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表面吸附ppt课件.ppt
《第四课:表面吸附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课:表面吸附ppt课件.ppt(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表 面 物 理 学,江 颖量子材料中心,上一课提示:,凝胶模型近自由电子近似紧束缚近似镜像态实例1:贵金属表面态实例2:半导体表面态实例3:拓扑绝缘体表面态实例4:高温超导体表面态,表面吸附,第四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吸附诱导的功函数变化吸附基本理论实例:水在固体表面的吸附,吸附作用是固体表面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被吸附的分子称为吸附物,固体作为吸附剂。 在吸附过程中,一些能量较高的吸附分子,可能克服吸附势的束缚而脱离固体表面,称为“脱附”。当吸附与脱附达到动态平衡时,固体表面保存着一定数量的相对稳定的吸附分子,这种吸附称为平衡吸附。 吸附的基本理论,多建立在平衡吸附的基础上。
2、吸附作用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类型。,One-dimensional potential energy diagrams(Z corresponds to the distance from the surface).,表面吸附的一般描述,Physisorption,Molecularchemisorption,Atomicchemisorption,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是根据吸附作用来定义的。二者不但难以截然分开,而且可以相互转化。我们现在从吸附作用力和吸附激活能来讨论这两种吸附。,物理吸附,吸附物的电子结构几乎不改变。吸附物和表面的相互作用为范德瓦尔斯相互作用。本质来
3、源于吸附物的电荷涨落。,原子间的范德瓦尔斯作用,电荷涨落诱导的偶极矩:,在R处产生的电场为:,原子极化率,在R处感生的偶极矩为:,两个偶极矩的相互作用能:,范德瓦尔斯作用能:,Lennard-Jones 势,原子与固体表面间的范德瓦尔斯作用,表面外的电荷会诱导表面附近的镜像电荷,表面外电荷e将诱导表面附近的镜像电荷q:,对于金属表面, , q-e,表面上的范德瓦尔斯作用能,表面外电荷e与其镜像电荷的相互作用能 :,令 :,表面外原子与表面的相互作用能 :,以u/z为小量展开,发现z-1和z-2项为零:,物理吸附的作用力是Van der Waals分子作用力。 Van der Waals分子作用
4、力是由于表面原子与吸附原子之间的极化作用而产生的。这种极化作用一般分为极性分子极化和非极性分子极化两种类型。 对于极性分子,其固有偶极矩产生的分子力称为Keesen力,其感应偶极矩产生的分子力称为Debye力; 对于非极性分子,产生瞬时偶极矩,其分子力称为London力。 这三种分子力统称为Van der Waals分子力。,物理吸附作用力,表面上物理吸附的He原子,吸附能:10-100meV吸附高度:3-10 ,基于凝胶模型的计算结果,低温下才能观察到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吸附物和表面之间形成了化学键。吸附物的电子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吸附物和表面之间有电荷转移。吸附物有可能产生结构变化,比
5、如分解。,化学吸附-化学键理论,分子在过渡金属表面的化学吸附,半填满,化学吸附理论,Charge-transfer states,只考虑分子轨道M与衬底d band之间的杂化作用,,系统的能量可以写为:,其中:,试探波函数:,分子和表面的总哈密顿量,对系统能量求极小:,方程组有解的条件:,忽略1和2的交叠积分,并忽略二阶项:,更精确的表达式:,由能量最小化:,未成键前的分子和衬底总波函数,衬底往分子转移一个电子的总波函数,分子往衬底转移一个电子的总波函数,化学吸附能随距离的变化,吸附高度 z0 1-3 吸附能 EB 1 eV,化学吸附可以在室温下稳定存在,物理吸附+化学吸附,H2在金属表面的吸
6、附,Edes=EB+Eact,表面催化分解,zc,Ep,在吸附剂表面的化学吸附,以双原子气态分子为例,大致分为三个步骤: 首先,以分子形式按物理吸附方式吸附在固体表面,占据平衡位置zp; 然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克服吸附势EP的束缚,并获得足够的激活能Eact,分子分解为两个原子。 接下来按化学吸附规律进入化学吸附过程,达到化学吸附平衡位置zc,对应的吸附能为EB。,化学吸附的基本过程,化学吸附的作用力是化学键力,是伴随着电子转移的静电库仑力,属于强结合力。电子转移情况因吸附剂与吸附物的类型而不同。按照电子转移的方式,可以把化学吸附分为离子吸附和化学键吸附两种类型。 离子吸附指吸附物与吸附剂之间
7、完全的电子转移。在吸附过程中,吸附物或者完全失去价电子或者俘获价电子,而以离子形式吸附在吸附剂表面。碱金属在表面的吸附常表现为这种情况。,化学吸附作用力的分类,已知表面金属原子失去电子的功函数(逸出功)为正。金属吸附物作为金属蒸汽原子,其失去电子的电离势为I,则当I时,电子将从金属表面原子转移至非金属吸附原子上,使其以负离子形式吸附作金属表面。大多数金属对氧离子的吸附属于这种情况。,离子吸附,当I,A与 相差不大时,将出现不完全的电子转移,吸附物与吸附剂之间只提供局部的共有化电子,形成局部的共价键、离子键或配位键。这种化学吸附,称为化学键吸附。其结合力为共有化电子与离子实之间的库仑力。其电子的
