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反应性引入事故(八次课)ppt课件.ppt
《第五章反应性引入事故(八次课)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反应性引入事故(八次课)ppt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核安全基础,核动力仿真研究中心,第五章 反应性引入事故,本章概述,反应性引入事故,定义:快慢两种反应性调节方式的不正确运行所直接引起的事故。包括:反应堆次临界调节棒束失控提升()反应堆功率运行情况下调节棒束失控抽出()硼酸失控稀释()功率运行情况下单个调节棒束失控提升()一个调节棒束弹出(),本章概述,反应性引入事故,原因:机械故障、电气故障、人因故障后果:(1)DNBR下降,沸腾危机;(2)燃料元件内超功率,烧毁;(3)当不均匀时,更为严重;,反应性引入事故,设计保护方法 :设计与自动保护措施(1)不能同时提升3组棒(2)短周期保护(3)超温保护(4)超功率保护操作注意事项 :(1)注意周期
2、变化(2)注意同时观察:功率、冷却剂温度,本章概述,第五章 反应性引入事故,5.1 反应性引入机理5.2 超功率瞬变5.3 超瞬发临界瞬变5.4 反应堆启动事故5.5 蒸汽管道破裂事故,第五章 反应性引入事故,定义:反应性引入事故是指向堆内突然引入一个意外的正反应性,导致反应堆功率急剧上升而发生的事故。这种事故如果发生在启动时,可能会出现瞬发临界,反应堆有失控的危险;如果发生在功率运行工况下,堆内严重过热,可能造成一回路系统压力边界的破坏。,反应性引入事故,调节方式的不正确运行所直接引起的反应性引入事故,5.1 反应性引入机理,反应性引入事故按潜在因素可分为:控制棒失控提升(提棒事故)控制棒弹
3、出(弹棒事故)硼酸的失控稀释,5.1 反应性引入机理,反应性引入事故起因提棒事故控制棒不受控抽出连续引入反应性弹棒事故控制棒被破口造成内外压差弹出阶跃引入反应性硼失控稀释无硼纯水引入一回路反应性引入速率受泵的容量、管道大小和纯水系统限制,控制棒控制系统故障控制棒驱动机构失灵,控制棒驱动器密封罩壳破裂,误操作设备故障控制系统失灵,5.1 反应性引入机理,启动时,可能会发生瞬发临界反应堆失控。功率运行时,堆内过热压力边界破坏。,反应性引入事故后果,由于压水堆固有的负反馈效应和设置多重停堆保护系统,因此反应性引入事故不会对堆芯造成过份的有害影响,更不会象原子弹那样爆炸。,5.1 反应性引入机理,事故
4、引入的反应性,反馈引入的反应性,控制系统引入的反应性,停堆系统引入的反应性,瞬态过程中堆芯反应性,5.1 反应性引入机理,事故引入的反应性,反应性引入速率,反应性事故引入的终止时刻,反应性引入总量,反应性引入速率的大小对反应堆安全起着重要作用,反应堆达到瞬发临界所需时间,反应性引入速率大,反应堆达到临界的时间就短,反应堆控制就愈难,缓发中子份额,5.2 超功率瞬变,反应性引入事故按反应性引入速率和大小分为:,准稳态瞬变超缓发临界瞬变超瞬发临界瞬变,按反应性引入方式分为:,阶跃变化线性变化,模型:点堆动态方程,5.2 超功率瞬变,准稳态瞬变向堆内引入的反应性比较缓慢,以至于这个反应性能够被温度反
5、馈效应和控制棒的自动调节所补偿的瞬变。,准稳态瞬变,例:满功率时控制棒慢速抽出,假设停堆保护系统尚未动作,反应性反馈由燃料温度反馈和冷却剂温度反馈两部分组成。,5.2 超功率瞬变,准稳态瞬变时系统响应特性,功率变化十分缓慢,反应堆周期远远大于堆芯时间常数,因此堆内温度可以近似地用稳态分布来描述;反应性引入速率比较小,所以冷却剂温度和功率上升得都不太快,由冷却剂平均温度过高保护触发反应堆紧急停闭,此时功率峰值未达到超功率保护整定值(118%额定功率);稳压器压力和冷却剂平均温度的上升幅度较大,最小DNBR下降比较显著,偏离泡核沸腾的裕量变小。,5.2 超功率瞬变,超缓发临界瞬变引入堆内的正反应性
