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景物形象ppt课件.ppt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景物形象ppt课件.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诗歌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A、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B、作品中特定人物形象,意象(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借以表达主观感情的载体,事物形象(咏物诗),(偏重写景的诗歌),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自然界中的万物,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景物形象,物象:景象:,写物 托物言志,写景借景抒情,形象鉴赏 景 与 物,同:形式上相似,都是借助外界事物抒发或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思想,2、借景抒情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喜、怒、乐、哀、愁等)。 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人生态度和人生感悟,表达一种思想、志向。,异: 1
2、、借景抒情的“景” 指自然风景 托物言志的“物”常是某种具有象征意味的物品,诗人借助此象征意味来表明自己的“志”。,形象鉴赏 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异同,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辨析:下列诗句属于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形象鉴赏 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类解题步骤:1、列举景物(可作适当描绘,注意手法)2、这些景物共同营造了的氛围(气氛、意境)3、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形象鉴赏 景物,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
3、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列举景物:缺月、孤灯、风露、鸣蝉、半黄的疏桐等分析氛围:衰残、凄凉的氛围 处境:行人 羁旅 抱病 独苦抒发情感:抒写了作者怀乡之思,和对身体病痛、羁旅漂泊的愁苦和无奈。,例题展示一(07四川):,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注)。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列举景物:空旷的原野、明净的空气、河边渡头 、城门楼、村边的绿树,银白色的河水、青翠的峰峦 、初夏田间的农忙情景 分析氛围:清新明净、秀丽、明
4、朗 抒发情感: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例题展示二07全国,(2008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捻(nin):持取,捻弄 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意象与意境,意,:诗人主观情感,象,:诗中客观形象,物,景,意象,诗人给客观事物赋以主观感情。,题型意象类,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
5、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实题演练1,结合前两联谈谈作者是如何通过渲染清寥的环境来表现孤寂之感的。,通过日暮、山深、猿啼、沧江夜流、风吹木叶、月照孤舟的景象,渲染凄清孤寂的环境,突出了作者孤独寂寥忧伤之感,表达了对故友的思念。,余干旅舍 刘长卿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注余干:地名,今属江西。 摇落:草木凋零。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实题演练3,【答案】诗歌描写了暮天、青枫、霜叶、孤城、独鸟、渡口、初上月、邻家渔船、寒衣等意象。这些意象的作用:交待时令(秋
6、景),营造了凄冷清秋的气氛,表达了一种浓郁的离情相思。,意象+意象+=意境。,鉴赏意象和意境,意象与意境的关系: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肃杀 空寂、幽静、幽美、宁谧、朦胧 繁丽、热闹、繁华、淳朴、喧闹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了解形容意境特点的常用形容词 华美、壮阔、明快、孤寂、凄凉、幽静、空灵、恬淡闲适、清新自然、幽静深远、苍凉雄浑、旷远等,(1)关注画面色调: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作者情感思想,A、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的色调,其
7、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愉悦的的B、阴暗、凄冷和低沉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痛苦的,鉴赏景物形象,题型意境类,A、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气氛或氛围特点( 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B、抓住意象,再现画面(写景运用什么手法)C、分析表达的思想情感。,答题步骤,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月陂 宋 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1)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8、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析其效果。,【答案】(1)营造了宁静幽雅(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 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随遇而安,不计较得失的淡泊情怀。(2分),(2)反衬(以动写静,有声衬无声),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例题7:,(2008年高考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11分) 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注 1、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2、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
9、舍人等职。3、瓮:这里指水瓮。4、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 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参考答案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山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清幽)、详和的气氛。,课堂训练,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 “水潺潺”声音的描写,“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的好处是:1、使画面上静止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歌 鉴赏 景物 形象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65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