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黏剂化学氨基树脂胶粘剂ppt课件.ppt
《胶黏剂化学氨基树脂胶粘剂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胶黏剂化学氨基树脂胶粘剂ppt课件.ppt(1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Chapter 3 Amino Resin Adhesives,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氨基树脂:是指带有氨(-NH2或-NH)基团的化合物(如尿素、三聚氰胺、硫脲和苯胺等)与醛类(主要是甲醛)反应所生成的合成树脂的总称。虽然曾经对许多种酰胺和氨基类化合物进行过研究,但只有尿素和三聚氰胺具有实用价值。主要用于胶接木质材料。,本章要点1、脲醛树脂(UF)胶粘剂、三聚氰胺甲醛(MF)树脂胶粘剂的优缺点;2、UF、MF合成原理与工艺控制;3、UF、MF性能影响因素;4、改性方法。特别是脲醛树脂胶粘剂耐老化性、耐水性、游离甲醛含量(胶接制品的甲醛释放量)方
2、面的改性方法。,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3.1 脲醛树脂胶黏剂(UF) 3.1.1 概述 3.1.2 合成脲醛树脂的原料 3.1.3 脲醛树脂形成原理 3.1.4 影响脲醛树脂形成和性能的因素 3.1.5 脲醛树脂的合成 3.1.6 脲醛树脂的调制 3.1.7 脲醛树脂胶黏剂的改性,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3.2 三聚氰胺树脂胶黏剂(MF) 3.2.1 概述 3.2.2 合成原料 3.2.3 树脂形成原理 3.2.4 影响三聚氰胺树脂形成和质量的因素 3.2.5 三聚氰胺树脂合成工艺3.3 三聚氰胺-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MUF),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3.1 脲醛树脂胶黏剂 Urea-Fo
3、rmaldehyde Resin Adhesives,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3.1.1 概述,概念脲醛树脂胶黏剂(Urea-Formaldehyde Resin Adhesives,简称UF胶)是尿素与甲醛在催化剂(碱性或酸性催化剂)作用下,缩聚而成的初期脲醛树脂;使用时,在高温、固化剂或助剂作用下,形成不溶、不熔的末期脲醛树脂。,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首次合成:1844年,B. Tollens工业生产:1929年,IG公司用于胶接木材,作为胶合板和刨花板生产用胶黏剂此后:迅速发展,木材工业用量最大的胶,是人造板生产的主要胶种。我国:1957年开始工业化生产,1962年成为胶合板生产的主要
4、胶黏剂,目前已成为我国人造板生产的主要胶种。,发展历史,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生产概况消费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在发达国家,UF胶的生产厂一般独立于木材加工厂。生产专业化水平高,能力大,产品质量好,品种多。而我国约有80%的UF胶还是由木材加工企业自产自用,只有约20%是由化工企业生产。UF胶的生产高度分散,专业水平低,产品质量差,特别是游离甲醛含量高,污染严重。,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由于含有大量的羟甲基和酰胺基,能溶于水,有较好的胶接性能;可室温或加温100以上很快固化;与PF相比,固化后胶层无颜色,不污染制品;胶接强度比动、植物胶高;毒性较小,但固化时会放出刺激性的甲醛;制造容
5、易、价格便宜;耐光性好,较耐老化;工艺性好,使用方便;脆性大,固化过程易产生内应力引起龟裂;耐水性和胶接强度低于酚醛树脂胶。,脲醛树脂胶黏剂的特性,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脲醛树脂胶黏剂的分类(2种),按胶黏剂的形态分类:,液状:固体含量3065%,贮存26个月,粉状:液体树脂胶经喷雾干燥而成。贮存期可达12年,使用简便,能缩短固化时间,便于包装运输。,膜状:将纸浸渍于脲醛树脂胶液中,然后干燥而成胶膜纸,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按胶黏剂的固化温度分类:冷固性胶:适用于小批量生产及一些设备条件较差的工厂热固性胶:适用于连续化大生产两者无本质区别,但一般冷固性胶的摩尔比较大,固体含量较高,黏度大,
