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群体心理与行为ppt课件.ppt
《组织行为学群体心理与行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群体心理与行为ppt课件.ppt(1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章主要内容4.1 群体的基本概念 4.2 群体行为 4.3 群体动力理论 4.4 信息沟通 4.5 团队建设,导入案例:爱通公司,明娟不再和阿苏说话了。自从明娟第一天到爱通公司上班,她就注意到了阿苏,阿苏表现得有点冷漠疏远。开始,她认为阿苏是憎恨她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她在公司的快速提升,或者是她的雄心壮志。但是,明娟决心同办公室里的每一位同事都处好关系,于是因此她邀请他出去吃午饭,一有可能就表扬他的工作,甚至还同他的儿子保持联络。后来关系处得还不错。,导入案例:爱通公司,但随着中西部地区营销主管的任命,所有这一切都结束了。明娟一直盯着这个职位,并认为自己有很大的可能得到这个职位。她同与她同一
2、级别的另三位管理人员竞争这个职位。阿苏不在竞争者之列,因为他没有研究生文凭,但是阿苏的意见被认为在高层有很大的影响力。明娟的资历比其他的竞争者要浅,但是她的部门现在已成为公司的核心部门,而且高层管理多次对她进行褒奖。她相信,若阿苏好好推荐的话,她能得到这个职位。,导入案例:爱通公司,但马德最后得到提升去了陕西,明娟十分失望。她未能得到提升就够糟的了,使她无法忍受的是选中的竟然是马德。她和阿苏曾戏称马德为“讨厌先生”,因为他们都受不了马德的狂妄自大。明娟觉得马德的中选对自己来说是一个侮辱,这使她对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进行了反思。当传言证实了她的猜测:阿苏对决策的作出施加了重大影响之后,她决定把她同
3、阿苏的接触降低到最低限度。,导入案例:爱通公司,办公室里的关系冷了下来,持续了一个多月,阿苏也很快就放弃了试图同明娟修复关系的行动,他们之间开始互不交流,仅用不署名的小便条进行交流。 最后,他们的顶头上司威恩无法再忍受这种冷战气氛,把他们两人召集到一起开了一个会,“我们要呆在这,直到你们重新成为朋友为止。”威恩说道,“至少我要知道你们究竟有什么别扭。” 明娟开始不承认,她否认她同阿苏之间的关系有任何变化。后来她看到威恩是严肃认真、誓不罢休的,只得说道:“阿苏似乎更喜欢和马德打交道。”阿苏惊讶地张大了嘴,吭哧了半天,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导入案例:爱通公司,威恩告诉明娟:“部分是由于阿苏的功劳,马
4、德被安全地踢走了,而且以后你们谁也不用再想法对付他了。但如果你是对那个提升感到不满的话,你应该知道阿苏说了许多你的好话,并指出如果我们把你埋没到中西部去,这个部门会变得有多糟。并且加上分红的话,你的收入其实仍然与马德一样多。如果你在这儿的工作继续很出色的话,你就可以去负责一个比中西部地区好得多的地方。” 明娟感到十分尴尬,她抬头向阿苏看去,阿苏耸了耸肩,说道:“你想不想来点咖啡” ?在喝咖啡的时候,明娟向阿苏诉说了在过去这个月里她是怎么想的,并为自己的不公正态度向阿苏道歉。,导入案例:爱通公司,阿苏向明娟解释了她所认为的疏远冷漠实际上是某种敬畏:他看到她的优秀和效率,结果他非常小心翼翼,惟恐哪
5、儿阻碍到她了。 第二天,办公室又恢复了正常。 但是一项新的惯例建立起来了:明娟和阿苏在每天的十点钟一起去喝杯咖啡休息一下。他们的友好状态使在他们周围工作的同事们从高度紧张中松弛下来了。,导入案例:爱通公司,思考题:1.明娟和阿苏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2.威恩作为公司领导解决矛盾的方法是否可行?3.本案例对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有何启发?,4.1 群体的基本概念,问题思考: 公共汽车上的乘客是群体吗? 足球比赛的观众是群体吗? 马路上看热闹的人群,戏院的观众, 机关的一个科室,企业中的质量活动小组 ,大学中的课题组, 何者是群体?何者又不是群体呢?,4.1 群体的基本概念,4.1.1 群体的定义
6、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的集合体。,4.1 群体的基本概念,人群、群体和组织的区别人 群 群 体 组 织,由一定数量的人组成(人的集合体),共同目标(共同的)由一定数量的人组成(人的集合体)自身的规则,共同目标或特定使命(共同的)由一定数量的人组成(人的集合体)有一定的构架(有机整体)有统一的行为规范,4.1 群体的基本概念,4.1.2 群体的特征,群体,二人或二人以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拥有共同的目标,拥有公允的规范和规则,成员意识到彼此同属一体(群体意识),一定的结构,4.1 群体的基本概念,? 你为什么要加入群体?个人加入群体的理由: 安全需
