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代数同济大学第七版ppt课件.ppt
《线性代数同济大学第七版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线性代数同济大学第七版ppt课件.ppt(2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线 性 代 数,副教授:黄振耀,2,课程简介,线性代数是理工类和经管类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程,它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和广,泛的实用性。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且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数学素养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些理论、方法和能力为一些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在各个学科领域中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了必要的保证,因此,该课程历来受到各高等院校的高度重视。,根据成人的特点,在总结多年成人教育经验的基础下,对线性代,数的教学内容作了认真精选,叙述间明扼要,由潜入深、通俗易懂,,力求体现学科的系
2、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要求。在本课程中主要讲解,行列式、矩阵和线性方程组这三个线性代数的基本内容。,3,主要内容,第一章 行 列 式,第二章 矩 阵,第三章 线性方程组,4,第一章行列式,行列式是学习线性代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初等数学中曾讲解二阶、,三阶行列式的计算,以及用这工具来解二元、三元线性方程组。,式,为此首先引入行列式的概念。,在本书研究多元线性方程组的解,以及研究矩阵性质时也要用到行列,5,第一章行列式,第一节 行列式的概念,第二节 行列式的性质,第三节 行列式按行(列)展开,第四节 行列式的计算举例,第五节 克莱姆法则,主要内容,6,第一节行列式的概念,一、行列式的概念,为了更好掌
3、握行列式的定义,我们采用数学归纳法的方法讲解行列,【定义 1.1】,【例 1.1】,要指出在本课程中如遇绝对值我们将会作出特别的说明。,式的定义。,一阶行列式由一个数组成,记为,7,第一节行列式的概念,表示,且规定:,其中,元素 称为行列式的第 行第 列的元素 ;,称为元素 的代数余子式;而 是行列,【定义 1.2】,二阶行列式是由 个元素排成2行2列,用,素 的余子式。,式中划去第 行和第 列元素,后所剩下的元素组成的行列式,称为元,8,第一节行列式的概念,则二阶行列式,显然在定义中, ,而 ;,这与中学里所学的对角交叉相乘之差所得结果一致。,9,第一节行列式的概念,【例 1.2】,求二阶行
4、列式 的值。,解,或,10,第一节行列式的概念,【定义 1.3】,三阶行列式是由 个元素排成的3行3列,用,表示,且规定:,其中:,11,第一节行列式的概念,称 为 的余子式,它是在三阶行列式中划去 所在的行及列后,按原次序所成的二阶行列式,称 为 的代数余子式; 为 的代数,余子式。,一般地, 就是三阶行列式中划去 所在的第 行和第 列剩下,的元素按原次序构成的二阶行列式,称为元素 的余子式。,称为元素 的代数余子式。,12,第一节行列式的概念,【例 1.3】,解 由上面定义,因为,计算三阶行列式 的值。,所以,13,第一节行列式的概念,从上面三阶行列式的定义可以看到:我们在计算三阶行列式时