6、固化快,使用时固化剂的加入量更多。,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3.1.2 合成脲醛树脂的原料,(一)尿素别名:脲,学名碳酰胺分子式:CO(NH2)2分子量:60.06熔点:135外观:无色针状结晶或白色结晶溶解性: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易吸湿结块。稳定性:在稀酸或稀碱中很不稳定:在稀碱中加热至50以上时放出氨;在稀酸中放出二氧化碳。主要用途:农业肥料、树脂、塑料、医药、食品等工业原料。,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二)甲醛分子式:CH2O 分子量:30.03沸点:-19.5 外观:无色、强烈特殊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毒性:有毒,可疑致癌物质。 浓度0.15-0.3mg/m3:刺激眼睛和呼吸道黏膜;
7、浓度2.4-3.6mg/m3:刺激呼吸道黏膜、皮肤,灼伤;严重中毒:失去知觉、死亡;我国规定:一般空气1.0mg/m3:生产车间3.0mg/m3,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溶解性:易溶于水,但聚合度3的聚甲醛为微溶于水的沉淀,在50下加热可溶解。工业用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无色透明液体,为甲二醇、聚甲醛、甲醇、甲酸及水的混合物。混入铁等物质为淡黄色,其甲醛含量一般为36-37%。贮存期3个月。反应性:易被氧化成甲酸,极易聚合形成多聚甲醛HOCH2O(CH2O)nH。,2HCHO + H2O CH3OH + HCOOH(碱性条件),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其它反应性:在碱性介质中发生歧化反应生成
8、甲酸和甲醇;与氨反应生成六次甲基四胺和盐酸;与聚乙烯醇、淀粉和纤维素等羟甲基化合物的反应。甲醇作用:阻聚,过多会降低甲醛与尿素的反应速度。含量8-12%。主要应用:甲醛的反应性非常强,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医药、塑料防腐剂及还原剂等产品领域。,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3.1.3 脲醛树脂的合成理论,应用经典理论合成三维网状结构的脲醛树脂反应分为两个阶段:1 加成反应阶段:在中性或弱碱性介质(pH=78)中,尿素与甲醛进行羟甲基化反应。2 缩聚阶段:在酸性介质( pH=46)中,多种羟甲基脲与尿素间缩合反应,生成具有亚甲基链节或二亚甲基醚链节交替重复的高分子聚合物。此树脂状产物在
9、加热或酸性固化剂存在下即转变为不溶不熔的交联树脂。,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应用糖醛理论合成Uron环结构的脲醛树脂首先在强酸介质(pH3.0)下,尿素与甲醛反应生成一定数量的Uron环结构小分子,然后再进一步聚合成具有Uron环链节的高分子。,(氧杂-3,5-二氮环已基-4-酮,Uron, 尤戎),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Uron环对树脂性能的影响:Uron环的耐水解能力比亚甲基二脲好,因此,有利于提高粘接制品的耐水性和降低甲醛释放量可相对降低脲醛树脂的交联密度,增加树脂分子链的长度,即缩聚程度较高。因此,树脂的初黏性较好,预压性能提高。缺点:树脂的固化速度减慢。,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1
10、 尿素与甲醛的加成反应,1mol,1mol,一羟甲基脲:白色固体,熔点111-113,二羟甲基脲:白色微晶体,熔点121-126,三羟甲基脲,1mol,1mol,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这些反应在水溶液中是可逆的。羟甲基基团的依次引入均降低氨基基团剩余氢原子加成和缩合反应的能力。生成一、二和三羟甲基脲反应速度常数比均为9:3:1。尿素相当于四个官能团的单体,但在反应过程中,由于空间阻碍的原因,这些官能团并不全部进行反应。甲醛分子上的羰基具有双官能团的性能。,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2 缩聚反应(树脂化反应),1. 一羟甲基脲的缩聚生成亚甲基键并析出水,在pH7时,羟甲基相互之间和羟甲基与尿素之