7、要 地位需要 自尊需要 情感需要 权力需要 实现目标的需要,4.1 群体的基本概念,4.1.3 群体的分类 1)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2)大型群体与小型群体 3)开放群体与封闭群体 4)假设群体与实际群体 5)固定性群体与临时性群体,4.1 群体的基本概念,正式群体,命令型群体,任务型群体,非正式群体,利益型群体,友谊型群体,4.1 群体的基本概念,正式群体依据一定的章程文件,按照一定的程序组织起来的有定员编制、有组织制度、有人员分工的群体。 功能:完成组织任务和满足组织成员个人需要。 (1)命令型群体:由组织结构所规定,由直接向某个主管人员报告工作的下属组成。 (2)任务型群体:指为完成一项
8、工作任务而在一起工作的人所组成的群体。,4.1 群体的基本概念,非正式群体指既无章程文件,又无定员编制,只在心理、动机一致基础上自发形成的群体。 类型:利益型、情感型、爱好型、信仰型、亲缘型;积极型、中间型、消极型、破坏型。 (1)利益型群体:为了实现一个共同关心的目标而组成的群体。 (2)友谊型群体:基于成员的共同特性而形成的群体。,6类非正式群体,不同规模群体的要求存在差异,4.1 群体的基本概念,4.1.4 群体的发展阶段,前阶段,形成阶段1,震荡阶段2,规范化阶段3,执行任务阶段4,终止阶段5,4.2 群体行为,4.2.1 什么是群体行为? 群体行为是指行为主体在组织内进行的活动。群体
9、行为与个体行为是有区别的。个体行为的主体是个体的人,而群体行为的主体则是群体。群体行为不是指群体内个体的行为,也不是群体所有成员行为的简单相加。,4.2 群体行为,4.2.2 主要群体行为 1)从众行为 2)顺从行为 3)暗示 4)模仿 5)感染,4.2 群体行为,1) 从众行为资料卡:阿希实验美国心理学家阿希设计了下一个典型的实验,证明在群体压力下会产生顺从行为。把79人编成一组,让他们坐在教室里看两张卡片。一张卡片上画着一条直线,另一张卡片上画三条直线。让大家比较三条直线的卡片上哪一条直线与另一张卡片上的直线长短相等。在正常情况下,被试者都能判断出XB,错误的概率小于1。但阿希预先对实验作
10、了布置,在9人的实验组中对8个人都要求他们故意作出一致的错误判断。如XC。第9个人并不知道事先有了布置,实验中让第9个人最后作判断。曾组织了许多实验组进行这样的实验,统计分析表明,这第9个人有37放弃了自己正确的判断而跟随群体的错误判断。,阿希实验中使用的卡片,4.2 群体行为,个体受群体压力的影响,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称为从众行为。 如要好的女员工可能拥有同一发型,要好的男同事可能拥有相同的球鞋。,4.2 群体行为,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情景因素变量: 个人因素:群体规模 性别因素群体凝聚力 智力因素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 自信心群体的人际关系 自尊心群
11、体的惩罚 社会赞许需要情景的明朗程度 情绪稳定性 个体已有的经验,4.2 群体行为,2)顺从行为 顺从又称依从,是个体为了符合群体或他人的期望和赞许而表现出来的符合外部要求的行为。 与从众行为的相同点:都是由于外在的压力下产生的行为。 与从众行为的不同点:行为者的内心是否出于自愿。从众者多半是内心自愿的,而顺从者则内心不一定出自自愿。,4.2 群体行为,顺从行为产生的原因:(1)为了获得别人的赞许期许(2)为了实现群体的目标(3)为了保持原有的良好人际关系,4.2 群体行为,3)暗示 暗示是指在无对抗条件下,人们对某种信息迅速无批判地加以接受,并依此而作出行为反应的过程。特点:暗示是一种刺激,
12、那些能够引起被暗示者反应的刺激才是暗示,否则不能称为暗示。暗示不是说服,无需讲道理,而是一种直接或间接的提示。暗示的两种形态:直接暗示与间接暗示,权威、群体的暗示作用,4.2 群体行为,4)模仿 模仿是有意无意地对某种刺激作出类似反映的行为方式,如模仿他人的行为举止、思维方式、态度等。 模仿的类型: 自发模仿,就是无意识地模仿他人。 自觉模仿,即有意识地模仿他人。,4.2 群体行为,模仿对象具有榜样的作用 模仿的管理应用: 管理者借鉴模仿的效用,借助影视、小说和实际生活中的典型人物或事例,将其树立为榜样,对职工进行教育。,4.2 群体行为,5)感染 感染是通过某种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和行动,
13、或者说是个体对某种心理状态的无意识的、不自主的屈服。 感染的实质,是情绪的传递交流。 相似性是其基本条件。,4.2 群体行为,感染的类型: (1)个体间的感染,即发生在两个人或能直接接触的小群体成员之间的感染。 (2)间接感染,如企业简报。 (3)大型开放人群中的感染。如运动会、集会、庆功会的热烈场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4.3 群体动力理论,群体动力理论这一概念美籍德国人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 所谓群体动力理论,就是要论述群体中的各种力量对个体的作用和影响。 该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行为(B),是个体内在需要(P)和环境外力(E)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用函数式 B=f(P,E)来表
