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机织物变化组织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机织物变化组织ppt课件.ppt(8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 四 章 变化组织及应其用,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平纹变化组织及其应用第二节 斜纹变化组织及其应用第三节 缎纹变化组织及其应用,本章知识要点,变化组织的形成及分类平纹变化组织的绘图方法、上机条件及其应用 斜纹变化组织的绘图方法、上机条件及其应用缎纹变化组织的绘图方法、上机条件及其应用,变化组织是以原组织为基础,加以变化而得到的各种不同的组织 。 变化的方法主要是改变组织的组织点浮长、飞数、斜纹线的方向,从而也就改变了组织循环的大小。,变化组织分类:平纹变化组织:重平组织、方平组织、鸟眼组织斜纹变化组织:加强斜纹、复合斜纹、角度斜纹、山形斜纹、破斜纹、锯齿斜纹、菱形斜纹、曲线斜纹、阴影斜纹、芦
2、席斜纹、夹花斜纹缎纹变化组织:加强缎纹、变则缎纹、重缎纹、阴影缎纹,第一节 平纹变化组织及其应用 在平纹组织的基础上,沿着经(或纬)纱一个方向延长组织点或经纬两个方向同时延长组织点的方法变化而来的。一重平组织 以平纹组织为基础,沿一个方向(经向或纬向)延长组织点数,即可构成重平组织。 重平组织有:经重平组织、纬重平组织,(一)经重平组织 在平纹组织的基础上,沿着经纱方向上下各延长组织点所得到的组织称为经重平组织。一般上下延长的组织点数相等。 经重平组织 经重平组织 组织循环大小:Rj2 Rw分子+分母,经重平组织的上机:穿综一般采用飞穿法穿筘24入,(二)纬重平织物 在平纹组织的基础上,沿纬纱
3、方向左右各延长组织点数,即得纬重平组织。组织循环大小: Rj分子分母, Rw2。例 纬重平,纬重平组织的上机: 照图穿法、顺穿法或飞穿法,(三)变化重平组织 浮长线长短不等的重平组织称为变化重平组织变化经重平组织 Rj2,Rw分子分母 变化纬重平组织 Rj分子分母,Rw2,二.方平组织 (一)普通方平组织 在平纹组织的基础上,沿着经向和纬向同时延长组织点,使浮长线组成方块形,这样所得的组织称为方平组织。 方平组织 方平组织,(二)变化方平组织 变化方平组织的绘作方法如下:(1)按所给分式确定完全组织的大小: RjRw分子分母;(2)按分式所给的沉浮规律填绘第一根经纱上的组织点;(3)按同样的沉
4、浮规律填绘第一根纬纱上的组织点;,(4)凡第一根纬纱上有经组织点的那些经纱均按第一根经纱的沉浮规律填绘;(5)其余各根经纱均按相反的沉浮规律填绘。例 变化方平组织,几种变化方平组织,三、鸟眼组织,此组织外表好似鸟眼,别致美观,故称鸟眼组织。鸟眼组织是以经重平组织和纬重平组织时候混合,利用分区方法配置得到的。,鸟眼组织的绘图方法:1、八等分绘图方法(1)确定完全织的大小:鸟眼组织的组织循环经、纬纱数相等,即Rj=Rw,本例中Rj=Rw=8;(2)如图所示,将组织图区域划分成八等分;,(3)在各单数三角形区域中填经重平组织(或纬重平组织),如图所示;(4)再在双数三角形区域中填纬重平组织(或经重平
5、组织)即可,如图所示。,2、四等分绘图方法(1)确定完全织的大小:鸟眼组织的组织循环经、纬纱数相等,即Rj=Rw,本例中Rj=Rw =8;(2)如图4-16(a)所示,将组织图区域划分成四等分;,(3)在上下二对角区域(或左右二对角区域)内填经重平组织(或纬重平组织),如图所示4-16(b);(4)再在左右二对角区域(或上下二对角区域)内填纬重平组织(或经重平组织)即可,如图4-16(c)。,第二节 斜纹变化组织及其应用 变化斜纹组织是在原组织的斜纹基础上变化而来的。采取延长组织点、改变飞数、改变斜纹方向、增加斜纹条数等方法或兼用几种变化方法,可得出各种各样的变化斜纹组织。,一.加强斜纹 1.
