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景点导游词5篇.doc
《佛教景点导游词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教景点导游词5篇.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佛教景点导游词5篇 由于历史上皇室信仰不同的宗教,为了不使自己的信仰被后人毁掉,而选择的一种兼容包纳的做法。下面是收集推荐的佛教景点导游词,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佛教景点导游词 (一)来到佛家胜地,我就要和大家广泛地说及佛教,首先大家要知道什么是佛?用幽默一点的说法,是从字的结构方面阐述:佛是一张弓两把利剑竖当中旁人问我是谁我是和尚老祖宗这种说法虽然幽默、诙谐,但它至少说明了佛在社会的地位是非常霸气,非常有征服力。 其实用通俗的语言说的简单明白一点,佛就是如来,如来就是佛,但是如来不是单指一个佛,而是佛的总称,比如说:释迦牟尼如来佛,阿弥陀佛如来佛,佛就是如来,如来就是佛!佛指自觉、觉他、觉
2、行圆满者,也就是说佛明白了整个世界和天地间的一切生死奥妙,成为了宇宙的主宰,所谓:天地之间,唯佛独尊。也就是这个道理。信佛可以使你无忧无虑、无牵无挂、无苦无悲,可以令你心胸开朗、心如明镜、心归净土。既然佛的作用如此浩瀚无边,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去信佛、学佛呢?也许大家是多么的想去信佛、学佛,只不过不知道怎样去信,如何去学,下面我将告诉大家一些简单的方法。佛教崇尚一种美妙的预言,提倡世人多念“南无阿弥陀佛”,因为你每念一遍阿弥陀佛,属于你自己的西方极乐世界就会长出一朵莲花,你念的越多,莲花就会长的越多。等到你生命终结的时候,那你就可以登临仙境,早日成佛。学佛之人必须心存善良,用心慈悲,社会发展到今天
3、,善良已经越来越少了,有一句话说的好:千年修书只为卷,让他三分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惶惶天朝,万千气象,江山坐在百姓心上。热天热地热太阳,热的是一饭一粥一件衣裳大江南北,四野苍茫,只有星星不见朝阳。敬天敬地敬爹娘,敬的是仅有频临绝种的善良。我们学佛切忌不可吃荤,更不能杀生,佛教有云:芸芸众生,皆有佛性。他所说的众生,并不是专指人类,还包括所有有生命的动物,比如说:猫、狗、牛、羊它们和我们人类一样,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灵性,共处一个美丽的大自然,如果我们伤害了它们,又于心何忍呢?佛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学佛之人,除了不可杀生之外,还有几点忌讳:不可偷盗、不可邪淫、不可妄语、不
4、可饮酒,这也就是佛规中的“五戒”,但是社会发展到今天,又产生了第六戒:不可吸烟。因为吸烟的人口中有污浊的味道,这样去学佛,念佛是对佛的不恭敬,何况烟草中含有尼古丁毒素,对人的身体本身就是一种伤害。学佛之人还有一点最为重要:要不断的培养自己的悟性。至于什么是悟性,我给大家举两个简单的例子:南岳的怀让禅师有一个弟子叫马祖,一次,怀让禅师看见马祖整天坐禅思定,不思茶米,就问马祖在想什么,马祖说:我想和释迦牟尼一样成佛。怀让禅师说道:铁棒可以磨成针,那么砖头可以磨成镜子吗?马祖听后恍然大悟。还有一个例子:牛拉车,车不走,人是打车,还是打牛?菩萨是指自觉、觉他者,也就是说,不但讲求自我的修行,还会帮助别
5、人,它的地位仅次于佛,常见的五大菩萨有:观世音、文殊、普贤、地藏王、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居于五大菩萨之首,在妇女信徒中的地位和影响是非常的广泛。“观世音”这个名称的由来:是说尘世间的芸芸众生,在受苦受难的时候,只需要念诵自己的名字,菩萨就会“观”这个音,并会立刻前去解救。所以称之为“观世音”,简单的说,也就是观世间的悲苦声音。到了唐代,为了避讳唐太宗李世民名字中的“世”,就简称为“观音”。在唐代以前,观世音原为男身像,唐代以后,为了方便闺房小姐的供养,才生出了女身观音佛像。常见的观音有南海观音以及千手千眼观音。南海观音又称海岛观音、渡海观音,也就是左手持净瓶,右手拿柳枝。她的左边侍从是善
