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与界面化学ppt课件.ppt
《胶体与界面化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胶体与界面化学ppt课件.ppt(4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胶体与界面化学,4、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赵国玺,北大出版社,1984.1。,3、应用胶体化学,侯万国、孙清军、张春光,科学出版社,1998.11。,2、胶体化学基础,周祖康、顾惕人,北大出版社,1987.5。,5、油田开发胶体化学基础,谢和溢、张斌,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7。,参考书目,胶体与界面化学,绪 论,一、胶体化学的发展二、分散体系及其分类三、多分散性和平均相对分(粒)子质量(自学)四、胶体化学的研究内容、发展前景及与油田开发及生产生活的关系,1861年英国化学家Grahaw提出了“胶体(colloid)”这个名词。 为研究溶液中溶质分子的扩散速度,Graham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
2、一张羊皮纸束在玻璃筒下端,筒内装上待研究的溶液,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测定水中溶质的浓度,求的溶质透过半透膜的扩散速度。实验发现一些物质如无机盐、白糖可以透过羊皮纸,并且扩散速度很快,另一类物质如明胶、单宁、蛋白质、氢氧化铝等,扩散速度很慢,而且极难甚至不能透过羊皮纸。当溶剂蒸发时,前一类物质能成晶体析出,后一类不成晶体而成粘稠的胶状物,Graham根据这一现象将前一类物质称作“凝晶质”(Crystalloid),在一类称作“胶体”(Colloid)。,0-1 胶体化学的发展,这样的分类方法并不合适,实验发现,许多晶体物质适当的介质中也能制成具有胶体特征的体系。例如把aCl分工用在酒精中就具有扩散
3、速度慢、透不过半透膜的性质,因此,应当把胶体看成是在一定分散范围内存在的物质,而不是某类物质固有的特性,所以“胶体”这一名词的含意从一开始就很不确切。 现在“胶体”定义:指具有高度分散的分散体系(亦是研究对象),分散相可以是一相和多相,粒子大小通常为107109m之间。上世纪初,人们把胶体分为两类: 亲液胶体(溶胶):如蛋白质、明胶,是热力学稳定体系 憎液胶体(溶胶):如金溶胶、硫化砷溶胶,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憎液胶体是本质上不溶于介质的物质,必须经过适当处理,才可能将它分散到某种介质中。,五十年代起:开始将亲液溶胶改称大分子溶液,将憎液溶胶(胶体)称为胶体分散体系或溶胶。近年来人们对胶体有了
4、更深刻的认识,比较确切的将胶分为以下三类: 1、分散体系:包括粗分散体系和胶体分散体系,特点:很高的表面自由能,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2、大分子物质的真溶液:无相界面,热力学稳定体系。 3、缔合胶体:胶体电解质、表面活性剂、热力学稳定体系。,最简单的分散体系由两相组成,其中形成粒子的相称为分散相,是不连续相,分散粒子所处介质称为分散介质,是连续相。 分散相粒子愈小,则分散程度越高,体系内的界面面积越大,从热力学观点看,体系越不稳定,这表明粒子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 通常以比表面积(或比面积)来表示物质的分散程度,定义为:单位体积(或重量)物质的表面积,如以S代表物质的表面和,V代表
