重大桥骤雨,凡高摹本,3.面三角形,埃菲尔铁塔,正方形,埃菲尔铁塔,4、声音(1)音乐的表情性(2)如何认识嵇康声无哀乐论中的观点二、构成形式美的物质材料的组合规律1、匀称和比例,4、声音(1)音乐的表情性(2)如何认识嵇康声无哀乐论中的观点二、构成形式美的物质材料的组合规律1、匀称和比例,2、对称与均衡,3、对比与调和,类似色,互补色,第三节 形式美的产生与发展,一、格式塔学派完形论 大脑“采用直接而统一的方式把事物知觉为统
22、一的整体而不是知觉为一群个别的感觉”,“有尽可能把图形看成完好图形的趋向”。,二、 “同形同构”或“异质同构” 1、外在世界对象物的物理的力与人的内在世界的心理的力在结构图式上有“同形同构”或“异质同构”关系,因而,当某种外在事物形式的力的结构图式传达到人的大脑时,与大脑电化学力场中某种力的结构图式相互对应,引起大致相同的电脉冲传递,使人的内在情感与外在事物形式合拍一致,于是主体产生审美愉快,客体成为审美对象。 2、同形论不同于移情说 人并不是把自己的情感移植到外物身上,而是外物的运动和形状本身就是一种表现,它们表现了某种人类情感。,塞尚坐在黄色椅子里的塞尚夫人,画面上主要的力:上升之力向右前
23、方的力向下的重力互相平衡的合力之稳定,第四章 现实美,第一节 现实美的地位与意义,一、现实美的地位及其与艺术美的关系 1、作为客观存在形态的现实美,是美的最基本的领域。现实美出现在前,艺术美创造在后。 2、从现实美与艺术美的关系看,现实美是艺术美产生的基础和源泉。,3、从审美活动的实际情况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接触最多的,也是现实生活中的美。 4、如何看待大众文化体现的生活(现实)与艺术融合的现象。 1)首先应该肯定,生活与艺术走向融合的趋向是符合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进步倾向。 2)目前正在流行的大众文化,只是在有限的意义上代表了人类文化走向。它还远不是真正的艺术走向大众的理想状态。 3)生活和艺
24、术融合的趋向,并不意味着生活等同于艺术,或者用生活来代替艺术,也就是说,它并没有消除生活与艺术、现实美与艺术美之间的客观界限,它恰好提供了生活与艺术二者在比较和斗争中互相促进、不断提高的有效途径。 4)在人类进入自由王国之前,生活与艺术融合或合流,只能是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限度内的融合。,第二节 社会美,一、社会美的范围及其特征 1、社会美的范围 实践活动的美,实践成果的美,实践主体的美 2、社会美的特点 (1)与社会实践密切联系 (2)有明显的社会功利性 (3)与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联,二、社会实践主体人的美 1、形体美 (1)身材相貌的美首先属于自然美基本标准:健康(健美)有明显社会性、历史性
25、主要表现为形式美,(2)姿态动作美 (3)修饰美 (4)风度、气质美是一种综合美以内在知识、修养、人格为基础,2、人格美 人的内心世界的美,具体讲是人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方面的美,也称心灵美。 (1)内容:品德、情操 (2)表现:人际关系 (3)核心:进步的、积极的人生观 3、人的外表美和精神美的关系 (1)二者相互区别。外表美是外在的,侧重形式美;精神美是内在的,侧重内容的美。 (2)二者相互联系。精神美决定外表美。精神美又依靠人的外表、行动来显现。,第三节 自然美,一、自然美 最常见的一种美的现象形态,是指客观世界中自然物或自然现象的美,即能够引起审美愉悦的自然物的生动形象。包括无机物的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美学 基本原理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71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