5、,是,用其第一行的元素乘它的代数余子式之和,而代数余子式又是由二阶行,列式构成的。用这一思想,我们可以计算四阶、五阶等更高阶的矩阵。,下面给出行列式的一般定义。,【定义 1.4】,当 时, ,假设已定义了 阶,行列式, 阶行列式是由 个元素排成行和列组成,记为:,14,第一节行列式的概念,且规定其值为:,其中, 表示元素 的余子式,它是 中划,去 所在的第1行和第 列后剩下的元素按原来的次序构成的 阶,行列式。 称为 的代数余子式。,15,第一节行列式的概念,【例 1.4】,解,计算四阶行列式,16,第一节行列式的概念,我们也可以给出每个元素的余子式和代数余子式的一般定义。,【定义 1.5】,
6、对于 阶行列式 ,,列元素后,按原次序排列构成的 阶行列式。,称为元素 的余子式, 称为元素 的代数,余子式 。其中, 是 中划去元素 所在的行和,17,第一节行列式的概念,【例 1.5】,解,求行列式 的元素 和 的代数余子式。,所以,因为 的余子式,的余子式,的代数余子式,的余子式,18,第二节行列式的性质,在上一节行列式定义,中我们看到行列式的计算是由高阶向低阶逐阶递减过程,因此行列式的,阶数越高,计算越繁。下面的行列式性质可以简化行列式的计算。,19,第二节行列式的性质,【定义 1.6】,交换行列式D的行与列所得的行列式,称为D的转置行,列式,记为 或 。,设,则,【例 1.6】,若,
7、则,20,第二节行列式的性质,性质1,转置行列式的值等于原行列式的值,即 。,在例1.6中的二个行列式 的值相等,即,根据这一性质, 阶行列式的定义按第一行展开等于按第一列展开,即:,这一性质也说明行列式的对于每行具有的性质对每列也成立。,21,第二节行列式的性质,性质2,交换行列式的任意两行(列)元素,行列式的值变号。,【例 1.7】,交换以下行列式D的第一行和第三行,有,素(仍为D),即得 ,移项得 ,于是 。,为零。,因假设D中的第 行和第 行对应元素相同,交换第 行和第 行元,22,【例 1.8】,第二节行列式的性质,以上性质1和性质2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证得,在这我们省略。,行列式,(因
8、为第一行与第三行相同),23,第二节行列式的性质,性质3,【例 1.9】,行列式,符号的外面。这一性质可以由行列式的定义和性质2得到。,这相当于行列式中某一行(列)所有元素的公因子可以提到行列式,行列式的某一行(列)中所有元素都乘以同一个数 ,行,列式的值扩大 倍。,24,第二节行列式的性质,性质4,行列式中两行(列)对应元素都成比例,行列式值为零。,与第 行相同,于是行列式的值为零。,设第 行为第 行的 倍,由性质3,将 行提出公因子 ,即得第 行,性质5,若行列式的某一行(列)的元素都是两数之和,例如第 列,的元素都是两数之和:,25,第二节行列式的性质,利用这一性质:,则 等于下列两列行
9、列式之和:,26,第二节行列式的性质,性质6,应元素上去,行列式值不变。即,把行列式某行(列)各元素的 倍加到另一行(列)的对,这一性质由性质3和性质4直接得到。,利用这些性质可以简化行列式的计算。,另外我们用 表示第 行, 表示第 列。 表示交换第 行与第,行, 表示第 行乘 倍; 表示把第 行乘 倍加到第 行上去。,27,【例 1.10】,第二节行列式的性质,解,利用行列式性质计算行列式,下页继续,28,第二节行列式的性质,然后按行列式定义,得:,熟练以后,这几步也可以合并为:,(这里也可用 ),29,第三节行列式按行(列)展开,根据行列式定义,行列式的值等于第一行或第一列的元素乘以它的,
