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技术进步与创新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ppt
《第十三章技术进步与创新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三章技术进步与创新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篇 发 展 要 素,第四篇 发展要素,第十一章 人口与人力资源第十二章 资本形成与金融发展第十三章 技术进步与创新第十四章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十三章 技术进步与创新,第一节 技术进步的含义及其分类第二节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实现途径第四节 中国技术进步方式与创新驱动发展,第十三章 技术进步与创新,第一节 技术进步的含义及其分类第二节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实现途径第四节 中国技术进步方式与创新驱动发展,第十三章 技术进步与创新,一、技术进步的含义,第一节 技术进步的含义及其分类,第一节 技术进步的含义及其分类,技术进步有
2、三种具体表现形式,第一节 技术进步的含义及其分类,二、技术进步的分类,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同时满足以上三种技术进步定义,但在增长理论模型中通常使用哈罗德中性技术生产函数;在增长因素经验分析中,通常使用希克斯中型技术生产函数。,第一节 技术进步的含义及其分类,第一节 技术进步的含义及其分类第二节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实现途径第四节 中国技术进步方式与创新驱动发展,第十三章 技术进步与创新,第二节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技术进步的度量方法,(一)全要素生产率与索洛余值法,索洛余值法是早期对技术进步进行测度的基本方法。它是索洛于1957年在其外生经济增长模型
3、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该方法中,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索洛余值法的基本框架是一个讨论产出增长率、要素投入增长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三者之间关系的增长核算方程模型。,总量生产函数形式:Q=F(K,L;t)。这里一般采用希克斯中性的技术进步概念,故而生产函数常取下面的这种特殊形式:Q=A(t)F(K,L) (13-1)其中:Q为产出,K、L分别为资本和劳动投入,A(t)为一段时间内技术变化的累积效应。定义 , ,由式(13-1)求全微分、移项可得出: (13-2)式(13-2)即为索洛余值方程。其中 为产出增长率, 为全要素生产
4、率增长率, 、 分别为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的增长率,WK、WL为产出对资本投入弹性和产出对劳动投入弹性。WK+WL=1,表示模型的规模收益不变。式(13-2)表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等于产出增长率减去劳动和资本的增长率乘以各自产出弹性之和。,第二节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二)丹尼森的因素分析法,丹尼森把“索洛余值”部分称为单位投入产出的增长,以区别于要素(资本、劳动)投入的增长部分。对索洛方法的改进之一,是对这余值增长进行了因素分解。对索洛方法的改进之二,是立足于对劳动多样性的考虑,来研究劳动投入的贡献。丹尼森的结论是:经济增长的变化主要来源于劳动和资本投入的变化,而并不是单位产出的变化,
5、即索洛余值项的变化。,索洛余值法存在两个缺陷: 一是把所有不归于资本和劳动的部分都归结于技术进步,夸大了技术进步的贡献;二是假定资本和劳动均质,其实资本和劳动质量会随时间而不断提高。丹尼森对索洛余值法进行了改进。,第二节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三)乔根森测算法,乔根森在丹尼森的增长因素分析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超越对数总量生产函数的新概念,把技术进步的测算方法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美国劳工统计局1995年起开始采用这一测算方法。,乔根森为每个部门设定了各自的生产函数:Qi=F(Mi,Ki,Li,T)其中,Mi表示部门 的中间投入;Ki和Li为该部门的资本和劳动投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等于所有部
6、门生产率增长率的加权和,其中的权数是每一部门的产出值占所有部门增加值的比例。另外,它的变化还依赖于部门间的增加值、资本投入的重新配置和劳动投入的重新配置等因素的作用。乔根森模型的引入,也使得对各部门生产率的分类研究成为可能。乔根森得出的结论也与索洛余值法得出的结论相反。他认为资本投入增长是促进产出增长的主要因素,而TFP的贡献最小。,第二节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四)经济计量法与数据包络分析,第二节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二、技术进步贡献的实证分析,(一)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贡献的实证分析,世界银行考察分析了19601987年间68个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因素,主要分析结论有:,第
7、二节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根据丹尼森的研究,在19091929年间,劳动与资本投入的增长对美国实际GDP增长的贡献为65%,教育和技术进步的贡献为25%,其他因素占10%;而在19291957年间,劳动和资本投入的增长对美国实际GDP增长的贡献降至42%,教育和技术进步的贡献份额增至47%,其他因素只占到11%。 另一项研究也表明,日本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增加的。例如,18881900年间,日本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产出增长中的贡献只有10%,但19201937年间上升到48%,19581970年间为54%,19701990年间仍然达到45%。,总体来说,技术进步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
8、要小于发达国家。目前发达国家以技术进步为主导的增长方式也是在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发展中国家早期以要素投入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符合发展规律的。,第二节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二)中国技术进步贡献的实证分析,关于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国内外不少学者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一般倾向于认为中国经济TFP增长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低。并据此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严重依赖于要素投入,技术进步贡献有限。,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方法可分为两种思路:一是利用经济增长模型来测定全国或各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大小,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较低,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要素投入;二是
9、采用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方法来分析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改善情况。主要结论是,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是增长的,但主要是技术效率的提高,而技术进步贡献较低。,第二节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第一节 技术进步的含义及其分类第二节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实现途径第四节 中国技术进步方式与创新驱动发展,第十三章 技术进步与创新,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实现途径,一、技术进步原理:创新与扩散,(一)技术创新,熊彼特是创新理论的开山鼻祖。他的经济发展理论(1912)、经济周期理论(1939)、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1942)三部著作构成了他的创新理论体系。他的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展经济学 第十三章技术进步与创新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第十三 技术进步 创新 发展 经济学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60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