6、财童子,右边侍从是侍香龙女,就是我们平常说的金童玉女。千手千眼观世音,是身后有1000只手,每一只手上有一只眼睛,所以称之为千手千眼观音。地位仅次于菩萨的是罗汉,罗汉是指自觉者,也就是说只讲求自我的修行,并不会去救苦救难、普渡众生。有2罗汉、6罗汉、18罗汉、500罗汉之说,关于罗汉的来历,民间有多种说法:一:佛祖逝世后,以迦叶为首的500弟子在王舍城集结,把佛祖生前宣讲的佛学,回忆整理成佛经总集三藏,由此获得罗汉的果位;二:五百罗汉原是500个强盗,在佛祖感召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遂为五百罗汉;三:五百罗汉生前是500只蝙蝠,栖于南海之滨的枯树洞内,有诸商侣栖息树下,生火御寒,口诵佛经,众
7、蝙蝠恋听佛经,当枯树被燃,为火所困仍不忍离去,以致在火中丧生,后转人世,出家奉佛,成为五百罗汉。 摩诃迦叶在十大弟子中,摩诃迦叶被称为“头陀第一”,“头陀”是古印度一种宗教修行方式,修行者必须行脚、乞食、露宿,不能穿好衣服,吃好东西,总之,严格限制物质欲望,头陀行者一般被称为苦行僧。摩诃迦叶以严格遵守头陀行而著名,据说释迦曾劝他年纪大了,不必再坚持苦行,但他婉言谢绝了释迦的相劝,因此释迦对他也十分敬重。 阿难因要侍奉释迦的饮食起居,没有太多时间进行宗教修行,故释迦只世时他会经常听闻佛法,却未能证得阿罗汉果位(声闻弟子的最高修行境界),释迦去世后,弟子门相聚,商量举行会诵,诵出佛陀所说之法,当时
8、主持其事的大弟子摩诃迦叶以阿难未得罗汉果为理由,拒绝他参加这一聚会,这使阿难非常伤心,受到很大刺激,他下决心奋力修行,终于在聚会前一天晚上临睡时,在头碰上枕头的一瞬间忽然大悟,证得阿罗汉果,从而获得参加聚会的资格。佛教景点导游词 (二)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莲花佛国九华山旅游!我是大家此次旅行的导游,我叫王萍,大家叫我小王就好了。下面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九华山的概况。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是安徽“两山一湖”黄金旅游区的主要景区,这里景色秀丽,古刹林立,与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并称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九华山原来并不叫九华山,在唐朝的时候叫做九子山,因为九华山山峰秀丽,
9、高出云层的山峰有九座,因此九座九子山。唐天宝年间,诗仙李白曾两次到过此地,先后写下“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等千古佳句,九华山因此而得名,并且一直沿用到今天。九华山宗教活动历史悠久,道教最先在九华山发展,佛教更加兴盛。在唐开元年间,新罗国王子金乔觉航海东来,遍访名山,最后选在我们的九华山修行。夜间露宿在山上的山洞里,渴了就喝山上的山泉水,饿了就吃山上的野生植物。最后在他99岁的时候圆寂。佛教界认为他生前苦修,圆寂后与佛经里所记载的地藏菩萨相合,尊为地藏菩萨应化,因他在未出家的时候姓金,因此又称为金地藏。九华山也就自此被辟为地藏菩萨的道场。唐代后,九华山佛教声明渐著,经过
10、历朝历代的修葺,到清代全山寺院已经有150多座了,只园寺、东崖寺、百岁宫、甘露寺四大丛林,香火之盛甲天下。下面我们首先进入的是九华街景区,首先看到的是一座石门坊。它是大理石雕刻而成,高9米,是仿清的徽派建筑。横额上镌刻着康熙皇帝御书的“九华胜境”四个大字。中门两柱南北下方雕有石狮。门仿端庄典雅,过了门坊大家看到的就是迎仙桥了,这座桥修建于乾隆年间,是一座单孔石拱桥,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踏上这座古桥,一起步入仙境之中吧!大家看,过了桥正面就是只园寺的大殿。只园寺是国家重点寺院,规模是九华山四大丛林里最大的了,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客堂、讲堂和藏经楼等十余座单体建筑组成,是典型的组合式建筑,它
