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20年代新诗(二) ——郭沫若与《女神》ppt课件.ppt
《第五章20年代新诗(二) ——郭沫若与《女神》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20年代新诗(二) ——郭沫若与《女神》ppt课件.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20年代新诗(二),郭沫若与女神,考试大纲知识点,一、郭沫若创作道路了解:(1)郭沫若的生平和创作概况。(2)创造社成立的经过。(3)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二、女神识记:(1)女神出版于1921年8月,是中国的第一部具有真正现代意义的新诗集。(2)凤凰涅槃、天狗、晨安、炉中煤等是女神中的代表性诗篇。了解:凤凰涅槃的思想意义与浪漫主义艺术特色。分析:女神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赏析:天狗、炉中煤。,第一节 郭沫若的生平与创作,一、郭沫若的生平,郭沫若(18921978),郭沫若在新诗、历史剧、散文、小说等方面的著作十分丰富。尤以新诗和历史剧的创作,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创造性的重大贡献。他
2、的第一部诗集女神,不仅确定了郭沫若作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的形象,而且成为中国新诗走向成熟的纪念碑式的作品。,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省乐山县沙湾镇人。 “郭沫若”是他1919年9月11日开始在上海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诗歌时启用的笔名,取自于他家乡的两条大河:沫水(大渡河)和若水(青衣江)。现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一)简历 :,(二)日本留学,1914年(22岁)到日本留学(比鲁迅晚12年),与鲁迅一样也是学医 。,(三)试笔,1916年开始文学创作,最初的 试笔即新诗,如死的诱惑等,并初步显示出浪漫主义的特点。如果鲁迅开始文学创作按怀旧算,郭沫若的创作开
3、始的时间则比鲁迅晚5年。,(四)爆发期,1919年,郭沫若在日本得知“五四”的消息之后进入诗情的“爆发期”,并开始在国内(上海)的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陆续发表作品。1920年,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等重要代表作发表后,郭沫若开始在文坛上引人注目。这些作品后来大多收入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1921年8月,女神(剧曲诗歌集)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比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早2年。 相关知识:时事新报学灯与晨报副刊、京报副刊、民国日报觉悟一起,被称为是“五四”时期著名的“四大副刊”,(五)结社,1921年6月(一说“7月”),与郁达夫、成仿吾等人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创造社”,主要成员还有张资平、田汉等。 相
4、关知识:1922年创办第一份刊物创造季刊,后陆续创办有创造周报、创造日(中华新报的副刊)和创造月报、文化批判等。,(六)彷徨之路,1922年在创造季刊第一卷第一期上发表天上的街市,这以后的作品(包括彷徨十首等)后结集为星空(诗歌、戏曲、散文集)出版。以后还出版有诗集瓶(爱情诗集)、前茅、恢复等。,(七)文艺与政治活动,1923年,郭沫若在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毕业后,与日本妻子安娜和三个孩子回国(比鲁迅回国晚14年,后多次返回日本,鲁迅从此不再回日本),同时活跃在文艺和政治两个大舞台上(鲁迅辞官后不再任官职)。,1924年4月再赴日本,同年11月回国。1925年到广州任中山大学文科学长,这期间
5、创作聂嫈等3部历史剧。1926年弃文从军,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兼行营秘书长。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七人主席团成员、总政治部主任与宣传委员会主席,经周恩来、李一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起义失败后流亡香港、上海、日本。1928年倡导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参加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并出版有前茅、恢复两部诗集。1937年从日本秘密回国,参加抗日战争,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出版有诗集战声集。1940年第三厅解散,另建文化工作委员会,任主任,创作有屈原等6部历史剧。1949年后,任文联主席等行政职务,并创作有两部历史剧。,二、郭沫若的作品,郭沫