10、代数余子式之和。在本节中我们将这一结果加以推广。,【定理1.1】,若 阶行列式 中除 外,第 行(或 列)的其余,元素都为零,那么 可按第 行(或 列)展开为 。,证明,设第 行除 ,其余元素都为零。,30,第三节行列式按行(列)展开,现将第 行和第 行对换,再与第 行对换,经过 次,对换,含 的原第 行就换到第一行,行列式的值应乘 ,类似经,过 次列对换,可将含 的列变到第一列,即,因为新行列式中划去第1行划去第1列所成的余子式就是 中的,(划去原第 行和原第 列)。,31,第三节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1.2】(拉普拉斯展开),的各元素与其对应的代数余子式乘积之和,即,阶行列式等于它的
11、任意一行(列),或,32,证明,n阶行列式等于它的任意一行(列),第三节行列式按行(列)展开,33,第三节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1.3】,应元素的代数余子式乘积之和等于零,即,行列式 的任意一行(列)各元素与另一行(列)的对,或,证明,将 的第 行元素 换成 所成的新,行列式的第 行与第 行相同;于是新的行列式值为零,另一方面,新行,列式可按第 行展开,得:,34,第三节行列式按行(列)展开,综合定理1.2和定理1.3,得:,也就是行列式 的任意一行(列)各元素与这一行(列)的对应元,素的代数余子式乘积之和等于行列式的值;行列式 的任意一行(列),各元素与另一行(列)的对应元素的代数余子
12、式乘积之和等于零。,利用行列式性质将某行(列)的元素尽可能化为零,然后展开,可,简化行列式的计算。,或,35,第三节行列式按行(列)展开,【例 1.11】,解1,从第三列着手,再变出一个零元素。,计算行列式,首先寻找含零个数最多的行或列。本题第3列含两个零,于是,(按第3列展开得),(再按第3列展开得),下页继续,36,第三节行列式按行(列)展开,解2,是用第4行减第1行也可同时出现3个零,然后按第4行展开,既得:,本题也可以这样解:第4行与第1行有三个对应元素相同,于,37,第三节行列式按行(列)展开,【例 1.12】,解,的系数。,行列式 是关于 的一次多项式,求一次项,由于行列式中 在其
13、第二行,按第二行展开,可得:,可以看到,一次项 的系数就是 的代数余子式,38,第三节行列式按行(列)展开,【例 1.13】,计算行列式的值,解,(按第4行展开得),(按第3列展开得),39,第四节行列式的计算举例,本节主要对有某些特殊的行列式的计算进行介绍。,我们把 阶行列式 的从左上角到右下角含 的连线称为,主对角线。,40,第四节行列式的计算举例,一、对角行列式,其中,除主对角线上的元素 外,其余省略的元,素皆为零。,显然:,即对角行列式的值等于主对角线上元素之积。,对角行列式等于零的充要条件为对角线上至少有一个元素为零。,41,第四节行列式的计算举例,【例 1.14】,计算行列式 (没
14、写出的元素皆为零),解 经过 次列交换,可将最后一列换到第1列。,42,二、三角行列式,上三角行列式,第四节行列式的计算举例,下三角行列式,43,很容易得出三角行列式的值仍等于主对角线元素的积。,第四节行列式的计算举例,如行列式 就是一个上三角行列式,,其值等于 。,44,一般行列式计算都可采用化为上(下)三角行列式来计算。,第四节行列式的计算举例,【例 1.15】,计算行列式,解 因为每行各元素之和相等(为6),我们可以“统加”,即多次用,的性质。本例可采用第2列加到第1列,第3列加到第1列,第4列,加到第1列,得,45,第四节行列式的计算举例,【例 1.16】,解 从第2列起,每列加到第1
15、列上,得,解 阶行列式,(从第2行起每行减去第1行得),46,第四节行列式的计算举例,【例 1.17】,解 从第2行起,每行减去第1行,得,解 阶行列式方程,于是:,解得:,47,第四节行列式的计算举例,【例 1.18】,解 将各列加到第一列,得,计算 阶行列式,48,第四节行列式的计算举例,第1列提取公因子。从第2行起,每行减去第1行,得,49,三、按行或列展开,解 按第1列展开,得,第四节行列式的计算举例,有些行列式不易变成某行(列)只有一个非零元素,例如变成两个,非零元素,则行列式值等于这两个元素与对应代数余子式积的和。,【例 1.19】,计算 阶行列式,50,四、采用递推方式来解行列式
