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苏轼ppt课件.ppt
《第四章 苏轼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苏轼ppt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苏轼,“中国好心态”苏词苏诗苏文,第一节 苏轼其人,西历1037年1月8日(旧历1036年12月19日,仁宗景祐三年),苏轼生于眉山。苏洵名二子:“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也矣!”,大喜大悲,嘉祐元年(1056),苏轼21岁,与父、弟进京,三苏皆受到欧阳修赏识,次年正月,22岁,与苏辙登同榜进士。四月,奔母丧返回眉山。欧阳修曾对苏洵说:“予悦文士多矣,独喜尹师鲁、石守道,然意长有所未足,今见君之文,予意
2、足矣。”(苏辙颍滨遗老传)又称苏洵之文“以论精于物理而善识权变,文章不为空言而期于有用”。(荐布衣苏洵状)在给梅尧臣的信中,欧阳修描述自己发现苏轼时的惊喜:“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与梅圣俞),两度守制,嘉祐四年(1059)十月,守丧期满,父子三人再度赴京。一路沿江唱和,编为南行集。次年二月抵京。嘉祐六年(1061),苏轼通过制科考试,优入三等,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父苏洵经欧阳修举荐,留京编纂礼书,苏辙留侍身边。英宗治平元年(1064)苏轼还朝任职,三年(1066),苏洵病逝,苏轼兄弟服丧归里。,反对熙宁变法,熙宁二年(1069),苏轼34岁,丧满还朝,
3、正赶上王安石变法的高潮,苏轼与其意见相左,两次上书反对新法,不纳。求为外任,熙宁四年(1071),出为杭州通判。苏轼与王安石的分歧主要有三点:1、王安石强调更张法度,苏轼强调择吏、任人,反对“以立法更制为事”;2、王安石主张富国、理财,扩大国库收入,而苏轼主张“节用以廉取”,批评变法派“广求利之门”。3、王安石主张雷厉风行,认为“有为之时,莫急于今日”,苏轼则认为“欲速则不达”、“轻发则多败”。,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在杭州约三年。熙宁七年(1074),改密州(治所在今山东诸城)知州。熙宁十年(1077)改徐州知州。元丰二年(1079),改湖州(今浙江吴兴)知州。,乌台诗案,元丰二年(1079),
4、苏轼44岁。7月28日,到湖州不足三月,突然被捕。罪证是新党收集的一束诗文。言官何正臣、舒亶弹劾苏轼“嫌怨怀怒,恣行丑诋”,“指斥乘舆,包藏祸心”。系狱数月,遭受诟辱折磨,经亲故营救,在年底结案出狱,出为黄州团练副使,戴罪安置,不得签署公判。湖州谢表:“知其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死亡体验,谋反罪。王复秀才所居双桧:“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霜未要奇。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作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其一: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忘身。百年未满先尝债,十口无家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
5、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他年未了因。 其二: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惊汤火命如鸡。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东坡居士,元丰三年(1080)正月初一,苏轼不敢滞留,在御史台差人的押解下,苏轼携长子苏迈出京,奔赴黄州。先寓居定惠院,与僧人同食;后迁居临皋亭。苏辙受牵连遭贬,把苏轼的家人送来,生活极为艰苦。元丰四年,在友人帮助下申请了一块荒地,除草开荒,掘井筑室,躬耕其中,自号东坡居士。被贬黄州,是苏轼一生的转折。这是他的诗词风格转向成熟时期的标志。元丰七年(1084)三月,改贬汝州,下九江,游庐山,经金陵,在蒋山与王安石会
6、晤,相唱和,并约定将来归隐作邻居。,翰林学士,元丰八年(1085),苏轼50岁。宋神宗病逝,哲宗即位,年仅10岁,由神宗之母高太后听政,起用司马光、吕公著等旧党,苏轼被起用为登州(今山东蓬莱)太守,刚到任5天,即接到调回汴京的诏命,次年为元祐元年(1086),苏轼一连三迁,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在朝四年,苏轼拔擢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举荐秦观、陈师道,一时才士毕集,造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高峰。,旧党另类,司马光尽废新法,“不复校量利害”,苏轼即坚决反对。司马光死后,旧党再起分裂,苏轼自称“受性刚褊,黑白太明,难以处众”,多次遭旧党构陷,感到在朝中不能立足,一再请求外任。元祐四年(1089)三月,
7、苏轼五十四岁,出知杭州。这是十五年后的旧地重游。元祐六年,诏还京,遭旧党排斥。苏轼七上封章,要求放为外任,于是辗转于颖州(今安徽阜阳)、扬州、定州(今河北定县)为期都很短。,贬谪岭南,元祐八年(1093),苏轼58岁。高太后病逝,宋哲宗亲政,次年改元绍圣,新党的投机分子章惇、吕惠卿、蔡京执政,决定绍复熙宁、元丰新政,报复元祐旧臣。新党弹劾苏轼在诏制中“讥刺先朝”,贬知英州(今广东英德),接着一月中三次降官,最后贬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 苏轼以花甲之年至瘴疠之乡,已绝北归之望,绍圣三年(1096),61岁的苏轼在惠州买地数亩,作久居之打算。但当权者对这样的迫害并不满足。,再谪海南,绍圣四年(1
8、097)四月,苏轼全家刚刚安顿下来,再贬为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垂老投荒,六月渡海,七月至儋州(今海南儋县)贬所。在儋耳,苏轼自言“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与程天侔书),初到时暂租公房蔽身,下雨时不免一夜三迁。当地官员张中派人修葺,当局者知道后派人把苏轼赶出公房,并追究张中责任。在当地热心人的帮助下,盖起几间茅屋,“食芋饮水,著书以为乐”。,“苦雨终风也解晴”,元符三年(1100),苏轼65岁。宋徽宗即位,五月,大赦元祐旧臣,苏轼六月渡海,量移廉州(今广西合浦县);旋改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行至英州,得旨复朝奉郎,提举成都玉局观。 建中靖国元年(1101)过大庾岭
9、,有诗曰:“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 五月,至真州(今江苏仪征市),作自题金山画像曰:“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文星陨落,建中靖国元年6月,苏轼病倒在从金陵往常州的船上,7月28日,在友人代他暂借的常州孙氏宅中病逝。“文星落处天地泣”,“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与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 ”太学生几百人自动集会,到佛舍举行奠仪。,儒者情怀,与李公择:“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于生死之际虽怀坎壈于时,遇事有可尊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祸福得丧,付与造物。”李廌祭苏轼文说:“道大不容,才高见忌。皇天后土,鉴平
10、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还千古英灵之气。”(东坡事类卷九),人生虚幻,六观堂老人草书诗:“方其梦时了非无,泡影一失俯仰殊。清露未晞电已徂,此灭灭尽乃真吾”。“身外倘来都是梦”(十拍子)“梦中了了醉中醒”(江城子),旷达自适,书四适赠张鹗 :吾闻战国策中有一方,吾尝服之,有效,故以奉传。其药四味而已,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夫已饥而食,蔬食有过于八珍。而既饱之余,虽刍豢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安步自佚,晚食自美,安以当车与肉为哉?车与肉犹存于胸中,是以有此言也。,尘世之乐,与子由弟 :惠州市井寥落,然犹日杀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章 苏轼ppt课件 第四 苏轼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61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