11、间的反应是缩聚过程的基本反应,可能发生的反应如下:,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2.一羟甲基脲和尿素缩聚生成亚甲基(-CH2-)键并析出水,3. 二羟甲基脲缩聚生成二亚甲基醚键(-CH2-O-CH2-)并析出水和甲醛,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4. 一羟甲基脲和二羟甲基脲缩聚并析出水,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3 凝胶(固化)反应,脲醛树脂固化时可能发生的基本反应:,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脲醛树脂转变成不熔不溶的化合物时放出水和甲醛,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UF树脂可长期贮存或在温度和促进剂或仅在促进剂的作用下,树脂从线型结构转化为体型结构,即转变成不溶、不熔的热固性脲醛树脂。在充分交联的理想的固化
12、结构中,分子链间应该完全由次甲基链连接起来,并不存在(NH)和羟甲基(CH2OH),但实际的固化结构十分复杂,当中还保留有相当数量的亚氨基(NH)和羟甲基(CH2OH)基团,同时存在一些醚键。,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NHCH2NCH2OCH2NCH2N N C=O C=O C=O CH2 CH2OCH2N NCH2NCH2OCH2N N CH2 CH2 CH2 NCH2N HOCH2NH C=O N C=O C=O C=O CONCH2NCH2NCH2OCH2NCH2N 注:NH亚氨基,CH2次甲基,CH2OH羟甲基,O醚键,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缩聚时还有环状三聚物,体型结构树脂的交联程
13、度和参与反应的二羟甲基脲的数量有关。若树脂全部是由二羟甲基脲缩聚而成,则树脂分子结构便是高度交联的。,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当F/U摩尔比2.5时,直接在pH=4.5的条件下缩聚,可得到性能良好的脲醛树脂,并且其甲醛释放量低于普通脲醛树脂。当F/U摩尔比3.0时,直接在pH=1的条件下缩聚,得到的脲醛树脂其甲醛释放量极低。当缩聚反应在较低的pH值下进行时,有糖醛(Uron)生成。,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注意:脲醛树脂的固化必须在要求的条件下进行。(1)树脂中若存在的羟甲基(CH2OH)和醚键越多,树脂在固化过程中释放的甲醛和脱水量将越多(2)若醚键在固化过程中不分解,将严重降低树脂体型结构
14、的交联度,树脂的理化性能将随之恶化;(3)树脂固化结构中游离的羟甲基等亲水基团数量过多,树脂的强度和耐水性将会显著降低。,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结构未固化前,UF是由取代脲和亚甲基或少量的二亚甲基链节交替重复生成的多分散性聚合物;固化时,这些分子之间通过羟甲基(或甲醛,或-CH2OCH2-的分解产物)与-NH-等反应形成-CH2-的交联,成为三维网状结构。未对UF分子形态做过明确描述,一般认为UF应该是水溶的或水分散的无序状态。,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3.1.4 影响脲醛树脂质量的因素,(一)尿素与甲醛的摩尔比热固性UF的合成,甲醛必须过量。,尿素与甲醛的摩尔比对脲醛树脂性能的影响,第三章
15、 氨基树脂胶黏剂,(1)二羟甲脲含量:二羟甲基脲的存在,才具有促使羟甲基形成交联结构的可能,以确保胶层具有足够的内聚力。另外二羟甲基脲是增加胶层与木材之间胶接强度的主要组分。同时,缩聚后树脂分子中必须具有足够的羟甲基才能确保与木材的胶接及交联。因此,摩尔比必须保证能够生成足够的二羟甲脲。为保证有足够的二羟甲基脲的生成,尿素与甲醛的摩尔比应在1:(1.12.0)之间。传统的胶合板用脲醛胶的尿素与甲醛的摩尔比在1:(1.52.0)之间刨花板用脲醛胶的摩尔比一般在1:(1.11.6)范围内。,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2)游离甲醛:摩尔比F/U增加,UF中的游离甲醛含量也增加。降低摩尔比是降低UF游
