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非线性电路分析法和混频器ppt课件.ppt
《第五章非线性电路分析法和混频器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非线性电路分析法和混频器ppt课件.ppt(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非线性电路分析法和混频器,电路性质:非线性分析方法:幂级数法、折线法基础知识:泰勒级数、频谱的概念、三角变换电路基础与模电中的很多结论不再适用,折线法是学习第六章功率放大器的重要基础!,本章内容,5.2 非线性元件的特征5.3 非线性电路分析法5.5 混频器的工作原理5.6 晶体(三极)管混频器5.7 二极管混频器5.8 差分对模拟乘法器混频电路5.9 混频器中的干扰,5.1、5.4、5.10不讲,第五章 非线性电路分析法和混频器,为什么不讲5.1、5.4、5.10,分别用一句话可以概括这3节5.1的结论:不能用微分方程分析非线性电路,因为太复杂不适于工程应用;5.4:“时变参量”实际上
2、是一种分析法,不是特殊的电路,可用其他分析法代替;5.10:工业干扰对高频的影响主要考虑的是安全性(如过压保护等),与本章内容关系不大。,第五章 非线性电路分析法和混频器,5.2 非线性元件的特征,非线性元件的三个主要特征(1)输出量与输入量不是线性关系;这将导致静态(直流)电阻与动态(交流)电阻的不一致(2)具有频率变换作用;混频器正是利用了非线性元件的这个特性(3)不满足叠加原理。这一特征其实是由第(1)个特征决定的,第五章 非线性电路分析法和混频器,(特征1)输出与输入量的非线性关系,为了更好地了解非线性元件,我们先研究一下线性元件的特点:,i,5.2 非线性元件的特征,第五章 非线性电
3、路分析法和混频器,线性元件的静态电阻与动态电阻是一样的,5.2 非线性元件的特征,(1)输出与输入量的非线性关系,可见线性元件的静态电阻与动态电阻是一样的,非线性元件输入输出关系曲线,以二极管为例,i,根据二极管特性可画出i-v曲线,5.2 非线性元件的特征,(1)输出与输入量的非线性关系,非线性元件的静态电阻与动态电阻不一样,可见非线性元件的静态电阻与动态电阻是不一样的,(特征2)非线性元件的频率变换作用,注意Vs是余弦波的振幅,是一个常数,直流分量,2倍频分量,5.2 非线性元件的特征,分别画出输入输出信号的频谱,输入信号频谱,输出信号频谱,可见信号经过非线性电路后频率发生了变换,5.2
4、非线性元件的特征,(2)非线性元件的频率变换作用,(特征3)非线性电路不满足叠加原理,什么是叠加原理?,电路,则称该电路满足叠加原理,5.2 非线性元件的特征,输入,输出,(特征3)非线性电路不满足叠加原理,5.2 非线性元件的特征,显然不等于i1+i2,即不满足叠加原理,5.3 非线性电路分析法,根据具体电路的不同,分析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也最实用的方法有2种:幂级数法用泰勒级数将曲线在某一点展开成级数形式折线法将曲线近似看成若干首尾相接的线段连接而成的折线,第五章 非线性电路分析法和混频器,5.3.1 幂级数法,非线性器件的伏安特性,可用下面的非线性函数来表示:,注意:这只是各系数的数
5、学意义,由于f(v)的表达式在实际情况下往往不知道,所以不能直接通过这些公式求各系数,如何通过测绘的曲线图近似求得各系数?,一般情况下,只研究f(v)的前3项即可,即忽略第4项及其以后的各项。,5.3 非线性电路分析法,5.3.1 幂级数法,如何通过作图得到b0,5.3 非线性电路分析法,5.3.1 幂级数法,b1的几何意义和求法,从图中可读出这段距离,记为x,5.3 非线性电路分析法,5.3.1 幂级数法,b2的求法,在图中任取V0附近一点电压VB通过作图得到相应的电流iB从而可列出方程此方程只有b2一个未知数,故可求之。,大家可以对照教材164页的实例理解这个过程,一旦确定了这3个系数,那