6、加强斜纹组织 加强斜纹是斜纹变化组织中最简单的一种,是在原组织斜纹的单个组织点旁延长组织点而成的 表示方法 :分式表示法,分子表示一个组织循中,每根经纱上的经组织点数,分母表示纬组织点数,斜纹线的方向则用箭头表示。,参数:RjRw4,飞数S1 如: ,读作“四上二下右斜纹” , 读作“二上四下左斜纹 ”,2. 加强斜纹织物的上机 当织物的经密不大时,顺穿法穿综 当这类织物的经密较大时,通常在棉织物与丝织物中常采用4页综复列式综框,飞穿法穿综。每筘穿入数在棉织与丝中为24入,在毛织中可达68入。,二.复合斜纹 在一个完全组织中,具有由同一方向纱线(经或纬)浮长线构成的两条或两条以上斜纹纹路的组织
7、称为复合斜纹组织。复合斜纹组织可用分式表示,同样用箭头表示斜纹的方向,如 。,复合斜纹组织图的画法:组织循环R分子分母再根据分式所规定的沉浮规律绘第一根经纱上的组织点。然后按飞数等于1(右斜)或等于1(左斜)依次填绘其余各根经纱的组织点,直至完成一个组织循环。,三.急斜纹和缓斜纹(角度斜纹) (一)经纬纱密度、经纬向飞数与斜纹倾角的关系PjPw ,SjSw 时,斜纹线成45夹角PjPw时,斜纹线的夹角 45PjPw时,斜纹线的夹角 45,飞数1时,斜纹线成45夹角飞数1时,斜纹线的夹角 45 tg,如果同时考虑经纬纱的密度与经纬纱的飞数对织物表面斜纹线的影响,则: tg,(二)急斜纹组织的绘作
8、方法:1首先确定基础组织 基础组织应根据织物的性能与风格特征来选定。通常采用加强斜纹和复合斜纹作为急斜纹组织的基础组织2确定经向飞数Sj 根据织物外观要求的斜纹角度,结合经纬密度的情况确定经向飞数,通常Sj为2或3;,3确定完全组织的大小 Rj Rw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纬纱数,4填绘组织图 (1)在第一根经纱上,按基础组织分式表示式所给出的沉浮规律填绘组织点;(2)按所确定的经向飞数Sj,确定第二根经纱上的起始点,再按所给沉浮规律填绘此经纱上的组织点;(3)同理,依次填绘其余各根经纱上的组织点,直至完成一个组织循环。,例 Sj=2, Sj=2Sw=2 , Sw=2,(三)急斜纹组织的应用及典型产
9、品1.缎纹卡其2.马裤呢,3.毛巧克丁,四曲线斜纹 不断地改变组织飞数,使斜纹的倾角连续地变化,从而获得的斜纹纹路呈曲线状的斜纹组织称为曲线组织。 绘作曲线斜纹时,通常采用原组织斜纹、加强斜纹或复合斜纹作为基础组织。,飞数的数值原则上是可以任意选定的,但必须符合如下的条件:(1)选用的各飞数值之和应等于零,即Sj0,或等于基础组织完全经纱数的整倍数;(2)最大的飞数必须小于基础组织中的最长的浮线长度,以保证曲线的连续。,曲线斜纹组织循环纱线数的确定:经曲线斜纹 Rj变化的经向飞数的个数; Rw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纬纱数;纬曲线斜纹 Rj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经纱数; Rw变化的纬向飞数的个数;,曲线
10、斜纹的绘制方法: 在第一根纱线(经曲线斜纹为第一根经纱,纬曲线斜纹为第一根纬)上,按照基础组织规律填绘组织点,其余各根纱线依次按照规定的飞数逐根填绘即可。,例,五山形斜纹 山形斜纹是以斜纹组织作为基础组织,然后变化斜纹线的方向或变化飞数符号,使斜纹的方向一半向左斜一半向右斜,使斜纹线连续成山峰状,这样的斜纹组织称为_山形斜纹组织。,定义:以斜纹为基础,变化其斜向,使斜纹一半向左,一半向右,连成山峰状。经山形斜纹:对称轴与经纱平行纬山形斜纹:对称轴与纬纱平行,1.经山形斜纹 ()确定组织循环的大小为:组织循经纱环数Rj2Kj2组织循环纬纱数Rw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Kj斜纹方向改变前经纱(或纬
