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ppt课件.ppt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ppt课件.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业立国”,1.基本国策:农业立国2.基本特征:精耕细作3.基本模式:自然经济,经济政策-“重农抑商”,积极:保护农业生产的发展; 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维持社会的相对稳定。消极: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P4 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神农氏,神农氏遍尝百草,找到适合人们食用的谷物和药草,还创制了农具耒耜,教人们种植谷物,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耒,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起源:西亚、中南美洲和东亚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今天,距今七八千年,粟 稻,1万年,公元前,公元后,三大农业起源中心,东亚,
2、西亚,中南美洲,原始社会:刀耕火种,刀耕火种是新石器时代残留的农业经营方式。又称迁移农业,为原始生荒耕作制。先以石斧,后来用铁斧砍伐地面上的树.,商周时期农业,工具: 青铜器 木器 石器技术:开沟排水、 除草培土 杂草沤肥 治虫灭害影响: 土地利用率提高; 生产力得到提高。,西周时期,作物:品种丰富 “五谷”粟 稻 黍 稷 麦生活:频繁迁徙-定居影响:农业自成体系,“五谷”,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工具的进步:春秋战国: 铁农具和牛耕西汉:赵过耦犁 二牛一人 耧车隋唐:曲辕犁 筒车,赵过,姓名:赵过职业:西汉农学家 简介:赵过,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前87年)人。籍贯、生. 简介 提倡代田
3、法 创造和贡献 农业生产动力,耦犁 耦:u两个人在一起耕地,姓名:耦犁汉代使用的一种新式农具。西汉时期铁犁已广泛使用。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发明了耦犁,可以用二牛三人一组耕地,大大提高了耕田的效率。大大提高了耕田的效率。,发明于唐代的曲辕犁,曲辕犁,唐代发明的耕犁。其辕曲,因以名,区别于直辕犁。因其首先在苏州等地推广应用,又称为江东犁。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筒车,是和翻车相类似的提水机具。这是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筒车(chinese noria)亦称“水转筒车”。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
4、工具。据史料记载,筒车发明于隋而盛于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这种靠水力自动的古老筒车,在家乡郁郁葱葱的山间。,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2.技术的进步:春秋战国: 垄作法西汉: 代田法魏晋南北朝: 耕 耙 耱技术,垄作法,在高于地面的土埨上栽种作物的耕作方式。中国华北、东北和内蒙古等地多用于栽培玉米、高粱、甜菜等旱地作物,其他地区主要用于栽培甘薯、马铃薯等薯芋类作物。,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3.耕作制度:两汉: 一年一熟宋朝以后: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4.农业灌溉:战国:都江堰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曹魏:翻车唐朝:筒车宋朝: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战国-成都-
5、都江堰,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白渠,漕渠,曹魏 马钧-翻车,翻车又名龙骨水车,旧时汉族民间灌溉农田用的龙骨水车。为世界上出现最早、流传最久远的农用水车。是一种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发明的最著名的农业灌溉机。,宋朝-高转筒车,高转筒车是古代汉族农用工具。筒车的一种,属于提水机械。所谓高转筒车是指其提水高度较一般筒车加大,必须藉助湍急的河水冲动。这种筒车的适用范围是水很
6、低而岸很高,应用其它筒车不可能将水提升到这么高,而应用高转筒车时,水的提升高度可以很高。如下图为王祯农书描绘的高转筒车,属于提水机械.,明清-水力风车,在翻水车的旁边的就是风车,这是一种借助风力的提水工具,它由一个大大的圆架作底盘,底盘上竖8个桅杆,每杆上挂一合帆蓬,组成6-8合帆蓬的风车。抽水风车风轮中心的毂与风车齿轮箱的风轮主轴连接,风轮旋转带动风轮轴转,同时风轮轴又由巴士合金制成的轴承支撑两个驱动齿轮,这两个齿轮的旋转带动大齿轮。,P6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耕作方式:集体-个体商周:集体耕作春秋战国: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概念,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
7、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生产单位,生产领域,生产目的,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3、小农经济形成和发展的条件,4、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
8、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三、农作物: 1、原始农业:北粟南稻 2、商周:“五谷六畜”(黍稷稻麦菽,猪牛羊马鸡狗)、豆、桑麻3、两汉:稻麦种植推广,北方主要农作物是冬小麦,也开始种稻;南方普遍种稻,东汉已有双季稻,汉水流域出现稻麦轮作的种植方法,一年两熟。?4、北宋:在全国范围调剂农作物品种,粟麦菽豆在江南大量种植,江北广种水稻。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也传播到北方。茶树栽培进一步扩大。棉花种植由福建、广东推广到江淮、川蜀。 5、元朝:农作物增多,棉花种植遍及南方。西瓜、茼蒿开始引种。6、明清:棉花种植在明
9、代由江南推向江北。明代由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玉米和番薯,在清代不断推广种植。青大前期,棉花、苎麻、茶叶、烟草、甘蔗、马铃薯、花卉、油料、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2.农作物的引进与推广,(1)商周: “五谷”已种植。 (2)两汉:西汉使者将西域的葡萄、石榴、 苜蓿、胡豆、胡麻、胡瓜、胡桃等陆续移植内地。 (3)明朝 :棉花种植由江南推向江北,明代从国外引进了玉米和甘薯。(作用),3.土地资源的开发和重要的发展区域,(1)隋唐时期:江南的圩田、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2)明清:贫瘠荒滩与边疆地区的开发(3)重要的发展区域:秦汉-关中地区,魏晋-三吴地区、成都平原,隋唐两宋-江东地区的苏湖地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 发达 古代 农业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55136.html