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线粒体ppt课件.ppt
《第六章线粒体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线粒体ppt课件.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线粒体,能量转换细胞器 广泛存在于各类真核细胞,通过氧化磷酸化将质子浓度梯度转换为ATP, 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半自主性细胞器 自身含有DNA,功能活动和装配受核基因和自身基因的共同控制。,线粒体的发现及生理活动的认识过程:1897年Benda发现了线粒体1912年,Kingsbury认为线粒体是氧化作用的部位。1913年,Engelhardt 证明了磷酸化与氧的消耗是耦联在一起的,即氧化作用与磷酸化作用是偶联。1943-1950年,Kennedy 和Lehninger 证明了柠檬酸循环、氧化磷酸化和脂肪酸氧化均发生在线粒体; 次年, Lehninger又发现氧化磷酸化需要电子传递
2、。20世纪50年代后,人们用电镜对线粒体超微结构进行了细致观察,将其生理活动同结构联系起来,并证明了柠檬酸循环,氧化磷酸化等是在线粒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的。,第一节线粒体的形态、大小和分布一、形态大小线粒体一般呈条形或椭圆形,有内伸的“嵴”,但因生物种类和生理状态而异,可呈环形,哑铃形、蛇形、分支状等。 大小因细胞类型和生理状态而异,一般横切面直径0.51.0m,长28m。在大鼠胰脏外分泌细胞中可长达1020m,称巨大线粒体。,二、数量 1、与生理状况有关,处于不同状态的细胞对能量的需求不同。 2、除哺乳动物红细胞无线粒体外,一般有数百到几千个,植物因有叶绿体的缘故,线粒体数目相对动物细胞较少。,
3、三、线粒体的分布 倾向于分布在细胞功能旺盛的区域。如在精子线粒体呈环形围绕在鞭毛周围;肌肉细胞中,线粒体集中分布在肌原纤维间,有利于需能部位的能量供用。,线粒体的分布与迁移和微管有关,常呈链形,与微管分布相对应。线粒体在胞质中可向功能旺盛的区域迁移,微管是其导轨、由马达蛋白提供动力。,第二节 线粒体的超微结构电镜下,线粒体是由双层膜围成的一个封闭的香肠状囊式结构。包括外膜、内膜、膜间隙和基质四个功能区隔。,一、线粒体外膜 包围在线粒体最外层的一层单位膜,厚约6nm,其上有孔蛋白(porin)组成的圆筒状通道,通透性高,允许相对分子量5000 Da以下的小分子进入膜间隙。,二、线粒体内膜厚约6-
4、8nm,对物质透性低,只允许不带电荷的小分子通过,大分子和离子经专一性运载系统穿膜运输。内膜向内室伸出许多褶皱或小管称为嵴,其作用是增大内膜的表面积和内膜的代谢效率。其形状和数量可变,一般有如下板层状(高等动物细胞)和管状(原生动物和大多数植物细胞)嵴朝向线粒体基质面上规则地排列有许多圆球状颗粒称为基本颗粒或F1颗粒或F1因子,它具有ATP酶活性,故也称为F1-ATP酶。,三、膜间隙(外室)内外膜间的空隙,宽6-8nm。嵴内的空间称为嵴内间隙,两者相通,充满液体,并含有可溶性酶、底物和辅助因子。某些部位内外膜紧密接触,无膜间隙,为胞质中合成蛋白进入线粒体的部位。,四、线粒体基质 内膜包围的空间
5、,充满胶状物质。蛋白质酶:三羧酸循环、脂肪酸氧化、丙酮酸氧化有形成分丝状物质:环状DNA、RNA核糖体:酵母70S;哺乳动物55S致密颗粒状物质:Ca2+磷酸钙沉淀储存Ca2+,具有控制细胞质中钙离子浓度的作用。 脂类,第三节 线粒体的化学组成与酶的定位一、线粒体各部分的分离差速离心完整线粒体密度梯度离心线粒体亚组分低渗处理吸水膨胀分离外膜去垢剂 毛地黄苷-外膜与内膜和基质(线粒体质体)分开 Lubrol-内膜与基质分开,二、线粒体的化学组成蛋白质(各种酶):含量占线粒体干重的65%-70%,包括可溶性蛋白、不可溶性蛋白。脂类:25%30% ,大部分为磷脂。核酸:DNA、RNA辅酶、维生素、金
6、属离子及核糖体等。内膜 蛋白质:脂类=4:1 大部分Pr为ATP酶复合物外膜 蛋白质:脂类=1:1,三、线粒体中各种酶的定位 线粒体中约含120多种酶,其中氧化还原酶37%;合成酶10%;水解酶9% 内膜: 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酶 基质: 柠檬酸循环、脂肪酸氧化、丙酮酸氧化及蛋白质和核酸合成相关酶类,各组成部分有标志酶:外膜: 单胺氧化酶膜间隙: 腺苷酸激酶内膜: 细胞色素氧化酶基质: 苹果酸脱氢酶,第四节 线粒体的功能与氧化磷酸化功能:氧化磷酸化,产生ATP,储积钙离子。 动物细胞中80%以上的ATP是在线粒体中合成的,是细胞能量来源的主要途径。 一、生物氧化的分区与定位蛋白、糖、脂 丙酮酸
7、三羧酸循环 NADH 呼吸链 脂肪酸 第一阶段(细胞质中) 第二阶段(基质中) 第三阶段(内膜) 提供一对电子和一个H+,二、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的分子结构基础氧化磷酸化与电子传递分别进行由NADH脱氢酶至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整个电子传递链存在于膜本身,而氧化磷酸化作用却由基本颗粒(ATP酶复合物)来承担。,1、电子传递链(呼吸链)和内膜内外质子梯度的形成电子传递链由结合在内膜上的许多酶和其他分子所组成,承担着电子传递的作用。组成该链的分子可分成4大类:黄素蛋白:常见的为NADH脱氢酶和琥珀酸脱氢酶。黄素蛋白由一条多肽链和两个辅基组成,辅基为黄素腺苷单核苷酸(FMN)和黄素腺苷二核苷酸(FA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 线粒体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60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