8、共有化程度,常常是不对等的,在有些吸附系统,电子的转移偏向吸附剂,而另一些吸附系统,则可能偏向吸附物。 上述两种类型的化学吸附不仅可以单独存在,而且常常二者兼有。如半导体材料的表面化学吸附。在室温下,锗表面的氧吸附,一般是化学键吸附,生成GeO,或GeO2氧化物覆盖层;而ZnO表面的氧吸附却是离子吸附型,表面覆盖层为分子形式的氧覆盖层。,化学键吸附,物理吸附的分子力较弱,因而其吸附热较低,一般为5Kcal/mol,多在低温下发生。化学吸附热较高,约为100Kcal/mol的量级,在高温下的吸附为化学吸附。 这两种吸附常常是相伴而生的,化学吸附常常是在物理吸附的表面进行,有时在低温吸附中同时存在
9、着两种吸附,只是化学吸附进行的极慢,以致于只能观察到物理吸附。在一般情况下,物理吸附多伴有化学吸附,如氧在金属表面的吸附,同时可以有以原子态参与的化学吸附,以分子态参与的物理吸附,以及以氧分子态覆盖于氧原子态吸附层上等吸附方式。此外,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如氢分子在铜表面的物理吸附,经活化处理后,H2转化为两个H原子,实现化学吸附。,吸附热与激活能,吸附诱导的功函数变化,零温下的功函数可以表示为:,有限温度下的功函数可以表示为:,在有限温度下:,金属表面处有额外的电偶极距,+,-,半导体表面的功函数变化,干净半导体表面功函数:,吸附诱导的功函数变化:,Dipole con
10、tribution,Band-bending contribution,Sb诱导GaAs(110)表面功函数变化,Band bending contribution eVs is differentDipole contribution is the same,表面电偶极诱导的功函数变化,考虑电偶极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退极化:,p=qd,功函数变化:,由:,退极化因子,平行板电容器模型,只适用于离子键吸附,H2O诱导的Cu(110)表面功函数变化,UPS 和LEED,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 OH和O分解吸附,功函数,结构,Cs诱导金属表面功函数变化,碱金属容易失去电子,与衬底形成很强的离子键,因
11、此表面功函数会大大降低。,Cs诱导半导体表面功函数变化,光电子发射源,e-,Band bending effect,p-type,1)吸附的动力学理论,着眼于表面吸附层中分子之间的动力学过程。以Langmiur理论为代表(1918)。对低压吸附,有Henry方程;对于高压吸附有BET (Brunauer, Emmett, Teller)方程。 2)吸附的热力学理论,着眼于吸附的宏观过程,运用热力学关系得出吸附方程。有代表性的是Gibbs吸附方程(1931),以及Harkin-Jura方程等。 3)吸附的毛细管凝结理论,把吸附物在吸附剂表面空隙中凝结,作为液体在毛细管中的效应。有Zsigmand
12、y-Kelvin理论(1911),以及Gurvitsch定则等。,经典吸附理论,吸附动力学理论首先要研究吸附与脱附的速率,并由此得到吸附平衡方程。* 吸附等压线和吸附等温线 若以na表示单位面积吸附浓度,nm表示在时刻t单位面积上允许的有效吸附位置(即表面完全被覆盖时的吸附浓度)。覆盖度为 =na/nm。 在吸附分子气压为P的情况下,其吸附过程由 (nm-na)P决定,其中 为吸附速率系数;而脱附过程不受气压影响,由na决定, 为脱附速率系数。因此,吸附速率定义为 dn/dt= (nm-na)P- na当吸附达到动态平衡时,吸附有效速率为零,即dn/dt=0。,吸附动力学理论,令b= / 为吸
13、附系数, 可得到吸附平衡方程: na=nmbP/(1+bP)。分别将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b代入上式可得到物理吸附平衡规律和化学吸附平衡规律。由于b为温度T的函数,平衡吸附量 na=f(T P)为二元函数,可分别得到等压方程与等温方程。选择常压P,可得吸附等压线。其纵坐标为吸附量na,横坐标为温度T。曲线I为常压物理吸附等压线;曲线II为常压化学吸附等压线。在低温下显示物理吸附平衡规律;高温下显示化学吸附平衡规律。,n,0,I,II,T1,T2,T(K),I-II,吸附等温线大致有五种。,nm,III,II,IV,V,I,单层,多层,毛细凝结,Henry认为低压下吸附物的被吸附几率不受覆盖度的影
14、响。当P很小时,近似有 na=nmbP。引入B=nmb,已知=0exp(-H/kT),表示脱附速率系数。有 b= / = 0/ 0exp(H/kT) B=B0exp(H/kT)其中 B0=nm 0/ 0 Henry方程为: na=PB0exp(H/kT)。吸附是放热过程,H是负值。它说明在一定温度下,吸附量与气压成简单的正比关系。在很低的温度下,此方程能够很好地描述物理吸附规律。 但在一般气压下,吸附量与覆盖度有关,运用吸附动力学理论,可以得到Langmuir方程。,* Langmiur方程 Langmiur的吸附理论属于动力学理论,由于其所研究的吸附层限于单分子层,又称为“单分子层吸附理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表面 吸附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56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