5、体积或W代表总重量。S0代表比表面积,则 S0=S/V 或 S0=S/W,0-2 分散体系及其分类,对于立方体而言,S0=S/V=6l2/l3=6/l,l越小,S0越大。以1cm3的水分割为例:由表(1)可以看出,分割的越细,则总表面程度越大,表面能越高,如边长为0.01m时,总表面达6000m2,表面能为460J。 由此可知,分散度的大小是表征分散体系特性的重要依据,通常按分散程度不同可将分散体系分为三类:粗分散、胶体分散、分子分散。,表1 1cm3水分割为立方体时表面积变化,表2 分散体系按分散相粒子大小分类,分散体系按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聚集状态不同进行分类。,表3 分散体系的分类,以上这
6、类分类方法分类比较方便,但对实际状态的描述较含糊,同时将真溶液作为分子分散体系分类不是很合理,因为它不存在界面与胶体体系有着本质的区别。,胶体是多分散体系,分散相由大小不同的粒子组成,胶体化学中常用粒子直径的平均值或相对分子质量平均值来描述粒子和分子的平均大小。 由于实验方法不同,进行统计平均加权因子性质不同,平均值的含义也不同。,0-3 多分散性和平均相对分(粒)子质量(自学),ni代表直径为di的粒子数 fi=ni/ni,i粒子在总数中占的分数即加权因子,显微钻井法测得的粒子平均直径即为数均直径。,1、数均直径,一、平均直径,2、面均直径,知道粒子的总数以后,由吸附实验求得的粒子平均表面积
7、 折合成粒子半径表面积 折合成粒子直径。,3、体均直径,知道粒子数后,由密度测量求得粒子的平均体积,折合成粒子直径。,单分散体系:,多分散体系:,相差越大,分布越宽,,的大小表示分散程度。,一般用,则有,1、数均相对分子质量,用渗透压法测得,2、重均相对分子质量,用光散射法测得,3、体均相对分子质量,用沉降法测得,大分子体系中若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则,大分子体系中若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则,二、平均相对分子量,胶体的各种性质与表面密切相关,所以研究表面现象就成为胶体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分散体系所涉及的范围就更广了,如石油开采中的原油钻井用的钻井液,这些体系的生成和破坏以及其物理化学性质都是胶体化学
8、的研究内容,但通常的分子分散体系如空气、汽液等不属于胶体化学的研究范围。 有些大分子物质,虽属于真溶液,由于分子大小已达到胶体分散体系的范围,因此也是胶体化学研究的内容(高分子溶液)。,0-4 胶体化学的研究内容、发展前景及与油田开发及生产生活的关系,一、研究内容,与实际紧密结合,内容不断丰富、深入,面貌不断更新,促使其向前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点: 1、是一门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学科。 2、现代科学仪器的发展为胶体化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各种波谱、红外、核磁、能谱、光散射等。 3、近代物理和化学上的成就,进一步促进了对胶体化学某些问题的理论探讨。 4、近年来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的
9、研究大量采用了胶体化学的理论方法。,二、发展前景,三、与油田开发生产及生产生活的关系,化工生产、催化技术、洗涤制品 环境,废水处理 新材料的开发,第一章,液体的界面性质,物质通常以气、l、s三种聚集状态(也称相态)存在,当两种聚集状态共存时,就会出现g-l、g-s、l-l、l-s和s-s等五种相界面。由于人们的眼睛看不到气相,因而将l-g和g-s两种界面称为表面, l-l、l-s常称为界面。 通常所称的界面是一相到另一相的过度层,约几个分子厚,所以也称界面或界面相,与界面相邻的两相称为体相,界面层的性质与相邻两个体相的性质不同,但与相邻两体相的性质相关。,1-1 表面能与表面张力,一、表面能与
