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物质滥用和依赖ppt课件.ppt
《第十章物质滥用和依赖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物质滥用和依赖ppt课件.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 物质滥用和依赖,2012.12.5,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物质滥用的心理社会学理论第三节 常见的物质滥用与依赖,第一节 概述,一、基本概念(一)精神活性物质:指能够影响人类心境、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有导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可导致依赖综合征和其他精神障碍,如中毒、戒断综合征、精神病性症状、情感障碍,及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等。,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 1. 麻醉药品:阿片类(吗啡,可待因,海洛因,杜冷丁等)、可卡因类(可卡因,古柯叶等)、大麻类(大麻制品等) 2.精神药物:镇静催眠药及抗焦虑药(苯巴比妥等)、中枢兴奋药(咖啡因等)、致幻剂(LSD等) 3.其他依赖性药物
2、:酒精、药草、挥发性有机溶剂,第一节 概述,第一节 概述,(二)依赖(dependence)是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群,可导致了耐受性增加、戒断症状和强制性觅药行为。依赖分为躯体依赖(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躯体依赖表现为耐受性增加和戒断症状。心理依赖表现出所谓的渴求状态。,第一节 概述,(三)滥用是一种适应不良方式,反复使用药物导致明显的不良后果。(四)耐受性是指人体对药物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状态,增加使用的药物量才能获得所需的效果。(五)戒断状态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症状群。,第一节 概述,二、物质滥用的原因分析(一)生物学因素(二)心理因素(三
3、)社会因素,生物学因素,1.脑“报偿”系统 从生理心理学的“快乐中枢”理论去解释物质滥用的成因。认为兴奋性药物可以刺激产生中枢报偿作用,而镇静性药物则可以阻断惩罚系统的兴奋作用。具体作用机制可能是药物对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代谢产生调节作用。 2.代谢速度代谢速度不同耐受性不同依赖的易感性不同3.遗传因素,心理因素,1.物质滥用的初始原因一般是以下几种:接受暗示、顺从、模仿和逆反心理。在这几种原因当中,都包含着好奇心的因素。2.研究与调查表明,突发事件是使用麻醉品的原始理由,其目的是为了缓解内心冲突、紧张和压抑。个体的精神创伤越大,就越可能形成物质滥用。3.物质滥用还可能与人格特征有关。反社会
4、人格者出现物质滥用的可能性较大,并且可能在形成物质依赖之后加剧这种人格障碍。4.精神活性物质具有明显的正性强化和强烈的负性强化,社会因素,1.可获得性:是否方便易得。2.家庭因素:家庭矛盾,单亲家庭,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家庭成员中是否有人吸毒或有犯罪行为。3.同伴影响:同伴间是否有人服用精神活性物质,同伴之间的压力、规则等。4.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因素:某些文化背景下,一些可成瘾的精神活性物质的获得是合法的,或者服用精神活性物质是社会习俗所允许的。,物质滥用的心理社会学理论,条件反射理论 1.药物可以使动物形成条件反射 2.解释药物依赖及复发的问题 3.特定情境再次出现,会诱发先前的条件反射,
5、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单纯学习理论1.原发性强化作用(正性强化)继发性强化2.负性强化继发性负性强化,内驱力理论 药物可以对快感中枢进行刺激,产生快感,逐渐使个体对药物产生渴求,即产生“获得性内驱力”。,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同伴群体学习理论1.基本假设为同伴群体对那些符合其规范的行为给予奖赏,从而使其中的每个个体接受群体的规范和准则。2.好奇心及博取同伴接纳和赞许的愿望驱使个体使用药物,使得个体不仅体验到生理、心理上的快感,也体验到了社交的快乐,用药行为便受到了强化,易于再发生。,精神分析理论1.性满足的替代品。2.依赖药物可产生双重情绪作用:减轻痛苦或产生欣快感。3.Savitt认为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 物质 滥用 依赖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56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