6、么任意给定一个输入信号,我们都可以求出输出信号的表达式了。,5.3 非线性电路分析法,5.3.1 幂级数法,两个余弦波的叠加信号经过非线性电路,为什么要分析这种情况?因为下节要讲的一种混频器正是根据这个原理来实现的。,这一点是大家在做题时一定要注意的地方,5.3 非线性电路分析法,5.3.1 幂级数法,两个余弦波的叠加信号经过非线性电路,对含余弦相乘的项进行积化和差,直到没有余弦相乘的项,5.3 非线性电路分析法,5.3.1 幂级数法,两个余弦波的叠加信号经过非线性电路,整理后的表达式有13项,我们用k0k12来简化表示各项的系数:,观察上式可以发现一些规律,2倍频,3倍频,和频,差频,5.3
7、 非线性电路分析法,5.3.1 幂级数法,两个余弦波的叠加信号经过非线性电路,信号频率变换的规律(1)含有新的频率成分;(2)如果把频率成分表示成p1 q2的形式,其中p和q是大于等于0的整数,则p+q一定小于等于幂级数表达式中的最高次数;(3)频率组合总是成对出现的;具体分析k0k12还可发现(4)p+q为偶数的项的系数只与b0,b2,有关,而与b1,b3,无关,反之亦然(5)令p+q=m,则含有p1 q2的项的系数只与bm及bm以后的b有关,而与b0至bm-1无关,这两点比较常用,5.3 非线性电路分析法,5.3.1 幂级数法,例题5.3.1,若一非线性电路满足教材164页的5.3.8式,
8、当输入信号为(1)输出信号都有哪些频率分量?(2)求输出信号中,差频分量的频率及其振幅。,5.3 非线性电路分析法,5.3.1 幂级数法,例题5.3.1解答(1),5.3 非线性电路分析法,5.3.1 幂级数法,例题5.3.1解答(2),由上面分析可知,差频分量的频率为500Hz要求振幅需要计算:,5.3 非线性电路分析法,5.3.1 幂级数法,例题5.3.1解答(2)(续),只有这一项能产生差频,差频分量,5.3 非线性电路分析法,5.3.1 幂级数法,5.3.2 折线分析法,幂级数法适用于中等大小的信号当信号振幅更大时,幂级数取的项数必须增多,分析难度加大,所以不再适用,此时应采用折线分析
9、法,vB,近似为,5.3 非线性电路分析法,iC的近似表达式即级数法中的f(v),此折线可以表示为,5.3 非线性电路分析法,5.3.2 折线分析法,用折线分析法分析大输入信号,vB,t,t,5.3 非线性电路分析法,5.3.2 折线分析法,电流余弦脉冲ic的表达式,t,vB,考虑在流通角内,Vbm,5.3 非线性电路分析法,5.3.2 折线分析法,cosc的表达式,我们在后面学习第7章,功率放大器时,主要应用折线法,所以这个公式相当重要!,5.3 非线性电路分析法,5.3.2 折线分析法,电流最大值iCmax的表达式,iCmax,恰好为cosc,此式在功率放大器一章有用,5.3 非线性电路分
10、析法,5.3.2 折线分析法,第5次作业,补充题1若一非线性电路满足教材164页的5.3.8式,当输入信号为(1)输出量i中是否有输入信号的3倍频分量?为什么?(2)求输出量i中差频分量的频率和振幅。补充题2采用折线分析法分析晶体管iCvB曲线时,若输入信号 ,晶体管截止电压VBZ=1.2V,跨导gc=0.1(mA/V),求,5.5 混频器的工作原理,什么是“混频”?教材175176页给出了混频的概念,但是由于我们还没学习到调制与解调,所以我们同时给出一个比较简明的概念:将2个或2个以上不同频率的信号输入到一个非线性电路中,通过选频网络从输出信号中可提取出“差频”或“和频”信号,通常称这种非线
11、性电路为“混频器”,第五章 非线性电路分析法和混频器,混频器的作用,主要用于信号的频谱搬移及调制解调,5.5 混频器的工作原理,混频器是如何实现频谱搬移的,5.5 混频器的工作原理,混频器是如何实现频谱搬移的,假设非线性电路的表达式为,5.5 混频器的工作原理,混频器是如何实现频谱搬移的,5.5 混频器的工作原理,语音输入信号频谱,载波输入信号频谱,输出信号频谱,设计一个选频网络,要注意若采用差频,搬移后频谱要左右翻转,变频电压增益的概念,要注意此结果并非适用于所有电路和信号,具体情况要具体计算,5.5 混频器的工作原理,混频器的种类,晶体三极管混频器(5.6)二极管混频器(5.7)模拟乘法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 非线性 电路 分析 混频器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56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