16、离甲醛含量最有效的办法。但降低摩尔比,会使UF的固化速度、稳定性、贮存期等随之恶化,应加以考虑。,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3)耐水性概念:是指固化后体型结构的UF树脂对水的抵抗能力,它取决于固体树脂中的亲水基团的数量。摩尔比过高,即甲醛过量过多,将导致残留较多的羟甲基(亲水基团),树脂的耐水性下降;摩尔比过低,即甲醛不足或过量甚微,将导致亚氨基增加或树脂交联度降低,同样,树脂的耐水性下降。兼顾两种影响所造成的后果,选择适当的尿素与甲醛的摩尔比。,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4)固化时间:随尿素与甲醛摩尔比的增加而缩短。,游离醛可与固化剂反应放出酸,故游离醛高反应快。,4NH4+ +6HCHO
17、H+ + (CH2)6N4 +6H2O,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5)对其它性能的影响固体含量:摩尔比相同,无论聚合度如何,其固体含量都大致相同。摩尔比不同时,摩尔比小的树脂固体含量高于摩尔比大的树脂的固体含量。稳定性:摩尔比大的树脂稳定性好,摩尔比小的树脂稳定性差,贮存期短。因为低摩尔比含亚氨基多,没有参加反应的氨基、亚氨基比较活泼,稳定性差。初黏性:摩尔比较高的树脂初黏性较好。板材的物理力学性能,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F/U不同摩尔比对刨花板内胶合强度、刨花板24小时吸水厚度膨胀率的影响,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分次加尿素的影响,尿素的分次加入(改变各反应阶段的摩尔比),使最终F/U摩尔
18、比降至1.051.30/1,对树脂的反应速度、树脂结构、质量等都是密切相关。尿素分批加入使加成反应在高摩尔比下进行,有利于二羟甲基脲的生成,减缓反应速度,使反应完全,达到降低游离醛,提高树脂贮存稳定性的目的。尿素分批加入的关键,又在于酸性缩聚阶段摩尔比的大小,这个阶段摩尔比愈高,树脂愈透明,稳定性愈好。,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改变酸性阶段的摩尔比,可以改变脲醛树脂的外观和贮存稳定性,但后期尿素加入量过多,超过尿素总量的25以上时,由于生成大量一羟甲基脲和留下较多游离尿素,而使湿胶合强度下降。所以酸性缩聚阶段的摩尔比,最低不要低于1.6,最高不要超过2.0,第三章 氨基
19、树脂胶黏剂,(二)反应介质pH值的影响A. 加成反应阶段pH1113:可生成一羟甲基脲pH79:生成稳定的羟甲基脲F/U摩尔比1,一羟甲基脲、二羟甲基脲(白色晶体,水中溶解度不大);甲醛过量很多,三羟甲基脲和四羟甲基脲(未直接证明)。,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H46:亦可生成羟甲基脲脱水缩聚次甲基脲和次甲基醚键连接的低分子化合物 “弱酸”新工艺(节省碱和酸的用量,缩短反应时间)。pH3:生成的一羟甲基脲和二羟甲基脲立即脱水次甲基脲采用特殊的合成工艺在pH值为1条件下也可以合成UF “强酸”工艺(优点:次甲基键含量远高于羟甲基键,次甲基醚键的含量极低,固化后树脂的游离甲醛释放量也极低)。,第三章
20、 氨基树脂胶黏剂,B. 缩聚反应阶段,缩聚阶段反应介质pH值与树脂性能的关系F/U=1.7,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酸性条件下:一羟甲基脲和二羟甲基脲与尿素及甲醛进行缩聚反应生成次甲基键和少量醚键连接的低分子化合物a. 酸性越强反应速度越快,易生成聚次甲基脲沉淀(不含羟甲基),使树脂的溶解性降低。游离甲醛含量增加,树脂适用期缩短,水混和性降低。树脂容易凝胶。b. 缩聚阶段pH值的高低,应根据F/U摩尔比的大小、甲醇含量高低而定。c. 一般pH值控制在46之间。,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H7.5:很少发生缩聚反应,反应速度很慢!羟甲基脲脱水缩聚二次甲基醚键(不直接生成次甲基键)分解放出甲醛,生成