10、表面张力的含义,图1分子在液相内部和在表面所受不同引力的示意图,界面层的分子所处环境与体相内部不同。体相分子受力对称,合力约等于零,表面分子受到液体内部分子向下的引力和气体分子向上的引力,周围分子对它各相的引力是不同的。液相分子对它的引力较大,气相分子引力较小,结果使表面分子受到指向液体内部的拉力,有自动向液体内部迁移的倾向,所以液相表面有自动缩小的趋势,从能量角度讲,将内部分子移到表面需要对它做功。,也就是说,要使表面积增加必然要增加它的能量,为使体系处于稳定状态,其表面积总是取可能的最小值,对一定体积的液滴而言,不受外力影响时,总是取球形。,对于纯液体,在恒温、恒压下,可以的增加体系的表面
11、积dA,则环境必须做功W,应正比于表面积的增量,设比例常数。 则: ,,的定义:恒温恒压下,可逆地增加单位表面积,环境对体系所做的功,单位Jm-2。,比例常数为表面能,单位Jm-2,恒温、恒压条件下,若有多种界面同时变化,则体系的Gibbs函数变化为 若各种界面积的变化均为单位面积时,则体系Gibbs函数变化为,当要扩大液体表面时,会感到一种收缩力的存在,如图。 若液膜处于平衡状态,使膜增加一无限小的面积dA,需用力F将l迁移一无限小的距离dx,此时体系所做的功: W=Fdx =2ldx=dA =F/2l,图1.2 表面张力实验,可以看出,既是表面能,又是体现在单位长度上液体表面的收缩力,所以
12、又称为表面张力,单位为NM-1(mNm-1)。 定义表面张力():单位长度液体表面的收缩力,单位Nm-1(或mNm-1) 表面自由能、表面张力单位不同,数值一样,其原因是由表面分子受力不均所引起的。 表面张力或表面能的大小决定于相界面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也就是决定于两个体相的性质。它随体相的组成温度不同而变化。,注意,表1-1 20液体的表面张力,二、温度和压力对液体表面张力的影响,温度:,压力:,随T上升而下降,接近临界温度tc时,g-l界面消失,0。,压力变化,会引起气体溶解度、吸附量的变化,难以定量讨论P对的影响,通常所见大面积的水面是平坦的,但一些小面积的液面,如毛细管中的液面,土壤中毛
13、细缝中的液面、汽泡、水珠上的液面都是曲面。液体曲面下的压力与平面下的压力不同,由于表面张力的存在,液面总是力图收缩表面积。如图1-3所示,绘出了曲面的受力情况。,2-2 弯曲液体的表面现象,一、弯曲液面上的附加压力,图1-3 弯曲液面下的附加压力示意图,由于表面张力的方向是切于表面并垂直于作用线上,向着缩小表面的方向,使得液体表面产生向液体内部的附加压力P,附加压力即为液面内、外压力之差。 若气相压力P0,凸形液面下的压力P凸,凹形面液下的压力P凹。,对于凸液面,附加压力P与大气压力P0方向一致, P凸=P0+P 即 P=P凸-P0,且P0 对于凹液面与凸形液面正好相反,P=P凹-P0,由于液
14、面内的压力有使凹平面变平的趋势,液面下的压力P凹小于气相压力P0,因此对于凹液面,附加压力P应为负值,即P0。 如果是平面,由于没平面作用,相互抵消,所以P=0。,图1-4 任意弯曲面的液面扩大时所做功的分析,二、yourg-laplace方程(作用是给出附加压力与曲率半径的关系),如图1-4所示,在弯曲液面上取一小块长方形曲面ABCD,其面积为xy,在曲面法线方向任意选两个相互垂直的截面,它们的交点为曲面上O点的法线,则曲率半径分别为R1、R2。使曲面沿法线方面移动距离dZ=00,曲面移至ABCD,面积增加为 dA=(x+dx)(y+dy)-xy=dxy=ydx。 表面积增加,体系所做表面功