16、,解 按最后一列展开,得,第四节行列式的计算举例,【例 1.20】,计算下列 阶行列式,同样推理可得:,于是,51,第四节行列式的计算举例,【例 1.21】,计算下列 阶行列式,(没写出的元素皆为零),下页继续,52,第四节行列式的计算举例,解 按第1行展开,得,两个行列式分别再按最后一行展开,得,同样推理可得,于是,53,第四节行列式的计算举例,【例 1.22】,解 从第一列提取公因子 ,然后把第1列加到第2列,得,计算 阶行列式,下页继续,54,第四节行列式的计算举例,第二列提取公因子 后,按第1行展开,得,55,五、范德蒙行列式,第四节行列式的计算举例,行列式 称为 阶的,范德蒙行列式,
17、下面我们来计算此行列式的值,56,第四节行列式的计算举例,解此题自下而上,即从第 行开始,后行减去前行的 倍。即得,分别按各列提取公因子,得:,57,同理可推得,第四节行列式的计算举例,其中, 符号表示统乘,即各 之间用乘号链接。,可以看到:范德蒙行列式为零的充分必要条件为 中至少有,两个相等。,58,【例 1.23】,第四节行列式的计算举例,计算行列式,解,59,第四节行列式的计算举例,【例 1.24】,求证:,证明等式左边各行分别乘 :,(提 因子),(三次列对换),60,综合以上例题,行列式的计算可以按以下步骤来进行:,首先尽量寻找行与列的公因子, 将其提到行列式外面.如果发现行列,第四
18、节行列式的计算举例,然后利用性质总能将行列式变换成上三角或者下三角行列式, 再计,或者利用性质将行列式的某行(某列)变换成只有一个元素不为0, 其,式有两行或者两列成比例, 则行列式的值为0。,算其对角线上的乘积。,其余元素均为0, 然后再按那行(列)展开, 降阶成低阶的行列式。,61,第五节克莱姆法则,一、用行列式表示二元及三元线性方程组的解,二元线性方程组,用二阶行列式可表示为 ,,若 ,可用消元法解得,62,其中: 为二元线性方程组中未知数 的系数构成,第五节克莱姆法则,的行列式;,为用常数项代替 中的第一列;,为用常数项代替 中的第二列。,63,【例 1.4】,解二元线性方程组,第五节
19、克莱姆法则,解 可用二阶行列式得,64,第五节克莱姆法则,对于三元线性方程组 同样可以由消元法得到;,当 时,,其中:,65,第五节克莱姆法则,用三阶行列式表示以上的 ,可以得到:,当 时,有,其中:,66,【例 1.5】,第五节克莱姆法则,解线性方程组,解,故,67,【定理 1.4】 (克莱姆法则),第五节克莱姆法则,如果 元并非齐次线性方程组,(1),的系数行列式 ,则方程组有唯一解,且,其中, 是将 中的第 列用常数列替换而成的行列式。,二、克莱姆法则,以上用行列式解线性方程组可以推广为n元线性方程组情形。,68,【例 1.25】,第五节克莱姆法则,解,解线性方程组,故,69,第五节克莱
20、姆法则,线性方程组(1)中等式右端常数均为零时,称为n元齐次线性方程,组,也称为n元非齐次线性方程组(1)导出组。,由克莱姆法则,若系数行列式 ,则n元齐次线性方程组(2),只有零解:,要方程组有非零解(即至少有某个 ),必须有 。,关于解线性方程组的问题,我们在第三章还要祥细介绍。,70,【例 1.26】,第五节克莱姆法则,解 由于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则其系数矩阵的行列式为零,即,设线性方程组 有非零解,求 的值。,71,第二章矩阵,矩阵是应用非常广泛的数学工具,也是线性代数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运用矩阵的运算法则,会用伴随矩阵法求逆矩阵,熟练掌握矩阵的初等,行变换,以及运用初等行变
