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CO2染色ppt课件.ppt
《超临界CO2染色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临界CO2染色ppt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超临界CO2技术,2,目 录,一、超临界CO2技术简述二、超临界CO2技术在染色方面的应用三、超临界CO2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四、超临界CO2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一、超临界CO2技术 简述,4,超临界流体( supercritical fluid,SCF)是指流体的温度和压力处于它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即处于超临界状态,其性质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既具有液体一样的密度、溶解能力、传热系数等物性,又具有气体的低黏度和高扩散性,而且在临界点附近对温度和压力特别敏感,常见的有超临界CO2、超临界乙烯、超临界水等。,5,超临界流体的密度比气体的密度大数百倍,其数值与液体相当,而粘度比液体小两个
2、数量级,其数值与气体相当,扩散系数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约为气体的1/100,比液体的扩散系数要大数百倍)。由此而知,超临界流体具有与液体相当的密度,具有与液体相似的可溶解性的性能;同时又具有气体易于扩散的特点,它的低粘度、高扩散性,有利于溶解在其中的物质扩散和向固体基质的渗透。,6,超临界流体的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因其分子结构而异,分子极性越强,分子量越大,临界温度越高,临界压力则越低。最引人注目、研究最多的还是C02。,7,超临界CO2(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是超临界流体的一种,临界温度304 K( 31 ) ,压力7.14 MPa。 超临界CO2的扩
3、散系数比液态大数百倍,表明其向固体基质中的渗透比液体快得多。而其密度又接近于液态时的密度,所以有较好的溶解性。,8,左图是CO2的相图。 由该图可看出,气液相平衡线的终点C所对应的温度和压力分别为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Pc。温度和压力高于Tc和Pc的状态(阴影部分)为超临界状态。,9,由上表可看出,超临界CO2的扩散系数比液态大数百倍,表明其向固体基质中的渗透比液体快得多,而其密度又接近于液态时的密度,所以有较好的溶解性。CO2的临界温度为3105,临界压力为7.14 MPa。而水的临界温度是374,临界压力是22.13 MPa,所以应用CO2的超临界技术要比水容易得多。,10,超临界CO2流
4、体的性质及优点,与有机试剂相比,无毒、阻燃,无溶剂残余,廉价易得,使用安全,不会污染环境。与水相比,CO2分子成对称结构,极性很小,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能溶解水不能溶解的非极性或极性较低的有机物,可以作为有机反应的溶剂,将脂溶性反应物和产物溶于其中而保持反应的均相性,也可作萃取剂,通过调节温度压强控制CO2流体的溶解性,把不同的有机物从混合态逐步分离出来。,11,具有通过调节超临界CO2中温度、压强单一变量就能适用于多种反应条件的潜力。作反应剂的同时又是萃取剂,可通过萃取分离剩余的反应物和反应产物。CO2不但为反应提供了惰性环境,而且可以循环使用,节约能源和资源。CO2本身也可以作为反应物,直接
5、参与聚合等反应。,二、染色方面的应用,13,超临界流体染色于1988年出现了第1 项关于纺织品染色的专利,该专利描述了一种含染料的超临界流体流向或以蒸气形式散向基质的染色过程,1989年由德国西北纺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Scholl Meyer等第1次进行了采用超临界染色技术对PET 的染色实验,1991年德国费伦的Jasper 公司与DTNW密切合作,开发成功第1台染色中样机,自1995之后,许多应用的研究报道层出不穷,其中以分散染料染聚酯纤维的研究报道最多,成果也最为显著。,14,基本原理,工艺及设备,影响因素,15,基本原理,染料的溶解 向纤维移动向纤维表面吸附向纤维内部扩散,溶于超临界CO
6、2的染料多呈单分子杂乱分散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染色,染浴中的染料较活泼。CO2分子粘度低,浴染料分子间作用力又小,具有极高的扩散系数,可是染料分子快速地扩散到纤维的空隙中,以达到对纤维均匀染色的效果。,16,工艺,17,整个流程主要由CO2 钢瓶、高压泵、染缸( 或高压釜)组成。染缸内带有搅拌器, 根据需要, 可在染缸内配有不锈钢染色经轴或染料皿, 以实现织物和纤维的染色。染色时, 将织物卷绕在染色经轴上, 并装在搅拌器周围。将染料放置在染缸的底部, 然后将染缸密封。先通入CO2 清洗几次后, 在一定压力下将体系加热到染色温度, 当达到恒定温度时, 染缸加压到工作压力, 然后在恒定不变的温度和
7、压力条件下搅拌。CO2在染色过程中, 不断地流动通过染缸(或高压釜), 然后经减压阀减压变为气体后, 通入大气或循环使用。待染色完毕后, 将高压釜转为常压,便可取出干燥的布样。,18,19, 1991 年J a s p e r 公司与德国西北纺织研究中心(DTNW)合作研制了第一台半工业化的染色机。染色釜容积67 L,最多可染4只筒子(2 kg / 只)。 1994年德国Amann & Sohne公司安装了一台Jasper的染色设备染涤纶缝纫线。1995年在意大利米兰国际纺机展上Jasper公司将这台机器作了展示后便放弃了这一技术。,设备的发展,20,1995 年初,Uhde 公司与德国西北纺
8、织研究中心合作,开创了一个新思路,生产出一台容量为30 L的设备,最多可以染两只筒子或绕在经轴上的织物。 1997年North Carolina 州立大学与Unifi公司开始合作开发具有工业化规模的超临界流体染色设备。2002年东华大学国家染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台具有产业化潜力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实验设备,为我国进行该项新技术的系统研究奠定了基础,从而推动了该技术在我国的产业化进程。,21,22,影响因素(以PLA纤维为例),时间,温度,压力,23,温度,24,对以超临界CO2为介质的染色而言,温度对PLA纤维染色深度的影响,与纤维的玻璃化温度和CO2超临界状态的形成有关。 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界 CO2 染色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63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