6、若一生著述甚丰,主要了解其诗歌、小说和戏剧中的下列作品:,(一)主要诗集 A女神1921年出版,共分3辑。第一辑为三部诗剧女神之再生、棠棣之花、湘累。第二辑为爆发期在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等具有“五四”时代精神的作品;第三辑为“五四”前后的作品。B星空和瓶等“彷徨”时期的作品。C恢复和前茅等“革命”时期的作品。,(二)主要小说,创造社作家的小说以郁达夫为代表,郭沫若的小说也具有创造社小说的特点。注意相关知识的了解,如郁达夫的沉沦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张资平的冲积期化石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以及创造社作家在抒情体小说方面的贡献等。A自叙小说(受日本“私小说
7、”影响的一种自传体小说,又称“身边小说”):主要有漂流三部曲等。B寄托小说(在精神上与郭沫若的诗歌和历史剧一致):主要有牧羊哀话等。,(三)主要剧作,郭沫若最早的诗剧同时具有诗歌和戏剧的特点:A诗剧:主要有女神中的三部诗剧(凤凰涅槃也具有诗剧的特点)、星空中的孤竹君之二子等。B历史剧:在20年代有3部:聂嫈、王昭君、卓文君,后结集为三个叛逆的女性;40年代有6部,其中,4部以“战国”为题材:屈原、棠棣之花(根据20年代的同名诗剧改编)、虎符、高渐离;2部以“元末”和“明末”为题材:孔雀胆、南冠草;50年代有2部:蔡文姬、武则天。,郭沫若的创作道路是多变的,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五四”
8、时期,主要作为浪漫主义的天才诗人。五四那种宽松、自由、充满朝气的环境,形成了郭沫若浪漫的人格与创作风格,他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自我实现程度很高。女神喊出了时代的真声音,震醒了一代青年,释放了被压抑的社会心绪,满足时代的精神需求。,三、郭沫若的创作道路,第二阶段,三四十年代,变为“诗人社会活动家”。因其文名簇拥到政坛,以相当多的精力投入社会活动。作为浪漫诗人的心理,性格被现实政治所束缚,创造力与时递减。创作告别了“五四”时期那种朝气,而逐渐强化了现实感,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和激情衰落。 第三阶段,中国内地解放后,郭沫若身居高位,杂务缠身,作品多为应制之作,艺术上已不足观。,四、郭沫若早期诗歌的思
9、想来源:泛神论,因歌德而发现斯宾诺莎(神决不是人,而是实体自身、自然本身,神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为代表的西方16、17世纪泛神论哲学以及印度的泰戈尔及古诗人迦毕尔(14401518),由之再返观中国庄子及王阳明。泛神便是无神。一切的自然只是神的表现。(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我即是神,一切自然都是我的表现。“我即梵”、“良知即天理”、“我即道”。,关于其“泛神论”的内涵有争论。如孙党伯(关于郭沫若和泛神论的关系问题,郭沫若研究第6辑)指出郭早期思想中误解和任意发挥“泛神论”的部分;黄曼君则认为是“五四”自然科学的时代精神以“人文化”为中介进入其泛神论思想。,三个泛神论者,一我爱我国的庄子,因为我爱
10、他的Pantheism,因为我爱他是靠打草鞋吃饭的人。二我爱荷兰的Spinoza,因为我爱他的Pantheism,因为我爱他是靠磨镜片吃饭的人。三我爱印度的Kabir,因为我爱他的Pantheism,因为我爱他是靠编鱼网吃饭的人。,第二节现代诗歌的奠基之作:女神,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最重要的诗集之一。受到“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的感召,同时又反映了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一)女神的写作与出版,女神分为三辑第一辑由诗剧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组成,是以现代的想象重构古代的故事传说第二辑是女的主体部分,30首诗作,凤凰涅磐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等都是名篇第三辑有25首新诗。,(二)女神的
11、主题内涵,1、反抗、破坏、创造的主题。(1)“反抗”,源自人的解放与觉醒;“破坏”,基于现实的黑暗、冷酷、腥秽;“创造”,是人类得以前行的动因。(2)“五四”精神:怀疑、批判、反抗、破坏、创造。(3)凤凰涅磐 、女神之再生集中表现了上述主题。,2、“泛神论”的主题,“一切的一”中的“一”,指大自然普泛的本体(神);“一的一切”中的“一切”,指由“一”的本体衍生出的自然万物。“一切的一”与“一的一切”,这是一种一切都融为一体,生命与万物物我无间的大和谐境界。(自我、自然与神三个元素融为一体),3、爱国主义的主题,炉中煤、凤凰涅磐、女神之再生 。“五四”是中国现代新型文化的青春期,郭的爱国也表现为
12、对“青春中国”、“新中国”的向往与追求。,4、女神的抒情主人公形象,(1)是“五四”时期觉醒的中华民族的自我形象。(2)是一个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的新人形象。(3)是一个热烈执着地追求美好理想和个性解放,充满着历史乐观主义精神的现代人。(4)抒情主人公已越出了“祖国意识”,有了“人类意识”。,女神的思想价值,五四时代精神与诗人创作个性的高度融合统一。破坏与创造精神: 女神之再生凤凰涅槃等 爱国主义精神:炉中煤等个性解放思想:天狗等劳工神圣的民主精神:地球,我的母亲等自然的礼赞及力的精神:太阳礼赞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三)女神的艺术特色,1、在诗的形式上,冲破一切旧形式的束缚,为诗歌的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女神 第五章20年代新诗二 郭沫若与女神ppt课件 第五 20 年代 新诗 郭沫若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55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