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3.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ppt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3.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3.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月夜忆舍弟,(唐)杜甫,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当时仍处在安史之乱中,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只有最小的弟弟在他身边,其余三人散处河南、山东等地。,注释: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戍,驻防。断人行:指实行宵禁,禁止人行走。露从今夜白:意思是恰逢白露时节。况乃:何况,况且。,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
2、人们的来往, 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恰逢白露时节, 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 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 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译文:,诗词赏析: 首联从视听角度描写出一片凄凉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月是故乡明”,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主观感情的心中之景。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颈联由望月转入抒情,诗人如今遭逢离乱,自然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沉痛。尾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主旨点拨: 诗人通过描绘白露时节月夜所见所思所
3、感,表达了自己在愁思中夹杂的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之情。既怀家愁,又为国家前途命运忧虑,诸多感慨涌上心头。,中考在线:1.【中考天水】 杜甫月夜忆舍弟的颔联是_,_ 。2.【中考上海模拟】 “月是故乡明”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诗的? _,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月是故乡明”虽是写景,却与上句“露从今夜白”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主观感情的心中之景。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作者的怀家愁和忧国难之情。,_,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4、。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长沙过贾谊宅,(唐)刘长卿,作者简介: 刘长卿(?789),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唐代诗人。德宗建中年间,任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写作背景: 此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第一次迁谪在公元758年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第二次迁谪在公元 773 年至 777 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此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恰好符合。,注释:三
5、年谪宦:贾谊被贬至长沙三年。栖迟:居留。楚客:这里指客居楚地的贾谊。汉文:指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公元前180前157年在位。吊:凭吊。贾谊在长沙曾写吊屈原赋凭吊屈原。,贾谊被贬在此地居留三年, 万古只留下他客居楚地的悲哀。 我在秋草中独自寻觅他的足迹, 寒林里只见夕阳缓缓倾斜。 汉文帝重才却对他如此情薄, 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他的痴心? 寂寞凄冷的深山里落叶纷纷, 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译文:,诗词赏析: 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含了刘长卿迁谪的悲苦命运。颔联即景生情,惆怅伤感,真切而又空灵。一片萧条凄冷中诗人还要去“独寻”,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人教版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单元 课外 古诗词 诵读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64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