6、较快,以至反应性反馈效应和控制系统已不能完全补偿,使总的反应性大于零,但又不超过 的瞬变。,超缓发临界瞬变,例:满功率时两组控制棒失控抽出,系统响应特性超缓发临界瞬变功率增长曲线向上弯曲,达到118%额定功率,超功率保护紧急停堆。稳压器的压力和冷却剂平均温度变化较小。不足以损坏燃料元件(温度、压力变化较小)。,5.2 超功率瞬变,超温停堆信号,堆功率,冷却剂平均温度,准稳态瞬变与超缓发临界瞬变的瞬态响应,5.3 超瞬发临界瞬变,瞬发临界超瞬发临界瞬变,弹棒事故,极限事故(小破口):反应性引入事故合并小LOCA,响应特性反应堆周期远远小于堆芯时间常数,堆内传热近似为绝热过程,大量的热能积聚在堆芯
7、;堆功率呈指数规律增减;,引入的反应性很大,超过了瞬发临界的程度所引起的堆内瞬变。,忽略缓发中子,堆功率瞬态响应示意图,5.3 超瞬发临界瞬变,响应特性功率峰值反比于中子代时间,快堆功率峰值较压水堆大,压水堆功率峰值比重水堆大;功率峰值反比于瞬发反应性系数,负的反应性系数对拟制堆功率增长及反应堆稳定性有重要的作用;产生功率振荡现象;造成堆芯功率分布的严重畸变。,5.3 超瞬发临界瞬变,功率振荡现象,事故开始时,由于功率很低,随着反应性的不断引入,周期变短,功率上升速率增加,到达一定程度出现反应性反馈效应,且越来越明显,使反应性减小,变为负值时,功率转而下降,于是在某一时刻出现第一个功率峰值;之
8、后,随着功率的下降,反馈效应减弱,反应性出现正值,开始了第二功率峰值的增长过程;由于缓发中子的存在,使得功率振荡逐渐衰减,最终达到一个平衡值。,5.3 超瞬发临界瞬变,弹棒事故,定义 控制棒驱动机构密封罩壳的破裂,使得全部压差作用到控制棒驱动轴上,从而引起控制棒迅速弹出堆芯的事故。后果由于快速引入反应性,造成堆内核功率激增,使燃料元件发生很大变化,形成堆芯很大的功率不均匀因子,因此会出现一个大的局部功率峰值。同时,造成一个小破口失水事故(当量直径82mm),从失水事故角度来看,后果不严重。分析对象:反应性引入,5.3 超瞬发临界瞬变,事故描述,开始的短时间内,功率激增产生的大部分能量储存在UO
9、2芯块内部,将使最热的芯块熔化,释放出的气体在燃料棒内部形成高压,使燃料棒瞬时破裂。热能 机械能 冲击波 造成堆芯和一回路系统的损坏热量传递到元件包壳,可造成部分包壳发生DNB,可能影响堆芯完整性。热量传递到冷却剂,冷却剂系统温度和压力升高,形成一回路压力高峰。弹棒事故的主要特征是功率脉冲,其关心的主要问题是燃料破损问题。,5.3 超瞬发临界瞬变,热点处燃料芯块比焓不得超过 942 kJ/kg,对于辐照燃料必须低于 837 kJ/kg。系统峰值压力不超过设计压力的110%。热点的包壳温度低于未氧化包壳开始显著脆化的温度1482。进入DNB的燃料棒数不超过燃料棒总数的10%。,经验性准则,5.3
10、 超瞬发临界瞬变,弹棒事故下热通道燃料温度变化,5.4 反应堆启动事故,反应堆启动事故是指在反应堆启动过程(尤其是初次启动)中,由于设备故障或操作错误引起控制棒失控抽出,以一定反应性引入速率向堆内持续引入反应性,致使反应堆从次临界迅速达到临界、又变为瞬发临界的事故。反应堆启动事故是一种十分容易发生又十分危险的、典型的反应性引入事故。,反应堆启动是通过向堆内引入反应性(提升控制棒,增加燃料棒数目等),使keff从小于1到等于1和大于1,最后稳定在所需功率水平的过程。,反应堆启动过程中,随着堆内反应性的增加,反应堆功率相应上升。在达到瞬发临界之前,功率上升速度比较缓慢;一旦接近瞬发临界,功率增加异
11、常迅速。,5.4 反应堆启动事故,5.4 反应堆启动事故,控制反应性引入速率是确保反应堆启动安全的关键。反应性引入速率大小决定了反应堆达到临界和进入瞬发临界所经历时间的长短。某反应堆启动:当 从临界到瞬发临界只需约1秒;当 从临界到瞬发临界要经历约70秒;,5.4 反应堆启动事故,反应堆启动事故必须依靠反应堆紧急停闭来终止。停堆信号取自于高功率水平Pt保护。因控制棒下插需要一段时间,保护功率Pt的选择直接影响功率上升幅度。保护功率Pt高于启动功率P(0)的数量级越小,周期越长,功率增长速度越慢,实现紧急停堆的时间余度越多;反之,在发生反应堆启动事故时,功率水平有十几个数量级变化,则周期很短,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 反应 引入 事故 八次课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55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