15、为 W=(xdy=ydx)。 由于弯曲液面两边存在附加压力P,所以当曲面位移dZ时,所做的体积功为: W=PV=pxydz,或,或,代入上式得:,式1-5,体系达到平衡时,上述表面功和体积功相等。 所以 (xdy-ydx)=PxydZ 比较两个相似三角形得:,表明P与成正比,与曲率半径成反比,即曲率半径越小,P越大,几种特殊情况:,1、曲面为球面,则R1=R2=R, P=2R 2、曲面为柱面,则R1=R,R2=,P=/R 3、气泡存在两个g-l界面,且R1=R2=RP=4/R 表明泡内压力大于泡外,若不封口,泡内压力释放,气泡收缩。,讨论:,由于附加压力而引起毛细管内与管外有高度差的现象称为毛
16、细现象。图1-5,当毛细管能被液体很好润湿时,毛细管内的液面呈凹液面,由于凹液面的附加压力P0,即P凹P0,附加压力P=2/R(R为毛细管半径,亦即凹液面的曲率半径)。为了保持管内外同一水平处(a,a相等)压力相等,毛细管内的液柱必然上升h高度,使P0=Pi+gh 因此毛细管上升高度与附加压力成正比,即,:汽液两相密度差;g:重力加速度;l:液面上升高度。,三、毛细现象,同样可以理解,当液体不能润湿毛细管时,液面呈凸液面(P0和P同一方向)凸液面下方的压力大于液面上的气相压力,所以管内液面反而下降,同样有 变换形式有2/g=Rh=A2, A为毛细管常数。,上面讨论的为液面与管壁接触角为0和18
17、0的极限情况,如果存在一定的接触角,且曲面仍为球面的一部分,曲率半径R1=R2=R,由于 前式可写为 相应毛细管上升公式改写为 gh=2cos/R,,在原油储层中,储油及渗流空间为十分细小的孔隙和通道,在通道中的一些细小部位“喉头或喉道”,如图2.5所示,如果流体中存在大的液泡、液珠,就会在喉道部位产生堵塞,这种现象在油田开发中称为贾敏效应。,四、Laplace方程在油田生产中的应用,液滴通过喉道时,必须由球形变为非球形,即P3在大于P1才能通过,这样就增加了流动阻力。 P2-P1=2/R1 P2-P3=2/R2 P3-P1=2/ R10,当R1=R时,P最大。 由于贾敏效应可以叠加,这样就给
18、流动带来巨大阻力。,通常认为一定温度下,g-l平衡时,液体蒸气压为一常数,是指液面呈平面的情况,如果液面弯曲,由于液面两边的压力不同,平衡时体系的化学势必然与平面时不一样,结果是微小液滴的蒸气压要比平面液面的蒸气压大。,五、液体蒸气压与表面曲率的关系,根据热力学平衡条件l=g,所以一定温度下,体系从平面液-汽平衡状态,变为液滴的l-g平衡状态要求dl=dg,即,:液体的mole体积,P为液体内所受的压力,Pl-g为气相中与液体平衡的蒸气分压。,对于平液面、液体内所受压力Px(与外压相等),气相中平衡蒸气分压为P0,即正常气压。当液体分散成半径为a的小液滴时,液滴内所受压力变为Pi,平衡的蒸气分
19、压变为Pa。,由于Pi-Px是液滴曲面内外压力差 代入上式并用a代替曲率半径,则,表1-2 水滴半径与相对蒸气压的关系,表1-2为不同水滴半径的相对蒸气压(Pa/Po),因此当没有灰尘时,水蒸气超过了正常饱和蒸气压,也很难凝结成水滴,如果提供晶核,即可迅速凝结为水滴人工降雨。,1-3 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六、滴重法或滴体积法,是一种简单而准确的方法,将液滴在磨平的毛细管口慢慢形成液滴并滴下,收集并称重或直截读出体积。,m、v 一滴液体的重量或体积; 液体密度; R管口半径; 校正因子,可查表。,一、Gibbs表面热力学,由两种不完全互溶的液体所组成的体系(包括液气界面),达到平衡时,体系内含有
20、、两个体相和一个界面层。该界面实际是从一个体相过度到另一个体相的区间,大约有几个分子层的厚度。在、两个体相内,它们各自的性质都是均匀的,而界面层内沿着垂直于界面的方向,它们的组成和性质都是不均匀的,既不同于相,也不同于相,这一过渡层称为表面相。 为处理方便,这里将界面层当作平面,处于两个体相之间,选择AA、BB两个平面,两个平面间层的组成和性质都是随着垂直于界面的方向而改变。如图1-7所示。,1-4 表面热力学,图1-7 界面层示意图,最早Gibbs认为:、两个体相间是一个无厚度的几何分界面,即图中的SS平面,根据广延量的性质,体系的内能(又称热力学能)热焓、吉布斯函数、熵、物质的量等是由两个