14、示。,4.3.1 群体动力的基本概念定义: 群体动力是指左右和影响群体发展演变的主要力量。,4.3 群体动力理论,群体动力的三种模式,群体动力,群体动力,群体动力,(A),(B),(C),4.3 群体动力理论,4.3.2 群体动力理论的内容 1)群体规范 (1)什么是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是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或标准。它是群体在活动中形成,并为大家所公认和遵守的行为标准和行为准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成员有约束力,4.3 群体动力理论,(2)群体规范的类型 第一,正式规范 由组织明文规定的员工遵循的规则和程序,如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 第二,非正式规范 不是由组织正式规定,而是员
15、工在工作与生活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如风尚、风俗、乡规、民约等。,4.3 群体动力理论,(3)群体规范的功能 群体支柱功能 评价标准功能 群体动力功能 行为导向功能,4.3 群体动力理论,2)群体压力 (1)什么是群体压力? 群体压力是群体对其成员的一种影响力,它使成员只能做出为群体所接受和认可的行为。 群体大多数成员的意见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它使群体内每个成员自觉不自觉地保持着与大多数人的一致性,这个力量就是群体压力。,4.3 群体动力理论,(2)群体压力的作用 第一,群体一致的行为,有助于组织目标的达成和群体的存在与发展。 第二,群体一致的行为,可以增加个人的安全感。,4.3 群体动
16、力理论,(3)群体压力的管理应用 充分利用群体压力对个体所产生的影响致力于发展群体的亲善性,当群体采取某种特定的行动时,个别成员就会受群体所迫,努力满足群体的需要。这样,便可除去不一致的声音,贯彻决策,达成群体目标。,4.3 群体动力理论,3)群体凝聚力 (1)什么叫群体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又叫群体凝聚性、内聚力 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群体内成员相互间的心理亲和力 或曰:使群体成员保持在群体内的合力。,4.3 群体动力理论,高凝聚力群体的特征:(1)喜欢其他群体的成员(2)具有作为一个群体成员的尊严感和自豪感(3)群体能帮助个人达到他单独不能达到的目标思考:高凝聚力的群体就能有高效率吗?,4.
17、3 群体动力理论,(2)群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1低凝聚力、高一致性,4高凝聚力、高一致性,2低凝聚力、低一致性,3高凝聚力、低一致性,低,高,团体凝聚力,低,高,团体与组织目标一致性,积极 消极,诱导,高 低,凝聚力与诱导关系图解,组,心理学家沙赫特(schachter)研究证明,仅仅靠群体的凝聚力,不一定提高生产效率,只有加上积极的诱导,才能有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如下图:,4.3 群体动力理论,(3)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成员的同质性 规模的大小 外部影响(压力) 成员对群体的依赖性 群体的地位 目标的达成 信息的沟通 领导方式,4.3 群体动力理论,4)群体决策 决策是出主意?还是拿
18、主意?,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拟定方案,选择方案,执行活动,检查处理,问题是什么,应该做什么,准备做什么,决定做什么,实际做什么,做得怎么样,上述步骤中,你的工作是哪项?,4.3 群体动力理论,(1)什么是群体决策? 决策,就是人们为达到预期目的,从若干行动方案中,经过比较筛选,选定最优方案的过程。 决策可以由个人作出,也可由群体作出。 群体决策,指组织中的重大问题在领导者的主持下,通过集体讨论,作出最合理决定的过程。,4.3 群体动力理论,(2)群体决策的有利因素 第一,集思广益,提高决策质量,有助于作出最佳决策。 第二,多角度思考,可以有效防止误差,使决策更周密、更全面、更准确; 第三,可使
19、更多人参与,增强人们的责任与信心。 第四,让执行者参与决策,有助于对决策的理解和执行。,4.3 群体动力理论,(3)群体决策的不利因素: 第一,成员会受到群体压力,往往不敢提不同意见。 第二,领导者可能由于“个性强”而压制讨论。 第三,耗费时间太多。 第四,掩盖个人责任。 第五,易于变“是非之争”为“意气之争”。,4.3 群体动力理论,(4)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的比较 决策的正确性 决策的速度 决策的创造性 决策的风险性,4.3 群体动力理论,(5)群体决策存在的问题 第一,群体转移现象(极端性转移、冒险性转移) 指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更容易出现冒险的倾向。 第二,群体思维(小团体意识) 指在凝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组织 行为学 群体 心理 行为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59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