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八、识读球阀装配图ppt课件.ppt
《项目八、识读球阀装配图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八、识读球阀装配图ppt课件.ppt(8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项目八、识读球阀装配图,情景引入,球阀立体图和装配图如图所示,准确识读轴承座装配图。,情景引入,球阀立体图和装配图如图所示,准确识读轴承座装配图。,相关知识,一、装配图的作用1.对于设计者,通过装配图来表达机器或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对于制造者,要根据装配图将零件组装成完整的部件或机器。3.对于使用者,通过装配图了解机器或部件的性能、工作原理、使用和维修的方法。二、装配图的内容1.一组视图用一组视图表达机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零件间的装配关系、连接方式,以及主要零件的结构形状。2.必要的尺寸用来标注机器或部件的规格尺寸、零件之间的配合或相对位置尺寸、机器或部件的外形尺寸、安装尺寸以及设计时确
2、定的其它重要尺寸等。3.技术要求说明机器或部件的装配、安装、调试、检验、使用与维护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一般用文字写出。4.序号、明细栏和标题栏在装配图中,为了便于迅速、准确地查找每一零件,对每一零件编写序号,并在明细栏中依次列出零件序号、名称、数量、材料等。在标题栏中写明装配体的名称、图号、比例以及设计、制图、审核人员的签名和日期等。,相关知识,三、识读装配图的方法与步骤1. 识读装配图的要求(1)了解装配体的名称、用途、性能、结构和工作原理。(2)读懂各主要零件的结构形状及其在装配体中的功用。(3)明确各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连接方式,了解装拆的先后顺序。2.识读装配图的方法与步骤(1)概括了解
3、从标题栏中了解装配体的名称和用途。从明细栏和序号可知零件的数量和种类,从而略知其大致的组成情况及复杂程度。从视图的配置、标注的尺寸和技术要求可知该部件的结构特点和大小。(2)了解装配关系和原理分析部件中各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并读懂部件的工作原理。(3)分析零件,读懂零件结构形状利用装配图特有的表达方法和投影关系,将零件的投影从重叠的视图中分离出来,从而读懂零件的基本结构形状和作用。(4)分析尺寸,了解技术要求装配图中标注必要的尺寸,包括规格(性能)尺寸、装配尺寸、安装尺寸和总体尺寸。其中装配尺寸与技术要求有密切关系,应仔细分析。,项目实施,一、概括了解装配图的名称是球阀。阀是管道系统中用来启闭
4、或调节流体流量的部件,球阀是阀的一种。从明细栏可知球阀由13种零件组成,其中标准件两种。按序号依次查明各零件的名称和所在位置。球阀装配图由三个基本视图表达。主视图采用全剖视,表达各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左视图采用拆去扳手的半剖视,表达球阀的内部结构及阀盖方形凸缘的外形。俯视图采用局部剖视,主要表达球阀的外形。二、了解装配关系和原理分析部件中各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并读懂部件的工作原理,是读装配图的重要环节。球阀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装配图所示阀芯的位置为阀门全部开启,管道畅通。当板手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时(图中双点画线为扳手转动的极限位置),阀门全部关闭,管道断流。所以,阀芯是球阀的关键零件。下面针