11、的山门偏离了大殿中轴线,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啊,歪置山门是颇有讲究的,一来是为了辟邪,二来是门向朝着开山祖寺化城寺。大雄宝殿琉璃碧瓦,飞檐翘角,地位十分突出。在寺庙的前院墙上有一条石刻,上面“泰山石敢当”5个大字十分醒目,大家来猜猜这是做什么用的?其实这个是只园寺独有的,是用来辟邪镇妖的。进入山门,就是灵官殿,进门登殿,只见神龛里站立着的却是赤面红须、双目圆睁、高举铁鞭的王灵官。王灵官是道教的护法神,怎么到此护起佛法了呢?原来传说佛教的护法韦驮犯了“杀生”的错误,被地藏菩萨“解聘”,让王灵官顶了班,这反映了佛道“合作”的.天王殿意思,在全国恐怕是仅此一处了。从灵官殿过一小庭院,有一座亭阁
12、式的方形重檐殿堂,歇山顶,内供四大天王像,称天王殿。中间龛内端坐着“笑口常开,大肚包容”的弥勒佛。“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行”,是他的两句偈语。两侧为四座天王塑像。灵官殿和天王殿在同一台基上,而再高一层的台基上则筑有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内,正面立着高约12米的三世佛,座下是碧绿莲花座,下有须弥座(又叫金刚台),雕刻精细。供桌正面横刻着“唐僧取经”故事的大面浮雕。佛像前,为主持法会的和尚礼佛跑拜处。好,游完只园寺,我们现在来到的便是九华街的中心位置,大家看到的便是九华山开山祖寺化城寺了。佛经有”指地化城”之说。化城寺位于九华山化城峰西南,化城盆地中心,因此得名化城寺。化城寺历史悠久,它修建于晋代,也
13、是九华山的主寺,寺的建筑依山势布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筑设计艺术。寺内有一口高一丈有余,重约2000斤的古钟,铸造精美,声音洪亮,用槌撞击,凝重清扬的钟声,在山谷回荡,往往使人有超凡脱俗之感。“化城晚钟”遂成为“九华十景”之一。古寺历经兴废,在岁月长河中依然耸立。现存四进民居式殿宇,前三进为清代建筑:一进灵官殿,二进天王殿,三进大雄宝殿。二、三进之间有一巨大四落水天井,意为”四水归明堂”。大雄宝殿全木窗门,门楣上刻有冰纹窗棂。顶中大藻井”九龙盘珠”浮雕为艺术珍品。四进藏经楼为九华山惟一明代建筑,近期按原貌修复。化城寺依地形渐次升高,结构严谨,古朴典雅,基本保存了开山祖寺原有风貌。化城寺石阶下有宋代
14、石狮一对,一雌一雄,古拙浑厚。前有放生池,月牙形,据传是金地藏率众徒修建化城寺时开挖的,既为寺院防火,又为僧侣和香客放生之用。池前是平整、开阔的化城广场,广场中有一用石条垒成的”娘娘塔”基,是纪念金地藏母亲的。据传金地藏母亲得知金地藏卓锡九华后,万里跋涉来山寻儿回归,长时间思儿心切,加之一路风霜,眼睛快要失明。金地藏用广场边一口井中泉水为母洗眼,治好了母亲眼疾,此井后人称”明眼泉”。金地藏用心侍候母亲,并向她细说佛教因缘,母被感悟,终于留山助儿护佛,后人在广场建塔纪念,称”娘娘塔”。但是,九华山也有人称”娘娘塔”是纪念金地藏出家前的妻子的。不论是母亲还是妻子,”娘娘塔”的传说都是美丽的。好了,
15、我们九华山的游览到此就告一段落了,感谢各位对小王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希望以后还有机会继续为大家服务,祝大家一路顺风!谢谢!佛教景点导游词(三)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寺院的大门,因为寺院大多居于山林之处,所以称之为“山门”,现已成为专门名词,即使是在平原也称为山门。又因门分空门(中)、无相门(东),无作门(西),象征三解脱,所以又称三门。“三门殿”为第一道殿门,过了山门就表示我们进入佛国世界了。空门两侧这两位是二王尊,“二王尊”指伽蓝守护神密迹金刚、那罗延天。他们是镇守山门的护法神,左尊开口,执杵,右尊合口,提棒,在我们民间俗称他们为“哼哈二将”。钟楼位于天王殿左(东)侧,悬有洪种。有的寺院