11、纱)的根数。(对称轴),()填绘组织图 从第1根到第Kj根经纱填绘基础组织;从第(Kj+1)根经纱开始,按与基础组织相反的斜纹方向,逐根填绘组织点,直到完成一个循环。即原Sj+,现改为Sj -1 填绘。,经山形斜纹织物的上机:经山形斜纹织物上机时,采用山形穿法,用综数:当Kj大于或等于基础组织的经纱数时,综框页数等于基础组织的完全经纱数;当Kj小于基础组织完全经纱数时,则等于Kj 。,2.纬山形斜纹 纬山形斜纹是以斜纹方向改变前的第一根及第Kw 根纬纱作为对称轴,在它上、下对称位置的纬纱,其组织点沉浮规律相同。组织循环经纱数: Rj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纱数组织循环纬纱数: Rw2Kw2纬山形斜纹
12、的上机,可采用顺穿法,六.破斜纹 破斜纹组织与山形斜纹一样也是由左斜纹和右斜纹组合而成的,它和山形的不同点,在于左右斜纹的交界处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在分界线两边的纱线,其经纬组织点相反,亦即在改变斜纹方向线的位置,组织点不相连续,而呈现间断状态,故称破斜纹,而左右斜纹呈破断状的分界线一般称为-断界。,山形斜纹和破斜纹外观比较,(一)定义:以斜纹组织为基础组织,在断界两侧斜纹线方向改变且组织点相反,也称“底片翻转法”。(二)种类:1、经破斜纹:断界与经纱方向平行。2、纬破斜纹:断界与纬纱方向平行。,(三)破斜纹组织的绘图方法:1、以双面斜纹为基础组织的破斜纹 (1)基础组织的选用 采用加强斜纹组
13、织或复合斜纹组织;(2)确定Kj或Kw K-斜纹方向改变前经纱(或纬纱)的根数 经破斜纹断界前的经纱根数Kj纬破斜纹断界前的纬纱根数Kw;,(3)组织循环纱线数的确定 经破斜纹: Rj2Kj Rw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纬纱数 纬破斜纹: Rj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经纱数 Rw2Kw,(4)填绘组织图 A 从第一根纱到第Kj(或Kw)根纱,按基础组织描绘组织点; B 从第(Kj+1)或(Kw+1)根纱线到2Kj或2kw根纱线按照“底片翻转法”画,直至完成一个组织循环。,例:以 斜纹为基础组织,Kj=6 绘一破斜纹组织图。,课堂作业: 斜纹为基础组织,Kj= 绘一破斜纹组织图。,例,2、以原组织为基础组织
14、的破斜纹 这类破斜纹组织的绘作方法如下:(1)基础组织的选用:这类破斜纹的基础组织常用4页或6页原组织斜纹,如斜纹;(2)确定Kj或Kw :Kj(或Kw )等于基础组织组织循环纱线数的一半;,(3)组织循环纱线数的确定:其大小与基础组织相同;(4)填绘组织图A 断界前的几根经纱按基础组织绘作;B 在断界后,调换基础组织其余纱线的顺序,使斜纹方向相反,即可构成。,例:以原组织斜纹为基础,绘制一破斜纹组织图,例 变化破斜纹,七.菱形斜纹 菱形斜纹是把经山形斜纹与纬山形斜纹或经破斜纹与纬破斜纹两种组织联合起来,在组织循环中使斜纹线构成菱形图案。,绘作方法 : 1.基础组织的选定 2.确定改变斜纹方向
15、前的经纬纱根数Kj和Kw。,3.确定组织循环的大小 若按山形斜纹构作菱形斜纹,则 Rj2Kj2, Rw2Kw2 若按破斜纹构作菱形斜纹,则 Rj2Kj, Rw2Kw,4.填绘组织图(1)在Kj、Kw范围内,按基础组织画出菱形斜纹的基础部分。(2)画出经(纬)山形斜纹,或者画出经(纬)破斜纹,这样,就完成了斜纹所求菱形斜纹的一半。(3)再根据山形斜纹的对称原理或破斜纹的“底片翻转”关系,画出菱形斜纹的另一半图形。,菱形斜纹的上机一般采用山形穿法如图:,八.锯齿形斜纹 锯齿形斜纹也是由山形斜纹进一步变化而来的。山形斜纹各山峰之顶是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或沿直线),如将山形斜纹加以变化,使各山峰的峰顶在