5、对阀芯与有关零件之间的包容关系和密封关系作进一步分析。1.包容关系阀体1和阀盖2都带有方形凸缘,它们之间用四个双头螺柱6和螺母7连接,阀芯4通过两个密封圈定位于阀体空腔内,并用合适的调整垫5调节阀芯与密封圈之间的松紧程度。通过填料压紧套11与阀体内的螺纹旋合将零件8、9、10固定于阀体中。2.密封关系两个密封圈3和调整垫5形成第一道密封。阀体与阀杆之间的填料垫8及填料9、10用填料压紧套11压紧,形成第二道密封。,项目实施,三、分析零件,读懂零件结构形状球阀的阀芯,从装配图的主、左视图中根据相同的剖面线方向和间隔,将阀芯的投影轮廓分离出来,结合球阀的工作原理以及阀芯与阀杆的装配关系,从而完整想
6、象出阀芯是一个左、右两边截成平面的球体,中间是通孔,上部是圆弧形凹槽。四、分析尺寸,了解技术要求球阀装配图中标注的装配尺寸有三处: 50H11/h11是阀体与阀盖的配合尺寸; 14H11/c11是阀杆与填料压紧套的配合尺寸; 18H11/c11是阀杆下部凸缘与阀体的配合尺寸。为了便于装拆,三处均采用基孔制间隙配合。此外,技术要求还包括部件在装配过程中或装配后必须达到的技术指标(如装配的工艺和精度要求),以及对部件的工作性能、调试与试验方法、外观等的要求。,一、装配图的规定画法,1.接触面和配合面的画法 两个零件的接触表面或有配合关系的工作表面,其分界处规定只画一条线。不接触或没有配合关系时,即
7、使间隙很小,也必须画出两条线。,拓展知识,一、装配图的规定画法,2.零件剖面符号的画法1) 在剖视图中,相邻两零件的剖面线方向应相反;或者方向一致,但间隔不同,如图12-2所示的机座、滚动轴承和端盖的剖面线。但是,同一个零件,在不同视图中的剖面线应该保证方向相同、间隔相同。当断面的宽度小于2mm时,允许以涂黑来代替剖面线,如图12-2中的垫片的画法。,拓展知识,一、装配图的规定画法,2) 对于紧固件(如螺钉、螺栓、螺母、垫圈、键、销等)、轴、连杆、手柄、球等实心件,当剖切平面通过其轴线或对称面时,则这些零件都按不剖绘制,如图12-2中的轴、螺钉、螺母、键和垫圈等画法。但必须注意,当剖切平面垂直
8、于这些零件的轴线剖切时,则在这些零件的剖面上应该画出剖面线。,拓展知识,二、装配图的特殊表达方法,1.拆卸画法 在装配图的某一视图中,为了表示某些零件被遮盖的内部构造或其他零件的形状,可假想拆去一个或几个零件后绘制该视图。如图12-3a是一个滑动轴承部件;图12-3b是滑动轴承的装配图,其主视图、左视图采用了半剖方法,表达该部件的内、外形状及装配关系;俯视图左右对称,其右边采用了拆卸画法,即拆去轴承盖等零件,以表达该部件的内部形状。,拓展知识,二、装配图的特殊表达方法,2.沿结合面剖切画法 为了表达部件的内部结构形状,可采用沿结合面剖切画法(一般是在盖处的结合面剖切)。如图12-4所示是转子液
9、压泵装配图,其中右视图“AA”,即是沿结合面剖切而得来的剖视图。这种画法,零件的结合处不画剖面线,但剖切到的其他零件,如“AA”右视图中的螺钉等零件仍需要画出剖面线。,拓展知识,二、装配图的特殊表达方法,3.单独表示某个零件 在装配图中,当某个零件的形状未表达清楚,该结构又对理解装配关系有影响时,可单独画出该零件的某一视图。如图12-4转子液压泵中的泵盖,采用B向视图单独表示其形状。此时,一般应在视图的上方标注零件名称及投影符号。,拓展知识,4.假想画法 在装配图中,为了表示与本部件有装配关系但又不属于本部件的其他相邻零、部件时,可用双点画线画出相邻零、部件的部分轮廓,如图12-5所示的车床导