16、钟下供奉地藏菩萨,道明为其左胁侍,闵公为其右胁侍。鼓楼位于天王殿右(西)侧,置有大鼓。有的寺院供有伽蓝神关羽,关于为其左胁侍,周仓为其右胁侍。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天王殿。中间供奉的这位两耳垂肩,袒胸露肚,笑容满面的便是弥勒佛,弥勒是梵语的音译,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的既定继承人。弥勒现在还是菩萨,据佛经说,他还在兜率天院中(即弥勒净土)修行,按人间的时间算要在56亿7千万年以后降生印度,在华林园龙华树下得道成佛,并分批超度一切众生,所以称为未来世佛。现在我们看到的“大肚弥勒”的形象是根据五代梁朝时宁波奉化契此和尚的模样塑造的。契此和尚两耳垂肩,袒胸露肚,开口常笑;但出语无定,寝卧随处,常以杖荷一布
17、袋,终日奔走,劝化人信佛,人称布袋和尚。相传契此和尚还是个天气预报专家,只要人们看到他脚穿湿布鞋,第二天肯定是阴雨绵绵;只要他穿木展,肯定就会大旱,每次都灵验无比。贞明二年(916年),契此和尚在岳林寺口念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 然后圆寂。这时人们才醒悟其为弥勒的化身。于是把他的肉身于岳林寺西二里安葬,并起名为“弥勒庵“。此后,遂按他的模样塑成”弥勒菩萨,放在天王殿正中,受人膜拜。旁边这副便是为弥勒佛量身撰写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的楹联,来描绘其皆大欢喜的形象。相传其道场在宁波雪窦山(雪窦寺)。大殿左右两边护法神将分别是哪几位呢?
18、不用我说大家也看得出来他们是“四大天王”,佛经称,世界的中心为须弥山,须弥山四方有四大部洲(现代佛教界也有人认为指四个星球),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即我们所居住的世界)、西牛贺洲、北俱卢洲。四大天王住须弥山山腰的犍陀罗山,其任务是各护一方天下,故又称“护世四天王”。我们近左手边的一位是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吒,身白色,穿甲胄,手持碧玉琵琶(他原为印度乐神,表明用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教);远左手边的一位是南方增长天王,名毗琉璃,身青色,穿甲胄,手握青光宝剑(保护佛法不受侵犯);远右手边的一位是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红色,穿甲胄,手缠龙或蛇(用索捉不信佛的人,使其皈依佛教),有的另一只手持宝球(
19、取龙戏球之意);近右手边的一位是北方多闻天王,名毗沙门,身绿色,穿甲胄,右手持宝伞(又称宝幡,用以制服魔众,保护众生,他原为印度财神)。在我们民间还有另外一个非常吉庆的说法:四天王各执一种法器,宝剑因为有剑锋,取意为风;琵琶因为有弦,不能紧也不能送,取其调;宝伞可以遮雨,取其雨;龙蛇有头,取其顺;所以它们连起来就是象征着风调雨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四大天王站立的姿势。可能有细心的朋友已经发现了他们四位的一条腿都是抬着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要说到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了,相传当年他在庙里作和尚的时候,有一天打扫天王殿,天王塑像的脚下有许多落叶,不便清扫于是他非常生气的命令四大天王把脚都抬起来让