21、体相和表面相三个相应的物理量的总和组成。即 U=U+U+U G=G+G+G H=H+H+H S=S+S+S F=F+F+F n=n+n+n V=V+V U:内能;G:自由能;H:热焓;S熵; F:功函;n:摩尔数。,式1-15,根据Gibbs的规定,V=0,因此体系的体积V只由两个体相组成,即 V=V+V。 虽然假设表面相没有体积,但仍假设有U、G、S、n等物理量,它们具有“过剩量”的意义,根据热力学的基本公式体系的U、H、F、G的增量分别为 :,在恒温、恒压和恒组成的条件下,将式1-15积分得,将式1-16微分后并与1-15式比较,可以得到:,二、表面“过乘量”的含义,设组分i在、相中的浓度
22、分别为Ci、Ci,两个体相若以Gibbs几何面分开,则体系中i组分的物质的量为CiV、CiV。实际上表面相i组分的浓度不同,且不均匀,所以体系中 i组分的真实总物质量ni与CiV+CiV不同, 真实的物质总量应为ni=ni+(CiV+CiV) ni=ni-(CiV+CiV) 式1-19 则ni就代表i组分的表面“过剩量”,单位面积上i组分的表面“过乘量”显然为 i=nii/A,图1-8 表层“过剩量”的示意图,显然,Gibbs几何面的选择不同表面“过乘”和表面浓度不同。这是因为几何面的位置不同,V、V都改变了,(CiV、CiV)也随之改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Gibbs用了一个巧妙的方法,规定将
23、几何面选在图(1-8)a中SS的位置,这样可使i的表面过乘量为零(或表面浓度为零),在溶液中,往往根据这一规定,将几何分界面选在溶剂的表面浓度为零的位置。,一、润湿作用与接触角,日常生活中,会碰到许多润湿现象,如浓药的喷洒,矿物的浮选,防水材料等存在润湿与不润湿的问题。 润湿现象可分为三类:沾湿、浸湿、铺展,2-5 液体与固体的界面,图1-9 液体在固体上的沾湿过程的示意图,当G降低时,它向外的最大功为 -Wa=g-s+g-l -l-s 式1-23 -Wa称为粘附功,是l-s粘附时,体系对外所做的最大功。所以-Wa愈大,体系越稳定,即-Wa0是液体沾湿固体的条件,对于同样液面转变为液柱的过程,
24、往往用内聚功表示(Wc)。 -Wc=g-l +g-l -0=2g-l -Wc的大小是液体本身结合牢固程度的温度。,将g-l界面与g-s界面转变为l-s界面的过程。恒温、恒压时,界面均为单位面积时,Gibbs函数变化为:,1、沾湿,图1-10 浸湿过程示意图,3、铺展 当l-s界面取代了g-s界面的同时,g-l界面也扩大了同样的面积。当铺展为单位面积时,Gibbs函数变化。 G=l-s+l-g-g-s 引入铺展系数S,S=-G=g-s- (l-s+g-l) 式1-25 当S0时,液体可以在固体表面自动铺展。 若应用粘附张力,则S=A-g-l 当S0时,Ag-l说明l-s粘附张力大于液体表面张力,
25、铺展可自动发生。 对比前面的讨论,对于同一体系:-Wa-Wis,因此S0,则-Wa、-Wi均大于零,即铺展是润湿的最高条件。 以上讨论是基于热力学的角度,由于g-s、l-s目前还无法直截测定,实际上还无法应用。这里引入接触角的概念。,三、接触角的测量及影响因素,分三类:角度测量法、长度测量法、重量测量法 1、角度测量法(分观察测量、斜板法、反光法) 投影、摄影、显微镜观察 2、长度测量法 a、在准备好的水平固体表面滴一滴液体,用读数显微镜测量液滴高度,底宽(2r),液滴很小时,可忽略重力,或,b、上面是不考虑重力的影响,如向固体表面的液滴继续增加液体,液滴高度继续增加,直至继续添加液体,液滴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胶体 界面 化学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61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