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ppt课件.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诚信:,诚实,守信用。,现代汉语词典,何 为 诚 信 ?,考试说明,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作家的风格流派与语言特点:,豪放苏轼、辛弃疾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隽永李煜、刘禹锡(意味深长,引人入胜)朴素自然陶渊明、谢脁、谢灵运屈原雄浑悲壮王安石雄健高峻李商隐委婉含蓄李清照婉约缠绵,作家的风格流派与语言特点:,陆游慷慨悲凉杜甫沉郁顿挫、激愤悲慨白居易明快简洁、明白晓畅李白清新飘逸、豪迈洒脱 王维闲适恬淡、清幽空寂辛弃疾豪放悲慨杜牧俊爽明快苏轼豪迈旷达、雄健奔放,能用来答语言风格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
2、简练生动婉约缠绵、委婉含蓄雄浑豪放、慷慨悲凉,(一)清新生动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一般用在写景诗中,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的诗相对比较清新。而陶潜的诗特点不乏清新,但主体风格是平淡。,清新淡雅像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二)平淡质朴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
3、,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平淡质朴像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阅读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问: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答:这首小诗,无华丽的词藻,以平常用语入诗,显得清淡朴素,更加耐人寻味,蕴涵哲理。,示例,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自然的风格。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小时不知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 青云端”。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亮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三)绚丽
4、雄奇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华美绚丽像一朵富丽堂皇的牡丹,明净绚丽像一株静静开放的月季,如李贺梦天中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老兔寒蟾泣天色, 去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 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 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 一泓海水杯中泻。,(四)简洁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江楼月白居易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谁料江边怀我
5、夜,正当池畔望君时。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明白晓畅像一杯透明洁净的矿泉水,白云泉 白居易,明快简洁像一幅线条简洁的淡墨山水,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五)委婉含蓄 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如梦令(李清照)(1995年高考题) 昨夜雨疏风骤
6、,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分别借代绿叶和红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实际是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委婉含蓄像一位怀春的名门淑女,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六)朴素自然 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如李白诗歌的语言, “青天有月来几时
7、?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朴素自然像一池雨后出水的芙蓉,(七)奔放豪壮 其特点是直率而有气势。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凸现出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再如,毛泽东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它描写了北国雪景的美丽壮观,也反映了诗人视野的辽阔和对祖国山河的喜爱赞美之情。,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
8、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诗歌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苍凉悲壮,慷慨激昂。,(八)悲慨苍凉,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用词见前),答题步骤:(1)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评:指出表现了作
9、者怎样的感情。,春 怨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叙),“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析)。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评)。,课堂示例,阅读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回答问题。问: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叙: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析:这首小诗,无华丽的词藻,以平常用语入诗,不着一色,寓问于答,简炼 而自然,寓深沉于平淡之中。评:全诗景中寓情,表现了诗
10、人对隐者钦慕而不遇的惆怅之情。,课堂示例,阅读李白的横江词(其一)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于瓦官阁。回答问题:本诗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何特色?,叙:这首诗多用口语,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析:一二名句“人道”、“侬道”,纯用口语,生活气息浓烈。 三四句用语夸张,想象奇特,焕发着积极浪漫主义的光彩,语言明朗率真。评:诗人以浪漫主义的彩笔,驰骋丰富奇伟的想象,创造出雄伟壮阔的境界,读来使人精神振奋,胸襟开阔。,课堂示例,巩固练习,1、体会下列各句中动词的妙处。,巩固练习,分析“生”字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准确传神。,分析星辰低“垂”,写尽平野之广阔;月随江“涌”,写
11、尽大江奔流的气势,景象雄浑阔大。,分析一个“滴”字让人从“夜雨滴阶”的情景体察到离人心中的凄凉,冰冷的雨点仿佛滴在他们的心上。一个“暗”字写室内天已破晓,油灯将要燃尽,屋子显得一片昏暗,也渲染出人物心境的凄惶。,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过香积寺 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
12、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巩固练习,分析“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巩固练习,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解析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 (叙)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 (析)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评),乌衣巷 刘禹
13、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榭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歌的语言特色。,巩固练习,解析 乌衣巷一诗语言含蓄深沉,(叙)通过对野草野花在曾经繁华的朱雀桥边肆意蔓延和斜阳残照笼罩着曾经繁华而今冷落凄凉的乌衣巷的今昔对比描写,寓情于景,借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同时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析)抒发了诗人对人事沧桑、兴衰无常的深沉感慨。(评),阅读刘禹锡的诗浪淘沙,体会其语言特色。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巩固练习,解析 本诗语言质朴浅近,准确精练。(叙)描写的是太阳冉冉升起,拨开江上迷雾,淘金姑娘散满在江弯淘沙拣金,上层社会的首饰金印,都是劳动者从沙中浪底拣来的。有的字用的很是准确精练,如“照”“开”两个动词准确而有层次地写出了时间的推移,“满”字写出了人数之多,也暗示了淘金者的劳动早已开始。“尽”充分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本质,使结尾两句成为精辟警策的佳句。(析、评),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65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