20、他打扫,四大天王一听只好乖乖的把脚抬了起来,毕竟朱元璋是真龙天子。可朱元璋扫完地就走了,忘了让四大天王把脚放下,所以直到今天他们四位的脚还一直抬着呢。弥勒佛背后这位少年武将形象的便是寺庙里的另一位护法神韦驮,又称韦驮将军。韦驮原为南方增长天王手下八将之首,也是四大天王三十二将中的首将,生而聪慧,早离尘欲,修清净梵行童真之业,所以韦驮虽体格魁梧,却面如童子.韦驮受到佛祖的亲自指派,让他管理东西南三大洲的一切护法事宜,保护出家人,护持佛法,所以称他为“三洲感应”(在佛经上称北俱卢洲人不信佛教)。相传释迦牟尼涅磐后,帝释天手持七宝瓶准备取下佛牙舍利回去建塔供养,而罗刹鬼躲在帝释天身后乘人不备突然窃去
21、佛牙舍利,韦驮奋不顾身急起直追,最后夺回舍利。现在他也是面朝大雄宝殿保护着整个寺庙的安全。韦驮手里拿的法器为金刚杵,如果他双手合十将杵搁于肘间,则表明该寺是允许外来僧人在此吃住的接待寺;如果把金刚杵杵在地上,则表明该寺是不接待外来僧人的非接待寺。为什么通常将韦驮供奉在大肚弥勒像的背后呢?传说他俩原来分别是两个庙的当家和尚,弥勒笑口常开,热情好客,他的庙里香火鼎盛,韦驮恰恰相反,一天到晚板着脸,香客不敢进庙,因此他的庙冷冷清清,后来佛祖就让他俩共管庙宇,取长补短,将寺庙管理得井井有条.东西配殿大雄宝殿两侧常有东西配殿,其供奉对象随教派不同而有变化,有设“三圣殿”(供奉西方三圣)的,有设“祖师殿”
22、(多为禅宗寺庙,供奉达摩祖师),有设“伽蓝殿”的。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伽蓝殿,伽蓝是僧伽蓝摩的简称,即僧众所居住的园庭,亦即寺院的通称,另外也指佛教的护法神。在古印度伽蓝神有18位之多,地位相当于寺院的土地神。伽蓝殿里通常供奉的是伽蓝神关羽,关羽是最著名的汉化伽蓝神。传说关羽被杀后托梦给湖北当阳玉泉寺普净大师:“还我头来,还我头来”大师点化说,你过五关斩六将,这些人的头向谁去讨还?关羽顿然觉悟,皈依佛门,成了伽蓝神。两边是他的左右胁侍关平、周仓。出了天王殿我们现在所到的便是寺庙的正殿大雄宝殿,又称大殿。大雄,是大智慧,大无畏的意思,是对佛祖的尊称。大雄宝殿就是供奉佛祖的地方。三身佛据天台宗说法,佛
23、(释迦牟尼)有三身,即法身佛毗卢遮那佛,代表佛教真理(佛法)凝聚所成的佛身;报身佛卢舍那佛,指以法身为因,经过修习得到佛果、享有佛国(净土)之身;应身佛(又称化身佛)释迦牟尼佛,指佛为超度众生,来到众生之中,随缘应机而呈现的各种化身,特指释迦牟尼之生身。供奉方位:释迦牟尼佛 毗卢遮那佛 卢舍那佛(应身佛) (法身佛) (报身佛)或卢舍那佛 毗卢遮那佛 释迦牟尼佛(报身佛) (法身佛) (应身佛)释迦牟尼,是梵文的音译,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释迦牟尼是尊称,他的原名姓乔答摩名悉达多,生活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565486年,与中国的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大约同时。释迦牟尼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
24、饭王的儿子,其母为摩耶夫人。但是,摩耶夫人一直没有生孕,忽然有一天,摩耶夫人夜里梦到一位仙人乘六牙白象,口含白莲花,降入自己腹中,第二天发现自己竟然怀孕了按照当时古印度的习俗,第一胎必须要回娘家生产。当四月初八摩耶夫人,刚好走到蓝毗尼花园时,见园中一株无忧树,枝繁叶茂,芬芳可爱,于是伸手去采摘,忽然释迦牟尼从摩耶夫人肋下诞生。释迦牟尼,东西南北各行七步,脚踏之处,步步生出七宝莲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高声唱到“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天上九龙降下香雨沐浴太子。此日,被后人称为佛诞日,又叫“浴佛节”每年的这一天寺庙都会举行法会,以各种名香浸水灌洗佛像。我国傣族和东南亚各国的泼水节即由“浴佛节”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佛教 景点 导游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5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