10、轨。 当需要表示运动零件的运动范围或极限位置时,也可用双点画线表示运动零件在极限位置的轮廓,如图12-5、图12-6所示的手柄。,图12-5车床导轨(假想画法),图12-6表示运动零件的极限位置,二、装配图的特殊表达方法,拓展知识,5.夸大画法 在装配图中,对于薄的垫片、簧丝很细的弹簧、微小的间隙等,为了表达清楚,可将它们适当夸大画出。6.展开画法 在装配图中,当很多轴的轴线不在同一平面时,为了表达各轴上零件的装配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传动路线,可假想按传动顺序沿各轴线剖切,再依次展开在一个平面上画出其剖视图,并在该视图上方标注“展开”,如图12-7所示。,二、装配图的特殊表达方法,拓展知识,图1
11、2-7交换齿轮架(展开画法),二、装配图的特殊表达方法,拓展知识,三、装配图的简化画法,对于装配图中若干相同的零件组,如螺栓联接件等,可仅详细地画出一组或几组,其余的组件只需用点画线表示其装配位置即可,如图12-8中的螺钉。2) 装配图中的滚动轴承允许按规定画法只画一半,而另一半则采用图12-8所示的简化画法表示。,拓展知识,三、装配图的简化画法,3) 在装配图中,当剖切平面通过 某些标准件的轴线(如油杯、 油标、管接头等),且该部件 已经在其他视图中表达清楚 时,则可以只画外形。4) 在装配图中,零件的工艺结构 如倒角、圆角、退刀槽等允 许不画。,拓展知识,四、装配图的视图选择,1.主视图的
12、选择确定部件的安放位置。一般部件的主视图是将部件按工作位置自然放置;有时 则将主要轴线或主要安装面放成水平位置。2) 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向。确定主视图的投射方向时,应使主视图最能充分地反映机器或部件的装配关系、工作原理、传动路线及主要零件的主要结构。在不能同时反映时,则应经过比较,选择最能反映上述内容的视图作为主视图,重点应放在反映装配关系上。2.其他视图的选择 其他视图主要是补充表达在主视图中没有表达清楚或表达不够清楚的地方。有时也要考虑读图的方便,适当地增补视图,使每个视图都有一个表达重点。具体选择时要考虑以下几点:1) 尽可能选用基本视图及在基本视图上取剖视(包括拆卸画法、沿结合面剖切画
13、法等)来表达在主视图中尚未表达的内容。2) 在完整、清晰、正确表达机器或部件的前提下,视图数目应尽量少。因此,选择方案时,应避免过于分散零碎的方案。,拓展知识,四、装配图的视图选择,1.规格或性能尺寸,2.装配尺寸,3.安装尺寸,4.外形尺寸,5.其他重要尺寸,装配图的零件序号和明细栏,一、序号的编排方法与规定,1) 将装配图上各零件按一定的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进行编号。2) 装配图上相同的零件只编写一个序号,而且只标注一次。图中的标准组件,如油杯、 滚动轴承等可看作是一个整体,只编写一个序号。3) 序号应该注写在视图轮廓线的外边,其方法是先在要标注的零件上画一个实心圆 点,然后自圆点起点用细实线
14、画一条指引线,在指引线的端部用细实线画一条水平 线或一个圆,在水平线上或圆内写零件序号,如图12-10a所示。4) 指引线相互不能相交,当指引线通过剖面线的区域时,指引线不能与剖面线平行。 必要时,指引线可以画成折线,但只允许弯折一次,如图12-10b所示。,a) b)图12-10序号的编写形式,装配图的零件序号和明细栏,一、序号的编排方法与规定,5) 一组紧固件以及装配关系清楚的零件组,可以采用公共指引线,其形式如图12- 11所示。,a) b) c) d) e) 图12-11公共指引线序号的编写形式,装配图的零件序号和明细栏,一、序号的编排方法与规定,6) 同一装配图中编注序号的形式应一致