21、换法求逆矩阵。,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矩阵及其各种特殊类型矩阵的定义,熟练,72,第三节 逆矩阵,第二章矩阵,第一节 矩阵的概念,第二节 矩阵的运算及其性质,第四节 分块矩阵及其运算,第五节 矩阵的初等变换,第六节 初等方阵,主要内容,73,第一节矩阵的概念,一、矩阵的定义,矩阵作为一种常用的数学工具,能够简洁地贮存信息,通过矩阵运,【例 2.1】,算,可以方便地处理信息,下面通过实际例子引入矩阵的概念。,某超市公司的第I、II两部门都销售甲、乙、丙三种小,包装食品,其某一天的销售量(单位:包)可由下表表示:,74,第一节矩阵的概念,如果我们每一天都做这样的统计,就没必要像上表那样繁琐,只要,
22、把以上数字按一定的排列次序记成如下数表形式:,75,第一节矩阵的概念,简洁地表示出来。无论是在数值求解还是理论推导方面,此数表足以清,【例 2.2】,晰表示这一线性方程组。,对于线性方程组,我们可以用下面的数表,76,一般由大写字母A,B,C表示矩阵。,由上两例可以看到,在我们生命活动中的许多方面,都可以用数表,第一节矩阵的概念,1矩阵定义,来表达一些量以及量与量之间的关系。这类数表,我们统称为矩阵。,【定义 2.1】,由 个数 排成的 行,称为一个m行n列矩阵,简称mn的矩阵, 称为此矩阵的第 行第,列的元素 。,矩阵(2.1)也可简化为:,77,即,第一节矩阵的概念,【例 2.3】,是一个
23、三行四列矩阵,,位于矩阵第二行第三列位置的元素是9,,而,78,第一节矩阵的概念,2矩阵相等,另外,行数或列数不同的矩阵也不是相等的。,即 , 则称矩阵A与B相等,记为:,例如,当且仅当 时,矩阵,又如:,79,第一节矩阵的概念,3 阶方阵,当矩阵的行数 与列数 相等,即 时,矩阵 称为,阶矩阵或 阶方阵,如矩阵 是一个二阶方阵。,阶方阵 与 阶行列式是不能混淆的两个概念,行列式的值是,在一个阶方阵 中,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对角线连线,称为主,对角线。元素 都在主对角线上,称为主对角线元素。,一个数,而矩阵仅是数表。,80,第一节矩阵的概念,二、几种特殊矩阵的介绍,1.行矩阵和列矩阵,只有一行元
24、素构成的矩阵 称为行矩阵。,只有一列元素构成的矩阵 称为列矩阵。,2.零矩阵,时,也记为 ,或 。,行列数不同的零矩阵是不相等的,如,元素全为零的矩阵称为零矩阵,记作 。当零矩阵的行列数是,81,第一节矩阵的概念,4上(下)三角阵,如一个方阵的主对角线下(上)方的所有元素均为零,则称该方阵,为上(下)三角矩阵。,如 , 是上三角阵。,而 是下三角阵。,82,第一节矩阵的概念,5对角阵、单位矩阵,如一个方阵除主对角线以外的元素均为零,则称这个方阵为对角矩,阵。即,有时可简单记为:,记 为或 ,在不致混淆时,也可简记为 或 ,如:,特别地,主对角线元素全为1的 阶对角矩阵,称为 阶单位矩阵,,83
25、,第二节矩阵的运算及其性质,一、矩阵的线性运算,1矩阵的加法,【定义2.2】,设 和 都是 的矩阵,则以A与B相对应的元素之和 为元素的,矩阵,84,第二节矩阵的运算及其性质,称为矩阵 与 的和,记作A+B,或 ,用矩阵形式表示即,为 。,85,【例2.4】,第二节矩阵的运算及其性质,设,即由 , 对应元素之差构成的矩阵。,他们才能进行相加和相减;否则,他们的加法和减法将是无意义的。,类似于加法的定义,我们规定矩阵 与 的减法(即差),应注意的是,只有当两个矩阵的行数对应相同、列数对应相同时,,则,86,【定义2.3】,第二节矩阵的运算及其性质,数 与矩阵 的数乘记为 ,规定其为:,且当 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线性代数 同济大学 第七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58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