21、次甲基键。碱性介质使缩聚反应时的活泼基团活性降低,固化时使交联度下降,因而影响胶接强度,所以选择这种工艺条件的不多。,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H值对尿素和甲醛的加成反应和缩合反应的影响,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总结: 脲醛树脂的合成加成反应pH=7.5-8.0下可充分进行,当形成足够用的羟甲基之后,将反应缓慢转为酸性(pH=4-6)进行缩聚反应,形成次甲基键和少量醚键连接的UF。UF在酸性条件下缩聚(固化),在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贮存待用(降低缩聚反应速度,增加稳定性,延长贮存期)注意:尿素与甲醛反应液体会自行降低pH值(为什么?) A. 参加反应的甲醛被氧化产生甲酸. B. 反应初期甲醛在碱性
22、水溶液中进行康尼查罗反应产生甲酸。,2HCHO + H2O CH3OH + HCOOH,OH-,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三)反应温度反应速度:温度每增加10反应速度增加1倍;其它条件相同时,反应温度与缩聚反应速度基本是呈直线关系。 其它影响:过高(酸性介质),出现凝胶,分子量分布不均匀,胶接强度下降及贮存期大大缩短,易形成次甲脲沉淀;过低,反应时间过长,树脂聚合度低、黏度低、树脂固化速度过慢、胶层内聚力降低等。酸性介质:温度的控制应尤须严格!(温度对于缩聚反应速度、树脂中游离物的含量以及树脂的贮存等方面的影响更为显著)。如氯化铵。,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反应过程中产物黏度、固体含量随时间的
23、变化,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四)反应时间 (终点控制)关系到树脂的聚合度、游离甲醛含量、黏度及树脂的力学性能等。过短,反应不完全,固体含量低、黏度小、游离甲醛含量高、树脂机械强度低。过长,聚合度过高、黏度过高、树脂水混和性下降、贮存期短。反应时间的长短要根据U/F摩尔比、催化剂、pH值和反应温度等条件而定,以产物具有适当的缩聚度和优良的胶合性能为准。,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五)原料质量的影响 尿素 1 硫酸盐含量:不应超过0.01%,尿素中的硫酸盐含量愈高,反应介质pH值的降低值愈低,并拌有放热反应。所以若加成反应阶段会使反应液最初阶段就失去固有的透明性而成为乳白色,生成了不溶于水的亚
24、甲基脲沉淀。,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硫酸盐含量:1. 0.0%;2. 0.02%;3. 0.035%;4. 0.05%,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硫酸盐含量:1. 0.0%; 2. 0.012% ;3. 0.02%;4. 0.035%;5. 0.05%,1. 0.0%;2. 0.02%; 3. 0.035%;4. 0.05%,U:F=1:1.66,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缩合树脂液特征与尿素中硫酸盐含量的关系,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2 缩二脲:当其低于1.5%时,对采用高摩尔比合成的UF的合成工艺和树脂性能影响不大;对采用低摩尔(如11.3)合成低游离甲醛UF时,缩二脲含量1%时就显示出影响
25、了;含量越高,树脂在贮存期间的羟甲基含量下降越明显,贮存稳定性越差。不应超过0.8%。3 游离氨:能提高缩聚反应初期阶段及补加尿素再缩聚阶段的介质PH值;但当含量高于0.015%时,树脂的固化时间延长和贮存稳定性降低。不应超过0.015%。,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甲醛,1.甲醛浓度:对反应速度有明显影响。在同样配方工艺条件下,甲醛含量高,反应速度快,树脂固体含量高;反之,甲醛含量低,反应速度慢,固体含量降低。为了提高树脂的固体含量,就要进行脱水。甲醛含量愈低,脱水量愈大,不但延长了操作时间,还消耗大量能源。所以要求工业用甲醛液的甲醛含量在370.5%。,第三章 氨基树脂胶黏剂,2. 甲醇含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胶黏剂 化学 氨基树脂 胶粘剂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67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