15、,且序号要按水平或垂直方向排列整齐,按 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排列均可,如图12-12a所示。7) 装配图中的标准件可以与非标准件同样地编写序号,也可以不编写序号,而将标 准件的数量与规格直接注写在指引线的水平线上,如图12-12b所示。,a) b) 图12-11序号的排列方式 a) 所有零件编写序号 b) 标准件不编写序号,装配图的零件序号和明细栏,二、标题栏和明细栏,标题栏和明细栏应该配置在装配图的右下角处。明细栏是装配图中全 部零件的详细目录,应画在标题栏上方,零(组)件序号应自下而上按顺序 填写。当地方不够时,可以将其余部分分段移到标题栏的左边。2) 在特殊情况下,零件的详细目录也可以
16、不画在装配图中,而将明细表作为 装配图的续页单独编写在另一张A4图纸上。单独编写时,序号应由上向 下按顺序填写。,装配图的零件序号和明细栏,二、标题栏和明细栏,3) 明细栏的内容和格式可参照 GB/T 10609.21989的有关规 定,如图12-13所示。制图作业中 的明细栏建议按图12-14所示的 格式绘制。,图12-13标准装配图标题栏、明细栏的格式,图12-14作业用装配图标题栏、明细栏的格式,常见的装配工艺结构和装置,一、装配工艺结构,如图12-15所示,两个零件在同一方向上只能有一对接触面,这样既可以保证 接触面达到良好的接触,又便于零件的加工。,a) b) c)图12-15同一方
17、向上接触面的数量,常见的装配工艺结构和装置,一、装配工艺结构,2) 如图12-16所示,两个配合零件的接触面的转角处应做出例角、圆角或凹槽,保留一定间隙,以保证两接触面紧密接触。,a) b) c)图12-16两件转角处的结构,常见的装配工艺结构和装置,二、部件上常见的装置,1.防松装置1) 双螺母锁紧:主要依靠两螺母在拧紧后,螺母之间产生轴向力,使螺母牙与螺栓牙之间的摩擦力增大而防止螺母自动松脱。,2) 弹簧垫圈锁紧:当螺母拧紧后,垫圈受压变平,依靠这 个变形力,使螺栓牙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以及垫圈开口 刃阻止螺母转动而防止螺母松动。,常见的装配工艺结构和装置,二、部件上常见的装置,1.防松装置3
18、) 用开口销防松:开口销装在螺栓的孔和槽形螺母的槽中,所以开口销直接锁住六角槽形螺母,使之不能松脱。,4) 用止动垫片锁紧:螺母拧紧后,将止动垫片 的止动边弯倒在螺母的一个面和零件的 表面上,即可锁紧螺母。,常见的装配工艺结构和装置,二、部件上常见的装置,1.防松装置5) 开缝圆螺母锁紧:拧紧圆螺母上的螺钉,使螺母上的开缝靠紧,起防松作用。,常见的装配工艺结构和装置,二、部件上常见的装置,2.滚动轴承的固定、间隙调整及密封装置的结构滚动轴承的固定: 1) 用轴肩固定:如图a所示,用台肩和轴肩固定轴承的内、外圈。 2) 用弹性挡圈固定:如图b所示,轴承的内圈用弹性挡圈固定;轴承的外圈用轴 承端盖
19、固定。弹性挡圈和轴端环槽的尺寸,可根据轴的直径,从有关手册中 查取。,常见的装配工艺结构和装置,二、部件上常见的装置,2.滚动轴承的固定、间隙调整及密封装置的结构滚动轴承的固定:,3) 用轴端挡圈固定:如图12-19所示,轴端挡圈是标准件。为了使挡圈能够压紧 轴承内圈,轴颈的长度要小于轴承的宽度,否则挡圈起不了固定轴承的作用。,图12-19用轴端挡圈固定轴承内圈a)轴承固定b)轴承端盖,常见的装配工艺结构和装置,二、部件上常见的装置,2.滚动轴承的固定、间隙调整及密封装置的结构滚动轴承的固定:,4) 用圆螺母及止退垫圈固定:如图12-20所示,圆螺母及止退垫圈均为标准件。 圆螺母外边有四个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项目 球阀 装配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70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