16、一条斜纹线上,各山形连成锯齿状,这样的斜纹组织称为锯齿形斜纹组织 。,锯齿形斜纹组织以峰顶指向不同,可有经锯齿形斜纹与纬锯齿形斜纹。 在组织图上,每一齿顶高(或低)于前一齿顶的方格数称为锯齿飞数。,1.锯齿形斜纹组织图的绘作方法 (1)基础组织 (2)确定锯齿斜纹线改变方向前的经纱根数Kj,设Kj9;,(3)确定锯齿飞数 相邻两齿顶(或齿谷)间相差的纬纱数称为经锯飞数,设锯齿飞数4(即每一锯齿的起点高于前一锯齿起点的方格数为4); (4)组织循环纱线数Rj、RW的确定:在计算Rj之前,首先须算出一个锯齿内的经纱数与一个组织循环内的锯齿个数。,(5)绘作组织图 在方格纸上画出组织图的范围及每个锯
17、齿的范围,并按照锯齿飞数画出每个锯齿第一根经纱的起点,如图中符号所示。 在已确定的组织循环范围内,从第一根到第Kj经纱按顺序填绘基础组织。从第( Kj +1 )根经纱开始,按与基础组织相反的斜纹线填绘组织点,直至一个锯齿画完。按照同样的方法,绘作其它各锯齿。,如图,九芦席斜纹 芦席斜纹亦是变化斜纹线的方向,由一部分右斜和一部分左斜组合而成,其外形好象编织的芦席,所以称芦席斜纹 。例:以 斜纹为基础组织,同一方向的平行斜纹线的条数为3条,绘制方法:1.选定基础组织 2.确定同一方向平行斜纹线的条数 (通常为2条、3条或4条);3.确定组织循环纱线数 RjRw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同一方向平行斜
18、纹线的条数;,4.填绘组织图 (1)把组织循环沿经向分为相等的左、右两部分;(2)从左半部的左下角开始,按基础组织的连续经组织点描绘出第一条右斜纹,直到左半部的最后一根经纱为止,如图4-37(a)中符号所示;,(3)在右半部,从第一根斜纹线的顶端向上移动基础组织的连续组织点数,以此作为起点,向下画相反的斜纹线,如图中号所示;(4)按基础组织的沉浮规律,画出其余几条右斜纹,其长度与第一条右斜纹相同,且不与左斜纹连续; (5)同理画出其余几条左斜纹,其组织点位于前一斜纹线向右上方移动两根纬纱的距离。,十阴影斜纹 阴影斜纹组织是一种由纬面斜纹过渡面到经面斜纹或由经面斜纹过渡到纬面斜纹的斜纹组织。这种
19、组织的织物表面呈现由明到暗或由暗到明的外观效应,故称阴影斜纹。,绘作阴影斜纹的方法如下:1基础组织的选定:原组织斜纹为基础组织;2组织循环纱线数的确定 经向阴影斜纹:Rj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1)Rw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纬面阴影斜纹:Rj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Rw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1)3在每个过渡循环中画基础组织,十一.夹花斜纹 夹花斜纹是在斜纹中填入其它的小花纹组织,达到外观优美、增加花式的目的。,十二.飞斜纹 以一种或二种斜纹组织为基础,变换纱线的排列次序,但不改变其方向。,第三节缎纹变化组织及其应用 在原组织缎纹的基础上,运用增加经(或纬)组织点、变化组织点飞数或延长组织点等方法,可以获得各种缎纹变化组织。,一.加强缎纹 加强缎纹是以原组织缎纹为基础,在其单个的经(或纬)组织点旁添加单个或多个组织点而成。,二.变则缎纹 在原组织缎纹中,飞数是一个常数,这种缎纹组织也称作正则缎纹。如果在一个组织循环中,飞数是个变数,则构成的缎纹称为变则缎纹。,三.重缎纹 延长缎纹组织的纬(或经)向组织循环根数,也就是延长组织点的经向(或纬向)浮长所得的组织称为重缎纹。,四.阴影缎纹 阴影缎纹也同阴影斜纹一样,是把纬面缎纹逐渐过渡到经面缎纹或由经面缎纹逐渐过渡到纬面缎纹的一种变化组织。,如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56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