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起承转合ppt课件.ppt
《诗歌起承转合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起承转合ppt课件.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学得痴迷,要拜黛玉为师,黛玉对她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 这起承转合是古人作诗遵循的章法结构,顺着它就可以了解作者的思路,领悟诗的真意。,香菱学诗,高考诗歌的结构,起承转合,起承转合四个部分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每一部分,又都关乎主旨,关乎作者的情感。从章法结构入手,可以与诗人共呼吸,水到渠成地领悟诗人的情感凝结点。掌握了这个规律,既获得了诗歌鉴赏的金钥匙,又为练习写作提供了好章法。,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2.学会运用诗歌结构特点,分析诗句在诗歌中的作用3.掌
2、握概括诗歌结构层次的思路和方法,“起”即起句、开篇,“承”是承接,拓展“转”是转句,跳宕转折 “合”是结句,收束全诗,夏日 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首联起,先描写江村夏景, 燕雀生成,风光怡人。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颔联承,继首联再描,蝶舞花枝,蛛网新结,生机盎然。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颈联转,透露主题讯息:“邀月影”“纳溪声”欲融自然。) 久判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尾联合,主题已很鲜明:欲与村野为伴,清净此生。原来前面的一番描写,竟是为后面的抒情张本。,2011年江苏高考试题,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
3、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边练边悟:,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6辽宁卷16题第(1)题)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貌。(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答案】 (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起,“起”,即起句。是紧承诗题,引出所叙、所描之事、物,为后边的抒情或议论作准备。起笔宜开不宜合,或单刀直入、或启思考、或引注目
4、,变化多端,以自然为佳; “起”的作用一般有三点:(1)点题明旨,统领全诗,奠定基调;(2)托物起兴,烘托铺垫,渲染映衬;(3)状物叙事,描景铺陈,提供背景。,起法1、明起-开头就将题面说出,毫无做作。 杜甫 虢国夫人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 开门见山,就是明起。虢国夫人是杨贵妃的姐姐 虢国夫人承主恩开门见山说 得到皇帝的恩赐, 起法2:暗起-暗起者不见题字,而题之本意固在焉。 七绝荷 凌波窈窕奇情女, 曼舞随风洁不移。 不顾天公晴或雨, 只将绿伞做裙衣。 暗起就是抓特征来表达事物,从而点题。起法3:陪起-先借他种事物,以引出本题来 寒食 韩翃之 春
5、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腊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首句不言【寒食】,而言春城飞花由眼前之景况,而引出题目来,此谓之为陪起也。寒食,是清明的前一天,也是春花灿烂的时候,所以用春城飞花这个眼前景来写出来,其实这个做法应该叫“比”。,起法4:反起-反起之法,在于不从题目正面说起,而从反面引出本题。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霍家亲。 首句是写作者悲凉的境遇:年老独居荒野,近无四邻,孤苦无依,生活贫困。 题旨为喜,而作者却从静夜无邻,荒居寂寞之景况叙起,而点出外弟之肯来为可喜之事。这个反起,作用在于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歌 起承转合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65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